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SFC正好推出了一年,任天堂發布了當時最具野心的遊戲之一——《塞爾達傳說:眾神的三角力量》。
塞爾達的開創者宮本茂在本作中返璞歸真,實現了一些初代遊戲中沒辦法實現的想法,這也造就了當時最龐大的《塞爾達傳說》,也確立了這個系列的幾個基本要素;大師之劍、旋轉攻擊、多個世界探索等等。
《塞爾達傳說:眾神的三角力量》是一次巨大的成功,無論對任天堂還是玩家。但有個人卻並不滿足,他就是遊戲總監手冢卓志。他與宮本茂一起開創了《超級馬裡奧兄弟》和《塞爾達傳說》系列,中途加入了任天堂的《眾神的三角力量》開發組擔任遊戲總監。
手冢卓志想要進行一些新嘗試,比如讓林克卸下大師之劍,讓玩家用手中的道具實現新打法,但宮本茂不同意,他覺得林克的佩劍怎麼能離開林克呢。但手冢卓志不甘心自己的創意被埋沒,所以在完成《眾神的三角力量》後,他想找個機會去嘗試。
有一天下班後,手冢卓志看到程式設計師森田和明在捅咕GameBoy開發工具,讓手冢卓志意外的是,森田和明做了款類似於《塞爾達傳說》的遊戲,當時公司並沒有打算製作GB版塞爾達的計劃,森田和明只是自己做著玩,但手冢卓志被迷住了,他決定也加入到這個非官方的項目中,他覺得這也許就是一個實現心願的機會。
不久後加入這個項目組的人也多了起來,他們為這個興趣項目成立了也與俱樂部,他們每天正常上班,下班後聚在一起研究這個秘密遊戲。這是他們第一次涉足GB遊戲的開發,儘管沒什麼經驗,但這款黑白風格的塞爾達傳說卻越來越像模像樣。甚至可以說,它做特太棒了。
不久後手冢卓志想高層展示了這款GB版的「《塞爾達傳說》」,管理層看過之後豎起來大拇指,給予了這個團隊資源上的支持。很快,遊戲樹立了自己的特色,這要歸功於它來源於所有人的興趣。
遊戲中沒有常見的塞爾達元素,這裡沒有塞爾達公主,沒有蓋儂也沒有海拉魯。而這款遊戲的名字最終定為——《塞爾達傳說:織夢島》。
遊戲講述了在打敗蓋儂後,林克前往新大陸進行修煉,但在返航時遇到了暴風雨,林克被衝到了庫洪林島的沙灘。一個加馬琳的人把他救回了家,林克在找回自己的劍後遇到了一隻貓頭鷹,貓頭鷹告訴他,想要離開這裡需要喚醒風之魚,它就在山上的那隻巨蛋中。林克只有集齊八件樂器才能喚醒它,在尋找樂器的過程中,林克聽到了驚人的語言,這座島就是風之魚的夢境,一旦它甦醒,小島以及居民都會消失,但林克為了返回海拉魯無奈只能喚醒風之魚。
《塞爾達傳說:織夢島》是塞爾達系列首款劇情驅動的遊戲,塑造了好幾位個性鮮明的角色。而得之庫洪林島只不過是風之魚的夢境後劇情來了個大反轉,遊戲氛圍徹底改變。
《織夢島》的玩法同樣新穎,村莊中加入了釣魚小遊戲,這是這個系列的首次,後來卻成為這個系列的標配。遊戲中可以與居民交換物品,最終換到強大的道具。遊戲中還實現了道具組合功能,林克可以放下大師之劍,使用弓箭進行戰鬥,而弓箭可以與炸彈進行組合變成炸彈箭。
而創意並不止步於此!
在全新的故事線裡,創作者們像偷偷加入些他們喜歡的任天堂角色,像是汪汪與板慄怪,耀西與食人花,挑花公主與害羞小子,甚至還有卡比等等。手冢卓志說,我們就像在做一款山寨「塞爾達」,一些地牢被設計成了類似於《超級馬裡奧兄弟》的橫版過關形式。
雖然玩法天馬行空,但開發團隊還是保持了《塞爾達傳說》的基本框架,玩家需要挑戰8個地牢,收集到物品才能通關。而遊戲的音樂也令人印象深刻,其中的《風之魚之歌》成為了塞爾達的經典音樂。
創作自由造就了一款前所未有的《塞爾達傳說》,遊戲中處處展現了開發團隊的熱情,他們還勇於嘗試新東西。神秘的庫洪林島上滿是秘密,有各種各樣的角色和地牢等待玩家探索。新奇的劇情吸引著玩家揭開風之魚的秘密。
《塞爾達傳說:織夢島》可謂是GameBoy的巔峰之作,1993年6月6日在日本發售,遊戲好評如潮,讓《織夢島》成為了GB遊戲的新標杆。1998年,任天堂推出了GBC,任天堂也為此推出了復刻版《塞爾達傳說:織夢島DX》。
20多年來,《織夢島》深受玩家喜愛,卻從未被重製。但2019年任天堂卻意外地宣布,正在重製《塞爾達傳說:織夢島》Switch版。《織夢島》和《織夢島DX》合計賣出350萬份,成為了GB史上排名第15的遊戲。
《織夢島》被譽為最好的塞爾達遊戲之一,作為第一款掌機版塞爾達,它令玩家印象深刻。《織夢島》也解放了任天堂的開發者們,讓他們在遊戲設計中敢於嘗試,也成為了《塞爾達傳說》系列的突破點,如果《眾神的三角力量》和《時之笛》之間沒有《織夢島》,《時之笛》也許會有很大的不同。
玩家喜愛這款遊戲的最大原因,可能也正是在於它飽含了開發者們的熱愛。也許真正的好遊戲,從來都不缺少那些真正熱愛它的開發者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