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12月3日消息(總臺央廣記者錢成 李竟成)近年來,以三、四輪電動車為主的老年代步車經常出現在大家的視線之中。在部分地區,因為價格低、車輛體積小、便於操作駕駛,還能遮風擋雨,老年代步車不僅受到很多老年人的喜愛,甚至有很多年輕人也開始購買使用。
但與此同時,由此帶來的安全隱患也不容忽視。由於駕駛人交通安全意識不強、車輛技術性能不符合安全要求等原因,經常會發生闖紅燈、逆行、走機動車道等違法行為。那麼,老年代步車的使用究竟存在哪些隱患?又該如何規範管理?
不要駕照、不用搖號、不限購、不限行,只管踩油門就能到處走……這是記者在走訪北京市海澱區的多個低速三輪、四輪電動車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老年代步車商家時,銷售人員給出的介紹。
商家:這個最低3800元。三檔變速,低速、中速、高速。
記者:這也是屬於非機動車?
商家:上路不查隨便跑,你看在路上跑的。
記者:這是哪個廠家(生產的)?
商家:天津寶島!騎這個在市內隨便跑,包括市外都是隨便跑!
多路記者在河南、河北、江西等多地的電動車銷售點也聽到了類似的說辭,將銷售的老年代步車納入了非機動車的範疇。事實真的如此嗎?南昌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副局長曾鳴告訴記者,按照《道路交通安全法》中的有關規定,目前市面上銷售的大多數所謂的「老年代步車」,無論是驅動方式、最高時速還是外形尺寸都超出了非機動車的範圍,屬於機動車範疇,而機動車必須經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登記後,才可以上道路行駛。尚未登記的機動車,需要臨時上道路行駛的,應當取得臨時通行證。
曾鳴介紹說:「現在社會上相對熟悉的(老年代步車)有兩類,一類是屬於低速的三輪、四輪電動車,我們公安機關俗稱為超標電動車,它是要納入機動車管理範疇。另一類就是摩託車,比如三輪、四輪的摩託車。它就是摩託車,要駕駛本身就必須要有駕駛證。那麼部分城市因為限制摩託車的行駛,所以說這個車輛其實還是不能上路。」
江西交管部門查扣的部分車輛(央廣網發 受訪者供圖)
對於這些所謂的老年代步車,各地的管理措施也不盡相同。比如北京市從2018年7月起已經全面禁止銷售各類「超標電動車」,包含超標電動自行車、電動三輪車、電動四輪車以及老年代步車。此外,包括上海、福建、四川等多地也都出臺了相應的限制措施。不過禁售並未能全面杜絕,不少售賣超標電動車的商家都轉移到地下交易。
記者在多個電動車銷售點內了解到,部分商家在店面內並沒有擺放三輪、四輪的老年代步車,需要消費者進行訂購。也有部分商家打著銷售非機動車的旗號,將原本的老年代步車改裝成了時速超過50km/小時的機動車來進行銷售。
記者:我預訂以後大概多久能拿到?
商家:三天左右。
記者:然後電池我再自己選配是嗎?
商家:對。
業內人士告訴記者,目前一些知名電動車品牌已經不再生產四輪的老年代步車,但是不少小廠商仍然在批量生產,這些廠商大多集中在河南、山東等地,產品主要銷往一些中小城市或者農村地區。
據了解,這些違規上路的老年代步車已經造成了多起交通事故。今年11月,北京一名60多歲的男子因為無證醉駕老年代步車追尾,被判拘役5個月並處罰金1萬元。
北京無證醉駕老年代步車追尾判決書(央廣網發 受訪者供圖)
曾鳴告訴記者,今年以來,南昌市交通管理部門現場警告處罰的三、四輪電動車違法行為已經超過了3000起。曾鳴提示,消費者在購買電動車時,一定要選擇正規廠商,並且按照各地的要求,辦理相應的手續。「第一,老年代步車在出行過程中,駕駛人的群體年紀都比較大,沒有足夠的交通安全意識。我們常看到的一些老年代步車,會走快速路、高架橋、隧道,還有路口闖紅燈的,它的使用人員的交通安全意識不高。第二,老年代步車的剎車、制動、燈光等大部分都不符合要求,特別是有些車輛進行了改裝,裝了棚子以後,車內的視線、對兩側的觀察、對後面的觀察,這些視線範圍都存在很多盲區。」曾鳴說。
山西臨汾一位老人開老年代步車誤上高速(央廣網發 受訪者供圖)
中國汽車協會顧問杜芳慈表示,對於老年代步車不應一刀切,要考慮到部分老年人的實際需求。他建議,首先要通過分析道路使用者,來進行科學合理的道路要素分配;其次相關部門要明確提供車輛的生產標準;第三要規範使用者的購買行為,比如憑身份證購買,讓老年代步車真正服務到有需求、有駕駛能力的老年人。「比如說它在道路上使用的時候,要在自行車道裡走最右邊的道路,就跟快車道、慢車道一樣,老年人應該要比自行車還慢一點。老年人在購買代步車時,應該不能說誰想買這個車就是誰買,比如拿著身份證、拿著我們規定的醫院許可證明才能買,不是年輕人也買或者誰都能買的,這樣我們既滿足了社會的需求,又能比較好的治理道路。」杜芳慈說。
江西交管部門處理事故現場(央廣網發 受訪者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