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來務工者多年未回家 孩子穿多大衣服已不清楚

2021-01-11 騰訊大浙網

楊培龍夫妻。 林雲龍 攝

「寶貝,春暖花開時,爸爸媽媽就回家」 一封家書催人淚下——

過年不回家,他們有 多少無奈和酸楚?

春節近了。返鄉人潮、年貨採購大軍……各處的熱鬧讓年味兒越來越濃。

雖然傳統的大家庭共同生活模式已在城市化進程中逐漸消融,但「春節團圓」始終是在外遊子和老家親人的最大渴望。

幾天前,9歲的安徽男孩小林,接到父母無法回家過年的消息,一時情緒低落,縊死在自家廁所的橫梁上。

這一起發生在春節前的悲劇,讓所有人痛心的同時,也把更多的目光轉向了那些仍在城市裡留守的外來務工人員。

不回家的背後有著怎樣的故事?他們最想對親人說些什麼?

一封來自河南人楊培龍和曹紅英給女兒的書信,盡透著不能回家的悔疚之心和一份堅守崗位的責任之心。

昨天,我們的記者也走近這個群體,傾聽他們的心聲。

寶貝,春暖花開時,爸爸媽媽就回家

親愛的靜雅:

現在已經晚上8點半了,你在寫作業,還是已經乖乖跟著爺爺奶奶睡了?你也很想爸爸媽媽,對吧?

這次期末考試,你語文數學都考了90多分,很自豪吧。是不是很想把試卷,拿給爸爸媽媽看啊?

對不起,靜雅,這一回,爸爸媽媽又讓你失望了——今年我們還是要留在工地工作。

那天,視頻裡,你原本笑著的臉,一下就垮了,小嘴撅得高高的,眼淚打著轉往下掉。一向愛跟爸爸媽媽聊個沒完的你,低著頭,無論爸爸媽媽在視頻這頭怎麼叫你,你都不吭氣兒。

媽媽也跟著抹眼淚,那一刻,爸爸的心,也跟著揪起來,發疼。

我們多想馬上就回家,回到你身邊,陪你去上英語輔導課,陪你看動畫片玩遊戲。

可是爸爸的工作就是這樣。爸爸在造城市的地下通道,這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杭州的好多叔叔阿姨爺爺奶奶都盼著地下通道開通呢。所以,哪怕是春節,我們也不能停工太久。

而爸爸也要請你諒解。春節能回家的只有一部分人,爸爸就把機會讓給了其他叔叔。你想啊,好多比你還小的小朋友,沒學會電腦,不能像你一樣天天和爸爸媽媽視頻聊天。他們可能連爸爸長什麼樣子,都不記得了。是不是應該讓叔叔先回去看看小朋友呢?

靜雅,媽媽早早就給你買了好幾套漂亮的新衣裳新鞋子,爸爸工作休息間隙,也會翻翻手機裡你的照片。去年生日那天,你摟著爸爸媽媽,笑得多高興啊。

這是爸爸媽媽和你多年的約定:不管我們在哪個城市工作,生日那一天都要回來陪你。

今天,爸爸媽媽再跟你約定一次:只要你聽爺爺奶奶話,認真學習,今年三四月春暖花開時,爸爸媽媽就回家來看你。咱們可拉鉤約定好啦,誰賴誰是小狗啊。

爸爸:楊培龍 媽媽:曹紅英

2014年1月23日

孩子穿多大號的衣服

做娘的已經搞不清楚了

劉春梅:來杭15年,從事環衛工作,丈夫是一名物業工人

「特別是這幾天,每次在路上看到差不多大的孩子,都會想,我的兒子和女兒,該有多高了?我都不敢給他倆買衣服。孩子穿多大的衣服,我這個做娘的一點也搞不清楚。 」

劉春梅每說幾個字,就用手壓一壓眼晴,可是眼淚怎麼也壓不回去。等說完整句話,整個手心都溼了,她不好意思地往衣服上揩了揩。

劉春梅,杭州拱野區的一名環衛工人,和老公時以松一起,在杭州打工。因為工作原因,他們已經整整5年沒有回家了。

越臨近過年,她越不敢往老家打電話,一聽到電話中孩子的聲音,她就什麼話都說不出了,一個勁地哭。

想不起上一次在家過年是什麼時候了

昨天下午,杭州城北的孔家埭路路邊,劉春梅正在擦洗這一帶的垃圾箱。

午後的陽光,帶著些許春天的暖意,然而劉春梅的臉色一點也沒有被好天氣感染。和丈夫作出今年過年不回家的決定後,她的心情就一直很沉重。

43歲的劉春梅和53歲的時以松都是江蘇泗陽縣人,他們有兩個孩子,兒子時振15歲,女兒時樂樂才5歲。

夫妻倆自從1998年來杭州打工,就很少回家過年,她都想不起來上一次在家過年是什麼時候了。

「我在祥符這一帶做環衛工人有5年了,沒有回過一次家。」劉春梅說,有時候,婆婆會在夏天帶著孩子來杭州,但次數很少。

不回家,一是崗位特殊,少不了她,二是回家成本太高,「兩個人的車費要六七百,再加上各種開銷就上千了。而留在杭州上班,還可以多掙一些錢。」劉春梅說。

為了兩個孩子,不抓緊掙錢能行嗎

也許你會覺得,花好幾千元買個回家過年也值得,但劉春梅不這麼想,她說,家裡有孩子,還有老人,壓力非常大,她恨不得一分錢掰成兩半用。

「我丈夫也是做體力活的,我們兩個加起來,一個月能掙4000多元。這些錢,一半要給老家寄去,剩下一半,我們兩個人要很節約地花。」劉春梅說,現在,兩個孩子都由婆婆帶著,婆婆已經73歲了,身體也不是很好。

說到這兒,劉春梅甩了甩擦垃圾箱擦得有點發酸的胳膊,輕輕地嘆了口氣。「我家樂樂還小,花錢的地方還多著。而時振明年就要中考了,不管是考上普高還是職高,都要花錢。你說我們不抓緊掙錢,能行嗎?」

這時,劉春梅身邊走過一位10多歲的男孩,她停下手,直愣愣地看著孩子,直到他從視線裡消失。「我每回看到孩子,都會想到自己的孩子。」說到這兒,劉春梅終於收回視線轉過頭,臉上已滿是淚水。

  兒子不再纏著父母回家過年

  還鼓勁讓爸爸安心開車

  宋德利:來杭10年,和妻子同開一輛計程車

  宋德利是杭州外事旅遊汽車公司的一名計程車司機,老家在黑龍江齊齊哈爾,在杭州開計程車已經10年了。這10年,他總共就回過3趟老家。

  老家在千裡之外,說起16歲的兒子,宋德利只有「懂事」二字。今年過年不回家,雖然是早早已經決定的事,但宋德利仍然滿心愧疚。

  回鄉過年成本抵得上近一個月收入

  「我和我老婆開一輛計程車。」宋德利說,「她開晚班,白天好在家裡洗洗弄弄,我開白班。」

  幾乎全年無休,宋德利兩口子每月能賺個六七千元,除去房租水電開銷,剩下的錢都存了起來,準備給兒子上大學,甚至將來結婚用。

  今年過年,宋德利和老婆都不回家,一是火車票太難買,另外車子停在杭州不開,實在太不合算了。「從杭州到齊齊哈爾的火車只有一趟,要開43個鐘頭,耗在路上就有兩天兩夜。」

  而過年過節想請計程車司機做替班,比登天還難。宋德利說,「如果我過年回家,就意味著車子得停在杭州半個月,每天還得倒貼300元,15天就是4500元。」

  這筆錢,快抵得上宋德利夫婦一個月的收入,宋德利真心捨不得。

  兒子成績好又懂事 還給爸爸鼓勁

  宋德利是傳統的東北漢子,聊天中雖然常常提到在外打拼的不易和辛酸,他始終大大咧咧地笑著說:「大家在外打工,不都這樣嗎?」可提起孤身在老家念書的兒子,宋德利的眼圈紅了,他把眼鏡摘下來,不停地揉眼睛。

  「我兒子很懂事,」他說,「學習成績在班裡排中上。碰到什麼難處,從來不和我說,想辦法自己解決。」

  以前兒子小的時候,給父母打電話時,「會問你們什麼時候回來啊,別的小朋友爸爸媽媽都在身邊,你們為什麼不回來?我老婆常聽得眼淚都掉下來。」宋德利說。

  現在兒子大了,也就不纏著他們。宋德利說:「前兩天我給我兒子打電話,說過年我們不回去了,讓他替我們好好照顧爺爺奶奶。他都答應了,還讓我好好開車,少喝點酒,注意身體,讓我一切放心。」

  如果,車子有替班頂上,火車票也能買得到,今年過年要不要回家呢?出乎意料,宋德利說「肯定不回去」。他告訴記者,平時公司挺照顧自己,還給了自己不少榮譽,因此在一些特殊的時期,他也應該儘自己的一份責任。「過年許多的哥都回家了,路上計程車少,車難打。」宋德利說,「我應該盡一份力讓車子在路上跑起來。」

相關焦點

  • 萬裡學子幫助寧波10多名外來務工者孩子圓新年夢
    浙江在線01月02日訊小雪坐在「爸爸」王陳立的腿上,津津有味地觀看動畫片《冰河世紀》,「媽媽」在一旁整理小雪剛玩過的玩具,並對小雪說:「一會帶你去公園玩,那裡很熱鬧呢」……這溫馨畫面並不是一家人的生活場景,而是浙江萬裡學院學子和寧波熱心市民在幫外來務工者孩子小雪完成2008年的第一個夢想。
  • 更好地服務外來務工者 信息苑員工接受春運火車票購買培訓
    日前,鐵路上海站工作人員為東方社區信息苑60多名員工進行「鐵路春運火車票銷售宣傳」培訓,以便信息苑能夠更好地為外來務工者服務,為社區居民服務。  2013年春節前夕,東方社區信息苑曾推出指導外來務工者在網上搶購春運火車票服務,受到外來務工者的普遍好評。為此,滬上十多家媒體還進行了多次報導,社會反響良好。
  • 上海「小萬州」 房租窪地使它成外來務工者聚居區
    在閔行區華漕鎮王泥浜村,由親戚關係一個接一個帶出來的外來務工者,幾乎將他們的鄉村移植到了這裡。住了5年、8年、10年甚至更長,遙遠的家鄉在生活中漸行漸遠,新的聚居地成了上海的萬州、上海的阜陽或上海的潁上……  這不是簡單的「君住長江頭,我住長江尾」的相思之情,對財富與美好未來的渴望中混雜著對家鄉和他鄉模糊的區隔及身份認同的糾結。
  • 入秋後孩子容易感冒,跟衣服穿多穿少沒多大關係,這些因素最關鍵
    這幾天我走在路上,發現了一件很有意思的現象,很多孩子已經穿上好幾層衣服,裹得像個「蠶寶寶」。雖說現在天氣慢慢轉涼,但是我們成人連秋衣秋褲都沒穿,孩子穿這麼多,也太誇張了吧。其實,我能理解家長為什麼這麼做。因為家長直接把孩子容不容易感冒,和他衣服穿多穿少掛鈎。其實,入秋後孩子容易感冒,跟衣服穿多穿少沒多大關係,這些因素最關鍵。
  • 外來務工者火車票一票難求 拼租回家省心能省錢嗎?
    「一票難求」是外來務工者每年都要經歷的煩惱。今年春節,情況似乎有點變化。  今年,幾位老鄉「拼租輛車回家過年」越來越流行。不少外來務工者也和白領一樣,選擇了租輛汽車開回家。拼租回家,和坐火車、坐長途客車相比,到底實惠不實惠?錢報選取了回重慶(成都)、安徽阜陽、湖北武漢三條路線樣本,和讀者一起來算算這筆帳。
  • 印度拉賈斯坦邦政府幫助務工者返鄉 4萬人已啟程
    4月30日,印度拉賈斯坦邦開始幫助在本邦的外省務工者踏上返鄉路途。目前已有4萬人啟程。此前一天,印度內政部宣布允許滯留外地的打工者、遊客、學生等人士以集體形式返鄉。據印度新德裡電視臺報導,數據顯示,一共有60萬在外務工者在拉賈斯坦邦政府進行了註冊登記,請求政府幫助他們回家。消息人士表示,今天早上已有4萬人坐上政府提供的巴士,啟程返回家鄉,據悉這些勞工大部分將回到哈裡亞納邦和中央邦。一名官員表示,務工者流出和流入的兩個邦正在緊密協調,會優先送回在庇護所中隔離的勞工。
  • 「童愛一生」惠及珠海外來務工者子女1萬多人次
    慈善公益報(本報記者 艾 捷)為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充分發揮社會慈善力量助推「精準扶貧」,廣東省珠海市教育局、共青團珠海市委員會、珠海市慈善總會、平安養老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珠海中心支公司、珠海知名企業金悅軒餐飲集團聯合開展「童愛一生」——外來務工子女大病醫保慈善項目,並於12
  • 廣東節前火車票已售完 大量外來工轉戰長途汽車
    春節前,廣東出省火車票全部售完後,於外鄉人而言,長途客車成了他們首選的回家方式:除火車外,飛機票太貴,票源緊張。近日,南都記者走訪廣州市內多個汽車站,長途客車票雖有所漲價,但票量充足,不少外來工均表示,比起買火車票,買汽車票確實方便多了。不過,由於不懂上網查票,不少外來工乘車回家之路也挺折騰,正規大巴很多,但黑大巴也在廣州各客源集中區域四處遊蕩。對外鄉人而言,如何有保障地安全到家?是個現實的問題。
  • 金華傅村派出所幹警疫情下進廠入村 勸導外來務工者留第二故鄉過大年
    肖師傅來自四川廣元,來金華打工已經17年了,本來春節決定要回老家過年的,但是看到現在疫情還是不穩定,回老家,又坐火車,又轉汽車,路途遙遠,想回老家,但心裡又害怕,所以舉棋不定。但公司領導和派出所警察和他談心溝通後,最後決定留在金華傅村鎮過年了。傅村派出所,是一個基層先進警所,轄區內外來務工者眾多。
  • 農民工代表花茂飛最關心外來務工者技能培訓
    套一身挺括的新西裝,他說不自在,更喜歡每天穿的汽修工作服。  他是上海強生集團汽車修理公司的高級技師,集全國交通技術能手、上海優秀農民工、市「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等榮譽於一身。這是他頭一回當選市人大代表,為全上海數百萬外來務工者代言。  參加分組討論時,花茂飛顯得有些緊張,直到會議第二天才第一次發言。他最關心的,是農民工群體的工作待遇和職業培訓問題。
  • 市區西部第二個城市綜合體開業 未現排隊潮
    在該綜合體二樓,餐飲店的上座率不高。當天中午11時至11時30分,本是餐飲店的生意高峰期,記者觀察該樓層的餐飲店發現,不少店內只有三四個餐檯有顧客在用餐。  在該城市綜合體一樓的百貨區域,不少服飾店的店員在不停招攬路過的市民,一些店鋪試穿衣服的顧客僅有數人。小型化妝品超市的人氣還可以,個別化妝品超市正在做促銷,一些女士在排隊領取禮品。
  • 東方信息苑培訓來滬務工者網購2017年春運火車票
    春運火車票今日起售,為幫助辛苦一年的來滬務工者順利回家過年,東方社區信息苑的300餘個苑點再度啟動「百苑傳愛,溫暖回家——助力務工者網購春運火車票的公益活動」。與往年不同,今年活動重點將放在培訓和指導務工者通過手機等移動端設備購買春運車票。  東方網記者從鐵路上海局獲悉,12306網上售票目前採取分站區式售票。
  • 德清舉辦「火把節」 以文化人關愛外來少數民族務工者
    2018-08-09 10:41 | 浙江新聞客戶端 | 通訊員 王力中 記者 嚴粒粒33歲的阿牛日洗,已5年沒回老家過「火把節」了。她在位於浙江德清鍾管鎮的日資企業上班。「一路奔波儘管很累,但心很暖,就像你們的春節回家。」在南舍工業園,像阿牛日洗這樣來自雲貴川等地的少數民族員工,離開家鄉再怎麼遠,家鄉那份濃濃的傳統節日情結不會割捨。想員工所想,樂員工所樂。
  • 外來務工者工資拖欠?看津南法院執行如何破局
    外來務工者工資拖欠?受疫情影響,部分行業受到衝擊,津南法院力爭在民事審判和執行工作中協調好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和務工者之間的利益平衡點,助力轄區內營商環境創建,推動社會穩定和諧發展。END來源:執行局原標題:《停業?經營者失聯?外來務工者工資拖欠?
  • 「父親生日,我回家慶生,看到他穿的衣服,我結束了多年婚姻!」
    當然這種,我們是非常不提倡的了,但是不能說生活中沒有這樣的人存在。茂林跟自己的妻子結婚也有幾年了,這幾年的婚姻生活,算不上多幸福,但是也能是將就過去的。畢竟中年人的生活已經不再需要那些小情小愛的東西了。但是讓茂林頭疼的是,自己的媳婦和家裡父親的關係一直都不是很好。
  • 回家給親人帶點啥紹興特產?來紹務工者最喜歡帶黃酒
    在春運返鄉的路上,大家喜歡帶哪些紹興特產回家,還有沒有更多的選擇?2月8日,記者來到高鐵紹興北站、紹興市公路客運中心採訪調查。旅客最喜歡帶黃酒當天上午9點,記者來到市客運中心,此時車站內外人聲鼎沸,安檢口也排起了長隊,外來務工人員拖著大包小包過安檢,除了帶回一些在紹興的生活用品外,許多旅客還帶上了紹興特產。「我帶了一隻安昌醬鴨,帶了兩箱紹興黃酒。
  • 青島海鮮是外來務工者大愛 海鮮禮盒賣得火爆
    青島海鮮是外來務工者大愛     還有幾天就要過春節了,眼下不少市民開始著手置辦年貨,各類年貨產品銷量開始增多 。除了超市以及一些年貨市場,各個海鮮市場也成為很多外地年輕人採購年貨的熱門地點 。「還有幾天就該回家過年了,過來買一些青島海產品帶回去,都知道青島的海鮮出名,讓家裡親戚們嘗嘗。」在海之納海產品店裡,老家德州的王磊告訴記者。
  • 外來務工人員孩子給老家寄明信片 收信人寫:爺爺
    原標題:外來務工人員孩子給老家寄明信片 收信人寫:爺爺   外來務工人員的子女將明信片寫好後交給郵遞員叔叔,現場蓋上郵戳,將自己的祝福送給遠方的家人本組圖片由 記者 鄧小衛 攝有的孩子因為第一次寫明信片,
  • 全省市民、外來務工者均有份!
    去不了海南看海景我們一起去千島湖看湖景品魚鮮2021年2月1日-2月28日14天內沒離開過浙江省(以行程碼顯示信息為依據)且持有健康碼綠碼的市民,包括在浙江工作的外來務工者及浙江本地居民外來務工者購票時出示本人身份證及居住證浙江本地居民購票時出示本人身份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