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水源建設——南水北調潤京華

2020-12-23 北京印跡inBeijing

新中國成立以來,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隨著七版北京城市總體規劃的編制、修編及實施,作為全國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科技創新中心,北京不斷探索和實踐「建設一個什麼樣的首都,怎樣建設首都」這一重大問題。70年來,伴隨著偉大祖國的復興之路,北京逐步發展為現代化國際大都市。那麼,北京城是如何一步一步成長為如今的模樣?面對新時期、新階段,首都城市發展又面臨哪些新挑戰、新問題、新機遇?在紀念建黨99周年和即將迎接建黨100周年之際,讓我們一起回顧歷史、思考未來。「北京城市故實」專題立足北京「四個中心」的城市戰略定位,從城鄉規劃、自然資源、建築工程、市政交通、文化生活五個方面,按照新中國成立後的30年(1949-1978)、改革開放後的30年(1979-2012)、黨的十八大以來(2012-至今)三個階段,講述北京城市「故實」(註:「故實」指有歷史意義的事實),帶您重溫北京城市規劃建設發展的故事,展現新中國成立以來北京城市規劃建設之路和輝煌成就。

我國地勢西高東低,水往低處流是天然特性,這決定了長江水不會通過自流從南向北。遠水可解近渴,跨越山川河流、經過城市鄉村,南水北調克服了這一難題,將中國南部豐沛的長江水,源源不斷輸送到缺水的北方。

1917至1919年,孫中山先生著《建國方略》,系統地抒發自己的建國宏願和構想。在方略的《實業計劃》中提出了發展中國經濟的遠景規劃,其中包括建設鐵路、港口等項目,並大膽地提出了開發長江三峽水利資源、「引(長)江濟(黃)河」的宏偉構想。

1952年,毛主席在視察黃河時提出,「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點水來也是可以的。」從此,拉開了現代意義上的南水北調工程的大幕。

1978年,改革開放以後,中國經濟、社會步入發展快車道。一方面,國家綜合國力日益提升、科學技術迅猛發展,為南水北調夢想的實現提供了堅實的經濟基礎與科技保障;另一方面,北方水資源嚴重短缺的局面越來越制約著國家經濟、社會的發展,解決北方的「用水」問題顯得愈發迫切。

2002年12月23日,國務院正式批覆同意《南水北調工程總體規劃》。總體規劃中明確,南水北調工程將分別從長江下遊、中遊、上遊調水北送,通過東、中、西三條線路,與長江、淮河、黃河、海河相互聯接,構成「四橫三縱、南北調配、東西互濟」的水資源總體格局。

南水北調示意圖(中國南水北調工程官網)

1979年全國人大通過的《政府工作報告》正式提出:「興建把長江水引到黃河以北的南水北調工程。」1991年南水北調被列入「八五」計劃和十年規劃。1995年南水北調工程開始全面論證。2002年國務院正式批覆《南水北調總體規劃》,南水北調正式開工建設。在建設過程中,一大批科技成果成功應用於工程之中,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調水工程技術體系,創下了多個「世界之最」、「亞洲之最」。2014年南水北調東、中線一期工程全面建成通水。2020年《南水北調西線工程規劃方案比選論證》通過覆審。這是2008年以來,首次就南水北調西線工程規劃方案提出明確意見,為工程加快推進奠定了重要基礎。

北京地區調水方案的確定

進入20世紀80年代以來,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和城市建設的發展,北京水資源供需矛盾逐顯突出,90年代以後作為京津兩大城市主要供水水源的密雲、潘家口水庫,由於連年來水不豐,引起了黨中央、國務院和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為解決北京水資源的緊缺問題,水利部和北京市有關部門反覆研究,一致認為要解決北京市缺水問題必須從外流域調水,之後,中央及市有關部門提出了許多從外流域調水進京的方案,主要選擇了七條線路的調水方案,其中從灤河調水進京的有兩條線路;從黃河調水的有三條線路;從長江調水的有兩條線路。

為有效地解決北京市的缺水問題,中央和北京市有關單位對上述方案進行了長期的、反覆的研究、論證後認為:南水北調中線方案才是從根本上解決北京乃至華北地區缺水問題的最佳方案。1993年10月國務院批准的《北京市城市總體規劃(1991-2010年)》中明確指出:實現從丹江口水庫引水的「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是解決北京地區水資源短缺問題的根本措施。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起點位於湖北省境內長江支流漢江上的丹江口水庫,終點為北京團城湖,全長1267公裡,一期工程設計流量350立方米/秒,加大流量420立方米/秒,全線實行全立交全封閉輸水,年調水95億立方米,其中供北京10億立方米。

南水北調中線、東線示意圖(人民日報)

中線北京段工程

南水北調中線北京段工程,位於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總乾渠最北端。北京段上接河北段,南自房山和涿州分界處的北拒馬河暗渠工程,經房山區、穿永定河,過豐臺,沿西四環路,北至團城湖,全長80.4公裡。工程設計流量50立方米/秒,加大流量60立方米/秒,工程總投資79億元。北京段工程已於2007年底主體工程完工,2008年4月具備接受來水的條件。

配套工程主要有:南乾渠工程、3700萬立方米的大寧調蓄水庫和團城湖調節池、從團城湖調節池至第九水廠輸水工程以及新建擴建燕化水廠、房山水廠、良鄉水廠、長辛店一廠、長辛店二廠、長辛店三廠、城子水廠、門城鎮水廠、沙河鎮水廠、黃村水廠、豐臺水廠、通州水廠、亦莊水廠、自來水十廠等14座水廠及其它改造工程。

北京段工程自2008年通水以來已運行十餘年,累計為北京市調水超68億立方米,在保障城市供水安全、改善居民用水條件、改善城市水生態環境、增加首都水資源戰略儲備等方面取得了顯著的社會、經濟和生態效益,為首都的發展提供了重要水源支撐。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北京段規劃圖

南水北調對北京供水的重大作用

南水北調進京後,直接供水範圍可包括:城區、大興、通州、房山、門頭溝及昌平南部地區,覆蓋面積3247平方公裡。它對北京供水的作用概括為以下幾個方面:

1 擴大供水範圍

南水北調進京後,與現有的供水系統形成統一的地表水供水網絡,使北京市的供水範圍擴大了700多平方公裡,供水範圍包括城區、大興、通州以及房山、門頭溝的山前平原和昌平南部沙河鎮地區。

2 解決京西南和京南地區的缺水問題

以前房山、長辛店等京西南地區生活用水主要靠密雲水庫,通過京密引水渠、團城湖至燕化供水管線長距離送水和超採當地地下水解決。通州、大興等京南地區主要靠超採當地地下水解決。南水北調進京後可利用總乾渠上的分水口向該地區送水,解決該地區嚴重缺水的問題。

3 可有效控制城市中心地區地下水的超量開採

城市中心地區有十個自來水廠,其中自來水九廠及田村山水廠用的是密雲水庫的地表水,自來水六廠用的是再生水,其餘七個水廠均開採地下水。七個地下水廠由於逐年超量開採,水質變壞,急需限制開採。南水北調進京後,可充分利用調水供給城市用水,控制現有地下水廠的開採,並改造現有水廠。

4 半數以上的規劃市區可實現雙水源供水

北京市供水能力300萬立方米/日,靠地表水供水的自來水廠供水能力約200萬立方米/日,南水北調入京後可和現有地表水供水系統聯調,使規劃市區範圍內半數以上地區實現雙水源供水,提高城市供水安全性。

5 解決北京環境用水問題

南水北調進京後,由於可供水資源量的增加,規劃用於環境用水量可達9-10億立方米,使京城河湖水系有比較充裕的水量予以補給,真正實現「水清、流暢、岸綠,有條件的河道通航」的目標,生態和人居環境會得到較大的改善。

結 語

2014年,習近平總書記就保障國家水安全問題發表了重要講話,提出「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產」的發展思路。

在《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16-2035》中,北京市委市政府落實「以水定城」的要求,提出全市年用水總量到2020年控制在43億立方米以內,到2035年用水總量符合國家要求。增強水資源戰略儲備,保障首都供水安全,用足南水北調中線,開闢東線,打通西部應急通道,加強北部水源保護,形成外調水和本地水、地表水和地下水聯合調度的多水源供水格局。

如今,無論是北京、天津,還是京津冀區域空間格局中的中部核心功能區保定、滄州等城市,亦或是南部功能拓展區石家莊、衡水、邢臺、邯鄲等城市,都處在南水北調供水覆蓋區。初步構築了我國南北調配、東西互濟的水網格局,社會、生態、經濟等效益發揮顯著,沿線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續增強。目前,南水北調後續工程正在穩步推進中。

浩浩南水,奔流北上,不只打通了經濟社會發展的生命線,澆灌了經濟命脈和民生命脈,也豐潤了華北地區賴以維繫的生態線,喚醒了北方的河流和大地。作為事關國計民生、貫通區域發展、推動生態文明的一項重大工程,南水北調以其巨大的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彪炳於中華民族史冊,築就了人類治水史上的中國豐碑。

參考資料

【1】江蘇南水北調官網 http://jswater.jiangsu.gov.cn/col/col58554/index.html【2】朱子曰. 什麼是南水北調?. 「信語南水北調」微信公眾號【3】北京市規劃委員會 北京城市規劃學會主編. 王美君. 南水北調中線北京段工程[M]. 歲月迴響——首都城市規劃事業60年紀事,2009.【4】中國水利網、人民日報、新華網、光明網等

相關焦點

  • 南水北調辦主任回應外媒抹黑:這是積德事 沒什麼可藏著掖著
    據介紹,南水北調中線自去年12月12日通水一個多月以來,全線水位平穩,工程運行正常,截至14日,已累計向河南、河北、北京、天津輸水9400萬立方米;南水北調東線從2013年11月正式通水以來,累計抽江水47.93億立方米,調水到山東2.57億立方米,圓滿完成了調水任務。
  • 十堰-北京「南水北調號」高鐵首發,全程只需6小時29分,二等座票價...
    楚天都市報訊(記者關前裕 通訊員郭爽 趙連鬥)昨日上午,十堰至北京的G1590次高速列車,在漢十高鐵十堰東站首發。該往返列車被命名為「南水北調號」。昨日上午9時30分許,乘坐G1590次高鐵動車的旅客陸續進站上車。
  • 「京華通覽」叢書全面系統介紹北京風土人情
    9月20日,「京華通覽」叢書出版研討會在北京出版集團舉行。「京華通覽」編委會主任、主編段柄仁,「京華通覽」副主編譚烈飛等十餘名嘉賓,以及北京出版集團總經理曲仲、副總經理周浩等主辦方領導參加了本次研討會。活動由北京出版集團旗下的北京人民出版社總編輯安東主持。
  • 北京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通水 按1:4比例兌水供應
    漢江水正式抵達北京,進京後將與本地水1比4混合供應,防止出現「水土不服」  上午,本市舉行「夢圓南水北調 建設美麗北京」迎江水活動,正值國家南水北調工程開工12周年,來自國務院南水北調辦和沿線省市南水北調辦相關負責人、北京市民代表、水源地代表以及工程建設者代表等三百餘人齊聚團城湖明渠廣場。丹江口市民還將漢江水製成的瓶裝水拿到現場讓與會人員品嘗。
  • 水潤京華六十年!密雲水庫依然是北京「大水缸」
    這裡就是密雲水庫,華北地區最大的水庫,首都北京最重要地表飲用水水源地。自1960年9月1日竣工至今,這裡就一直擔負著「生命之水」的使命,持續滋潤京城六十載。於是,國家先後調整水庫供水方案,從最初向京、津、冀全面供水,到後來停止向河北、天津供水,再轉為主要擔負向北京城市生活供水的重任,坊間經常流傳著一個說法:「北京城裡三杯水,兩杯來自密雲水庫」,密雲水庫被稱為北京的「大水缸」。人努力,天卻不幫忙。從1999年開始,華北地區進入乾旱期,密雲水庫蓄水明顯入不敷出了。
  • 給志書平易風貌 「京華通覽」叢書詳解北京風土人情
    」叢書詳解北京風土人情 小新 攝   中新網北京9月20日電 (記者 高凱)作為一套詳解北京風土人情的叢書,「京華通覽」叢書在對傳統志書重新編寫的基礎上增加軼聞傳說和豐富的圖片,讓志書以更平易近人的形式走進大眾讀者的書櫃。
  • 給志書平易風貌 「京華通覽」叢書詳解北京風土人情
    給志書平易風貌 「京華通覽」叢書詳解北京風土人情 小新 攝中新網北京9月20日電 (記者 高凱)作為一套詳解北京風土人情的叢書,「京華通覽」叢書在對傳統志書重新編寫的基礎上增加軼聞傳說和豐富的圖片,讓志書以更平易近人的形式走進大眾讀者的書櫃。
  • 南水北giao是什麼意思什麼梗? 一頭霧水的你進來漲漲姿勢
    南水北giao是什麼意思什麼梗? 一頭霧水的你進來漲漲姿勢時間:2020-08-03 15:20   來源:天暢手機遊戲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南水北giao是什麼意思什麼梗?
  • 北京畫家臺京華的大寫意人生
    臺京華,筆名京華,字燕麟,山東膠州人,定居北京。出生書香門第,自幼受祖父淵博學識的薰陶,九歲臨帖習字,後隨其兄長著名畫家京開學中國畫。現為國家一級美術師、中國國畫創作研究院創作室主任。京華先生的作品大氣磅礴,妙趣橫生渾然天成,蒼茫暉映卓然獨立畫壇,中國近代畫家傳,中國畫家大辭典多部典藉收錄了其詞條,岀版有中國當代名家畫集,大匠之門,大家氣象,盛世典蔵等作品集,多幅作品參加國內展出並獲獎,多幅作品被國內友人收藏。
  • 京華美術館在北京宋莊隆重開館
    6月28日上午十點半,「當代最具學術價值與市場潛力的書畫家推薦展暨京華美術館開館」在北京宋莊小堡京華美術館舉行。這次活動由中國藝術報導編輯部、藝術視野編輯部、京華美術館、藝報收藏網主辦,北京藝報國際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承辦,中國全聚德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文房四寶協會、北京台州商會、北京國寶書畫院、人民藝術家協會青州美術館、江蘇淮海文化財富聯盟、甘肅天水養正堂書畫院、通渭通寶畫廊文化交流中心協辦。參展書畫家為:萬興坤、李福祥、陳聯合、郭正英、卿建中、朱仕明、於嘉祥、陳啟健、馬玉寶。
  • 新鄉縣商務中心水源熱泵中央空調主機設備採購
    一、項目編號:新縣交招標[2013]013-1號     二、項目概況:     2.1承包方式:全額投資,特許經營期限內主機的承包方式,末端由業主負責;     2.2安裝資質要求:質量應達到國家及行業現行相關驗收規範合格標準;     2.3本項目建設地址:位於新鄉縣境內;     2.4項目內容:水源熱泵中央空調系統主機
  • 越走越寬的「京華道路」
    發展「副業」,京華腐竹風靡首都北京    「改革開放鼓勵農民創業發家致富,給我們農民吃了『定心丸』!」    靠人均6分多地,僅能解決溫飽而已,作為東街五組的第一任「女隊長」,劉志華一直在考慮,怎樣才能讓鄉親們都發家致富。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讓她放開了膽子,準備帶領全組農民「搞副業」。
  • 張基堯分析南水北調工程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圖)
    去年北京密雲水庫雖然補水1億多立方米,但是和北京水資源消費相比,仍然有很大的缺口。實踐證明,經濟社會的發展對水資源的需求越來越迫切。實施南水北調工程不僅是當前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也是一個具有戰略意義的舉措。
  • 北京的城市飲用水水源來自哪裡?
    1954年建成,新中國成立後建設的第一座大型水庫。20世紀80年代後期,庫區水受到嚴重汙染,90年代水質繼續惡化,2000年停止向北京供給飲用水。  5.永定河: 北京最大水庫,北京母親河。源於山西省寧武縣的桑乾河,在河北省懷來縣納源自內蒙古高原的洋河,流至官廳始名永定河,為官廳水庫供水。
  • 多名政協委員建議加快建設南水北調西線工程,重新分配黃河水
    2015年1月14日、15日,國務院南水北調工程建設委員會(以下簡稱「國務院南水北調辦」)2015年工作會議在河南省南陽市召開,國務院南水北調辦主任鄂竟平回復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稱,將加快南水北調西線工程的前期工作,這是2015年的三件大事之一。但據他估計,西線工程2015年不會開工。
  • 北京京華教育:重視在線教育服務 創立優質教學口碑
    作為擁有二十幾年運營經驗的教學機構,北京京華教育深受廣大學員與家長們的青睞。歷經多年不懈發展,始終迎合著市場的多元化需求。北京京華教育不斷開拓創新,用多重特色,助力學員提高學歷和職業技能水平,幫助社會各界輸送優秀人才,為各行各業發展提供動力。
  • 筆中情——京華七子書畫展在北京吳東魁藝術館舉辦
    中國經濟網北京6月23日訊(記者李冬陽) 2015年6月20日,「筆中情——京華七子書畫展」在北京吳東魁藝術館舉行了開幕儀式。當天,來自各行各業、各族各界的觀眾數百人觀看了畫展。 「筆中情——京華七子書畫展」開幕現場 中國經濟網記者李冬陽/攝  國畫大師、慈善大使吳東魁先生在致辭中表示,古有竹林七賢
  • 看北京生態文明建設的「大寫意」
    而在北京生態文明建設過程中,留白的手法同樣得到了充分的運用,依託「留白增綠」專項行動,一幅徜徉於京華大地的「大寫意」就此呈現。2017年,北京啟動了「留白增綠」專項行動,截至目前已連續開展4年。今年,全市計劃實施「留白增綠」綠化建設13004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