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婆家:

2020-12-16 杭州日報

  記者 李坤軍

  

  「算來算去,到春節前,至少還有四家店要開,排來排去,人手實在不夠。」就在前幾天的一次內部會議上,外婆家人事部經理再次向總經理吳國平叫苦。而事實上,類似的要求幾乎在每次高層會議上都會被提及。「沒辦法,每次招人過來,但隨著新店的開張,沒幾天就消化完了,只能再要求招人。」吳國平無奈地說。

  開店、開店、再開店,這幾乎成了外婆家這些年永恆的主題。放眼杭州的餐飲界,難得能看到新面孔冒出來,市場上流傳的往往都是外婆家又在哪裡哪裡開出新店來了的傳言,於是那麼一幫子「粉絲」就像得到指令似的,一路浩浩蕩蕩殺奔過去。

  自從1998年在馬塍路上開出第一家店以來,外婆家以一種「拷貝+粘貼」的速度,在這個城市的東西南北中都開出分號,以一種一騎絕塵的姿態。而隨著版圖半徑越擴越大,這種病毒一樣的複製業已走出杭州,走向長三角,無論在虛擬的網絡世界還是在現實生活,外婆家無疑成為杭州餐廳中的人氣王。

  複製——

  以不同的方式

  統計外婆家如今已開出多少家門店,是件困難的事,因為這個數字隔三岔五地在發生變化。而如果要問到外婆家的店都開在哪裡,可能連吳國平都要費力地想上好一會兒。

  在外婆家的發展史上,幾乎每一年都會有不同戰略性的主題詞出現,1998年是首店;2002年是確定「連鎖經營」的模式;2005年是高速發展的「發軔年」;2006年步入發展的快車道,並成功進入杭州大廈等高端物業,首次在武林商圈立足;2007年運作升級品牌「指福門」;2008年部署長三角戰略,在省外無錫、蘇州等地邁出步伐;2009年進一步完善品牌體系,下探開出「第二樂章」;2010年將在上海矗立起旗艦店。

  從這些炫目的數據背後,很容易解讀出外婆家「兩翼齊飛」的發展思路。一翼是堅定貫徹外婆家的連鎖經營不動搖。儘管中式餐飲至今都無法解決「標準化」的問題,但外婆家卻通過人員培訓、細化流程等方式,努力將人為的隨意性降到最低,從而保證連鎖品牌相對一致的品質。

  另一翼是以外婆家為水準線,往上往下發展次品牌,儘可能地將自己的覆蓋面從商務宴請到大眾消費,再到朋友家人小聚等,完善自己的品牌體系,提供全方面服務。

  對於未來的外婆家而言,發展仍將遵循兩個緯度,開更多的店,雲集更多的品牌是其核心所在。只是隨著企業越做越大,外婆家要試圖突破的天花板也變得越來越多,如更為扁平化的管理;配送中心的籌建;戰略合作夥伴的引入;統一調料包的試驗等。從零到一是件容易的事,從一變成N就要困難很多了。好在一路走來,外婆家已積累起足夠多的應對手段和經驗。

  高性價比——

  說白了就是讓進店的人覺得值

  無從考證杭州餐廳排隊的現象起於何時,但在演進的過程中,外婆家無疑扮演了一個舉足輕重的角色。到外婆家吃飯很多時候要做好排隊等候的心理準備,這已成了不少杭州食客的共識,以至於有上海、北京等地的朋友過來,一看那陣勢,傻眼了。

  

  

  

  

  

  

  

  

  

  

  

  

  外婆家吸引人的招數是什麼,目前公認的是其倡導的「高性價比」。外婆家提供給食客精緻的就餐環境、門類豐富的菜餚;職業有序的服務,但最後埋單時卻只需要你支付相對低廉的價格。所謂「高性價比」,說到底就是能讓食客走進餐廳,並且在消費完畢後覺得物有所值。

  吳國平有一句話說得好,那就是價值必須由埋單的人來衡量,他說值就是值,他說不值就是不值,所有自己餐廳說的話都不作數。

  正是基於對最廣大的消費者的了解,才讓這麼多食客趨之若鶩地湧入外婆家,甚至不惜費時排隊。儘管隨後外婆家推出了次品牌「指福門」和「第二樂章」,雖然定位人群略有不同,但仍是各自定位區域內「高性價比」的品牌。這種品質與價格的極端反差,使得外婆家在各個城市的運作顯得遊刃有餘,走出杭州的外婆家表現出了彪悍的生命力與殺傷力,也讓外婆家闖蕩長三角的雄心變得清晰可觸。「就在明年,我們會在江蘇、上海開出五家以上的店,並且都在繁華的鬧市區。」

  如果一切按照吳國平的設想來進行,這算得上是杭州餐飲品牌的第二次遠徵革命。當第一次的「杭幫菜」遠徵日趨式微之際,外婆家適時地接過了這一棒,杭州餐飲得以再次彰顯它的魅力。

  外婆家——

  說到底要倡導一種新的生活方式

  高性價比也好,物有所值也罷,說到底,這都還只是技巧層面的東西,如果想學,別人還是學的來的。對於快速成長的外婆家來說,它更想表達的是,它期待引導一種新的消費觀念,一種新的生活方式。

  其實外婆家已經在改變著很多人的生活了,只是這種變化細雨潤物,很多時候讓人察覺不到。想一想,多年以前,有多少家庭會時不時地上餐廳打一下牙祭,又有多少家庭在翻點菜單時不會覺得心驚肉跳。外婆家至少消解了很多人踏入餐廳時的那份緊張感,儘管大家的最大自信來源於日漸高漲的荷包以及更為開放的生活心態,但降低的餐費仍然功不可沒。

  只是這種改變還是淺層次的,外婆家更想把自己的品牌與ZARA、宜家、H&M那樣,成為引導新式生活的一份子。在英語中,上述品牌都有個專有名詞,叫"AFFORDABLE FASHION",中文可以叫「消費得起的時尚」,它指的是什麼呢?所有的商品有一些著名的設計師進行設計,但不像奢侈品小量生產昂貴銷售,而是大批量的複製生產,以及低的銷售價格。因此,外婆家這些年囤積了大量的菜餚設計師,他們以眼花繚亂的速度,不停地推陳出新,外婆家的菜譜於是時換時新。

  

  

  

  

  

  

  

  

  

  

  

  

  再好吃的東西,吃多了也就厭倦了;再心動的價格,沒有了新意的支撐,食客也不會上門了。對於外婆家來說,他們更想要的是讓餐廳變成一個魔方,一年四季變換出花樣來。

相關焦點

  • 「外婆家」出海找市場
    這裡是杭幫菜知名品牌「外婆家」的總部。去年,在高端餐飲一片黯淡的情況下,定位大眾餐飲的杭幫菜「一哥」外婆家加速擴張,布局全國,2014年裡開出約60家分店。目前,外婆家系在全國已有超過160家門店,一年接待超過4000萬人次的「吃貨」。每一天,平均有11萬人在外婆家吃飯。這樣的數據,在全國餐飲品牌中足以傲視群雄。但外婆家還有更大的野心。
  • 外婆家的櫻桃樹
    外婆家在農村,普通的磚房,還有一個小院子。因為和城市離得比較遠,所以,我和爸媽總是要隔幾個月才去看外婆一次。每次去的時候也只是和外婆聊一會兒天,吃頓晚飯,就要匆匆趕回家。記得小時候,我總是吵著要去外婆家玩。每次去,外婆就會在院子門口等我們。我會先衝到外婆的懷裡仰著臉,看外婆和藹地對我笑著。
  • 揭開外婆家16個子品牌真面目 外婆家就只開100家店
    顯然外婆家選擇的是後者。「外婆家做大眾市場,打造家的概念,不能太個性,否則脫離本質。副牌是對外婆家的補充,更個性,受眾面更窄。」這是外婆家創始人吳國平在一次採訪中說的。目前,外婆家除了主牌,目前有15個副牌,還有一個副牌即將登場,聽小編一一道來!
  • 外婆家的井
    劉曼漫以前夏天,學校一放假,我就會搬到外婆家去住。外婆家有一個很大的院子。院子前是雞舍,左右兩邊有一些木材,它們堆在那裡有多年了,永遠都只是一個姿態。院子的兩旁種著蔥、蒜,以及一些野花。可它們大部分都被調皮的孩子給踩壞了,難看得很。院子的左上角有一口井,井口四周沒有任何雜草,就像是從地底下長出來的一樣。
  • 外婆家的楊梅樹
    這幾日每逢天晴,媽媽便帶著5歲的孫子往外婆家的楊梅山上跑,採摘新近成熟的楊梅,還時不時地在家族群裡分享她那碩碩的勞動成果。誘得遠在他鄉的我,腹中饞蟲徒生,吃啥都失了滋味。遠水解不了近渴。抵不住誘惑的我,終究還是在網上買了一小盒楊梅。奈何30來塊錢一斤,就算再愛,也不敢多買多吃。
  • 外婆家的便當加盟總部電話
    外婆家的便當加盟總部電話外婆家的便當  ,從數據上分析,如今在餐飲行業中,外賣佔了很大的比重,人們的消費觀念也和以前有了很大的不同,要求也比以前高了許多, 外婆家的便當  ,接下來小編來介紹一下這個項目的加盟情況。
  • 外婆家裘曉華:外婆家要做6個「18年」 穩字當頭謀劃未來
    外婆家餐飲集團總裁裘曉華圍繞「外婆家的發展歷史」來分享了外婆家下一個五年的發展計劃,他認為做企業跟做人是一個道理,就是長久、健康、快樂,要活得長一點,活得好一點,要清醒看待當前,低調謀劃未來,以及徹底忘記過去。
  • 外婆家(十一章):外婆家的吃,雖是粗茶淡飯卻透出了生活的智慧
    外婆家的餐桌上的青菜、瓜果大多來自自家的菜園子,它們新鮮、又健康,它們是外公辛勤勞作的成果。自家種的菜,極少打藥,用的又是自製的農家肥,拿現在的話說,它們是真正的綠色蔬菜。夏天的晚飯,外婆家吃的總是綠豆粥。外婆把綠豆和大米提前浸泡,小火慢熬煮出一鍋濃濃的綠豆粥。綠豆有清熱、降火、消暑的作用,外婆說:吃了綠豆粥,身上不會長瘡、不會長癤的。真的,外婆的綠豆粥,陪伴著我們安然地度過了一個個炎熱的夏季。
  • 童年記憶:外婆家的竹林
    夏天總有些美好,因為外婆家的一切。一、最後的三公裡天氣就算再怎麼炎熱,外婆家卻從未用過電風扇,天然的避暑勝地,因為外婆家坐落在大山溝裡,四面皆山,在我的眼中就是武俠小說中隱秘的避世村落,小時候的我們肯定是心馳神往的,武俠夢伴著我的童年。
  • 外婆家做菜從來不怕花時間
    外婆家西湖天地湧金店坐落於南山路147號,幾步便可觸達西湖。此時正值盛夏,但坐在柳樹給的陰涼下等位,清風徐徐,反倒覺得是種享受了。 選了個面朝西湖的位置坐下,看湧金橋上行人信步,湖面空靈,光影斑駁。簡簡單單的一頓飯,也因為此時此景平添了幾分詩意。 排隊,排隊,來外婆家吃飯,沒排過隊的應該都算是幸運兒了。7月24日公布的大眾點評2020必吃榜,外婆家西湖湧金店榜上有名。
  • 外婆家餐廳品牌,打造正宗杭州味道
    外婆家餐飲創始人說到為何要起名為外婆家時說到:「我小時候是外婆帶大的,我兒子呢也是外婆帶大的,然後我丈母娘做的菜好吃,那我們就隨便說的,那就外婆家吧。」1988年第一家外婆家在馬塍路開業,外婆家創始人吳國平對於這第一家店有很多的感情,提到這家店時他總是滔滔不絕:「沿街邊的店我們現在基本上只有在杭州有了,其他地方基本上都到商業體了。
  • 外婆家南京門店被曝黑幕,青島的咋樣?
    半島記者 李百明 3月15日,江蘇公共新聞頻道專題報導了外婆家水平方店存在:「洗菜池裡洗拖把,廚師每天踩著案板走;花菜、金針菇、四季豆等蔬菜不洗就下鍋,工作人員稱眼不看心不煩就吃下去了;過期食材繼續用,為應付檢查,臨時貼上當天生產的標籤」等問題新聞,並引起社會關注。
  • 嵊州醉美民宿--何家塢《外婆家》
    村落裡,《外婆家》宛如初遇兒時外婆家的院門,久別重逢邂逅一捧溫暖,珍藏一份遇見《外婆家》的一樓正中間是茶廳,一邊是一間大床房,一邊是餐廳廚房山上總是比山下更早的迎來夜色在這個初冬,在《外婆家》的庭院裡,架起一盆炭火,煨上幾個番薯是對這個季節最起碼的尊重
  • 浙江首家「金牌外婆家」本周六杭州開幕
    一切順利的話,本周六,已在北上廣等一二線城市發展了十年的「金牌外婆家」就會在它的故鄉杭州揭開面紗。眼下,位於杭州大廈D座的這家「金牌」店正做著最後的梳妝打扮,猶如新娘子出嫁一般,滿懷期待地等著迎接杭州人的檢閱。於「外婆家」這個已是家喻戶曉的品牌而言,「金牌外婆家」並非只是多了「金牌」兩個字這麼簡單。
  • 外婆家南京門店被曝黑幕 青島的門店咋樣
    3月15日,江蘇公共新聞頻道專題報導了外婆家水平方店存在:「洗菜池裡洗拖把,廚師每天踩著案板走;花菜、金針菇、四季豆等蔬菜不洗就下鍋,工作人員稱眼不看心不煩就吃下去了;過期食材繼續用,為應付檢查,臨時貼上當天生產的標籤」等問題新聞,並引起社會關注。
  • 義烏首家「外婆家」入駐新光匯購物中心
    7月20日,眾盼已久的「外婆家—義烏新光匯店」順利開業,這也是義烏首家「外婆家」門店。「外婆家」是全國知名餐飲品牌,總部在杭州,全國60多個城市都有分店。「我們把正宗的外婆家味道帶到了義烏,致力於用優質的服務、美味的菜品,服務義烏市民。」外婆家義烏新光匯店負責人介紹,外婆紅燒肉、茶香雞、龍井蝦仁、西湖醋魚、筍乾老鴨煲等知名「杭幫菜」,都是外婆家的特色菜餚。外婆家崇尚用純粹的烹調方法,還原傳統風味,讓顧客領略正宗的杭州味道和來自浙江魚米之鄉的美味。昨天是外婆家義烏新光匯店開業首日,中、晚餐均客流爆滿。
  • 外婆家營業額為何每年能以30%-40%速度攀升
    但外婆家的營業額卻還在以每年30%~40%的速度攀升,更是出現「店店排隊、餐餐排隊」的現象。不可不說,外婆家是近些年來餐飲行業的一個傳奇。但走紅的為什偏偏是它?平民化定位自成立之初,外婆家的定位便非常符合大眾需求:居家路線、聚餐場所。雖然這個在當時不是行業主流的想法,卻在無意之間吻合了大眾餐飲興起的這一潮流。
  • 中國餐飲業奇人吳國平 用外婆家味道俘獲民心
    外婆家一躍成為中國新崛起的一流品牌餐飲集團,而新加坡將是外婆家瞄準的第一個海外市場。從開門接客的第一天,外婆家喊出了既平民化又貼心的口號:『不用回家忙燒飯,外婆幫你做飯菜。』定位也從未改變『居家路線、聚餐場所』。這看似再平常不過的想法、策略,卻切中市場的最大一塊蛋糕。
  • 開業十年 外婆家升級「杭兒風」亮相杭州大廈
    近日,經過多日的調整的外婆家升級版「杭兒風」在杭州大廈B座8F全新亮相。  全新的菜品,都經由Uncle吳親自甄選,反覆琢磨,力求將記憶深處外婆家味道保留下來與顧客分享。在杭兒風,匯集了杭州菜中許多最具代表的味型,包括全家福、蝦爆鱔、酒香帶魚、杭州醬丁等都保持了原來的味道。
  • 「62外婆節」異常火爆 外婆家O2O原來這樣玩
    5月25日,杭城餐飲巨頭外婆家的創始人吳國平對外公布了一項外婆家O2O計劃——將打造杭城首個「62外婆節」。除了19家外婆家門店外,外婆家「家族」的所有成員都會出動。爐魚、動手吧、第二樂章、鍋小二、指福門、穿越,6月2日各家門店都會有相應優惠,助威「62外婆節」,一大波6.2元的特價菜品襲來。那麼,外婆家門店現場如何呢?活動是否如宣傳般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