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最近匯率變化非常大,而且是持續性的,據Mike外貿說獲悉,今已經跌破6.8,年初還是7以上,現在這麼大的反差,其實主要是美國疫情難以受控,導致美元市場大跌,人民幣對應升值。
01
在這樣的大環境下,作為跨境出口業務從業人員來說,是非常不好的,因為我們從產品生產,到收款結匯是有延時的(貨期),不可能每一個客戶都是全款預付,那麼這種情況就會導致客戶在後期付款的時候,作為賣方的我們必須承受匯率變化帶來的經濟損失。
試想一下,報價的時候6.8,收款時突然到了6.5,甚至更低,加之貨值基數大的情況下,如果在這種情況下結匯,真的可以說損失慘重。
▲Mike外貿說原創製圖
基於以上潛在風險考慮,我在微信公眾號以及微信學員群也無數次提及,讓大家注意價格核算時保留一定浮動空間,並且在合同發票註明可接受的匯率浮動範圍,其實都是我給你們安裝的一道有一道的保險槓,一旦出現問題,有迴旋餘地。
但是哪怕如此,也是擔心到時候出現不可控因素,所以,我們與客戶的實質性溝通也是很有必要的。
尤其是面對一些老客戶返單,可能之前都是給10%~30%定金,尾款發貨前付清或不可撤銷的即期信用證,這樣的收款結匯時間差就很大了,你又不去講,後面出了問題再講就更不合適了,我們還是要儘量直接與他們溝通這個問題,不要避而不談。
有些滑頭的客戶,趕上這樣的匯率趨勢,甚至會故意拖延付款時間,當然這樣的情況多發生在匯率不穩定的本地非美元結算國家,以此方式降低自身買匯成本與採購成本。
02
對於已經開立不可撤銷的信用證的訂單,也只能按照信用證流程走了;而對於定金加發貨前付清方式結算的訂單,買方剛剛給了定金,你還沒開始生產,緊接著讓客戶付尾款,顯然也不太合適;
我們不能硬生生的去要求客戶直接再把尾款打給我們,而是需要講明道理,博取客戶的理解,並且給客戶一定的選擇空間,而不是直接給出一條死路,讓客戶沒得走。
首先我們要解釋清楚當下匯率變化的迅猛之勢,其次講明匯率變化趨勢進而會導致我們收款結匯的巨大損失(最好能以數字形式體現,更有說服力和視覺衝擊力),最後給出客戶選擇,而不是結果。
方案怎麼講都是奔著解決問題,規避匯率差帶來的潛在損失,而不是為了提早收款,所以,我們基於這個核心理念,可以提供給客戶兩個選擇:
01、趁著匯率變化細微,提前支付尾款,規避匯率差帶來的結匯損失。
02、根據合同設定的具體可接受匯率範圍,範圍外需要客戶支付結算時按當時照匯率差金額產生的損失。(前提是談判尾聲製作單據時,已經明確此點,否則就有點坐地起價,霸王條款了)
如果你已經有言在先,那客戶不傻的話,付款方式又允許操作(非信用證等),客戶一定會選擇前者。
03
如果事先並無明確說明,那就很難處理了,因為人民幣貶值,你也不會讓客戶少支付你一點兒,反之一樣的道理,這種未事先聲明的要求根本說不通。
▲Mike外貿說原創製圖
看到這裡,你應該意識到,談判中未雨綢繆,事無巨細,事先講明問題並羅列方案條款的重要性了,否則談判實難展開;如果前面吃了虧,那後續訂單如有涉及,就長點心吧,給自己留條後路,不至於後面吃個啞巴虧。
可能有的人會擔心客戶不接受,然而任何事情都是靠談的,你不提出來,客戶更不會主動講,自己的利益要靠自己爭取,什麼都還沒做,就擔心這個擔心那個,恐怕你什麼也做不成,就像我之前把某學員持續了N年的帳期老客戶「談服」,變成發貨前付清,大家都覺得不可思議,其實一切事在人為,重點是思考與執行,思考後才能有方案,執行後才能有結果!
▲Mike外貿說原創製圖
當然,聰明的童鞋一定會想到這同樣可以演變成一種催單技巧,何不以匯率變化為由,讓客戶提前訂購後續所需產品,節約採購成本呢?
永遠要思維活分,保持思考獨立性,保持鋼鐵般的執行力,莫問前程,但盡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