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6月1日電近日,西藏林芝巴松措生態人文環境、功能規劃與模式運營實施方案正式對外發布。根據方案規劃,西藏巴松措及周邊區域將在對自然環境最小化使用和消耗的前提下,以人文自然、環境自然為本的發展理念,通過認識轉變創新理念,加強具有地域特點的旅遊產品設計與開發,用合理有功能的產品和具有吸引力的服務來提升旅行產品的品質和經濟價值。
發布會上,西藏工布江達縣委、縣政府正式提出了大巴松措區域整體發展理念。工布江達縣縣委書記甘丹平措介紹,大巴松措旅遊區是工布江達縣委、縣政府在打造全域旅遊示範縣背景下,提出的以巴松措風景區為核心、以尼洋河風光帶為主線,形成3條多產品形態的旅行線路(318國道-巴措公路旅遊觀光線、娘蒲-朱拉-錯高旅遊觀光線、錯高-魯朗旅遊觀光線)、把全縣50餘處大小景點整體規劃設計和運營渠道整體推廣的設想。
「我們將以打造全域旅遊示範縣為契機,有機整合全縣旅遊資源,通過系統的專業規劃設計、尊重發展規律的整合、全要素運營,進一步激活旅遊資源有序的長遠發展,形成可持續運營的競爭力,旅遊從業人員在地化轉變,實現成為多元化旅行目的地、通過旅遊產業合理的規劃與發展富民的目標。」甘丹平措說。
西藏自治區旅發委副主任石玉輝提出要全力支持巴松措把保護放在第一位,有效利用當地自然資源,帶動老百姓的收入的規劃方向;通過巴松措來創建第一家以生態景區與資源節約有效利用、群眾增收的創新模式來推動全區生態旅遊業的發展;讓巴松措先走出一條路來,成為西藏自治區生態旅遊業發展的一個樣板,並帶動西藏其他生態旅遊景區的發展。林芝市委常委、副市長、旅發委黨組書記張耕耘則從林芝市委市政府的角度提出要高度重視巴松措,全力支持巴松措,強力推進巴松措,讓巴松措景區成為林芝全域旅遊的一個典範,一個標杆。
旅遊發展模式與運營專家李小堅在發布會上表示,完成這樣的理念,重心不是看景和遊覽,而是針對現有的人力和物力資源,依據其特點進行整合規劃,使其轉化為在地化的服務項目,作為旅行產品供應商輸出服務;針對不同的環境功能、村莊可延展的人力資源實際狀況來設計產品模式,建立、經營、推廣巴松措區域旅遊品牌庫。依據實際環境和村民條件來規劃功能設施建設,使旅客在領略巴松措大自然之美的同時,體驗擁有巴松措區域的優質產品服務。同時,大巴松措景區也將注重人文資源旅遊概念。
「這種模式的運行方式重點在於就地轉化,依據本土人文資源的特性來規劃設計各種服務功能,通過設計培訓與管理提高本地人口的就業狀況。」李小堅表示,按照村落與環境功能,建立村落中的專業技能培訓學校,設計專業服務的培訓課程和長期的培訓計劃,讓農牧民掌握優質的服務技能、專業知識素養,改變農牧民現在有限的勞動就業及收入格局,開發更多的就業途徑,使就業服務品質產業化,讓農牧民在大自然中享有城市化的就業模式和生活。
大巴松措景區將實現真正的「集美自然、綠色發展」的發展理念。按照規劃,景區將在結巴村等人口密集區建立汙水和垃圾處理中心,在不破壞古村落自然景觀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減少對自然環境的消耗。國內首屈一指的材料專家王建民,著名的土壤有機類專家邢建平,世界自然基金會溼地專家、生活汙水處理的專家韋寶玉,人民大學教授、農村土地政策專家劉守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綠色發展部專家張永生等各領域專家也在發布會上就一些現實的發展問題提出了有價值和可操的發展建議,為整個景區發展出謀劃策。
「規劃實施後,未來巴松措區景區將實現四個轉變,第一個轉變就是讓巴松措能夠成為我們旅遊休閒綜合體,從相對單一的觀光向業態更加豐富的複合型景區轉變;第二是讓巴松措成為旅遊產業的體系區,從長期依賴門票經濟向綜合發展的產業經濟轉變;第三個就是讓巴松措成為旅遊度假的目的地,從經營的單一模式向區域發展的一體化轉變;第四就是讓巴松措成為全域旅遊的示範地,把全域旅遊的文章做好,把巴松措做成全域旅遊的先導區和示範區。」
甘丹平措介紹道,「我們依據項目理念和功能性的規劃設計,逐步分階段的完成功能設施。針對這種創新模式,成立研發機構並對外公開經營論壇主旨,目的是引領國內同行業綠色發展之探索,就地開發整合本地資源,構建符合可持續發展、尊重自然人文資源的開發理念,樹立國際、國內獨有的旅行目的地品牌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