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清水秀的福建,古鎮名村資源豐富,這些村落面貌保存良好的古鎮,保留著數百年甚至數千年未斷的傳統生活脈絡。福建永泰的嵩口,便是一個還保留著文化傳統的特色古鎮。
嵩口在元朝時便是商業繁榮的水運重鎮,這裡三面環溪,有取之不盡的山水資源,也有綿延千年的歷史文化遺產。如今的嵩口,還保留有古渡口、古街、古建築以及千年的墟市,到此來逛逛是件很有意思的事。
嵩口,大山深處的運河古鎮
永泰全境,最輕鬆得來的資源是山水,貫穿縣境的大樟溪流長127 公裡,可創造水能72萬千瓦。嵩口的「白巖尖」「鯉魚上天」「東湖尖」三座大山海撥均在一千五百米以上,是全縣的最高點。
嵩口不僅擁有山水,還有悠長歷史和豐富的文化遺產,讓水的功用不僅僅只以「千瓦」表達,還能讓大眾看見水的美和激烈,並願意為其買單。
嵩口歷史逾千年,自古為永泰縣境南大門的軍事要塞,單一個古渡口就有看不盡的風景,說不完的故事。大樟溪環流而過,奔向閩江和大海,古渡口則為嵩口留下了許多商貿,不僅輻射周邊縣境,還涉獵日本市場。
民國初年,嵩口—福州水運是日本輸送木材的主要渠道。從德化、上際、尤溪漂流而下的木材,匯聚於嵩口柴行分行,從這裡重新裝訂成木排,組成浩蕩的木排大軍順著奔騰的大樟溪直達福州,最後由日本艦船運回。古渡口樹立的「義渡」和「永禁溺女」碑,也印證著當年的繁榮和人文關懷。
縱使處於深山中,古渡的繁茂也給嵩口帶來了深山裡的繁榮。緊鄰渡口的街區,直街、橫街、米粉街、關帝廟街一帶,據說明清時有商鋪120 多間,至今仍有居民生活其間,還能看見傳統的理髮店、手工藝、銀行、商行舊址等。
嵩口鎮擁有160多座古建築,其中包括民居、寨堡、廟宇,規模和打造工藝都不容小覷。
龍口厝、下坂厝、下新厝、成厚莊、萬安堡、永寧莊,其中不乏有「燕雀飛不過」的宏偉民居,價值千萬的鎏金木雕屏風,以及預防山匪巍巍立於山頂的大寨堡。
在嵩口,還有大喜、月州、月闕、赤水、道南等村落,這些村落的名字引人遐想,村落美景更是不在話下。它們更多被視為戶外休閒的好歸屬,戲水、巨石、高山、美食,都成了吸引探索者不斷前來的動力。
雙溪匯流的深山古渡
當年舟楫往來的嵩口古鎮,所有的故事都應從那個如今成為休閒之地的古渡口說起。如果沒有大樟溪,嵩口會和所有的深山小城一樣,靠著土產、李果,在淹沒於叢山中的小道上和外界保持著稀疏的聯繫。可喜它偏偏受大自然眷顧,在崇山峻岭間又得了一條奔向大江大海的溪流。
在古鎮的直街盡頭就是德星樓,直通渡口,這裡保存了完整的古碼頭,記錄了閩中水陸交通中心的繁榮忙錄的景象。長慶溪和大樟溪在渡口處交匯,水面寬廣,水流湍急,大小溪流在此交匯,一齊奔向福州閩江,匯入大海。所以,嵩口即便地處深山,也仍舊是深山中的鬧市。
鎮上的人們,一到傍晚就來渡口邊散步閒聊,推著嬰兒車的,帶著孩子來打水漂的,孩子不肯回家吃飯,大人呼喝著,連拽帶抱,一派休閒的好時光。看見兩個熊孩子,赤條條地,在沿岸的淺水處洗澡,溪水潑了四處,他們看起來快活極了,把我們心中對孩子父母的一點責難都略了去。
另一旁的渡口小木船上,兩個女孩撐著船,不知道是戲耍還是真的要渡到河對岸,也玩鬧了好一會兒。
岸邊,停靠了零星的木船,當地人還有在溪裡捕魚的習慣。一個正待修補的竹筏船邊,主人抽著煙和鄰居們拉家常,聊聊村裡換屆選舉的事。好事地去攀談,原來他是以捕魚為業。每天傍晚到溪裡走一遭,在渡口岸邊就地售賣,或者第二天清晨帶到集市裡。
海神媽祖和聖母瑪利亞
渡口是一個忙碌的地方,有往來匆匆的商旅人,有溪水兩岸的居民,他們在這裡聚了又散,卻留住了諸多有趣的神靈。
從岸邊往裡抬頭看,左邊是天后宮,中間是德星樓,右邊是天主教堂,細數一下,竟供奉著二十多尊神靈,佛教、道教、天主教,煞是熱鬧。渡口及其身後的老街,就像是現在的城市CBD,聚攏了所有的有利資源,包括中西神靈。
天后宮,供奉媽祖,本應是海邊的神靈,而在這深山老林的溪水邊,卻堂而皇之地香火興盛。清嘉慶年間,在嵩口佔據人數優勢的莆田、仙遊商幫興建了天后宮,供奉媽祖。從此,在渡口出發的船隻,都會先拜過媽祖,祈求一路平安。
中間的是建於明朝嘉靖年間的德星樓。德星樓的建築非常有趣,是一座吊腳樓式的三層小樓,一樓貫通直街和渡口,幾根木柱支撐著起一片來往的空間,當年渡口的交易都在這裡進進出出,現在則是人們拉家常的好去處。
供奉的主神是林公大使,為紀念林顯兄弟抗元列舉而建。二樓供奉林公,也不忘捎帶上土地公、財神爺、觀世音、文昌帝,由出簷的陽臺望去,大樟溪水浩浩蕩蕩,心境又離神明近了些。三樓供奉的是文曲星,狀元、榜眼、探花一溜排開,兩旁還跟著雷公電母,神像竟然有些可愛。這裡遠觀直街,在濃鬱的香火中,別有一番滋味。
嵩口目前仍舊有小部分的天主教和基督教信徒,天主教堂也照例每周都有教徒聚會,唱詩歌,歌詠聖母瑪利亞,講神跡見證,只是沒有嫋嫋煙火,在古鎮裡顯得清冷些。
當年,從福州港順著閩江來到嵩口的傳教士,若知道自己種下的星星之火,如今仍在放著光芒,該有多欣慰。只是不同宗教,如此混雜於一個小小渡口,則顯得不那麼普通了。一來可見這裡曾經的人聲鼎沸,各路人等交雜;二來也說明嵩口當年的開放,容得下這些差異。
宅院和寨堡,古鎮最豐厚的遺產
因為古鎮富庶,嵩口留下了壯觀的160 多座氣勢恢宏的古民居,以及許多神秘莫測的古樓、古堡、古廟,被專家譽為「品種之多,數量之眾,保存之好,藝術之高,堪稱奇蹟」的「民間古民居博物館」。
(下坂厝,清乾隆年間陳用坦建,大廳內有4 幅鎏金人物木雕,12 扇鎏金圍屏價值千萬,雕刻栩栩如生,為花梨木鎏金木雕,景物深達五個層次,是長樂藝人祖孫三代耗時24 年雕刻而成)
(厝內建築裝飾極其精美,著名的十二屏扇,為防被盜,被用鐵條焊死在地上的大木箱裡)
它們散落在古鎮,和古鎮下轄的村落裡,一座座雕梁畫棟,富有明清南方建築風格,廳堂迴廊、屋宇窗欞處處儘是木雕、石雕、磚雕、泥塑、壁畫,富甲一方可以想見。
也正因為富庶,嵩口邊境山林裡總有匪盜聳動,不時下來打家劫舍,殺人放火,為了保護財產和生家性命,在地勢險要或關隘處,境內多築有寨堡,可攻可守。
(龍口厝,始建於宋朝,續建於明清,大門進入,經200 米彎彎曲曲的鶴型石道,其建築面積7180 平方米,是嵩口鎮境內單座規模最大的古厝,當地有「龍口大座厝,烏鴉飛不過」之說)
(萬安堡,俗名尾寨,建於清鹹豐年間。外牆全部用下石上土圍起,厚約2米,上部有很多哨(槍)眼,內建築為木結構)
(成厚莊又名蘆洋寨,寨堡式建築,始建於清代,寨子有兩重寨牆,四面有寨門,邊上有耳牆,各圍牆布滿火槍眼,以作阻匪之用)
古鎮注入的新血液
嵩口政府開始改造古鎮,並且攜手臺灣「打開聯合」團隊,充分運用當地元素對古鎮進行改造,為古鎮帶來新興活力。改造的過程不激進、不急切,更多的是對嵩口文化歷史的融合再生,不少改造後的項目讓當地人、甚至是年邁老人也能感到親切。
(古鎮改造的重點項目,龍口古厝前的鶴形路)
(「打開聯合」改造後的鎮政府食堂)
(改造後的閩臺文化交流中心,集住宿、飲食、展覽、交流培訓等功能於一體)
(「打開聯合」設計並接手經營的「打開嵩口」空間,經營咖啡、嵩口創意美食、伴手禮、老藝人工藝展覽等,是一個能夠體驗嵩口特色文化的好去處)
(「打開聯合」設計改造的電影廟項目,電影院空間和廟宇空間完美結合,既保留了當地居民的傳統信仰生活,又給舊電影院增添了不可多得的亮點)
感興趣的小夥伴如果來到嵩口,可以在渡口的德星樓下,吹涼風、話家常;在古街巷的老宅裡,喝咖啡,吃美食,看圖書,看展覽;在老宅民宿裡,和有見地的宅院主人天南海北侃大山,和志趣相投的朋友們一起,騎行古鎮,尋找老建築的精彩;在圩市上,湊熱鬧,買土特產,滿載而歸。
小夥伴們甚至還可以走得更遠,到嵩口的各個美麗村落玩「跳村」,大喜村入口宏偉的大水壩會讓你驚呆,赤水村的溯溪和沿途的巨石也不會讓你失望,跳潭水玩心跳,住民宿看山水。
在嵩口,一切都可以很美。
我們的旅行互動群已經建起來啦
歡迎大家呼朋喚友一起來玩呀
掃描下方陌上客小助手的二維碼加群
就!等 ! 你 ! 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