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嗎?我銀行卡裡的29.5萬不翼而飛,身份證、銀行卡都在自己手上,錢怎麼就會被划走了?」近日,南京市民陶先生向秦淮警方報警求助。經過警方調查發現,陶先生的手機SIM卡突然沒信號,遭人複製、補辦,最終銀行卡中買房子的29.5萬款項被手機銀行轉走。通訊員 秦公軒 揚子晚報記者 曹盧傑
據陶先生回憶,他在9月22日那天,手機突然就沒有信號,試了很多次,都接收不到任何訊息,於是陶先生就去營業廳重新換了一張新的電話卡,結果沒過幾天又沒有信號,陶先生沒辦法,只得又換了一張卡。過了一個星期之後,也就是9月29日下午,某銀行客服給陶先生打電話,告知其帳戶異常,帳戶裡的存款被轉帳到異地銀行,陶先生以為是騙子,就沒有理會。到了晚上,陶先生正好去銀行取錢,發現卡裡就剩下500元錢,才知道自己的錢真的被轉走了。
秦淮警方經過近1個月的努力,最終在與湖北警方的共同努力下,破獲了這起盜竊案。原來犯罪分子正是購買了曾經在網上購物並且是通過手機銀行支付的客戶信息,然後通過科技手段屏蔽該用戶的手機信號,迅速複製一張相同號碼的SIM卡,再通過手機銀行將關聯銀行卡裡的錢轉出。而錢被轉走的時間,正是陶先生所說的「手機收不到訊號」的時間。此外,銀行在手機支付業務上也存在著漏洞,讓犯罪分子有機可乘。經過秦淮警方的協調工作,被轉走的29.5萬元很快又回到的陶先生的帳戶裡。收到失而復得的錢款,陶先生向警方表示了萬分感謝。目前,兩地警方正對這一系列案件展開進一步調查。
警方提醒,在網上購物支付時一定要謹慎,隨時查詢自己的帳戶信息,尤其在自己手機出現問題的時候,一定要及時與銀行和手機運營商取得聯繫,查明原因,以免資料外洩,上當受騙,蒙受不必要的損失。
不法分子盜竊步驟
1 犯罪分子購買曾經在網上購物並且是通過手機銀行支付的客戶信息
2 通過科技手段屏蔽該用戶的手機信號
3 迅速複製一張相同號碼的SIM卡
4 通過手機銀行將關聯銀行卡裡的錢轉出
律師說法
手機運營商和銀行應承擔相應責任
身份證沒有丟失,手機SIM卡卻遭複製,還被人通過手機銀行轉帳29.5萬元,那麼手機運營商和銀行是否該擔責任,江蘇聖典律師事務所唐迎鸞律師認為,現在,手機已經實行實名制。通訊運營商在辦理、補辦手機卡時,都應當要求申辦者提供身份證原件,並與公安部的身份審核系統對接,確認身份證的真偽。如果犯罪分子在通訊運營商處補辦SIM卡,通訊運營商顯然沒有盡到這個義務,導致陶先生的手機卡被他人補辦。對此,運營商應當承擔一定的法律責任。而對於手機被補卡後隨之帶來的手機銀行帳戶資金被盜,通訊運營商在身份審核上的疏忽是原因之一,應當承擔部分賠償責任。如果銀行手機網銀系統存在安全漏洞,或對用戶帳戶被盜存在過錯,應該承擔違約責任,應賠償用戶全部損失。
好在警方已經幫助陶先生追回了損失,不然陶先生可起訴銀行和通訊運營商索賠損失,也可以通過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向盜竊者提出賠償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