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水仙、肉桂,到大紅袍,數數這些年巖茶界的那些「重口味」炒作

2020-12-16 小陳茶事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百家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李麻花

《1》

周末時,遇到一泡特殊的巖茶。

與外面已經泛濫成災,飛禽走獸,群魔亂舞的花名不同。

那泡茶的名字很樸實,像村頭的姑娘叫小芳那樣, 它的外包裝上就標「肉桂」二字。

乍一看普普通通,不玩套路。

但在商品名的另一側,加上了一行小字——**茶會專供。

那個茶會的名字聽起來很正式,非常官方。

但問了一圈身邊的朋友,發現也沒幾人聽說過。

不過衝著那款特供茶的包裝看起來可以,看過去就花了不少精裝修「成本」。

於特意趁村姑試茶間隙,燒水泡來喝。

只揭蓋聞香,就感覺情況不妙,茶香妖豔,香得太衝。

再喝過一口茶後,徹底失去了對它的興趣。

嚯,還以為是什麼呢,原來是徹頭徹尾的外山高香網紅茶!

不得不說,這種玩「專供」、「內部分享」、「僅限**銷售」等噱頭的巖茶,確實深諳了人性的弱點。

有關「得不到」和「已失去」,最能撩人心。

這玩炒作,玩噱頭,玩的就是人性!

《2》

炒概念,是巖茶炒作的經典路數。

專供品的概念,其實也不是什麼新鮮事物。

早個三十四年,在那個一切憑票購物的年代, 專供品就已經出現。

小到一針一線,鍋碗瓢盆,大到三轉一響,應有盡有。

但發展到現在,生活物資豐富,吃穿玩樂,一概不缺。

「專供專銷」這個概念,其實早就退出歷史舞臺。

不過到了近些年,為了求新,求奇,求稀罕,再次舊瓶裝新酒,將這個套路再搬出來。

所謂的「專供品」,大多數只是普通品再換了包裝,多加概念多貼金而已!

除了專供茶的名義外,巖茶還玩過很多概念。

比如,大師茶。

不過在早兩年的小罐茶事件後,「大師做茶」已經被大家玩壞了。

當年有網友做了算術題,大師們全年無休,全天炒茶,也炒不到幾千斤。

而一年到頭以「大師茶」名義賣出去的茶,沒有幾千噸,也有幾百噸。

吃一塹,長一智,當茶友們再遇到「大師茶」時,早早就留了心眼。

這是「大師」親手做茶呢,還是大師指導,大師監工,大師審評,大師認證?

把理由說明白,才有說服力!

比如,手工茶。

現代人都很浮躁,人力和手工天然就具有稀缺性。

不過以巖茶的複雜工序和步驟看,現在的武夷山人做茶,我還沒有遇到有人敢打包票說自家是全手工茶。

不過全手工不可能,而「部分手工茶」倒是有可能。

手工搖青兩小時,手工炒兩鍋青,請幾位伊姆手工挑茶梗,這些也能勉強算進手工!

《3》

起花名,武夷巖茶亂象。

有位江浙一帶的朋友,剛從武夷山回來。

然後平時喝綠茶為主,不怎么喝巖茶的她,發表了她的新奇見聞錄。

「沒見過有哪種茶,能像巖茶這麼愛取花名。」

「之前在一家店裡,遇到過一泡不知道什麼茶, 名字叫『包你爽』。」

「當時店家一直給我們推薦,然後看到這泡茶的花名,直想讓人起身就走。」

「你想想,這名字多像路邊小廣告,多不正經。」

聽完小姐妹的一番吐槽,確實讓人深有感觸。

武夷巖茶的代名詞,在很多外省朋友看來,從原來的大紅袍,再到肉桂。

最後,到了現在的「不知道什麼茶。」

群魔亂舞,牛鬼蛇神,飛禽走獸,魑魅魍魎,狗血吸睛,網紅逗趣,奇葩無窮。

原本上,給一款得意的好茶取花名,無傷大雅。

等閒齋,問琴軒,聽雨閣,過去的文化人取別稱, 一聽名字就特別有內涵。

但近幾年給巖茶取名,改名的風氣,將茶圈擾得熱鬧非常。

到商標局去查一下註冊,那些似是而非,沒有文化硬要凹高大上的茶名,數都數不過來。

並且在武夷山,不時就有人為了搶註一款茶的花名,爭得雞飛狗跳,頭破血流,一地雞毛。

為什麼有這麼多人,熱衷給巖茶取奇葩花名?

答曰,炒作+吸睛。

很多茶友在遇到一泡名字牛逼哄哄,驚世駭俗的茶名時,不自覺就會拍個照,在朋友圈曬一曬。

但其實,無意當中做了義務宣傳。

本來給一款茶取個朗朗上口,信雅達的商品名,無可厚非。

但沒有底線的玩花名,就太沒道德了。

既玩了惡俗,噁心大眾,又給武夷巖茶的形象潑髒水,著實是損招。

《4》

玩克數,為爛茶銷售作鋪路

過去的武夷巖茶,一泡8克為準。

這一點,到武夷山親自問一圈老茶人, 便可得知。

另外,從武夷巖茶的主流產品茶具——100-110毫升的倒鐘形標準蓋碗,也能找到淵源。

因為這一容積大小的蓋碗,配套的正好是每泡8克巖茶。

而並非是外面的9克,10克,11克,12克,甚至15克!

從巖茶的單包裝克重看,大有越包越多的趨勢,而堅持傳統,只包8克的茶農、茶商並不多。

話說回來,只要茶好,何須量多。

給一泡巖茶加量,讓單泡裝巖茶,直接膨脹到10克。在這「玩克數」的數字遊戲背後,到底是為何?

1.促銷。

曾經有個很出名的營銷故事,當初提出給牙膏開口擴大一釐米的人。衝著這新奇實用的想法,得了一大筆錢。

每天多擠出綠豆般大小的牙膏,一年就能促銷好幾位數。

而巖茶呢,從一泡裝8克,到一泡裝10克,無形當中,能直接省事地拉動銷售額。

2.加滋味。

蓋碗泡茶,好巖茶只需放8克,茶味足夠精彩。

放到了10克,反而是畫蛇添足。

有道是,你見過真正的武林高手,需要用上流星錘,雙大刀,並且還要直呼「神力無邊」嗎?

當然不會,真正的高手,用上輕輕的柳枝,也能四兩撥千斤。

好茶也是如此。

那些要用克數膨脹,玩弄花招來撐場面的,無非就是實力不夠。

而我們始終堅持給每泡巖茶包8克,是因為有底氣和自信!

《5》

大道至簡,有了好食材,簡單白灼水煮,滋味同樣很鮮。

而一筐爛魚爛蝦拿到手,就只能用重口味來掩蓋。

做成爆炒,紅燒,辣炒,黃燜,蓋住臭腥味。

忽然覺得,很多時候茶界的那些「重口味」炒作,無非就是這個理。

玩概念也好,玩其它也好。

總之,十八般兵器齊上陣,為的不過是給爛茶鋪路!

原創不易,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請幫忙點個讚。

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巖茶的知識!

小陳茶事村姑陳,專欄寫手,茶行業原創新媒體「小陳茶事」旗下巖茶課堂主筆,2016年-2020年已經累計撰寫超過1000多篇原創文章。

相關焦點

  • 從水仙、肉桂,到大紅袍,數數這些年巖茶界的那些「重口味」炒作
    武夷巖茶的代名詞,在很多外省朋友看來,從原來的大紅袍,再到肉桂。最後,到了現在的「不知道什麼茶。」群魔亂舞,牛鬼蛇神,飛禽走獸,魑魅魍魎,狗血吸睛,網紅逗趣,奇葩無窮。原本上,給一款得意的好茶取花名,無傷大雅。
  • 別只盯著肉桂、水仙、大紅袍,武夷巖茶中,還有這些奇種、名叢
    奇種,它是武夷巖茶裡的奇特型品種。它不是具體的一種茶,而是一大類的茶。論來源和資歷,奇種可是武夷山的土著民。早在水仙、肉桂、大紅袍還沒在茶圈江湖裡掀出風浪時,人家就已經存在了。當然,提到奇種的另一個名字,大家會更好的理解。
  • 除了水仙肉桂大紅袍,聰明的巖茶粉是不會錯過這些品種的!
    在上市的巖茶中,大家心中自然有一個榜單,將這些想喝的茶進行排序。不出意外,登頂前三甲的,是水仙、肉桂、大紅袍。水仙、肉桂、大紅袍,是巖茶主流品種,茶產量高,選擇性豐富,不容易出錯。入口,水仙茶是甘醇,飽滿的,漿感強烈,好似含著一口牛奶。喝過水仙后,方知一款巖茶的湯感可以飽滿到什麼程度。尤其是核心山場的水仙茶,因生長環境優勢,積累了超高含量的茶多糖、果膠、茶多酚、胺基酸、咖啡鹼等物質,在這些物質的綜合作用下, 湯感醇厚感獨一無二。
  • 武夷巖茶千百種,為什麼出名的只有大紅袍、肉桂和水仙?
    武夷巖茶因其特殊地形導致種植方式特殊,號稱巖巖有茶非巖不茶,武夷巖茶品種各類名樅、單樅等加起來多達幾百上千種。那麼為什麼這麼多品種裡面出名只有大紅袍、肉桂、水仙和妖精,以及為數不多的單縱、名樅。大紅袍大紅袍素有「茶中之王」的美稱,說到巖茶大家第一印象就是大紅袍,說到武夷山大家第一印象是張藝謀拍的「印象大紅袍」,大紅袍簡直成了巖茶的另一個名稱,成了武夷山的文化名片,大紅袍出名主要是文化積澱深厚、產量有限(現在母樹已經禁止採摘)、當作國茶贈送外賓等原因才火起來。
  • 巖茶上千種,為何我們只認識大紅袍、水仙和肉桂?
    然而在武夷巖茶上千種茶品中,卻有三個品種一下子就瓜分了武夷巖茶的大片江湖,它們分別是大紅袍、水仙、肉桂。以至於說起武夷巖茶,大眾茶客只知道大紅袍、水仙、肉桂,更甚者,連武夷巖茶是這些茶品的總稱都不知。看如今牛欄坑肉桂、馬頭巖肉桂的架勢,就知道種肉桂是個明智之選。產量大、制優率高,市面上流通的茶葉量也大,茶客們能接觸到大紅袍、水仙、肉桂的機會自然就多了。
  • 武夷巖茶千百種,為什麼出名的只有大紅袍、肉桂和水仙?
    武夷巖茶因其特殊地形導致種植方式特殊,號稱巖巖有茶非巖不茶,武夷巖茶品種各類名樅、單樅等加起來多達幾百上千種。那麼為什麼這麼多品種裡面出名只有大紅袍、肉桂、水仙和妖精,以及為數不多的單縱、名樅。大紅袍大紅袍素有「茶中之王」的美稱,說到巖茶大家第一印象就是大紅袍,說到武夷山大家第一印象是張藝謀拍的「印象大紅袍」,大紅袍簡直成了巖茶的另一個名稱,成了武夷山的文化名片,大紅袍出名主要是文化積澱深厚、產量有限(現在母樹已經禁止採摘)、當作國茶贈送外賓等原因才火起來。
  • 圖文實例解讀,四個角度講述武夷巖茶中水仙、肉桂、大紅袍的區別
    、肉桂、大紅袍,是巖茶入門第一課,必備內容。這三種茶,依舊是中流砥柱,是巖茶的主心骨,是巖茶的靈魂品種,是巖茶的種子選手。 武夷巖茶風雲變幻,但巖茶界的三個大當家,還是水仙,肉桂,大紅袍。 只是有時候,這頭兒會換。 有時是大紅袍,有時是肉桂,至於水仙,還在伺機而動。 當然,麻花更喜歡稱他們為三劍客。
  • 烏龍茶---武夷巖茶之肉桂、水仙、大紅袍
    有人說,「喝巖茶,是茶界新手的試金石」,也就是說,只要你能把巖茶喝懂,你喝茶的水平就不低了。武夷巖茶種類眾多,今天先說一下肉桂、水仙、大紅袍。武夷巖茶肉桂、水仙、大紅袍都屬於武夷巖茶一類,是以武夷山茶區優良茶樹品種命名,其中肉桂、水仙屬於無性繁殖,大紅袍是經長期選育並無性繁殖進行推廣
  • 巖茶品種成百上千,為何大家只知道大紅袍、水仙、肉桂?
    不知大家有沒有發現,近年來,武夷巖茶的人氣雖日益高漲,卻陷入了這樣一個窘境 : 巖茶的品種成百上千,大家卻只知道大紅袍、水仙、肉桂。春節期間,去往武夷山的周邊城市走親訪友,經常會聊到武夷山的茶葉,很多朋友平時還喝點茶,但說起武夷山的茶葉,他們確實只知道大紅袍、水仙、肉桂,更甚者,連武夷巖茶是這些茶品的總稱都不知。我不知該高興還是該失落了。
  • 過去的巖茶都叫大紅袍,現在的巖茶都叫肉桂?
    「武夷山的茶,有一部分就是直接取名為:大紅袍。但是大家都知道,壓根就不可能是母樹大紅袍,有的是二代扦插的,有的是三代扦插的,就是從二代茶樹中選取好的枝丫,再次扦插,能喝到二代扦插的大紅袍已經是相當不錯了。基本上都是三代扦插的。武夷山茶的加工方法有幾百種,奇蘭,水仙,肉桂等等。」 額,看來這位仁兄,對武夷巖茶的誤會可不淺啊。
  • 烏龍茶---武夷巖茶之肉桂、水仙、大紅袍
    有人說,「喝巖茶,是茶界新手的試金石」,也就是說,只要你能把巖茶喝懂,你喝茶的水平就不低了。武夷巖茶種類眾多,今天先說一下肉桂、水仙、大紅袍。武夷巖茶肉桂、水仙、大紅袍都屬於武夷巖茶一類,是以武夷山茶區優良茶樹品種命名,其中肉桂、水仙屬於無性繁殖,大紅袍是經長期選育並無性繁殖進行推廣
  • 過去的巖茶都叫大紅袍,現在的巖茶都叫肉桂?
    「武夷山的茶,有一部分就是直接取名為:大紅袍。但是大家都知道,壓根就不可能是母樹大紅袍,有的是二代扦插的,有的是三代扦插的,就是從二代茶樹中選取好的枝丫,再次扦插,能喝到二代扦插的大紅袍已經是相當不錯了。基本上都是三代扦插的。武夷山茶的加工方法有幾百種,奇蘭,水仙,肉桂等等。」 額,看來這位仁兄,對武夷巖茶的誤會可不淺啊。
  • 巖茶品種成百上千,為何大家只知道大紅袍、水仙、肉桂?
    不知大家有沒有發現,近年來,武夷巖茶的人氣雖日益高漲,卻陷入了這樣一個窘境 : 巖茶的品種成百上千,大家卻只知道大紅袍、水仙、肉桂。春節期間,去往武夷山的周邊城市走親訪友,經常會聊到武夷山的茶葉,很多朋友平時還喝點茶,但說起武夷山的茶葉,他們確實只知道大紅袍、水仙、肉桂,更甚者,連武夷巖茶是這些茶品的總稱都不知。我不知該高興還是該失落了。
  • 同樣是武夷巖茶,水仙、肉桂和大紅袍有什麼特點?真相在這!
    這就是巖茶的特殊性,也是巖茶的不可替代性。有些巖茶,喝過就再也忘不了。《2》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在武夷巖茶百年的歷史變更中,有許多的品種漸漸淡出歷史舞臺,也有一些品種成為了巖茶的常青樹和當家花旦。歸結來說,有3種茶屹立不倒,分別為水仙、肉桂、大紅袍。
  • 武夷巖茶在過去都叫大紅袍?肉桂、水仙、名叢只是它新的稱呼?
    無獨有偶,之前的文章裡,還看到這樣的留言:「明明武夷巖茶原本只有一種稱呼叫大紅袍,後來加了牛肉、馬肉、水仙等,其實就是為了賣個好價錢。」每每看到這樣的新手評論,又氣又笑,無可奈何,哭笑不得,只能耐著性子回復過去:「原來武夷巖茶中的大紅袍名氣大,為了銷售,巖茶很多品種對外會標上「大紅袍」進行售賣。
  • 武夷巖茶常見有幾種香氣?以大紅袍、水仙、肉桂為例解讀!
    本文就以大紅袍和水仙、肉桂為例,與茶友們共同探討巖茶的香氣。《2》在說巖茶的典型香氣之前,我們先要了解巖茶的香氣都來自哪裡。巖茶的香氣來源可分為3種。1、品種香巖茶的品種香,是它獨特的品質特點,與茶樹本身的樹種有關,比如新培育的「黃門」系列,像黃觀音、金牡丹、黃旦等茶,都會帶有濃鬱的花香,且多為梔子花香,這就是它的品種香氣。如水仙的品種香氣為蘭花香(年份老的老叢還有木質香);肉桂的香氣為辛銳的桂皮香;大紅袍的香氣果香、花香等,這些香氣都是由茶樹的基因所決定的。
  • 武夷巖茶大紅袍、水仙、肉桂、正山小種簡介
    大紅袍武夷山大紅袍素有(茶中之王)的美譽,為武夷名樅之首,原產於武夷山天心巖九龍窠的高巖峭壁上,據傳明朝永樂年間,舉子進京趕考,途經武夷患病,巧遇天心永樂禪寺住持,贈此茶其飲病癒。舉子高中狀元後將皇帝御賜紅袍蓋於茶樹之上,故得(大紅袍)之名。大紅袍外形緊結、壯實,葉底軟亮勻齊,葉邊帶硃砂色,色澤帶寶色或油潤,湯色橙黃明亮顯金圈。香氣利,濃長、馥鬱,具幽蘭之盛,滋味醇厚,帶有巖韻。水仙武夷巖茶,素有(香不過肉桂,醇不過水仙)的說法,水仙和肉桂是巖茶當家品種。
  • 茶友們心心念念的武夷巖茶大紅袍、水仙、肉桂,標準是什麼?
    早幾年前,曾和過幾位茶圈大佬們喝巖茶,在喝到某款肉桂時,有位號稱喝了多年經驗的巖茶大師義憤填膺跳了出來說,標準的肉桂不是這個味!咦,這個肉桂不正宗?麻花覺得喝著還行呀,那天喝的肉桂,香氣上並不是傳統的桂皮香,而是帶著了水蜜桃似的果香味,湯水不屬於濃烈的款型,但同樣綿柔有勁,倒挺對當時自己的喝茶口味。
  • 茶友們心心念念的武夷巖茶大紅袍、水仙、肉桂,標準是什麼?
    早幾年前,曾和過幾位茶圈大佬們喝巖茶,在喝到某款肉桂時,有位號稱喝了多年經驗的巖茶大師義憤填膺跳了出來說,標準的肉桂不是這個味!咦,這個肉桂不正宗?麻花覺得喝著還行呀,那天喝的肉桂,香氣上並不是傳統的桂皮香,而是帶著了水蜜桃似的果香味,湯水不屬於濃烈的款型,但同樣綿柔有勁,倒挺對當時自己的喝茶口味。
  • 為什麼武夷巖茶,你喝來喝去,口糧茶還是選水仙、肉桂、大紅袍?
    、肉桂、大紅袍,是巖茶裡的基礎品種。 而肉桂,作為巖茶界的新貴,這幾年的發展,可謂是如日中天。 自「天價茶葉蛋」新聞過後,憑藉著時來運轉的東風,肉桂的名氣連年攀升,不容小覷。 最早,水仙是武夷山的外來戶。 然,小喬木的水仙,來到武夷山這片碧水丹山的沃土後,實力迅速的茁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