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酒桌上敬酒和罰酒都要三杯?

2020-12-26 騰訊網

「你來晚了,罰酒三杯吧」,「三杯為敬,不然可不誠心哦」。生活中,經常會有因為未能按時赴約被要求罰酒,為什麼酒桌上會有連喝三杯的禮節呢?

「酒過三巡,菜過五味」是很多文學作品中常常用來形容宴席進行到一半或者接近尾聲的時候,似乎在酒桌上有很多和數字「三」有關的禮節。

很多地區酒桌上「頭三杯」的講究;敬酒的時候為了表達敬意常常連敬三杯;罰酒的時候也常常被要求連罰三杯,今天我們的話題就是關於連喝三杯的禮儀。

連敬三杯

首先我們講講連敬三杯的來源:古人飲酒常常以「三爵酒」為禮,喝酒時,主人一定要先於客人飲酒,被稱為「獻」。這個禮俗很悠久,主人先飲,包含了向客人暗示「酒裡無毒」,可以放心飲用之意。主人喝完之後,客人也需要飲酒來回敬主人,稱為「酢」,亦稱「報」。

最後,主人為了勸客人多飲,自己必先飲以倡之,是為「酬」。客人在主人飲過之後也舉起酒杯暢飲,是為「應酬」,即以此回應主人的厚意。現在我們很多地區的「頭三杯」大概也是這個禮儀演變而來的吧。

《禮記·玉藻》記載:「君子之飲酒也,受一爵而色灑如也,二爵而言言斯,禮已三爵而油油,以退。」就是古代飲酒禮節的佐證,所以普通的敬酒,即以這三爵為度。演變到了今天在很多地區為了表達敬意,往往就需要連敬三杯了。

連罰三杯

自古以來,人們對「三」就有一種特殊的理解。我們常說再一再二不再三就足以說明這個數字的特殊性,一般從「一」到「二」比較容易,到了「三」就會略感困難,「三」也許是古人使用的最高數字,在他們眼中是最圓滿的。

借鑑上面連敬三杯的事例,也許罰酒三杯,就是是由「圓滿」之意引申而來的:被罰者沒喝一杯酒,對自己的」錯誤「認識就加深一層,當被罰者喝了三杯酒,說明他已有了完全認錯之意了。所以連罰三杯是用來測試被罰者有沒有認識自己的錯誤的禮節。

然而在現代社會中,連喝三杯往往成了酒友們用來調節氣氛或者勸酒的說辭了,這樣是不對的。飲酒不易過快,慢飲是最好,千萬不要隨意對人開玩笑要連幹三杯,適可而止。

如果說實在不得已需要乾杯,那一定要知道乾杯的意義在哪裡:

1、對上司、尊者、長輩,先幹為敬;

2、對朋友、夥伴、平輩之人,相互乾杯表示關係親密;

3、對下屬、晚輩,接收敬酒時乾杯表示祝福、滿意、很看重的意思。

相關焦點

  • 為什麼儈子手斬首前要噴酒?為何罰酒敬酒都是三杯?
    咔嚓一分鐘,每周末更新古時,友人臨別喝酒,為什麼要將酒倒在地上?敬酒罰酒,為什麼都要三杯,有什麼特別含義?為什麼古時儈子手斬首前都要先噴酒?今天,咔嚓君就來跟你說說這箇中原因~為什麼古人贈別時要倒酒在地上?
  • 揭發酒桌套路:為什麼酒過三巡好辦事?敬酒、罰酒都要連喝三杯?
    「三」在中國酒文化裡有著特殊的含義,在酒桌上,不論是進酒還是罰酒,都要連喝三杯。想要聽到對方說真心話,也要酒過三巡後才會吐露。這背後到底有什麼講究,隱藏了什麼秘密?身為一名知酒明禮的好孩子,酒小胖今天就和各位老鐵們聊聊。
  • 為什麼敬酒和罰酒都要喝三杯酒?
    在民間諺語中有「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和「三人成虎」的說法;再如禮俗中的三鞠躬,發誓中的三擊掌等做法。為什麼「三」在中國人的心目中有這樣特殊的位置呢?這裡麵包蘊著中華民族的哲學內涵。在遠古時,我們的祖先最早只有「一」和「二」這兩個數,「三」的概念是經過長期的認識和思辨才產生的。《老子》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 為什麼敬酒和罰酒都要喝三杯酒?
    在民間諺語中有「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和「三人成虎」的說法;再如禮俗中的三鞠躬,發誓中的三擊掌等做法。為什麼「三」在中國人的心目中有這樣特殊的位置呢?這裡麵包蘊著中華民族的哲學內涵。在遠古時,我們的祖先最早只有「一」和「二」這兩個數,「三」的概念是經過長期的認識和思辨才產生的。《老子》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 我們在酒桌之上為什麼都習慣地說出「罰酒三杯」?
    人們的觀念和理想也是個性能動性的一種表現,它是決定人際關係間精神面貌差異的個性的本質和核心,人們在酒文化活動當中,常常蘊含著對某些觀念的崇尚和對某種理想的追求,也並會常常成為引發和指導人們酒行為的一種原動力,這些觀念和理想也是蘊含在人們社會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
  • 為什麼「敬」也三杯 「罰」也三杯
    在社交場合的酒桌上流傳著一套不成文的規矩,敬酒三杯,「罰酒」也是三杯」,甚至連一些民族風俗習慣也是如此,廣西貝江苗寨有個習俗,被敬酒客人必須一口氣喝三杯。那為什麼是三杯呢?普通的敬酒,即以這三爵為度。敬酒用「三」,說明敬酒者的情已很圓滿了,三巡勸酒也是這個意思;而罰酒三杯,也是由「圓滿」之意引申而成的「極限」之意,被罰者飲了三杯酒,說明他已有了完全認錯之意了。再如,古代科舉考試要求飲三杯酒,所謂「文人飲三盅進三場連中三元」,三杯含有祝福高中之意。
  • 頭條|和平人酒桌上聽到的遲到罰三杯,原來是有道理的!
    原來這個三杯是我國的傳統文化來的!在酒桌上大家有沒有發現不論是敬酒還是罰酒都是三杯,三杯到底意味著什麼?為什麼不是兩杯呢?而且很多人都沒有提出異議,這個風俗起源於哪裡呢?查閱資料後發現這是我國傳統文化延伸出來的。
  • 經常說罰酒三杯,為什麼是三杯,而不是四杯,五杯?這有什麼講究嗎?
    飲酒是古代各代的一個重要文化現象,飲酒活動透射著民族的性格情趣和精神寄託。自古以來,古代對三有特殊的理解,古代人認為三是最圓滿的,為什麼罰酒要罰三杯?原因究竟是什麼?在民間諺語中有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和三人成虎的說法,再如禮俗中的三鞠躬,發誓中的三擊掌等做法,為什麼?三在古代人的心目中有這樣特殊的位置,這裡麵包蘊著民族的哲學內涵,在遠古時期最早只有一和二這兩個數!三個概念是經過長期的認識和思辨才產生的,老子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 罰酒三杯(小說)
    齊魯大地從來不缺故事,小時候就聽爺爺給我講一些鬼怪故事,聽父親給我講家鄉的一些奇聞異事,罰酒三杯就是父親給我講的一個小故事,也是父親經歷的真人真事。馮三好酒,十裡八鄉的都知道旮旯屯的這個酒魔。上世紀七十年代,那個年月物質比較匱乏,酒更是稀罕東西,都是需要憑票供應,好酒的馮三一直沒有機會過足酒癮,沒有機會能夠痛痛快快的喝一頓。一次村裡有戶人家家裡苫房子,就是用麥秸把屋頂苫蓋,目的是防水保暖。這個馮三也去幫忙了,收工後家裡有點事需要回家一趟,再回來時候主家的酒席已經開始了。
  • 酒桌上只喝酒不敬酒的人,應該是這幾種
    單位有應酬,也要喝一點酒,增加自己和客戶的感情,喝酒之後,很多事情就變得好辦多了。逢年過節,親人們聚在一起,那更要喝酒,大家一邊喝酒一邊聊天,感覺日子就越過越幸福了,親戚之間的感情也更加濃厚了。可是在酒桌上,有的人只顧自己喝酒,從不主動敬酒,自己喝幾杯酒,然後就端碗吃飯,不顧及別人的感受。哪怕是大家都在喝酒,他也是把自己當成「局外人」,和大家沒有太多的共同語言。
  • 中銀協痛批「逼酒事件」:僅警告罰款無異於罰酒三杯
    近日,一則銀行員工因拒喝領導敬酒被辱罵打耳光的新聞引發關注。8月27日,中國銀行業協會發聲,痛批「酒桌文化」積弊難除、「圈子文化」陋習猶在、「奢靡之風」屢禁不止,直指涉事銀行僅採取嚴重警告、扣罰績效之類輕描淡寫的處罰,無異於罰酒三杯,並表示擬建立銀行業從業人員禁入黑名單。員工爆料截圖。
  • 酒桌上兩個領導都讓你先敬對方,你怎麼辦?
    而最讓人頭疼的事情,就是領導讓你喝酒敬酒。而更加讓你頭疼的,就是題目中的情況。在職場酒局裡,酒桌上有兩位領導都讓你先敬對方,這時候怎麼辦?估計很多人遇見這種情況,都會兩眼一蒙圈,涼拌了。順帶,在這普及一些我在酒桌上吃過虧的坑。注釋:每個地方的規矩略有不同,請參照當地風俗習慣酌情採納。1.喝酒敬酒,一隻手握住或者拿著杯子,一隻手託住杯底敬酒。2.敬酒不要站起來,坐著敬酒。
  • 年底備用酒桌禮儀常識!避免犯「尷尬症」,上桌前先看3遍!
    中國是一個文明古國,無論待客、飲酒,都有獨具特色的禮儀文化。尤其年關將近,各種宴會接二連三,當然也少不了以酒助興。而酒桌上的細節無不彰顯個人涵養,為避免犯「尷尬症」,這些酒桌禮儀常識你一定要懂!一般比較正式的酒宴,對於座次、斟酒、敬酒、代酒、罰酒等細節皆有講究。一、座次禮儀一般而言,設宴酒桌有方圓之分。其中方桌以上為尊;圓桌則右手邊為上賓座,主人坐中間,貴賓坐左手邊,然後按順時針方位就座。
  • 新華銳評:廈門國際銀行對待陋習不能「罰酒三杯」
    近日,廈門國際銀行某支行校招新員工「不喝領導敬酒被打耳光」事件被曝出後,引發社會熱議。該銀行發文稱:對該領導董某給予嚴重警告處分,扣罰二個季度績效工資;對支行負責人羅某給予警告處分,扣罰一個季度績效工資。   對此處理意見,公眾難說滿意。
  • 敬酒是個技術活,敬誰?什麼時候敬?是有講究的,不知道的要吃虧
    中國是一個禮儀大邦,自古以來中國人接待客人的時候都比較注重禮數,特別是在酒桌上,我們經常看到一群人敬酒,敬來敬去的,雖然小輩們看不懂是什麼意思,但是老一輩的人都是繼承先祖傳授的酒桌禮節,在酒桌上學會了多種敬酒方式,這樣才能體現你的酒德,你的修養,下面我們就一起看看我國有哪些值得學習的敬酒禮儀。
  • 新華銳評:廈門國際銀行對待陋習不能「罰酒三杯」
    近日,廈門國際銀行某支行校招新員工「不喝領導敬酒被打耳光」事件被曝出後,引發社會熱議。該銀行發文稱:對該領導董某給予嚴重警告處分,扣罰二個季度績效工資;對支行負責人羅某給予警告處分,扣罰一個季度績效工資。對此處理意見,公眾難說滿意。
  • 酒桌上給領導敬酒,敬酒的話要這麼說,領導才會器重你!
    身處職場免不了會有和領導同桌吃飯的時候,很多職場小白由於缺乏社會經驗,在酒桌上不知道敬酒時該說些什麼,也不知道向領導敬酒的禮儀,因此在酒桌上顯得十分侷促。但是看到其他同同事在酒桌上可謂是如魚得水般,在敬酒時有說有笑的著實讓自己羨慕。
  • 在酒桌上如何給領導敬酒?
    酒桌上的規矩很多,特別是向領導敬酒,既要掌握時機,還要把握火候。敬早了,是獻殷勤,說多了,是不懂事。向領導敬酒的目的無非就是聯絡感情、加深印象、表表心跡,所以,話不在多,而在妙,讓領導聽了開心,喝的痛快!那麼,有哪些好的話術呢?一,第一杯酒。如果是商務宴請,一定要等領導敬完賓客之後,再擇機而敬。注意,一定要先敬客人,等酒過三巡以後再敬自己領導。
  • 在酒桌上人們不知道為什麼要喝酒
    酒場如戰場,即是社交場所又是吹牛的場所,還要互相敬酒,尤其是領導帶頭喝的時候,或者轉著圈喝酒的時候,作為下屬的員工是斷不敢不喝的,不然就會「敬酒不吃吃罰酒」了。酒文化博大精深到讓人不明就裡,讓人稀裡糊塗就喝了酒,迷迷糊糊就醉了,還丟了人,出了醜,有時候還有生命危險。那麼,為什麼要喝酒呢?很多人已經不知道了。
  • 為什麼有些人在酒桌上從不敬酒?你怎麼看?
    為什麼有些人在酒桌上從不敬酒?我覺得有以下原因:一.這樣的人一般不會喝酒,或者喝酒過敏,或者酒量很小,一喝就倒,所以他們不想主動挑起喝酒。你主動去敬別人喝酒,到時候別人大喝特喝,然後你卻因為酒量小,或者喝酒過敏等原因,只喝一點或者不喝,或者喝水,別人會覺得你怎麼這麼不懂事,或者說你不尊敬別人,所以,乾脆不去敬酒,別人來敬酒也儘量推脫或者不喝。這些人是情有可原的,因為他們的確喝不了酒。別人喝不了酒,硬要別人喝,喝出毛病來了怎麼辦?所以,不能喝酒的人從不敬酒是情有可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