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1日,我國首部全面、系統體現,中醫藥特點的綜合性法律「中醫藥法」正式開始施行。國家制定了中藥材種植養殖、採集、貯存和初加工的技術規範、標準,鼓勵發展中藥材規範化種植養殖。中藥材生產流通全過程的質量監管全面鋪開。
△沉香手串和沉香香料
在海南島,有一種樹,被農民們稱作「綠色銀行」,它就是沉香樹。
沉香不僅是名貴的藥材,還是名貴的香料,被譽為「藥中黃金」。速效救心丸的配方中,就使用了沉香。
前些年,由於過度採伐,野生的海南沉香已經基本絕跡,怎麼讓海南沉香重新煥發生機,必須得依靠技術創新。
每年九、十月份,颱風都會頻繁登陸海南。
丁宗漲,最近幾天都在跑林場,催促村民們給樹剪枝,減少颱風對樹木造成破壞。
村裡的62畝林地,已經種上了1.2萬棵的白木香樹,陳章夫妻負責林場管理和維護。
雖說,這白木香樹從種下,到成材、再到結香,最少也需要7年時間。但陳章他們搞林下養殖,同樣能增加效益。在樹下飼養黑豬和走地雞,陳章每年能收入4萬塊錢。
陳章一家原先種橡膠林,每天三更半夜起床來割膠。但割膠的收入並不高,於是,2012年改種白木香樹,他就跟著丁宗漲他們學習種植沉香樹。
這幾天,丁宗漲他們,正在給白木香樹放置溯源釘,只有放置了溯源釘,才能實施人工結香技術。
所謂人工結香,就是在白木香樹中,注入人工結香液,兩年後樹內就能結出沉香藥材。
樹林裡的雜草,剛好可以將樹幹上的溯源釘遮蓋。只有注入人工結香液的白木香樹,才有經濟價值。
新一代的溯源釘,能實現沉香中藥材的溯源質量管理和遠程管理監控。每個溯源釘裡都裝有晶片,管理人員只要用掃描儀對溯源釘掃描,就可以在手機和管理後臺,顯示出每一棵沉香樹的種植位置、樹齡、人工注入結香液的時間和其它生長信息。
丁宗漲他們,今年開始在種植的沉香樹上,引入中藥材的溯源系統,來保證沉香中藥材的質量,特別是大面積種植沉香樹,溯源系統可以有效的記錄沉香樹的產地、種植時間、樹的年限、結香時間。
村裡86戶村民,有三分之一的農戶,加入了丁宗漲他們的沉香種植合作社。種苗全都由企業免費提供。
育苗的關鍵,就在這2萬平方米的苗圃裡。
丁宗妙,海南香樹沉香產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他告訴我們,這種營養杯育苗技術,是他們自己創新研發的,出苗率能達到90%,10天後就可以出苗90萬株。七年後,苗圃中的幼苗就可以成才,90萬株沉香樹就可以採收近六十萬公斤的沉香中藥材。
定時噴淋、噴水,為的是保持苗圃內的溼度不低於85%。這些黑色的防曬網可以起到降溫、防曬的作用。
沉香樹,每年五月份開花、結果。每個果實裡面,有兩個像小蝌蚪一樣的種子,只有選取12年樹齡以上,優質的母樹種子,才能育苗。種一畝沉香樹,大約需要4.5公斤種子。用樹棍,在營養杯中點一個坑,再把種子放進去,當地人稱作「點種育苗」。幼苗生長11個月後,就可以分發給農戶移栽大田了。
種植基地裡的每一棵沉香樹,都有十年以上的樹齡。雖然直徑都超過30釐米,但最怕的,還是遇上颱風。
怎麼防止被颱風吹倒、折斷,丁宗妙他們想出了「井字形」捆綁的辦法。
把每棵樹用竹竿連接起來,形成一個整體,可以有效防禦颱風。2014年丁宗妙他們的沉香林就遭遇了60年不遇的威馬遜大颱風,刮到了近2000多株,十年樹齡的沉香樹,損失4200萬元。要實現大規模種植沉香樹,沉香樹的種植保險,成為丁宗妙他們發展種植的瓶頸。
沉香樹,只算是丁宗妙他們的期貨,現貨是放在庫房裡的沉香樹段。樹段要先削去樹皮,陳放在庫房裡,陰乾後才可以人工取香。每畝沉香樹可以結香近180公斤。沉香樹段,被晾放在鐵架子上,橫斷面深色的部分,就是中藥材沉香。
取香技師熟練地用香叉、推刀、鉤刀,小心地掏出黑褐色的沉香。丁宗妙他們的取香技師都有十年以上的取香經驗。沉香中藥材,在白木香樹中只有1毫米左右的藥材,他們每年取香量大概5萬株,每年沉香中藥材近3.5噸。
人工結香跟野生結香,同樣的結香時間來講,沉香的藥效基本上是一致,本草中記載,沉香具有消炎,行氣止痛功效。中成藥中的舒肝片、速效救心丸等,都加有沉香,目前,我國已有156種中成藥製劑都使用了沉香。沉香中藥材的國內外需求量非常大。
沉香不僅可以製成中藥飲片,還可以通過蒸餾提純的方法,製成沉香精油,外用治療創傷。
丁宗妙他們的核心技術,藏在樹林的最深處,這裡被稱為「香島」。這片樹林是沉香樹的試驗林,有100多棵,樹齡已經有6年了,每棵樹的主幹直徑都在20釐米以上。
楊雲,幾乎每周都要鑽進香島的樹林裡。不管天氣多熱,他總是將自己裹得嚴嚴實實的。
華南熱帶農業大學畢業的楊雲,2000年和愛人應聘來到藥用植物研究所海南分所,楊雲研究沉香樹的人工種植,他愛人研發降香樹,也就是海南黃花梨樹的人工種植。一幹就是17年。
當初讓楊雲沒有想到的是,最初我們想當然地認為,植物是通過根部吸收水分,所以,楊雲他們把結香液灌到白木香樹根部,希望通過樹根吸收,來達到樹的通體結香,但是最初的實驗是失敗的,他們沒有考慮到植物本身是有選擇地吸收營養和水分。
距離地面30釐米,在樹幹上均勻打四個小孔,將針頭插入樹幹,調節輸液速度,通過植物的輸導組織,將結香液輸送到樹的根部、主幹、還有樹梢,來達到白木香樹通體結香的效果。
結香液輸入植物體內,是否會破壞植物的正常生長,這是研發團隊的攻關課題。
楊雲現場就打開了一瓶結香液,當著我們的面把結香液當礦泉水一樣喝了。楊雲提醒我們,這瓶結香液比礦泉水高出10倍。由於,結香液實在白木香樹內結香,所以,沉香中藥材的農殘、重金屬都遠遠低於,物理結香的沉香。
成果轉化車間,正在配置新一代的結香液,用來進一步提高沉香樹的結香產量。一瓶結香液的成本將近50多元,一棵樹需要輸入4瓶結香液,才能完成樹的通體結香。
沉香通體結香方式,當初也是楊雲他們研究所,與沉香種植基地結合,丁宗妙他們提供了一萬多株沉香樹作為實驗,而這一萬多株沉香樹對楊雲他們研究所來說,就需要一大筆的資金,「基地+科研」的科研方式,很快讓這項技術有了突破。最終,結香液技術的受益者,還是丁宗妙他們的種植基地。
動物實驗室裡,所長魏建和,正帶領研發小組,對結香液做最後的檢測,利用實驗室的小白鼠,定時服用結香液,測試新型結香液安全性。
魏建和,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用植物研究所副所長,沉香藥材原來都是野生資源,所以,是砍一棵少一棵,即使是這樣子,也沒辦法滿足中醫臨床對沉香藥材的需求。更何況,現在海南野生沉香樹,被國際上列為珍稀瀕危保護物種。所以,通體結香技術的研究和推廣,不僅能夠滿足中醫藥臨床上,對沉香藥材的需求,同時,對我國珍稀野生沉香資源,也起到很好的保護作用。
每年我國中醫臨床治療,對沉香藥材的需求量大約在200噸,但現在海南沉香藥材每年產量不足60噸。通過科技創新,迅速提高沉香產量,這裡已經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果。
每個周末,海口的沉香街,都會組織香文化講座,來聽講座的大多是年輕人。
因盛產沉香和降香,古時候海南島也被稱作「香島」,海南居民的日常生活中,這也是兩味常用的中藥材。講座既是普及知識,更是傳承健康文化。
沈瑩,海南通體沉香研究院副院長,也是這次活動的組織者,沈瑩她們是希望通過沉香知識講座,讓大家知道,我國的中藥一般是通過口服,或製成中成藥,通過服用的方式,達到對人體健康的作用,但是沉香,不同的是,沉香可以將原材直接點燃,通過品聞沉香達到治癒疾病的作用。
老藝人的傳統手工制香技法,吸引著年輕人。傳統技法制香,在海南已經有100多年的歷史。
2016年海南島人工種植沉香,超過2.8萬畝,有近300萬棵沉香。
吳明海,海南省中醫藥管理局局長,在現場觀看了講座,吳明海也是海南人,他對海南島的芳香藥十分了解,海南是南藥、芳香藥種類最豐富的地區,當地百姓就是用芳香藥,治療日常疾病。未來五年,海南將打造一個千億元產業鏈的南藥、芳香藥。
海南被稱作「南藥之鄉」,也是國家南藥基因資源庫。除了沉香,還有檳榔、胡椒、牛大力等等,眼下海南島全島藥用植物有3000多種,佔到了全國藥用植物的40%。傳統中藥要恢復生機活力,離不開創新。
《中醫藥發展戰略規劃綱要(2016—2030年)》提出,到2020年,要實現人人基本享有中醫藥服務,讓中醫藥產業成為國民經濟重要支柱之一;到2030年,中醫藥服務領要實現全覆蓋,中醫藥健康服務能力顯著增強,要想實現這個目標,中藥材種植的機械化、種植風險防範的金融產品,育種育苗新科技,都是關鍵。
「
敬請關注9月23日央視財經《中國財經報導》22:10播出----中藥種植養殖新智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