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無疑問,徠卡是相機中的貴族品牌,悠久的歷史、高端定位、出眾的影像質量以及品牌價值,使其成為多年來攝影愛好者追逐的對象。進入數碼影像時代,徠卡也推出諸如M系列等高端旁軸相機,獲得發燒友的追捧。不過,徠卡Q的出現意味著老牌影像巨人正在轉型。
與傳統的徠卡旁軸相機、或是一些貼牌消費級產品不同,徠卡Q這次變得十分消費化,頗有些日系相機的味道。為什麼這麼說呢?它是一款採用全畫幅處理器、28mm f/1.7光圈固定鏡頭的高端消費數位相機,這個配置與索尼幾年前推出的RX1非常相似。那麼,消費化的徠卡Q是否還是充滿「德味」的徠卡呢?一起來看看使用體驗。
設計及配置:仍是徠卡
雖然體積明顯大於一般的消費數位相機,但徠卡Q的整體設計依然充滿品牌特色,畢竟這是一款售價4250美元(約合人民幣2.6萬元)的高端產品,鋁鎂合金機身的質感是毋庸置疑的。當然,隨著產品形態的變化,按鍵等操作部分更加易用,不會像旁軸系統那樣難以上手。
配置方面,2420萬像素全畫幅CMOS感光元件、28mm f/1.7光圈Summilux鏡頭,無疑是圖像質量的保證。由於系統的變化,徠卡Q不再擁有旁軸取景器,轉而使用386萬像素電子取景器及104萬像素觸控螢幕,這都是非常消費化的變化。
全新的Maestro II圖像處理引擎,使得徠卡Q擁有10fps的全畫幅連拍能力,一舉超越索尼RX 1的5fps,最高感光度也達到了ISO 50000,雖然這個部分對於用戶的意義並不算大,但也是突破了徠卡以往的產品記錄。另外,自動對焦、觸控螢幕對焦,這些消費化的功能對於普通消費者都是好消息,對焦速度令人滿意。
畫質:依然充滿德味
徠卡擁有卓越的光學影像技術,這也是其價格高昂、但依然備受追捧的原因之一。即便擁有諸多消費化的變化,但徠卡Q的畫質依然充滿德味,畫質純淨、細膩、顏色自然,相比之下索尼RX 1則存在明顯的桶形畸變和色差狀況。
Pocket-lint在測試後表示,使用徠卡Q的拍照體驗是非常美妙的。雖然消費化的自動對焦形式會讓習慣了旁軸系統的老用戶感到不習慣,但對焦準確迅速,生產的畫面擁有不可思議的細節、沒有任何條紋和畸變,不論是RAW還是JPEG格式都擁有出眾的表現,徠卡的光學實力再次得到了證明。
至於低感表現,在ISO 6400的水平下,徠卡Q的效果超越了大部分全畫幅規格的數碼單眼相機,令人印象深刻。顯然,這種經過精心調試、定製式的設計,讓徠卡Q能夠發揮最大的影像實力,當然犧牲便是無法更換鏡頭,使用場景較為有限。
小結
顯然,在全畫幅、固定定焦鏡頭領域,徠卡Q是當之無愧的畫質之王,拍攝出的美妙照片是值得回味的。從應用領域來說,它更適合街拍、人文採風,可以說是最佳的全幅單反備機,即便其價格已經可以購買一款5D3及高素質鏡頭。當然,徠卡Q仍是一款小眾相機,不論從品牌、價格還是產品本身,但對於資金充足的攝影愛好者來說,它是值得選擇的。
來源:pocket-l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