貓頭鷹日誌(MalltoWin Log)
100%的出租率、100%的開業率、首日客流近10萬、營業額超1000萬——凱德廣場·諾和木勒12月20日交出的這份成績單給處於寒冬的商業地產送來的應該不只有暖意。
「後疫情時代」的商業應該怎麼做?逆勢之下,內功該如何練就?「情感聯結平臺」怎麼從理念落地到實操?或許凱德這個新開業項目能帶給我們一些啟發。
2020-12-22
以前我們經常說商業地產的「寒冬」,但當真正的寒冬來臨,我們才知道這個冬天究竟有多冷。
數據顯示,2020年全國擬開業項目874個,但截至11月底,實際開業項目僅為226個,疫情之下,購物中心開業時間全面延期。
逆勢之中,購物中心的品牌力與內功就成了一舉定成敗的關鍵。
12月20日,位於呼和浩特的凱德廣場·諾和木勒以首日近10萬的日客流、超1000萬元的營業額,100%的出租率與100%的開業率,完成了一次堪稱行業現象級的市場突破。凱德廣場·諾和木勒更成為凱德在中國第三家開業即實現「雙百」的購物中心。
開業啟動儀式(左右滑動查看更多)
「沒想到在呼市的商場裡能看見這麼大的室內花園!」
「我喜歡這裡的室內運動公園,以後和朋友可以經常過來玩了。」
開業當天,隨著等候人群湧進凱德廣場·諾和木勒,這樣的聲音就刷爆了呼和浩特人的朋友圈,這座10萬平米的綠色有氧購物花園驚豔了整座城市。
開業首日客流近10萬
租戶夥伴的認可、消費者的喜愛讓凱德廣場·諾和木勒實現了開業即火爆。
但作為商業地產人,我們更應該探究項目成功背後的商業邏輯:
一方面,是陰霾之下 「凱德」強大品牌號召力的支撐。另一方面,則是逆勢中凱德對商業與消費者易物共情的反思與探尋。以「情感聯結平臺」為核心,凱德廣場·諾和木勒依託情感社交、綠色空間、聯名IP以及租戶合作的四維一體建設,為「後疫情時代」的城市商業提供了新的引爆點。
蓄勢
深挖城市文化,讓共情成為社交的話題
在Z世代的今天,建立與消費者進行「情感對話」的通道,是與其產生價值共鳴的前提。
諾和木勒,蒙古語意為紡織大街。60年代,諾和木勒大街是這座城市工業革命腳步的印證,也是承載了昔日8萬呼和浩特人的夢想大街。凱德廣場·諾和木勒以此命名,就是希望能與呼和浩特的城市發展,尤其是諾和木勒這條充滿城市記憶的夢想大街同頻共振,以記憶為紐帶聯結今天300萬呼和浩特人,打造引領時尚潮流的「未來生活造夢場」。
並以持續的活動輸出保持這座商業體與城市情感記憶的聯結。比如,從開業開始,再現城市變遷與時代發展的城市攝影展,就作為傳承諾和木勒精神的文化封面在項目持續更新。
城市攝影展
開業儀式上,第16屆瑞麗模特大賽人氣十強來到現場,舉行瑞麗模特大賽人氣選手見面會,以兩場主題大秀,重現當地人文歷史,展示品質傳承與新時代的時尚精神。
瑞麗模特大賽人氣選手見面會
在開業活動的總體輸出上,項目既以各種接地氣的促銷活動圈粉普羅大眾,也以內蒙古首屆爬寵展文化節、造夢動漫嘉年華等輻射不同客群的營銷活動觸達多重興趣消費圈層。
之後,重塑街頭滑板賽、手作咖啡大師賽、炸舞陣線國際街舞大賽等涵蓋時尚、潮流、網紅、社交、亞文化要素的營銷活動,從開業前期到春節前後,將不間斷上演,固化項目熱度,增強流量粘性。
記憶共振、情感社交、文化交互……購物中心在精神價值、運營功能等方面達到更高層次的標準,才能跨過空間阻隔、突破時間限制,實現流量吸附,最終完成商業價值的轉化。
沉浸
打造綠色新體驗,讓商業與自然共融共生
除了追求坪效,好的商業空間更需要向「運營」進化,小的方面,商業需要用空間的「美化」來讓消費者重拾對商業的熱忱;大的方面,購物中心需要用「共振」來保持與城市提檔,尤其是人們生活方式升級的同步。
呼和浩特又名「青城」,天蒼蒼野茫茫的綠色是呼和浩特人寫進血液裡的認同,但北方冬長夏短的氣候特徵,又讓一年四季的綠色成為了奢望。
挖掘消費者內心需求,凱德廣場·諾和木勒以古巴比倫的空中花園為設計靈感,打造了內蒙古首家綠色有氧購物花園。1-6層的大溪地原生溪流、原生空氣鳳梨、日式錦鯉菖蒲園、枯山水石景、空中精緻公園、亞馬遜熱帶雨林組成了10000㎡的原生態自然空間。
在呼和浩特唯一的室內溼地——大溪地原生溪流,移步換景的石間溪流、疊泉瀑布的變換組合,以及快速生長的「活化石」——蕨類植物,使這裡成為一個動靜相宜、瀰漫著水之靈氣、不斷生長的靈動大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