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了解到,足部按摩這個行當早在1999年就納入《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分類大典》,是一個具有相關技術要求、需要取得資格認證才能上崗的工種。從2000年起,相關部門就開始推行《足部按摩師國家職業標準》。
晨報記者近日連續接到幾起對足部按摩的投訴,那麼,這個行業的真實情況到底如何?
市民投訴
足部按摩 三大問題
在《足部按摩師國家職業標準》及相關規定中,按摩手法、服務規範和衛生狀況的要求最為嚴格,而顧客反映投訴最多的,也恰恰是這三方面。
手法糙:疲勞未消得硬傷
劉先生平時業務繁忙,身體經常出現疲勞,也想通過足部按摩消除疲勞,便到一家中醫足療店去做。躺在按摩床上接受足部按摩僅半個多小時,他突然感到全身難受,足部痛疼難忍,趕緊叫按摩師住手。由於按摩師用的手勁太大,腳部被按摩出多處烏青塊。他只得忍痛回家,在床上一連躺了7天,腰部、腿部多處發出陣陣酸痛,雙腳落地還有些行走不便。後來他只得請了位中醫學院的老教授上門推拿、理療了好幾天,身上的酸痛症狀才逐漸消除。
提醒:《足部按摩師國家職業標準》對足部按摩最基本的要求是定位準確、力度適中、次數方向準確。而且手法以點按為主、揉搓為輔,力度也不是越大越好,微感有痛即可。
衛生差:腳部疾病易上身
經常做足部按摩的吳先生現在只去一些大的足療場所。原因很簡單,此前他在一家小店做足療時,不幸被傳染上了腳氣。吳先生告訴記者,他去的那家小店的洗腳盆根本沒套塑膠袋,店員告訴他已經消過毒,讓他放心使用。熱水一倒上,吳先生也沒當回事。可是做了兩次之後,吳先生的腳就有些痒痒了。從此,吳先生天天與達克寧為伴,一個多月後症狀才減輕。
提醒:北京唯一執行國家標準的足部按摩企業——「千子蓮足道」的張育深經理告訴記者,千子蓮給客人提供的洗腳盆都定期消毒,拖鞋都帶有鞋套。直接與客人皮膚接觸的毛巾、塑膠袋都使用一次性產品,毛巾使用後當著客人面銷毀,保證客人不會交叉感染。
不健康:服務曖昧惹人厭
李小姐的遭遇可謂「刻骨銘心」。一次,李小姐請遠道而來的家人去做足療。進了足療城,領班似乎是按男女搭配的方式給李小姐分了一個男技師。可是沒想到,男技師竟然在按摩時按到她的大腿內側和腹股溝,轉頭一看,兩個女技師也按著家人同樣的部位。沒想到接著按背時情況更尷尬。因為李小姐穿著裙子,而男技師竟然從背往下按到臀部,當時她羞愧欲死,但就是不好意思說出口。終於按完了,李小姐都不敢跟家人交流,交了錢就落荒而逃。
提醒:張經理告訴記者,足部按摩房不僅要求環境全透明,而且只能設按摩椅,不能設按摩床。按摩師也要堅決執行「只碰膝蓋以下」的原則,隨意觸碰客人其他部位是不允許的。
記者暗訪
按摩人員 很少持證
無論是專營店、洗浴城,還是美發中心、野店,「按摩師」都稱「證件沒有帶在身上」,而且按摩場所封閉昏暗,衛生服務狀況堪憂。
專營店:「證件沒帶身上」
記者來到位於亞運村附近的一家專營足療的店鋪,親身體驗了一下足療。按摩師的力氣挺大,5分鐘後,記者不得不要求按摩師減小力度。在按摩過程中,記者詢問了按摩師幾個足部按摩常識性的問題,「剛吃完飯能做足部按摩嗎?」「什麼人都能做足部按摩嗎?」得到的答案竟然都是肯定的。
記者與按摩師閒聊得知,她從事足部按摩工作已經半年多了,原來在老家種地,來了之後在一位店裡請來的專家指導下,用了一周時間她就學會如何操作,現在已經是技師了!
店裡的一位負責人告訴記者,他們這裡有幾位有足部按摩資格證書的按摩師,但是證件都沒有帶在身上。
洗浴城:四面牆壁無窗戶
除了專門做足療的店鋪,在街面上還可以看到很多美容美髮中心和洗浴城也都兼營著足療、保健等附加經營項目,他們的足部按摩的水平如何?記者對此進行了暗訪。記者走進了朝陽區育慧東路附近的一家美髮店,店主聽說記者要做足部保健,熱情地把記者帶到按摩房。按摩房內沒有窗戶,開燈後也並不豁亮,房門上也沒有窗戶。對於按摩師的水平,店主一再表示肯定沒問題,都非常專業,但當記者表示想看看資格證書時,店主表示都沒有。
小野店:推銷「全身保健」
在東五環大黃莊橋附近,記者在一排平房中也發現了一家打著足療保健招牌的小店。店內只有裡外兩個套間,屋內的牆壁都已經發黃。雖然是足療保健店,但記者連必須的洗腳盆、按摩膏、毛巾等物品都沒見到。女店員這時開口:「我這不僅能做足底,還能給你全身保健一下。」記者見狀找藉口離開。
而在位於亞運村某住宅區內地下室的一家打著「足療、洗頭、按摩」套餐的店內,在昏黃的燈光下,四張床用布簾隔開,床單看起來已經很久沒洗。記者詢問是否衛生時,男店主表示絕對乾淨。「你們就是按摩師?」記者問道。「對,我就是,放心吧,技術好得很,我一按你就知道了。」這位所謂的「按摩師」,也同樣沒有按摩師資格證。
正規按摩
透明衛生 操作專業
按摩師嚴格消毒後操作,詢問力度如何,並且只碰膝蓋以下;按摩師向記者出示資格證、培訓證、健康證,還提供專業諮詢。
營業環境全透明近日,記者探訪了京城唯一完全執行足部按摩國家標準的千子蓮足道。
一進入千子蓮的按摩房,窗戶透亮,室內的空氣也很清新,房門上有透明的玻璃,房內擺放著按摩椅,取代在很多足療店中常見的按摩床,嚴格執行了環境全透明的要求。
足部按摩開始前,按摩師會當著客人的面向盆中倒入醫用消毒液,給雙手消毒後才開始按摩。客人使用的洗腳盆,也是在消毒間經過消毒後,套上潔淨的塑膠袋才能使用的。記者隨後親身體驗了一下符合國家標準的足部按摩。與上次體驗所不同的是,按摩師在上手後,首先詢問力度如何,然後開始按照國標手法進行按摩,並且「只碰膝蓋以下」。
按摩人員全持證
在按摩過程中,按摩師不時提醒記者多喝些白開水,以幫助排毒。記者也詢問了按摩師同樣的足部按摩問題,按摩師都做了正確回復。並且就記者的情況,給出了一些足部按摩的建議。記者要求查看按摩師的資格證書,按摩師很快就向記者出示了資格證書和培訓證書。此外,每位按摩師還持有健康證,讓客人十分放心。
千子蓮陽光廣場店的張育深經理表示,千子蓮的按摩師都是經過培訓獲得初級資格證書,並隨著工作經驗的增長,通過考試不斷取得中級和高級按摩師資格。雖然不符合國標的足部按摩有著價格上的優勢,甚至是提供一些不正當的服務吸引客源,給執行國標的正規企業帶來一定影響。但是,來千子蓮體驗過符合國家標準的足部按摩的顧客,最終還是會選擇千子蓮。
●專家披露
北京足底按摩師 持證者不到10%
全國高科技健康產業工作委員會足部按摩行業專業委員會主任楊茗茗教授告訴記者,
長期以來,足部保健在老百姓的眼中就是簡單的洗腳,任何人都可以從事這個職業,這是對足部按摩的一個誤解。
我國1997年起草《足部按摩師職業標準》,2000年公布執行,到今年已經五個年頭。現在全國大約有500萬足部按摩從業人員,但是只有不到5%的按摩師持有由勞動部頒發的職業資格證書。北京大約有10萬人從事足底按摩,取得職業資格證書的不到10%。國家標準的推廣有很大難度,各地對職業資格準入制度執行力度不夠。只要有地方特種行業管理部門同意,工商部門就給辦執照。按照規定,不符合國標的企業將會受到相應的處罰,但是勞動監察部門人力有限,目前還無法形成有效的監督。只能通過宣傳,讓老百姓都知道足部按摩,讓老百姓自己能辨別什麼是合乎國家標準的足部按摩,規範足部按摩行業。
楊教授告訴記者,目前北京市完全符合國家標準的企業只有千子蓮足道,千子蓮足道的按摩師全員有職業資格,持證上崗。
●改變傳統看法 亟待加強監管
足部按摩也有國家標準?對於很多人,也許是第一次聽說。足部按摩不就是洗腳嗎?這也許早已成為很多人對足部按摩的定義。
之所以讓人們對足部按摩產生錯誤認識,這與早期足部按摩市場投資額低、風險低有關。一位從業多年的足部按摩店老闆告訴記者,他們最初創業時只租了兩間門面房,簡單裝修看著乾淨就行,僱了一些從農村來京的打工妹,找個老師傅培訓後就做起了生意。用這位老闆的話講,只要衛生不得病,客人不會在乎也感受不出按摩手法如何。
業內人士表示,只有嚴格推行足部按摩國家標準,才能推動行業更加規範,改變人們對足部按摩的傳統看法。而合格的從業人員嚴重不足,也需要相關部門加大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