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山之石 臺灣這樣玩轉休閒觀光農業,有哪些值得借鑑?

2021-02-19 美麗麗水

提示:點擊上方"美麗麗水"免費訂閱本刊


「現在正值兩岸農業發展合作的關鍵階段。想要打造美麗鄉村,光靠農業科技還不夠,休閒觀光設計也很重要,臺灣發展經驗豐富,未來兩岸可攜手前進。」在日前於臺北舉行的「2016兩岸大健康大農業合作論壇」上,臺灣華山文創園區副執行長林羽婕說。


針對大陸各地農家樂發展狀況,臺灣鄉村旅遊發展協會副理事長林銘昌認為,農家樂的現有經營形態多從食品安全角度出發,旨在為消費者展現安全管理及銷售農特產品,而非單純做休閒觀光,未來這兩者應結合。

臺灣現代農業起步早、發展快,並在數十年前實現轉型,圍繞農業實現三大產業整合發展。時至今日,島內休閒觀光農業不僅深受陸客追捧,也在國際上打響了品牌。這背後有著怎樣的發展歷程,又將提供何種「臺灣經驗」?

「山中無甲子,寒暑不知年」,這是「臺灣休閒農業教父」張清來為他的香格裡拉農場題寫的對聯。該農場位於臺灣宜蘭縣,被譽為臺灣休閒農場的「鼻祖」。遊客可登高遠眺,枕著滿天星鬥入眠,又可漫步林野之間,在螢火蟲群舞中追尋童年。更有放天燈、搓湯圓、打陀螺、電音三太子表演等民俗活動,以及手工竹蟬製作、天然染料彩繪T恤等DIY項目。


但在上世紀80年代,那裡還只有孤零零的觀光果園。雖有芭樂、蓮霧、楊桃等十多種臺灣特色水果,吸引採摘客紛紛前往,開一時風氣之先,但隨著宜蘭本地遊客新鮮感褪去,其他業者競相模仿,果園的生意大不如前。

由此謀劃果園轉型之路。通過引入多元的設施與服務,觀光果園變身為活動種類豐富、附帶精緻食宿的休閒農場。此舉有力拓展了遊客範圍,而在臺灣境內市場日趨飽和之際,張清來又先人一步,主動到新加坡、馬來西亞乃至歐美等地推銷農場,並連續多年吸引超過四成的赴臺國際旅客。

「農產品與農商品不一樣,產品只有賣出去才能實現價值,賣不出去,生產多少也沒用。要想賣出去,就要知道顧客需要什麼。」一諾規劃來認為,很多臺灣農民還停留在產品生產階段,未實現商品化,農業的廣度和深度都很欠缺。大陸的情況也是如此。

「農地不是地,是風景、是文化。農業不應僅僅是農業,它還是文化業、教育業、環保業、旅遊業。」張清來認為,應發揮農耕文化獨有的吸引力,並善用經濟頭腦來開發。

像張清來一樣,將經營休閒農場作為畢生事業的人還有很多。他們將農場視作藝術作品悉心打磨,並在經營過程中不斷創新,使農場特色鮮明、生趣盎然。苗慄縣的飛牛牧場即是如此。

起初,當地選送20位農民到美國學習養牛,並計劃在其歸來後經營純奶牛牧場,不料政策有變,奶粉、牛肉被允許引進,牧場經營面臨危機。窮則思變,休閒觀光成為轉型之道。由於天然的新奇感,在發展初期,休閒牧場便吸引眾多遊客。隨著不斷創新,遊客漸漸能在牧場中體驗奶製品和相關衍生產品。

在如今,飛牛牧場已成為親子遊勝地,每年吸引數十萬人次到訪。據介紹,該農場高達九成遊客屬於「家庭總動員」。除了可以親手擠牛奶,還能在特色餐廳中試吃牛奶火鍋,品嘗手雷造型包裝的牛奶布丁。更有趣的是,牧場還打造出牛奶的各類衍生產品,成為遊客愛不釋手的伴手禮。除了鮮奶、酸奶、奶餅乾、奶片等常規食品,還有牛奶沐浴露、洗髮水,更有奶牛造型的各式創意用品和小擺件。其中不少項目更直接開放給遊客親手製作。

除了「風吹草低見牛羊」的牧場風情與牧業科普,牧場同樣提供有機蔬菜的種植、澆水、除草等特色活動,遊客均可親身體驗,還能將綠色食品買回家中。遊客也能在蝴蝶生態區中了解蝴蝶的完整生活,與白兔、松鼠等動物同遊,見證牧場的生物多樣性。活動之多,體驗之豐,令人應接不暇。

「臺灣有著農業經營的基礎,如果沒有這個基礎,就只能是觀光,而不是鄉村旅遊或者休閒農業了。農業的發展有很多種,不僅只是生產,還有很多生產之外農業的結合。」臺灣美麗鄉村發展協會理事長邱湧忠說。

在臺灣當地休閒農業研究者看來,臺灣的農業旅遊屬於綜合型的整體規劃,吃住玩買一應俱全,競爭力強,在全世界少有。綜觀臺灣各地休閒農場,各類體驗活動高達數百種,玩足了花樣,也玩出了學問。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臺灣農業受競爭和擠壓陷入困頓,從而積極謀求轉型,幾十年間,當地農業轉型步伐穩健。不僅通過農業結構的調整,提升了整體的生產水平,更依照綜合發展的思路,打通三大產業的經絡,實現整合式發展,從而顯著延伸農業產業鏈,提高了附加值。其中休閒農業的發展備受矚目。

「鄉村旅遊特色產品的培育和可持續發展之路,重點在於創意。其次是品牌塑造和品牌背後的故事。休閒鄉村特色要重視『在地』,在地素材,在地技術,塑造在地的差異性。」邱湧忠說。

就地取材,量體裁衣,在當地特色農業的基礎上,「農業+旅遊業」的休閒農業也順勢而起。彰化的水稻、臺南的蘭花、嘉義的獨角仙(昆蟲)……以特定主題為創意起點,各農場將當地特色與優勢放大,圍繞其進行產品開發,並衍生出特色產品和服務,實現了差異化發展。此外,臺灣各地政府在管理、技術、經費、宣傳等方面的大力支持,也促成了上世紀90年代以來休閒農業的蓬勃發展。

林銘昌說,「業者應聚焦發展,不要想做第一,而是要做唯一。」出於對土地的關懷,臺灣休閒農業者讓充滿勞績的土地,綻放出創意之花,也為現代人的詩性安居,提供了彌足珍貴的寄託與經驗。

來源:一諾休閒農業規劃


相關焦點

  • 臺灣這樣玩轉休閒觀光農業,有哪些值得借鑑?
    臺灣現代農業起步早、發展快,並在數十年前實現轉型,圍繞農業實現三大產業整合發展。時至今日,島內休閒觀光農業不僅深受陸客追捧,也在國際上打響了品牌。這背後有著怎樣的發展歷程,又將提供何種「臺灣經驗」?「山中無甲子,寒暑不知年」,這是「臺灣休閒農業教父」張清來為他的香格裡拉農場題寫的對聯。該農場位於臺灣宜蘭縣,被譽為臺灣休閒農場的「鼻祖」。
  • 吃住玩買讓你嗨 臺灣這樣玩轉休閒觀光農業
    「現在正值兩岸農業發展合作的關鍵階段。想要打造美麗鄉村,光靠農業科技還不夠,休閒觀光設計也很重要,臺灣發展經驗豐富,未來兩岸可攜手前進。」在日前於臺北舉行的「2016兩岸大健康大農業合作論壇」上,臺灣華山文創園區副執行長林羽婕說。
  • 臺灣休閒觀光農業考察報告
    臺灣依託農業發展起來的農業觀光旅遊與鄉村休閒產業的範圍相當廣泛,內容十分豐富,不僅有上規模的農耕田園、漁業風情、森林旅遊、鄉野畜牧活動內容,還有別具特色的農耕教育、生態保育、民宿體驗、鄉土民俗等休閒活動項目。歷經多年的發展和完善,臺灣休閒觀光農業呈現出了多元化發展的景象,主要有鄉村花園、農家民宿、觀光農園、休閒農場和牧場以及市民農園、教育農園等幾種類型。其中休閒農?
  • 臺灣這樣玩轉休閒觀光農業
    想要打造美麗鄉村,光靠農業科技還不夠,休閒觀光設計也很重要,臺灣發展經驗豐富,未來兩岸可攜手前進。」在日前於臺北舉行的「2016兩岸大健康大農業合作論壇」上,臺灣華山文創園區副執行長林羽婕說。針對大陸各地農家樂發展狀況,臺灣鄉村旅遊發展協會副理事長林銘昌認為,農家樂的現有經營形態多從食品安全角度出發,旨在為消費者展現安全管理及銷售農特產品,而非單純做休閒觀光,未來這兩者應結合。
  • 臺灣休閒觀光農業
    近年人們把農業與旅遊觀光結合起來,在島內興起一種新的邊緣行業,叫做休閒觀光農業。   什麼是休閒觀光農業?讓我們以臺中東勢林場為例,作一介紹。   東勢林場位於臺灣中部, 是一個以造林為主的林場,面積有225萬平方米。這裡環境清新,果木成林,一派山野情趣,原來主要產木材,收入很低。
  • 廣西梧州借鑑臺觀光休閒農業經驗
    廣西梧州借鑑臺觀光休閒農業經驗 2015年02月06日 13:11:00來源:中國臺灣網  中國臺灣網2月6日梧州消息 日前,廣西梧州市臺辦與梧州盛冠園林有限公司考察了深圳臺商協會常務副會長企業
  • 農廣天地│臺灣這樣玩轉休閒觀光農業
    「現在正值兩岸農業發展合作的關鍵階段。想要打造美麗鄉村,光靠農業科技還不夠,休閒觀光設計也很重要,臺灣發展經驗豐富,未來兩岸可攜手前進。」在日前於臺北舉行的「2016兩岸大健康大農業合作論壇」上,臺灣華山文創園區副執行長林羽婕說。
  • 福建省旅遊局港澳臺處鄭芳:臺灣觀光休閒農業發展經驗與福建對策
    截至目前,臺灣觀光休閒農業已發展休閒農場近1300家,提供了近20多萬個就業崗位。觀光休閒農業已成為臺灣農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新的經濟增長點。 觀光休閒農業作為一種新興的農業經營發展形態,顯示了農業轉型為旅遊服務業的美好前景,它對突破農業發展瓶頸、提高農民收入及繁榮農村社會,都有重要意義。
  • 吃住玩買讓你嗨 臺灣這樣玩轉休閒觀光農業
    「現在正值兩岸農業發展合作的關鍵階段。想要打造美麗鄉村,光靠農業科技還不夠,休閒觀光設計也很重要,臺灣發展經驗豐富,未來兩岸可攜手前進。」在日前於臺北舉行的「2016兩岸大健康大農業合作論壇」上,臺灣華山文創園區副執行長林羽婕說。
  • 鄉村旅遊開發丨臺灣這樣玩轉休閒觀光農業
    在日前於臺北舉行的「2016兩岸大健康大農業合作論壇」上,臺灣華山文創園區副執行長林羽婕說。針對大陸各地農家樂發展狀況,臺灣鄉村旅遊發展協會副理事長林銘昌認為,農家樂的現有經營形態多從食品安全角度出發,旨在為消費者展現安全管理及銷售農特產品,而非單純做休閒觀光,未來這兩者應結合。臺灣現代農業起步早、發展快,並在數十年前實現轉型,圍繞農業實現三大產業整合發展。
  • 臺灣休閒觀光農業考察報告
    臺灣依託農業發展起來的農業觀光旅遊與鄉村休閒產業的範圍相當廣泛,內容十分豐富,不僅有上規模的農耕田園、漁業風情、森林旅遊、鄉野畜牧活動內容,還有別具特色的農耕教育、生態保育、民宿體驗、鄉土民俗等休閒活動項目。歷經多年的發展和完善,臺灣休閒觀光農業呈現出了多元化發展的景象,主要有鄉村花園、農家民宿、觀光農園、休閒農場和牧場以及市民農園、教育農園等幾種類型。其中休閒農?
  • 海聯會理事施子清:借鑑臺灣經驗發展大陸創意農業
    全國政協文史和學習委員會副主任、海聯會理事、香港恆通資源集團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施子清認為,臺灣的創意農業政策和實踐值得借鑑。   由中華海外聯誼會、湖北省人民政府主辦的「海聯論壇·新農村建設與科學發展戰略研討會」今日進入考察階段。
  • 臺灣宜蘭觀光休閒農業尋蹤之三:走訪茶鄉農莊
    中新社臺北三月十四日電 題:「用農人滄桑歲月的雙手,歡迎每一顆渴望自由自在的心」——宜蘭觀光休閒農業尋蹤之三  中新社記者 耿軍 曾嘉  進入宜蘭縣大同鄉境內,公路的護欄上就呈現出創意——一尊尊形態逼真的「茶壺」提示您:茶鄉到了。
  • 臺灣屏東科技大學段兆麟教授來懷化舉辦休閒觀光農業講座
    8月29日,應懷化市委常委、市人民政府市長李暉邀請,臺灣休閒農業學會理事長、屏東科技大學教授段兆麟以《臺灣休閒觀光農業發展與思路與實踐》為題,舉辦休閒觀光農業講座。懷化市人民政府副市長楊開鳳主持。市委各部委、市直相關單位負責人、各縣(市、區)分管旅遊副縣長、農辦主任、農業局長、旅遊局長、臺辦主任以及全市休閒農業代表、鄉村旅遊代表共200餘人聽取講座。
  • 臺灣休閒觀光農業
    近年人們把農業與旅遊觀光結合起來,在島內興起一種新的邊緣行業,叫做休閒觀光農業。   什麼是休閒觀光農業?讓我們以臺中東勢林場為例,作一介紹。   東勢林場位於臺灣中部, 是一個以造林為主的林場,面積有225萬平方米。這裡環境清新,果木成林,一派山野情趣,原來主要產木材,收入很低。
  • 臺灣休閒農業的「農+旅」形式有哪些?差異化精緻農業六大特色是什麼?
    而臺灣的生態農莊,通過深挖特色、揚長避短,有效地避開競爭;通過做精做透、提質增效,實現資源節約、持續發展。此種發展方式,非常值得與臺灣情況類似的山區參考、借鑑。臺灣的農產品深加工從果品鮮食、保鮮存放、幹品制煉到成分提取製作面膜膏和護膚美容品等具備一整列的生產、製作和包裝技術,極大地延伸了產業鏈。
  • 廣州市農業局:發展觀光休閒農業 把實惠給到農民把服務給到市民
    這就是我市觀光休閒農業發展的一些現狀吧。  主持人馬菁璟:江教授,剛才聽完王局長的介紹,您自己覺得廣州市的觀光休閒農業與其他地區相比它的優勢是什麼?不足又在哪裡?  江金波:歐美、日本、紐西蘭和澳大利亞等地區和國家休閒農業旅遊發展歷史悠久,積累了良好的發展經驗,值得系統總結和借鑑。
  • 【休閒農業】臺灣20個經典農場,值得借鑑學習
  • 臺灣文旅標杆休閒農業考察之旅
    一路走來學習分享,深刻感受到臺灣的旅遊產業發展對景區、人、社區的融合與責任。小而精,小而美是臺灣旅遊發展的現狀,產業與社會責任的融合發展之路值得我們好好學習。因為臺灣旅遊行業發展比較早,在服務與旅遊理念跟西方國家學習借鑑比較多,他們對文旅和旅遊的深入、細緻和專注的態度真的值得我們現在狂熱的旅遊開發靜下心來思考未來之路。
  • 臺灣休閒農業那麼美,我想去看看~~~~
    3.觀光農園  觀光農園內提供觀光遊客所需的各種服務設施,以便利遊客體驗採收農特產的樂趣並了解農特產生產過程,以增長遊客時間,寓教於樂,滿足遊客休閒娛樂需求的目的。臺灣的觀光農園最初形成於1980年,苗粟大湖,彰化田尾菜地開始經營的觀光果園、觀光花市。到1998年,觀光農園發展結果為北部區域有55處觀光農園,佔全臺灣地區的55.56%;中部區域有21處,佔21.21%;東部區域有12處,佔12.12%;南部區域有11處,佔11.11%。目前,觀光農園的類型包括觀光果園、觀光茶園、觀光菜園、觀光花園、觀光瓜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