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在這個消費疲軟,餐飲服務業普遍客流下降的時代,老虎堂的逆勢堅挺才更值得研究。
老虎堂每進駐一個城市排隊盛況依舊,最近更受邀參加CCTV《發現品牌》欄目,惹得同行「羨慕嫉妒恨」。
在老虎堂品牌執行長黃肖龍看來這並不值得驕傲,這是一個品牌發展的階段性現象。「二三十年前,麥當勞、肯德基、星巴克剛進中國時,不更是轟動全城?只是很多年沒有出現過這種新品牌了。」
老虎堂在做產品和品牌的竅道有2點:
1、重新定義一個細分行業,老虎堂有一整套方法論。
2、老虎堂的成功,是因為真正讀懂了年輕人。
產品篇
1、如何讓用戶喝出「戀愛的感覺」?
有企業家感嘆,做產品最悲催的一件事是什麼?用戶體驗後記不住。老虎堂是如何讓用戶留下記憶,產生滿足的?這是老虎堂做產品的第一條法門。好的奶茶口感應該豐富,多層次,讓人留下記憶點。
怎麼優化口感?好材料、好配方、好工藝。2017年上市的一款獼猴桃果茶,用了三種獼猴桃,分別來自浙江、四川、山東,有的獼猴桃用來做果肉,增加口感。有的獼猴桃用來榨汁;有的獼猴桃用來出顏色,肉質更粉嫩,更符合少女心。
老虎堂它的每種茶的口感是不一樣的,如果口感完全相似,就會把不必要的SKU從菜單上去掉。
做茶飲除了味道、口感,還有一個重要維度:香氣。比如西柚、檸檬等柑橘類水果,沒什麼口感可言,但香氣很濃,不僅有聞到的前香,還有潤過喉嚨後噴出來的後香。老虎堂曾想推出一款車釐子飲,車釐子有甜味,有嚼感,但沒香氣,做出來只是一杯果汁,於是放棄。
如何讓自己的產品給用戶留下極致的難忘體驗?老虎堂的經驗是,換個角度設計體驗,沒準就會打開一扇門。在你的生意裡,你的「味道」是什麼?你的「口感」和「香氣」是什麼?老虎堂告訴你一旦找到方向,你再去努力就真的會有效果。
2、跳出來,重新定義產品標準
老虎堂做產品的第二條法門:重新定義產品標準。
觀察老虎堂產品的名字,一款由黑糖、鮮奶、珍珠組成的茶飲,叫「波霸黑糖厚鮮奶」。老虎堂給產品起名有學問。為什麼不叫「黑糖珍珠牛奶」?如果以原料命名,顧客就會以自己的標準來判斷,而老虎堂呈現給顧客的,並不一定是你之前理解的那種原料的味道。
老虎堂不喜歡一個產品帶有太多特產和原產地色彩,國際茶葉第一巨頭立頓正是這樣做的,無論是茉莉綠茶還是奶香紅茶、咖啡紅茶,產品配方都是立頓去定義的,呈獻給消費者的只有一個品牌:立頓。
老虎堂正通過接觸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進而定義一種茶葉文化。從培養年輕人喝老虎堂的習慣入手,最終覆蓋所有人;從隨手即得的一杯茶飲開始,或將進軍上遊茶產業。戰略思路簡單而清晰。
順著這樣的思路,很多行業真有機會重做一遍。
品牌篇
1. 品牌方法論:更新「皮膚」,傳承「靈魂」
老虎堂火爆的背後,是中國優秀本土消費品牌脫穎而出的時代到來。二三十年前的中國社會瀰漫著反思思潮,「國外的月亮也比國內圓」,而如今,當下中國處於民族自信上升期,人們對本土的產品更有嘗試的熱情。經常有文章分析,賽百味、棒約翰這些洋品牌為什麼沒有在中國做起來,我認為重點是時機不對,如果賽百味在上世紀80年代進中國,或許就是另一個肯德基。
任何以小博大的事情,都應該從產品和品牌出發,再來拉動其他方面。如果說產品創新是在必須合法合規的「鐐銬」中跳舞,品牌創新則是自由無限的。」
來看看老虎堂是如何做的。
A: 品牌起名:寓意要美好,但不要太容易被定義
首先要簡單。因為中國真的很大,方言眾多,而且我們想做的是大眾化的生意。我反而不很看重品牌名中一定要有逼格,我的理解,品牌是否有逼格,是靠整體VI賦予的。
當初我們定名為老虎堂時,很多人覺得這個名字土,但是如果你脫離了對雀巢、耐克已有印象,它們的名字還好聽嗎?今天人們之所以覺得它們的名字很酷,是因為它被賦予了整套VI,還有它們的品牌價值。
B:品牌logo:越底層的越持久
老虎堂的logo只是簡單的文字排列,關於品牌的一條底層邏輯:越底層的越持久。logo是經典,過了上百年,社會審美和今天完全不同了,起碼人們也不會覺得它醜,耐克那隻勾,幾十年一直那麼醒目,是因為它沒有多餘的裝飾,是一個很底層的東西,我希望老虎堂也一樣。
2. 好喝仍是根本
在你眼中,未來人們會如何喝茶、吃飯?我最近聽到很多觀點,比如95後開始重視養生,每天喝一杯枸杞茶了;比如隨著養寵物的中國年輕人越來越多,他們不忍心再吃肉,素餐該火了,等等。
你知道嗎,年輕人都有一點自嘲,有一點惡趣味,喜歡在朋友圈裡互相開玩笑:今天來一杯枸杞養生茶怎樣?但說年輕人天天吃枸杞,太誇張了。從理論上講,素餐會更流行,但據我觀察,這兩年更火的其實是火鍋、麻辣燙這些重口味。就說我自己,為了去火鍋店飽餐一頓,寧可提前餓一天。
因此我認為,火鍋會火下去,很多地方菜、傳統小吃會火起來。畢竟,年輕人的需求,餐飲好吃、好喝的本質並沒有變。
【免責聲明】本文為企業宣傳商業資訊,僅供用戶參考,如用戶將之作為消費行為參考,鳳凰網敬告用戶需審慎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