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類的國際機場!東營建立首個東方白鸛保護基地

2021-01-21 海報新聞

11月22日,主題為「守護東方白鸛,爭做文明使者」的東營市野生動物宣傳月暨黃河故道溼地節啟動儀式在東營市河口區孤島鎮舉行。儀式上勝利孤島第一小學學生代表向全市發出了共同保護溼地的倡議,成立了「孤島鎮黃河故道溼地保護志願服務隊」和「孤島第一小學東方白鸛愛鳥社志願服務隊」,建立了「河口區孤島鎮東方白鸛保護基地」並揭牌,新落成的「東方白鸛及溼地展廳」正式對外開放。

據介紹,東方白鸛屬大型涉禽,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世界瀕危鳥類,喜歡在高處築巢,對環境的要求十分苛刻,目前全球僅存3000隻左右。2005年起東方白鸛首次在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繁殖成功,目前在東營繁殖已達150多對,其中擴散到保護區以外繁殖的已達57對。

孤島鎮大力倡樹生態文明理念,積極加強東方白鸛保護工作,境內種群數量不斷增加,目前繁殖數量達15對,每年自然繁殖東方白鸛雛鳥40隻左右,成為自然保護區以外最大的種群繁殖地,不僅為加大重點野生動物保護和教育提供了樣板,也為開展人工築巢招引、擴大繁殖種群提供了條件。10月25日,東方白鸛榮摘「市鳥」桂冠,更加突顯了東營「中國東方白鸛之鄉」的生態特色,標誌著東方白鸛保護邁上了新的臺階,在東營市生態保護和發展史上具有重要的裡程碑意義。

每年的11月是「全國野生動物宣傳月」,溼地作為東營市突出的生態優勢,是各種野生動物賴以生存和棲息的重要場所。近年來,全市上下堅持高效生態的發展路子,積極發揮溼地和野生動物資源優勢,大力恢復和提高生態功能,全面構築生態系統,溼地總面積已達687萬畝,佔山東省溼地總面積的1/4。全市陸生野生動物423種,其中鳥類384種,包括東方白鸛、丹頂鶴、大鴇等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12種,大天鵝、小天鵝等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51種;獸類25種;兩棲、爬行類動物14種。在全球9條候鳥遷徙路線中,我市橫跨東北亞內陸和環西太平洋2條遷徙路線,是候鳥遷徙的咽喉要道,被譽為「鳥類的國際機場」。去年10月東營市榮獲全球首批「國際溼地城市」稱號。(大眾日報客戶端記者 李廣寅 通訊員 張振 報導)

相關焦點

  • 黃河入海口的「鳥類國際機場」
    【同期】山東黃河三角洲自然保護區救助站 工作人員 於廣軍救助過疣鼻天鵝,還有丹頂鶴、東方白鸛、夜鷺,還有一些野鴨之類的,具體數量在100多隻。冬天救助的比較多,人容易抓住(受傷的鳥類),別的時候大多數都是受傷的。
  • 這就是山東丨黃河三角洲自然保護區成了鳥類「國際機場」
    鳥類「國際機場」讓瀕危鳥類安居不久前,在安徽省池州市舉辦的2019年中國鶴類及棲息地保護學術研討會暨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鶴類聯合保護委員會年度工作會議上,山東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被評為「鶴類工作先進單位」。
  • 中國夢·黃河情|鳥類「國際機場」!「打卡」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中國山東網-感知山東9月25日訊丹頂鶴、白頭鵲、東方白鷺、金雕……在東營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鳥類博物館裡,1400餘件珍惜鳥類標本靜靜地陳列在這裡,置身其中,仿佛身在鳥類天堂。據了解,世界上共有8條鳥類主要遷徙通道,3條在我國境內,其中黃河三角洲橫跨2條,是東北亞內陸和環西太平洋地區鳥類遷徙的重要中轉站、棲息地和繁殖地。每年春、秋候鳥遷徙季節,數百萬隻鳥類在黃河口溼地捕食、棲息,大量南遷前往越冬地的候鳥也將這裡作為它們遷徙旅途中重要的停歇地和「加油站」,甚至作為自己越冬棲息地和繁殖地,黃河三角洲因而被國內外專家譽為「鳥類的國際機場」。
  • 全國最大的鳥類博物館 免費參觀被譽為「鳥類天堂」 就在山東東營
    地處山東黃河入海口三角洲地帶的東營市,是全球首批18座國際溼地城市之一和鳥類遷徙的重要驛站,每年有超過600萬隻候鳥在此遷徙、棲居,被國內外鳥類專家形象地稱為「鳥類國際機場」。在東營,還有一座全國規模最大、也是省內唯一的鳥類專題博物館——黃河三角洲鳥類博物館。
  • 大連升級鳥類(十二)東方白鸛
    在這些升級或新增的國家級重點保護野生鳥類中大連有多少種?它們的現狀怎樣呢?老谷將陸續向朋友們介紹。大連升級鳥類(十二)東方白鸛 在我們國家,只有非常珍稀和瀕危的野生動物才能進入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名錄,如我們熟知的大熊貓、東北虎、白鰭豚等,凡是能夠列入國一級重點的不是瀕危物種就是對自然生態有著重要影響的物種。
  • 山東東營加強黃河三角洲溼地保護 候鳥戀上入海口(綠水青山就是...
    最完整、最廣闊、最年輕,位於山東東營的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這片15.3萬公頃土地創下了我國暖溫帶溼地生態系統三個「最」。  東營如何扛牢入海口責任,做好大江大河三角洲生態保護治理?  溼地成鳥類家園  「看,那是這裡的主人東方白鸛!」剛進入觀鳥通道,講解員王彩虹興奮地手指遠處高壓線杆間的橫梁。
  • 全國第二個!揚州高郵成立東方白鸛保護地
    據粗略統計,近年來,每年在揚州高郵市過往棲息繁衍的東方白鸛有200多隻。今天(12月8日)上午,「東方白鸛保護地·高郵」正式掛牌。這是由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牽頭髮起並建立的國內第二個東方白鸛保護地。
  • 《經濟日報》為山東東營黃河三角洲生態大保護點讚
    眼下,東營正在實施黃河三角洲國際重要溼地保護與恢復工程,推進自然保護區水系貫通項目,改善以鳥類為主的灘涂生物棲息地質量,努力建設東北亞內陸和環西太平洋鳥類遷徙重要的中轉站、越冬地和繁殖地。在全球8條主要的候鳥遷徙路徑中,有2條會經過黃河三角洲。
  • 人民日報點讚東營加強黃河三角洲溼地保護:候鳥戀上入海口
    最完整、最廣闊、最年輕,位於山東東營的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這片15.3萬公頃土地創下了我國暖溫帶溼地生態系統三個「最」。東營如何扛牢入海口責任,做好大江大河三角洲生態保護治理?溼地成鳥類家園「看,那是這裡的主人東方白鸛!」
  • 觀鳥黃河口——全國網絡媒體東營行採訪札記
    11月15至16日,記者隨團參加全國網絡媒體東營行,走進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一睹「鳥類國際機場」的芳容。正是初冬時節,一望無際的蘆荻,與錯落交織的水泊相依相擁,連綿不絕。踏上蜿蜒土路,一群赤麻鴨倏地鑽出蘆葦蕩,撲騰著翅膀緊貼水面滑向遠方,鴨群身後留下一幅扇面形的水紋畫;緊接著,第二群、第三群……採訪團的到來驚擾了這裡的主人。
  • 廣東省內體型最大的鳥類是東方白鸛
    信息時報訊(記者 黃熙燈)鳥類是自然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每年3月20-26日是廣東省愛鳥周,今年的主題是「保護野生鳥類,維護生態平衡」。為讓公眾更好地認識、保護鳥類,廣東省林業局在其微信公眾號推出了關於鳥類的知識,介紹省內體型最大和最小的鳥類、廣東省鳥和廣州市鳥。
  • 廣東省內體型最大的鳥類是東方白鸛!
    信息時報訊(記者 黃熙燈)鳥類是自然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每年3月20-26日是廣東省愛鳥周,今年的主題是「保護野生鳥類,維護生態平衡」。為讓公眾更好地認識、保護鳥類,廣東省林業局在其微信公眾號推出了關於鳥類的知識,介紹省內體型最大和最小的鳥類、廣東省鳥和廣州市鳥。
  • 東方白鸛在這裡逗留
    東方白鸛,腿長喙尖、體態優美,屬於世界一級瀕危物種,號稱「鳥類大熊貓」,全球存量較少。據《南方都市報》11月14日發布的新聞,目前停留在天津的東方白鸛有4000隻左右,其中很大一部分駐足在清河農場水域範圍之內,在荻花映襯下隨著水面波光翩翩起舞,形成了一道靚麗風景。
  • 山東這座鳥類博物館 規模全國最大 被譽為「鳥類天堂」門票免費
    地處山東黃河入海口三角洲地帶的東營市,是全球首批18座國際溼地城市之一和鳥類遷徙的重要驛站,每年有超過600萬隻候鳥在此遷徙、棲居,被國內外鳥類專家形象地稱為「鳥類國際機場」。在東營,還有一座全國規模最大、也是省內唯一的鳥類專題博物館——黃河三角洲鳥類博物館。
  • 全國第二個江蘇首個「東方白鸛保護地」落戶高郵
    8日,由江蘇揚州高郵市供電公司、高郵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共同主辦的「東方白鸛保護地·高郵」揭牌暨「東方白鸛慈善基金會」成立儀式,在揚州高郵市界首鎮大昌村舉行。至此,高郵成為繼大連旅順之後,全國第二個、也是江蘇省首個「東方白鸛保護地」。
  • 溼地的精靈|第二集:東方白鸛
    天津北方網訊:天津七裏海溼地自然保護區是鳥類從東亞遷往澳大利西亞的重要驛站,每年有大量候鳥經過七裏海。近些年,因七裏海溼地生態環境的持續改善,遷徙至此的鳥類越來越多。
  • 保護東方白鸛、大天鵝
    長途跋涉而來的白鶴十分瘦弱,在瀋陽溼地裡專注覓食      一年中的候鳥集中遷徙期已經到來,瀋陽新民遼河流域、珍珠湖溼地自然保護區作為全球候鳥遷徙通道上的重要一環,近日迎來了不計其數候鳥「中轉」: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東方白鸛
  • 高郵成全國第二個東方白鸛保護地 超200隻東方白鸛棲息繁衍
    昨日上午,「東方白鸛保護地·高郵」揭牌暨「東方白鸛慈善基金會」成立儀式在高郵界首舉行,「東方白鸛慈善基金會」明確將募得的款項專門用於東方百鸛保護工作,積極打造江淮生態大走廊的揚州名片。東方白鸛。「東方白鸛很有靈性,遷徙地的空氣、土壤、水質等因素,都會直接影響其駐足時間的長短。」高郵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野生保護站站長朱春華說,根據東方白鸛遷徙規律,每年秋季,東方白鸛在洪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遷徙時間為10月中下旬左右開始集群南遷,過去揚州只是東方白鸛的過境地,它們會在這裡補飼休整。如今,隨著溼地環境越來越好,許多東方白鸛從候鳥變成了留鳥。
  • 東營:黃河入海處 萬裡入胸懷
    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大汶流管理站科研站負責人吳立新明白,這些「打前哨」的候鳥,提前拉開了今年鳥類遷徙季的序幕。在黃河水滋養下,黃河口已成長為我國暖溫帶最完整、最廣闊、最年輕的溼地生態系統。據「溼地國際」官網公布,全球目前共9條候鳥遷徙路線,其中2條從這裡經過。每年秋冬季節,數百萬隻候鳥在這裡棲息、補食、越冬,堪稱「鳥類的國際機場」。
  • 黑龍江三江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東方白鸛數量明顯增加
    東方白鸛屬鸛形目鸛科的大型涉禽。棲息於河流與湖邊溼地中,在樹上營巢。僅分布於東亞的部分國家,黑龍江三江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黑烏兩江交匯的三角地帶,總面積198089平方公頃,是東方白鸛在中國重要的繁衍棲息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