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漢書·藝文志》中說道:「小說家者流,蓋出於稗官,街談巷語,道聽途說者之所造也。」在網絡還不發達的年代,各種資訊的傳遞速度比較慢,其信息也魚龍混雜,要加以考證也要花費更多的功夫,所以經常出現一些被誇張或者是虛構的「勵志故事」或者「心靈雞湯」。
在許多「寓意深刻」的故事或者新聞報導中,我們的鄰國日本常常是主角之一。在上個世紀90年代,有關於中日兒童在夏令營中「較量」的深刻文章《夏令營中的較量》,也有關於日本人如何愛護自己的森林資源的故事。
01
而《夏令營中的較量》這篇文章,後面被證實許多地方不符合事實,只是作者對中日孩子素質差異的強行誇張。而關於森林資源則是這麼回事:由於日本本國資源缺乏,所以他們非常愛惜自己的森林資源,從來不在自己國家中砍伐樹木,而是全部從中國進口。包括一次性方便筷子,雖然是日本人所發明,但是很快他們也不再自行生產,而是全部都從中國進口。
這樣的文章無疑是在傳遞著這樣一種信息:日本在竭盡全力保護自己國家的自然資源,而中國卻並不重視,雙方在各種意識上有著很大差距。而且日本從不砍伐本國森林,而是全部從中國進口,為了經濟利益,中國也在不斷砍伐樹木販賣給日本。但事實果真如此嗎?實際上,這些年我們都被騙了。
關於中日森林資源的情況,說起來相對複雜一些,所以我們先來看一下一次性筷子。日本從中國進口一次性筷子的原因非常簡單,那就是便宜。在上個世紀80年代,一次性筷子在日本的價格大約為20日元每雙,而從中國採購只需要1~2日元每雙。明代文人張岱在《皇華考序》中有言:「三溪道路,一目了然。」在這樣的價格對比下,該作何選擇已無需多說。
02
現在我們再來看看森林資源,日本的森林資源非常豐富,其森林覆蓋率佔日本陸地面積65%左右。正是由於森林資源豐盛,在日本還衍生出一種森林文化。而中國的森林覆蓋率大約為18%左右,僅僅從這個數據來看,似乎證實了日本保護自己國家森林資源的說法。
實際上,中國現在不但不出口木材,而且大部分商用木材全部是從國外進口,其中也包括日本。中國大陸現在已經成為全世界最大的木材進口國家,而日本向外出口的木材中,最大的買主就是中國大陸。2016年,大約有總值98億元人民幣的木材,從日本銷售到中國,比起2015年來增長幅度接近50%。雖然這個數字單獨放到日本看起來很大,但實際上中國在日本採購的木材還不是最多的。2018年1~7月,我國採購木材的金額達到了128.5億美元,俄羅斯、加拿大、紐西蘭、澳大利亞、美國等國家都是中國的木材供應者。
03
那麼為何我國需要進口如此大量的木材呢?我國的領土總面積雖然很大,但是相對而言,耕地和森林卻比較少,國家對於這個問題採取了一系列政策,在植樹造林的同時,也對東北內蒙古等地的林區陸續停止商業開採。到2017年的時候,國內數目用於商業性採伐,已經全面停止。我國是一個人口大國,木材消耗量巨大,要滿足國民所需,木材就需要從國外進口。
而作為日本方面,非常樂於向我國出售木材。這首先就與日本的森林資源有關,事實上在日本所有的森林中,大約有40%並不是天然原始森林,而是在二戰後栽種的經濟林,而經濟林的樹木栽下去的目的就是為了把它砍掉。所以一般來說經濟林會有兩個特點。
一個是由於是人工栽種,所以整片整片的會是同一種樹木;另一個是經濟林在栽種時密度,比自然森林要高得多。但是現在日本面臨的問題是,擁有大片經濟林卻沒有人去砍,這是由於日本的人工較貴,而且還有相關的土地政策。如果日本能將這些經濟林的樹木出售給中國,對於他們而言無疑也是好事。
而且日本方面特別希望能夠向中國出售一些作為高價建材的木材,但事實上中國用於建築的木材主要是從俄羅斯和歐亞大陸進口,因為日本的杉木和柏木,按照中國的製造規則是不能作為大梁和柱子的。
結語
所以就目前的情況來看,日本會持續向中國出口木材,中國也會持續向其他國家購進木材。有時候國與國之間的交易會摻雜著各種複雜的政治因素,但有時候卻特別簡單,只是一個想買,一個想賣而已。非要在這種交易上附會一些其他的思想,大可不必,更別說還把事實給搞顛倒了。
參考資料:
《漢書·藝文志》
《皇華考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