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泠印社」畫家作品將展 吳昌碩畫作將亮相(圖)
通過此次特展,對吳昌碩的藝術經歷、風格和成就進行全面的學術梳理和研究,並清晰地呈現7任西泠社長所代表和傳承的浙地百年文脈。 吳昌碩:金石派極致 吳昌碩原名俊卿,字昌碩,別署缶廬、苦鐵、大聾、破荷亭等,浙江省安吉人。他出生於書香世家,自小喜愛篆刻和書法。
-
【壹周】西泠峰骨——紀念吳昌碩誕辰170周年暨西泠印社七任社長作品展系列報導(一)
本次展覽將展出西泠印社七任社長吳昌碩、馬衡、張宗祥、沙孟海、趙樸初、啟功、饒宗頤等大師的作品。展覽時間:7月29日——8月30日由西泠印社主辦的「鞠禮缶翁——西泠印社社員紀念吳昌碩誕辰170周年篆刻書法作品展」也將同步在唐雲藝術館開幕。
-
印信百年 西泠不老
1920年由印社創始人之一吳隱的重孫吳善慶捐資所建,丁仁撰文,吳昌碩書丹,勒碑記之。1927年夏,吳昌碩曾小住於此。1957年闢為吳昌碩紀念館。 原為宋代古蹟。1914年,印社同人重建此閣。 現有建築為1905年所建。
-
印信百年 西泠不冷 大型紀錄片《西泠印社》正式開機
杭州在中國歷史上留下的影響力符號多與石有關,如「秦王纜船石」,以及以金石文化聞名於世的西泠印社。因理想主義而自由結社的早期西泠人,為我們留下了哪些精神遺產?今天,我們該以怎樣的方式和態度解讀西泠印社?6月28日,由浙江廣電集團、杭州市委宣傳部、浙江大學和西泠印社聯合出品的大型紀錄片《西泠印社》,在孤山腳下的中國印學博物館宣布啟動拍攝。
-
在日本岡山,從百年前吳昌碩與兒島虎次郎的中日藝術交流讀起
在日本岡山,從百年前吳昌碩與兒島虎次郎的中日藝術交流讀起 澎湃新聞記者 陸林漢 綜合報導 2019-11-05 17:15
-
百年西泠印社再添新社員,福建一人上榜!
依據《西泠印社章程》和《西泠印社新社員發展工作實施細則》,西泠印社於2020年11月11日召開社長會議,審議並通過2020年度西泠印社學術評獎入社名單、特邀入社名單、特殊情況入社名單、推薦入社候選人名單。
-
百年西泠印社再添新社員,葉林心榜上有名!
依據《西泠印社章程》和《西泠印社新社員發展工作實施細則》,西泠印社於2020年11月11日召開社長會議,審議並通過2020年度西泠印社學術評獎入社名單、特邀入社名單、特殊情況入社名單、推薦入社候選人名單。
-
在日本岡山,從百年前吳昌碩與兒島虎次郎的中日書畫交流讀起
吳昌碩兒島虎次郎吳昌碩是晚清大師級畫家,書法家、篆刻家,為「後海派」中的代表。他曾經做過清末的安東(今江蘇漣水縣)知縣。五十歲後才學畫,工花卉,有獨特的風格。致力於傳統的金石碑刻的研究,為杭州西泠印社首任社長。
-
金石篆刻的第一面旗幟,西泠印社115年大慶,暫時無人擔任社長
人以印集,社以地名,遂取名曰「西泠印社」。時在滬上創業多年的浙江同鄉藝友吳隱聞訊鼎力相助,數次來杭與諸君共同出謀劃策。從此,孤山從靜寂中醒來,奏響了金石相迸的開篇樂章。興土木,建亭閣,鑿嶺開道,植竹布梅,修祠敬賢,春秋相聚。越十年風雨而規模初具,盛邀四方名流孤山同慶,公推名震江浙的藝術大師吳昌碩擔綱社長之職,撐帥旗領路,聚同道之力,又積數十年之功,築成西泠勝景,名揚寰宇。
-
紀錄片《孤山路31號》開播 講述百年西泠的人文堅守
《孤山路31號》用「西泠不冷」的新標識,全景式聚焦百年西冷印社,講述她跨越115年的傳奇歷史。《孤山31號》共有三集,分別是「湖山記」「草木記」「石頭記」。 在第一集《湖山記》中,從西泠橋到白堤,這些湖山之景代表的是一線江南文脈,紀錄片便由此開始講述西泠印社的結社過程,引出「三面湖山一面城」的中國文化傳承。
-
中原印象在豫西泠印社社員捐贈展(三)
現為西泠印社社員、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華詩詞學會會員、中國楹聯學會會員、河南省篆刻委員會委員、河南省青年書協理事、河南印社理事。作品入展第六屆中國書法蘭亭獎、全國第十一屆書法篆刻展、全國第三屆青年書法篆刻展、全國第八屆篆刻展、首屆「西狹頌」全國書法篆刻展、第三屆「齊白石獎」書法篆刻展、第四屆「四堂杯」全國書法篆刻展優秀獎、西泠印社第七屆篆刻評展、西泠印社第八屆篆刻評展、首屆中國書法大廈杯書法大獎賽優秀獎。
-
西泠印社社長印象(一):西泠掌門人 幽蘭滿庭香
西泠印社,於1904年由丁輔之、王福庵、葉為銘、吳石潛等金石篆刻家在杭州發起、創立,是中國第一個專事篆刻藝術的全國性社團組織。人以印集,社以地名,故名西泠印社。它以「保存金石,研究印學」為宗旨,凝聚起一大批海內外著名金石書畫大家,是世界印人心中的藝術聖地,歷來被世人譽為「印學重鎮,園林精華」,有「天下第一名社」之譽。一方小印連天下,秦篆漢隸述古今,西泠印社風雲國際印壇百年。
-
「天下第一名社」西泠印社銘刻百年興衰,《盜墓筆記》都蹭它名氣
這部紀錄片更是從「人」的層面回答了:百年激蕩,一座令海內外仰止的文化名社因何能夠傳承不斷。可惜的是,受限於題材的小眾,系列播完後雖然在豆瓣上得到了8.7的高分,但看過的人只有250個;B站的彈幕幾乎沒有。亂世四君子「我希望把我了解到的西泠印社、它的人文內涵,跟現在的年輕人做一個分享。」
-
西泠印社集團赴日舉辦「西泠雅韻·童衍方書畫篆刻展」
其題材或源自吳昌碩先生經典名作,或為敬仰西泠先賢的感懷之作。作品詩、書、畫、印形式兼具,藝術風格豐富多樣,充分體現了西泠印社「保存金石、研究印學、兼及書畫」的立社宗旨,猶如高士手中的古琴,奏出陣陣靈性清透、境界高遠的典雅之韻。
-
西泠印社:六年改革從瀕危走向重光
「半世生涯,閒吹乞食簫」 2000年,西泠印社第四任社長趙樸初因病逝世,百年名社痛失「掌門人」。 同時暗淡的是百年名社的輝煌——此時的西泠印社已陷入困境。 1904年,浙派金石書畫家丁仁、王禔、葉銘、吳隱等相聚西泠橋畔,提出以「保存金石,研究印學」為宗旨,發起成立專業社團,「人以印集、社以地名」,取名為「西泠印社」,其成立之初為民間學術社團。 西泠印社成立10周年之際迎來了自己的第一任社長:晚清著名畫家、書法家、篆刻家,「後海派」開山代表吳昌碩先生。
-
吳昌碩的影響力為什麼這麼大?
西泠印社出任首任社長篆書「西泠印社」,西泠印社藏1914年,西泠印社十周年紀念大會上,吳昌碩被公推出任首任社長。當時他已是名滿天下的大家,集「詩、書、畫、印」於一身,無人不服。他為印社撰聯云:「印詎無源?讀書坐風雨晦明,數布衣曾開浙派。社何敢長?
-
國家自然科學獎再空缺 12年以來已7次無人問鼎
晨報訊(記者 韓娜)日前,2011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評審工作已經結束,象徵中國科研領域原始創新能力的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今年再一次出現空缺。根據記者統計,該獎項自2000年以來12年中已有7次無人問鼎。如果該評審結果獲國務院批准通過,這將是第8次空缺。
-
西泠印社,始終是小林鬥庵心中的一個圖騰
記者 潘寧 但凡加入西泠印社的社員,入社時,都會得到一份證書,證書上面鈐有一枚印章,嵌有「西泠印社中人」六字。這代表著榮光和勵志的六個字,出自西泠大家吳昌碩之手。 可之前誰也不知道,吳昌碩的這枚原印,究竟流落在哪裡。 2002年秋天,一個好消息傳到了西泠印社。
-
從未踏足日本卻仍然名震東瀛|日本人眼中的吳昌碩藝術
在這些人中有兩位可以說是交流最為緊密者,一個是吳昌碩在日本唯一的弟子河井荃廬,一個是作為吳氏鄰居、詩友的長尾雨山。他們為何要與吳昌碩結交,進而為師、為友並大力推崇吳昌碩呢?弄清這些問題或可闡明吳昌碩藝術的本質。
-
【名畫賞析】吳昌碩-《紫藤圖》
晚清民國時期著名國畫家、書法家、篆刻家,"後海派"代表,杭州西泠印社首任社長,與任伯年、蒲華、虛谷合稱為"清末海派四大家"。 他集"詩、書、畫、印"為一身,融金石書畫為一爐,被譽為"石鼓篆書第一人"、"文人畫最後的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