並蒂蓮花,暗香盈世——甘祖昌將軍和夫人龔全珍的故事

2020-12-24 新華網客戶端

  在江西蓮花縣玉壺山,龔全珍老人為甘祖昌將軍掃墓(4月1日攝)。新華社發

  龔全珍、甘祖昌夫婦(資料圖片)。新華社發

  新華社南昌8月2日電 題:並蒂蓮花,暗香盈世——甘祖昌將軍和夫人龔全珍的故事

  新華社記者 曾濤、陳曦

  清明時節的江西蓮花玉壺山,白霧瀰漫,氣溫微涼。

  甘祖昌老將軍的墓前,一位頭髮花白的古稀老人,顫抖著身體,刻滿褶皺的臉龐上,淌下兩行淚。

  老人叫龔全珍,曾陪伴甘祖昌老將軍走過33載人生路。如今,這對革命伉儷已天人相隔31年。

  淚水裡,寫滿了懷念與哀思,寫滿了風雨和故事……

  這是兩個截然不同的人生起點。

  江西蓮花縣沿背村甘祖昌將軍故居中擺放著他曾經使用過的勞動工具(3月29日攝)。新華社發

  在江西蓮花縣玉壺山,龔全珍攜子女為甘祖昌將軍掃墓(4月1日攝)。新華社發

  一名講解員在甘祖昌故居介紹將軍事跡(3月29日攝)。新華社發

  他,1905年出生在贛西邊陲一個叫沿背的小山村。上了一年半的私塾後,他不得不輟學回家,放牛、打草,挑著擔子來回走幾十裡山路,掙幾毛錢腳力費維持全家生計。

  她,1923年出生在山東煙臺一個喚作平安裡的巷弄。爭氣的她順利初中畢業,並考上了市立女中上高中。

  這是兩份不約而同的革命情懷。

  他參加農民協會,在1927年8月入了黨。化名李偉民的特派員方志敏1927年來到蓮花,召開群眾大會,更加點燃了他心中的革命之火。

  在縣裡當交通員、土改委員會主任、獨立團軍需處長,跟隨紅軍參加長徵、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從井岡山下的鄉村起步,他的革命足跡遍布大半個中國,到達了地處西北的新疆軍區。

  她瞞著母親輟學,在19歲的時候剪短頭髮參加革命,成為了一名流亡學生。

  一路流亡抵達陝西,1945年,抗日戰爭終於取得勝利,她也被西北大學教育系錄取。新中國成立那一年,大學畢業的她參了軍、入了黨,響應號召來到邊疆,在新疆軍區八一子弟學校當了一名老師。

  這是兩位相互依偎的同志伴侶。

  一位是新疆軍區後勤部長的甘祖昌,一位是八一子弟學校的老師龔全珍。從贛西農村到膠東半島再到天山腳下,兩條相隔千裡的生命軌跡,竟然神奇地交織在了一起。

  1953年,兩位飽受戰火和歲月磨難的戰友,以革命為媒,終於成為了將相守一生的同志伴侶。

  天有不測風雲。1951年,甘祖昌乘坐的吉普車從一座被敵特分子鋸斷的木橋上栽下,他的上唇裂成三瓣,下巴脫落。

  彼時,他落下了嚴重的腦震蕩後遺症,腦部內還留存著大塊的淤血。只要稍微一用腦,甘祖昌就會頭暈頭痛,甚至昏倒。

  眼看著沒法再在領導崗位上工作,甘祖昌給組織寫了申請,請求回江西農村。

  申請交了兩次,組織最終同意了。

  作為妻子的龔全珍,雖然心中有疑問、有猶豫,但依然選擇跟著丈夫回到江西蓮花的小山村。

  將軍當農民?!這件事情在各方引起了轟動。

  沒有作任何解釋,甘祖昌於1957年8月,帶著全家大小12人回到了闊別30多年的沿背村。

  「甘將軍真的當農民了。」村民們每天見到的甘祖昌,光著腳丫子,身穿粗布衣,腰系白汗巾,手拿旱菸杆,一副典型的老農形象。大家親切地稱他為「祖昌兄弟」「祖昌伯伯」。

  從將軍到農民,對甘祖昌來說,是身份和心靈的回歸。

  甘祖昌將軍(前)參加生產勞動(資料圖片)。新華社發

  甘祖昌將軍(右一)在地頭和農民們聊天(資料圖片)。新華社發

  當年,他為了解放勞苦大眾,告別母親和家鄉,走上革命道路。長徵路上,同村戰友約好,革命成功後,一起回家搞建設,讓鄉親們過上好日子。

  如今,革命取得成功,幾名鄉友只剩他一人。曾經相約的誓言讓心中的鄉愁越釀越濃,那顆思鄉的赤子之心不停地在胸膛跳動——他終於回到魂牽夢繞的家鄉,聞到了那熟悉的泥土味。

  懷揣著宏偉抱負,甘祖昌開始在家鄉大展身手。

  他親自下田,用雙手一抔一抔撈爛泥,帶領鄉親們把200多畝冬水田改造成了良田;他跟工友吃住在工地,和年輕人一起挑水泥、運材料,修建起了江山陂;面對荒山,他動員大家撒石灰、鹽巴,燒茅草、菸葉稈,再堆上煙囪裡的黑灰,出工錢、出材料,改變土壤酸鹼性,把「光頭山」變成了豐收嶺……

  修水陂、建橋梁、辦企業……半個世紀過去,甘祖昌當年留下的一項項利民工程仍然在發揮著重要作用。經歷過那個年代的村民們常常回憶道:「當年我們沿背村就是蓮花縣的『華西村』。」

  讓村民們慢慢地富裕起來——甘祖昌的理想得以成為現實,這位農民將軍,在服務農民中,實現了人生最大的價值。

  對於龔全珍來說,她無法在農業上幫到丈夫,但通過教書育人的方式,和丈夫一樣實現了為鄉親服務的願望。

  在學校裡,面對山村裡的孩子,龔全珍是既當老師,又當媽媽;既要教他們讀書,還要帶他們勞動。

  幾十年下來,龔全珍早就記不清,她勸回過多少輟學的孩子,又為多少學生交了學費。

  1986年,甘祖昌老將軍永遠地離開了。彌留之際,他交待老伴:「領了工資,買了化肥農藥,送給……貧困戶……支援農業建設……」

  除了這句遺言,甘祖昌並沒有給家人留下什麼,他幾乎所有的錢,都用在了農村建設上。

  龔全珍深深地知道,農村有丈夫未竟的事業:「老伴,你到另一個世界去了,我還要在這個世界上,繼續我的徵程。」

  她成立「龔全珍工作室」,帶著整理的資料,到社區、部隊、學校,言傳身教進行革命傳統教育。

  誰家有人生病看不起、誰家孩子大學缺學費,她都掌握得一清二楚,一家一家把慰問金送到人家手中。孤寡老人過冬缺衣少服她會記得,留守兒童缺乏關愛她會關心。

  生命不息,奉獻不止。前行的道路上,龔全珍一直把丈夫當作榜樣。站在墓前,龔全珍喃喃自語:「祖昌,我們一定按照你的教誨,老老實實做人、勤勤懇懇做事。」


點擊查看專題

相關焦點

  • 農民將軍甘祖昌和妻子龔全珍一家的故事
    就在昨晚,央視新聞頻道推出特別節目《家國春秋》播出第三集——農民將軍的「遺產」講述農民將軍甘祖昌和>妻子龔全珍一家的故事節目裡對龔全珍以及她的女兒甘公榮進行了面對面採訪江西省萍鄉市蓮花縣坊樓鎮沿背村,甘祖昌的故事在這裡代代相傳,
  • 龔全珍獲頒「中國最美蓮花仙子」證書
    本報訊(付蓮)11月4日,受中國花卉協會荷花分會會長陳龍清的委託,江西花卉協會荷花分會向龔全珍老阿姨授予了「中國最美蓮花仙子」榮譽牌匾及證書。中國花卉協會荷花分會在給予龔老的頒匾詞中說到:「偉大的時代呼喚偉大的精神。
  • 「將軍農民」甘祖昌
    該劇是以原新疆軍區後勤部部長甘祖昌的先進事跡為素材創作的。甘祖昌從農民到將軍,又從將軍到農民,被稱為「將軍農民」。他無論當將軍還是當農民,始終堅守對黨忠誠、不畏艱苦、淡泊名利、一心為公、關心百姓、勤儉節約、不圖安逸的高尚情操。
  • 中國印鈔造幣總公司向龔全珍老阿姨捐贈「不忘初心」紀念章
    毛澤東、朱德、彭德懷、胡耀邦、方志敏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曾在這裡留下光輝的戰鬥足跡,是毛澤東引兵井岡決策地、胡耀邦革命生涯第一站,也是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和湘贛蘇區的重要組成部分。革命戰爭期間犧牲的烈士有3486名,開國將軍有13位。1957年,甘祖昌將軍解甲歸田,領著鄉親們架橋梁、興水利,解民困、分民憂,用一生的行動永葆共產黨員的本色。
  • 少將甘祖昌:放棄榮譽回鄉種田,臨終前還惦記著給貧困戶買化肥
    夫妻同心,一生為民服務 甘祖昌選擇從將軍,回歸到農民的身份,當時也得到了家人的一直支持。1957年,甘祖昌回家鄉務農,年僅34歲的妻子龔全珍也隨著他一同回鄉。
  • 龔全珍同志先進事跡報告會在陝西賓館大禮堂舉行
    14日上午,龔全珍同志先進事跡報告會在陝西賓館大禮堂舉行,陝西省直機關單位幹部、國有企業職工、部隊官兵、高校師生等700多人聆聽了龔全珍同志的感人事跡。龔全珍同志是開國將軍甘祖昌同志的夫人。她1957年隨甘祖昌將軍回到江西省蓮花縣,在鄉村教師的平凡崗位上幾十年如一日,兢兢業業、教書育人。
  • 電影《老阿姨》全國首映在蓮花舉行
    老阿姨龔全珍是開國少將甘祖昌的夫人,一位今年93周歲高齡、有著60多年黨齡的共產黨員。1957年,甘祖昌將軍主動請辭解甲歸田,回到家鄉蓮花縣坊樓 鎮沿背村當農民。從那時起,老阿姨便隨著甘將軍一起,紮根農村、艱苦奮鬥、不求名利、矢志為黨為民,用幾十年的無私奉獻影響了幾代人。
  • 畫荻教育踐行企業社會責任 向龔全珍愛心救助基金會捐款物
    、「感動中國人物」、「全國道德模範」、「感動江西十大教育人物」龔全珍老師,並向「龔全珍愛心救助基金會」捐贈款物6萬元。龔全珍老師與畫荻教育老師們話家常來到龔全珍老師家,老人親自出門迎接畫荻教育公益團的老師們,畫荻教育的老師向龔老師獻上鮮花,龔全珍老師雖96歲高齡但依然精神矍鑠。
  • ...淬鍊堅強黨性——2020年度全區科幹政治理論培訓班赴甘祖昌幹部...
    11月16日至19日,2020年全區科級幹部政治理論培訓班全體學員來到萍鄉市蓮花縣,在甘祖昌幹部學院進行為期四天的集中學習。在這所「沒有圍牆」的幹部學院,四天的學習始終貫穿紅色主題,讓大家的心靈得到了洗禮,境界得到了提升,淬鍊了堅強黨性。
  • 羅永輝和他的「初心」紀念章
    -文玲  「7月份在井岡山見了老阿姨,也到了甘將軍的故鄉蓮花,我一直以我見過的老阿姨來塑造刻畫,她眼睛裡那種慈祥、專注的光芒一直在我腦海裡,幾個月了,依然那樣清晰深刻。老人與我媽媽同年,坐在她身旁,就像坐在母親身旁……」這是12月8日羅永輝在朋友圈分享的一段話,其中提到的項目是當天在甘祖昌幹部學院正式發行的甘祖昌龔全珍「不忘初心」紀念章,設計者正是羅永輝。  羅永輝是上海造幣有限公司高級工藝美術師、副總工程師。在中國錢幣界和收藏界,羅永輝是不折不扣的泰鬥級人物。
  • 將軍故裡悟初心
    為鞏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成果,進一步提高黨員幹部思想理論水平,加強黨員隊伍建設,2020年12月21日至23日,省地理國情監測遙感院黨委組織黨員幹部來到甘祖昌幹部學院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培訓活動。
  • 【新春走基層】萍鄉:少年隊員聆聽龔全珍講故事 在老阿姨精神感召...
    糜文宇帶領萍鄉麥田志願者和硯溪村守望之家的孩子們給老阿姨拜年糜文宇帶領萍鄉麥田志願者和硯溪村守望之家的孩子們給老阿姨拜年糜文宇帶領萍鄉麥田志願者和硯溪村守望之家的孩子們給老阿姨拜年糜文宇帶領萍鄉麥田志願者和硯溪村守望之家的孩子們與甘公榮合影留念  中國江西網萍鄉訊 糜文宇、記者羅建華
  • 薪火相傳 聽習近平講紅色故事
    在99年波瀾壯闊的歷史進程中,中國共產黨團結和帶領中國人民奪取革命、建設、改革一個又一個偉大勝利,創造了人類社會發展史上驚天動地的奇蹟。  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  習近平總書記常通過一些動人的小故事闡述黨史國史的深刻內涵。
  • 衢州作家毛蘆蘆新書《龔全珍》出版,啟迪孩子們感悟榜樣的力量
    日前,我市兒童文學作家毛蘆蘆的新作《龔全珍 大山孩子的愛心奶奶》,由黨建讀物出版社和接力出版社出版。該書為 中華先鋒人物故事匯 叢書中的一冊。龔全珍原本在城市裡做老師,她的丈夫甘祖昌將軍想回老家支援家鄉建設,她支持丈夫的決定,放棄舒適的城市生活,回到了江西山村。
  • 不忘初心,聆聽習近平講過的紅色故事
    他強調,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是激勵一代代中國共產黨人前赴後繼、英勇奮鬥的根本動力。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多次深情講述紅色故事。新時代學習工作室整理了其中一些,供網友學習參考。
  • 蓮花富硒有機大米:中國質量先鋒產品
    蓮花富硒有機大米的產地在井岡山腳下的蓮花縣,這裡山高林密,風景優美,生態環境良好。蓮花是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重要組成部分,毛澤東、朱德、彭德懷、陳毅等老一輩革命家在此留下光輝的足跡。這裡還是將軍農民甘祖昌、老阿姨龔全珍的家鄉。蓮花富硒有機大米以江西吉內得實業有限公司為龍頭,利用高山富硒土壤的獨特條件,經過多年的培育種植而打造的國內外比較有名的有機農產品品牌。目前全縣富硒有機大米種植面積4萬畝,產量大概2萬噸,惠及貧困人口5000多人。蓮花富硒有機大米在京東建有銷售平臺,線上銷售火爆。
  • 龔全珍老阿姨寄語蓮花縣老師:教師使命重大 職業光榮
    青年教師代表看望龔全珍老阿姨 龔全珍與孩子們交談  在第33個教師節到來之際,龔全珍老阿姨寄語蓮花縣的教育園丁們:樂於奉獻是教師的美德,紮根基層是對社會責任的勇於擔當。  9月10日,蓮花縣城廂小學的青年教師代表來到龔全珍老阿姨的住處,祝福老阿姨節日快樂,祝願老阿姨健康長壽。  滿頭銀髮、思維清晰的龔老阿姨與青年教師們分享了自己對教師這個稱呼的理解,希望全縣的教師們熱愛三尺講臺,熱愛孩子們,努力把一代代少年兒童培養成全面發展的社會棟梁。  今年已94歲的龔全珍老阿姨最喜歡別人叫她龔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