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時節,在海拔4200米的阿爾金山山脈中段,一排排光伏板在陽光下熠熠生輝,形成了一道獨特的風景。有了這些「金太陽」,距離新疆若羌縣城500多公裡的祁曼塔格鄉徹底告別了沒有電的日子。
這個由國家電投新疆公司援建的祁曼塔格鄉「離網型光伏+儲能」綜合智慧能源項目,裝機142.56千瓦,配套建設供暖、供水等設施,規模雖不大,但在阿爾金山上卻來之不易。
4200米,31天高質量完成建設任務
該項目施工現場平均海拔4200米,走路快一些,明顯會覺得氣喘。「這是我工作30多年來,最為惡劣的施工環境,有的人剛到現場看到這樣的環境,扭頭就走。」項目負責人談永芳說。
項目想按期開工,就要有足夠的資源儲備。而到達項目現場需要穿越200公裡的無人區,通訊只能靠衛星電話,途徑地區海拔起伏劇烈,且彎道極多、極險,設備器材運輸成了一項大難題。早在今年3月現場勘測時,從事項目管理多年的「老兵」談永芳就意識到了光伏組件這些基礎材料的保障,他第一時間派遣專人,前往廠家溝通,提前進貨,並聯合設備廠家進行道路踏勘,採取有效措施,確保設備安全、及時運輸到達現場。並專門尋找熟悉道路的司機,確保了供貨渠道暢通。
7月1日項目正式施工以來,遇到最大的困難便是現場施工力量不足。受疫情影響,能夠組織起來的施工人員僅有15人,幾天過後,由於惡劣的環境,讓多年在外施工的「硬漢」們也有些吃不消,先後5人缺氧住院。
談永芳說:「為保住工期,每天都是頂著高原反應在堅持,真的很心疼,但這是公司交給我們的任務,我們都是黨員,這是我們的責任、更是我們的義務。」7月中旬,烏魯木齊新一輪疫情暴發,此時正值項目搶裝施工關鍵期,為保證進度,調試人員連夜趕往現場,等待項目調試。
建設團隊克服了種種困難,每天沒有固定工作時間,只要天氣允許就抓緊時間幹,最終僅用31天便高質量、高效率完成建設。
「除了電,我們不留任何痕跡」
祁曼塔格鄉綜合智慧能源項目位於阿爾金山自然保護區內,這裡生活著藏野驢、藏羚羊、白肩雕、野犛牛等珍稀野生動物。
為此,在建設中採取臨時封閉施工區域的方式,避免人員及車輛進入保護區造成破壞,最大限度縮小施工作業面,減小了對附近植被的破壞。施工、生活垃圾統一放至封閉式的垃圾中轉站內,定期外運處理。
「除了電,我們不留任何痕跡。」建設人員說,「施工結束後,項目部會把臨時設施全部拆除,恢復成施工前的樣子。」
圓了他們的「通電夢」
7月31日,祁曼塔格鄉綜合智慧能源項目正式投運,預計年發電量23萬千瓦時,將有效解決祁曼塔格鄉群眾服務中心及周邊牧民的供暖、用電、取水等問題。同時,清潔供電供暖對保護當地環境起到積極作用。
牧民心中一直有一個「通電夢」。因地處偏遠山區,交通不便,電網未延伸到該地區,所以當地牧民長期過著「牛糞爐取暖、酥油燈照明」的日子。這次國家電投新疆公司送來了綠色電源,圓了這個「通電夢」,讓阿爾金山深處亮起了幸福燈。
在南疆偏遠地區,讓老百姓用上電,是極重要的民生工程,也是推動農村基礎設施提檔升級,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重大舉措。為解決這一問題,國家電投新疆公司經過科學調研,充分利用當地可再生能源資源,率先依託儲能、儲熱技術,建成以光伏供電、供暖、智能控制為一體的「離網型光伏+儲能」綜合智慧能源項目,為南疆無電區提供了清潔能源供電供暖示範樣本,對當地發展觀光旅遊、脫貧致富和保障民生具有重要作用。
國家電投自2008年進疆以來,在參與新疆經濟建設的同時,務實投身脫貧攻堅戰,充分釋放清潔能源產業優勢造福地方、造福人民,彰顯其在能源轉型方面的責任與擔當,全面樹立國家電投「奉獻綠色能源」的企業品牌形象。(石林)
(責編:楊睿、馬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