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零戰「疫」在廣華寺打響
「江鑽社區突擊隊10人,已全部集結完畢」,「彭河社區突擊隊10人已全部集結完畢」,「廣中社區突擊隊6人已全部集結完畢」……清零戰「疫」打響,2月28日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防疫突擊隊55名隊員迅速在廣華集結。
我們是社區一員,堅決服從社區安排
「我們要嚴格遵守社區防控紀律,堅決服從社區安排,一定要做好自身防護,勤洗手,戴口罩,各宿舍不串門,這樣既是對自己和家人負責,也是對值守社區的群眾負責……」。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黨組書記、局長漆勇仔細對突擊隊員們交待。
2月28日下午,6個工作突擊隊第一時間與社區書記對接。
彭河社區,突擊隊長潘鑄和社區書記孫雪琴從華罡小區到文苑小區一一走訪。彭河社區共有21個住宅小區,目前有4個小區防控力量薄弱,多是教師志願者,周一到周五要為學生上網課。10名突擊隊員主動充實到4個小區,開展門崗值守、體溫監測、防控勸導等工作。
江鑽社區,突擊隊長楊楠正在和社區書記初作虎統計社區黨員志願者的數量,提出「優化配置志願者,提升防疫力量」等建議,一起商量更為有效的防控值守辦法。
廣中社區,突擊隊長董俊和社區書記何遵國邊走邊交談。董俊說:「經過您的介紹和這一路的了解,我們廣中社區還是廣華最為繁華的地段,商場、超市聚集,在巡邏疏導上我們還應該加強力量。」
……
6個工作突擊隊在了解各個社區實際情況後,主動認領工作任務,工作隊員積極表態:我們到社區,就是社區的一員,一切行動聽從社區指揮。
你們認真,我們放心
「阿姨,請出示您的居民出行證。」
「阿姨,您昨天出去了呀,要隔三天才能出去採購一次物資……」在華罡小區門口,工作隊員鄭祖發、熊偉正在為一位一邊阿姨測量體溫,一邊勸阻。
「我昨天出去少買了蒜,想再出去買點。」
「阿姨,您出去一次,把家裡需要的東西先理一理,一次性買回來,菜場人員聚集,多出去一次就多一次風險。」
「好,好。我不去了。」經過他們的勸阻,這位阿姨回頭向自己家裡走去。
「咚咚咚……」一輛三輪車開到了彭河6棟小區門口,滿載著鯽魚、草魚等水產品。
「您好,請出示您的通行證。」工作隊員彭於爽、趙常學對三輪車師傅說。
「通行證今天放在店裡忘了拿,我就住這裡,讓我進去吧。」
「您想一下,每個人都是這個理由進小區,安全怎麼保障呢?」彭於爽、趙常學耐心勸阻。
「那我再去店裡拿。」
天氣逐漸放晴,小區的居民下樓活動的意願也越來越強烈。在積玉花園小區,居民吃過晚飯後,三三兩兩聚在花壇邊閒聊起來。
「大家不要在一起聚集啊,越是到最後,越是要注意啊,我們再加把勁,一定要把病毒擋在門外。」在值守人員鄢賢華、付生俊的耐心勸導下,住戶們自覺地上了樓。
一位大爺說:「我們再堅持一段時間,爭取早日和親友們再聚。」群眾的理解和支持是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最強大的力量,這份力量需要防控人員耐心的勸導和理性的引導。
您不要急,有什麼事我們來解決
「同志,快來跟我看看,我的體溫是不是高了呀?」一位文苑小區的大伯著急向門崗走來。工作人員黃衛兵、王佔武正在值守登記。
「大伯,不要著急,我先消下毒,再跟您看看。」王佔武拿著酒精噴霧對著黃衛兵的手消毒後,黃衛兵拿過大伯的體溫表。「大伯,您的體溫正常,36.5度。」
「我的眼睛老花的厲害,每天又要報體溫,麻煩你們了。」
「不麻煩,大伯,實在不行,可以每天到我們這裡幫您測。」黃衛兵耐心對大伯說。
執勤隊員王佔武看了下居民統計表說:「我們小區大部分都是留守老人。我們可以幫助這些老人查體溫,在小區群裡面把體溫報上去。」
「同志,我昨天買了一次菜,今天按照規定不能出去了,但是我孫子的奶粉要交給他呀!」在華罡小區門口,一位阿姨對正在值守的隊員王維說道。
「阿姨,您可以叫您兒子來小區門口給他。」
阿姨說:「我們小區正大門封了,他不熟悉路。」
「那這樣,我陪著您到門口。」王維先讓其他同事值守,自己陪著阿姨走了200多米,把奶粉送到了目的地。
「小夥子是不是怕我亂跑啊,還陪著我。」
「阿姨,社區安排我們值守,我們也要負責啊。」
突擊隊員們用一聲聲親切的問候,一句句暖心的話語在社區耐心勸導……,清零戰「疫」已打響,勝利就在前方!
水杉突擊隊助力廣華疫情防控
2月27日,接到駐村疫情防控人員轉場廣華的通知後,市森林公安局、市林業技術推廣中心、市林科所的6名駐村隊員迅速集結,於28日上午趕赴廣華寺辦事處報導點。上午11時,戰前動員大會結束後,水杉突擊隊6名隊員,認領了科苑、水杉2個小區的防控任務。
此時,雨越下越大,水杉突擊隊6名隊員頂風冒雨步行一公裡來到水杉、科苑社區。兩個小區共184棟樓,3162戶,7963人,防控任務像一座大山壓在了6名突擊隊員的身上。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水杉突擊隊員喊出了最響亮的口號:我們與社區同在!
守住小區的大門,就是守住了社區防控安全的「閥門」。守門還需「老將」上,葉中亞、曾令勝主動請戰,領命上崗。在科苑小區北大門,一位郵政遞送員要求放他進入小區,說要為一位80多歲的爺爺送一份健康資料包裹。經過溝通後,葉中亞讓快遞車停在小區大門之外,自己步行近一個小時,將這份快遞送到了這位爺爺手中。水杉小區東大門與廣華大道相連,是小區居民出行的必經通道,曾令勝像釘子一樣,在小區大門口一站就是半天,協助值守人員為每位出行人員測體溫、檢查出行證。
社區每日巡查和居家管控容不得絲毫懈怠。在水杉一路,一位老奶奶對毛瀟宇說:「我在家已經憋了20多天,我要出去看看我的菜田。」毛瀟宇和這位素不相識的老奶奶嘮嗑半個多小時,還給了她5隻口罩,終於成功的將老奶奶勸回了家。年輕的突擊隊員左立,在他的手機日記上這樣寫道:今日步行巡查35432步,計21.3公裡,穿越小區道路132條,巡查368個樓棟單元。這組沉甸甸的數據,是隊員們的工作常態,也是每個突擊隊員用毅力、堅守和腳步丈量出來的。
小區居民購物安全的防控,牽動著每位突擊隊員的心。如何將最嚴格的管控措施做到最暖心、最貼心,突擊隊員用一個「柔」字將愛與責任傳遞。每天上午10點半,小區內有兩個生活超市限時開放,為了防止人員扎堆帶來隱患,4名隊員分成兩組,陪著社區的居民站在長長的購物隊伍中,將人員隔開。「請大家保持1.5米的間隔,注意安全!」突擊隊員胡立虎每天要將這句話重複200多遍,口乾舌燥、嗓音嘶啞。一天、兩天、三天……整個小區購物秩序井然,突擊隊員用陪伴和愛心為小區居民築起了一道安全的防火牆。(通訊員: 潘鑄、王維、毛瀟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