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與美洲、大洋洲國家的關係

2021-01-11 中國政府網

中國與美國

    2003年,中美關係總體上繼續改善和發展。

 

    兩國領導人保持了密切的交往與溝通。雙方在經貿、反恐、衛生、執法、文教、科技、環保等領域的交流與合作續有進展,兩軍交往增加。兩國在朝鮮核問題、伊拉克等重大國際與地區問題上開展了富有成效的磋商與協調。與此同時,臺灣問題仍然是影響中美關係穩定發展的最大因素,中美在人權、宗教、香港、「法輪功」、防擴散等問題上仍存在分歧,兩國經貿摩擦有所增加。

 

    1月至3月,江澤民主席與美國總統布希多次通電話或通信,就中美關係以及共同關心的重大國際和地區問題交換意見。

 

    6月1日和10月19日,胡錦濤主席和布希總統分別在法國埃維昂南北領導人非正式對話會議和泰國曼谷亞太經合組織(APEC)領導人非正式會議期間舉行會晤,雙方就充實和發展中美建設性合作關係達成重要共識。兩國元首還多次通電話和互致信函,就中美關係和共同關心的重大國際與地區問題交換看法。

 

    12月7日至10日,應美國總統布希的邀請,溫家寶總理對美國進行正式訪問。這是中國新一屆政府領導人首次訪美。

 

    兩國進行的其他接觸和往來有:

 

    1月至3月,唐家璇外長在紐約出席聯合國安理會反恐問題和伊拉克問題會議期間,先後四次與美國務卿鮑威爾舉行會晤,就中美關係、伊拉克、朝核等問題交換看法。雙方還多次通電話或通信,就共同關心的問題交換看法。

 

    1月20日,中美副外長級戰略安全、多邊軍控和防擴散磋商在北京舉行,王光亞副外長與美國負責國際安全與軍控事務的副國務卿博爾頓舉行會談。

 

    2月23日至24日,美國務卿鮑威爾訪華,國家主席江澤民、副主席胡錦濤分別會見,外交部長唐家璇與鮑威爾舉行會談。雙方主要就中美關係、臺灣問題以及伊拉克、朝核等問題交換了意見。

 

    5月6日,國務院副總理兼衛生部長、全國防治非典總指揮吳儀應約與美國衛生部長湯普森通電話,就中美開展非典防治交流與合作等問題交換意見。

 

    5月7日至8日,周文重副外長訪美,與美副國務卿格羅斯曼舉行中美副外長級政治磋商。

 

    5月19日,吳儀副總理在日內瓦出席第56屆世界衛生大會期間會見美衛生部長湯普森,雙方就非典防治、中美疾病控制合作等問題交換意見。

 

    6月底和11月初,王毅副外長兩次訪美,就朝核問題與美方交換意見。

 

    7月17日至20日,戴秉國副外長作為中國政府特使訪美,向切尼副總統面交了胡錦濤主席致布希總統的信,並著重就中美關係和朝核問題同美方交換看法。

 

    9月21日至23日,李肇星外長訪美,分別會見美總統布希、副總統切尼、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賴斯和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等政府官員以及美國國會參議院臨時議長史蒂文斯等重要國會議員,並與國務卿鮑威爾舉行了會談。雙方就中美關係和共同關心的其他問題深入交換了意見。李肇星外長和鮑威爾國務卿還在紐約聯合國大會、東協地區論壇外長金邊會議、聯合國安理會五常外長日內瓦會議、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曼谷會議等多邊場合多次舉行會晤,並保持著密切的電話和信件往來。

 

    10月27日至11月1日,中央軍委副主席、國務委員兼國防部長曹剛川對美國進行正式訪問。期間會見了美總統布希和國務卿鮑威爾,並與美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會談,雙方就中美關係、兩軍交往、臺灣等問題交換意見。

 

    11月2日至15日,前國務院副總理錢其琛應美國前總統布希邀請訪問美國,出席美國德克薩斯農工大學、布希圖書館與中國全國對外友協在休斯敦共同舉行的中美關係研討會等活動,並會見了美國總統布希等美方領導人。

 

    12月29日,美國總統特使、前國務卿貝克訪華,胡錦濤主席、溫家寶總理分別會見,雙方主要就中美關係和伊拉克重建等問題交換了意見。

 

    中美經貿合作繼續快速發展。溫家寶總理訪美期間,雙方商定提高中美商貿聯委會的級別,由吳儀副總理擔任中方主席,埃文斯商務部長和佐立克貿易代表擔任美方共同主席。2月,美貿易代表佐立克訪華,溫家寶副總理會見,外經貿部部長石廣生與佐舉行會談。雙方就中美經貿合作、新一輪世貿談判等問題交換意見。9月,美國財政部長斯諾訪華,溫家寶總理、黃菊副總理分別予以會見,財政部長金人慶與其會談,主要就中美經貿合作、人民幣匯率等問題交換意見。10月,美國商務部長埃文斯訪華,溫家寶總理會見,商務部副部長于廣洲與埃會談,主要就雙邊經貿關係、貿易不平衡、人民幣匯率等問題交換意見。同月,美國貿易代表佐立克訪華,吳儀副總理和銀監會主席劉明康分別會見,商務部副部長于廣洲與佐會談,雙方就中美經貿關係有關問題交換意見。同月,美國總統特別助理、白宮國家安全委員會國際經濟事務高級主任施拉德和美副貿易代表夏納訪華,外交部長李肇星會見,商務部副部長馬秀紅與其會談,就中美經貿問題交換意見。

 

    中方訪美的經貿代表團主要有:11月,商務部副部長馬秀紅率領經貿代表團和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組織的中國汽車企業代表團訪美,與美有關公司籤訂總價值為17.9億美元的採購合同和意向,並出席中美汽車產業合作研討會。同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副主任張國寶和民航總局副局長李軍率領中美航空合作代表團訪美,並與美國商務部部長埃文斯出席在華盛頓舉行的中國從美購買價值47億美元的30架波音飛機和支線飛機發動機購買合同籤字儀式。12月,商務部副部長廖曉淇率經貿代表團訪美,會見美國農業部副部長霍克斯等美方官員及各界人士,出席在芝加哥舉行的「中美大豆貿易聯合研討會」,中方隨團有關企業在美採購31.7億美元的大豆、機電產品等商品。

 

    據中國海關總署統計,2003年,中美貿易額首次突破1000億美元,達1263.3億美元,比上年增長30%。其中,中國對美出口924.7億美元,增長32.2%;自美進口338.6億美元,增長24.3%;對美貿易順差586.1億美元。美國現為中國第二大貿易夥伴、第一大出口市場和第六大進口來源地。

 

    在投資方面,2003年美對華投資項目和合同金額繼續有較大幅度增長。全年美對華新增投資項目4060個,增長20.73%,合同美資金額101.61億美元,增長24.58%;美方實際投資41.99億美元,下降22.59%。截至2003年年底,美在華投資項目累計41340個,合同美資金額864.43億美元,實際投入440.88億美元。美國已成為中國外資的最大來源國。

 

    中美在反恐、執法、衛生、科技、教育、文化、環保等領域的交流與合作繼續加強,雙方籤署了多項合作協議或意向性文件。

 

    2月,中美第三次反恐磋商和金融反恐工作組第二次磋商在北京舉行。7月,中美兩國海關部門負責人在北京正式籤署「貨櫃安全倡議(CSI)」聲明,以開展海上貨櫃運輸安全領域的反恐合作。9月22日至29日,司法部長張福森應美國司法部長阿什克羅夫特邀請訪美,與阿會談並會見美國代理國務卿阿米蒂奇和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倫奎斯特。雙方主要就加強兩國執法交流與合作交換意見。

 

    2月,衛生部副部長馬曉偉赴美考察美國食品衛生和疾病控制事宜。中國發生非典疫情後,美國領導人向中國領導人和中國人民抗擊非典的鬥爭表示了同情和支持,美國政府向中國捐款50萬美元,美企業、非政府組織等向中方提供了5500萬美元的援款和物資。3月,美環保局副局長艾爾斯訪華,與中國環保總局就加強中美環保領域的合作交換了意見。4月,根據美總統布希提議,溫家寶總理與美、英、日、法、德五國政府首腦共同發表六國政府首腦關於完成人類基因組序列圖的聯合聲明,對人類基因計劃的完成表示祝賀。同月,教育部副部長田淑蘭赴美考察美國教育監察機制。5月,教育部副部長章新勝赴美考察美有關大學和教育機構。9月,科技部副部長劉燕華和趙沁平分別赴美,與美國商務部等部門進行交流,並開展有關考察活動。10月,科技部副部長李學勇應美國農業部邀請,赴美出席「中美農業科技合作工作組會議」。同月,美國衛生部長湯普森訪華,兩國衛生部門商定在非典防治和公共衛生等領域開展合作。12月,中國駐美大使楊潔篪和美國國務院助理國務卿哈裡森籤署兩國政府文化協定2004年至2006年執行計劃。雙方還宣布啟動美國大學漢語和中國文化預修課程及考試項目(簡稱AP)。

 

    2003年,中美兩軍交往增加。中國國防大學校長裴懷亮(4月27日至5月4日)、南京軍區司令員朱文泉(11月12日至19日)分別率團訪美。美軍環保代表團(3月2日至11日)、國防大學將官班代表團(2月23日至27日)、空軍軍事學院代表團(3月2日至11日)先後訪華。4月8日至10日,中國海軍副參謀長周伯榮和美軍太平洋總部戰略政策與計劃局局長沙利文分別率團出席在夏威夷舉行的中美海上軍事安全磋商機制年度會晤。此外,美國海軍「考彭斯」號飛彈巡洋艦和「範德格裡夫特」號飛彈護衛艦於9月22日至26日訪問中國湛江。中國海軍「深圳」號驅逐艦和「青海湖」號補給艦10月15日至11月9日訪問關島。

 

    雙邊關係中重大事件和有關問題:

 

    (一)胡錦濤主席和布希總統兩次會晤

 

    6月1日,胡錦濤主席在法國埃維昂出席南北領導人非正式對話會議期間與美國總統布希舉行會晤。雙方就中美關係、臺灣問題、非典防治以及朝核等共同關心的國際和地區問題深入交換意見,達成了重要共識。

 

    胡錦濤表示,中美都是世界上有重要影響的大國,兩國對維護世界和平穩定、促進人類共同發展負有重要責任,雙方有廣泛的共同利益和合作基礎。中方願同美方一道努力,推動中美建設性合作關係不斷向前發展。布希表示,美方願加強兩國在反恐、經貿等領域的合作,繼續致力於發展中美建設性合作關係。

 

    胡錦濤指出,臺灣問題始終是中美關係中最重要、最敏感的核心問題。中國政府堅持「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基本方針,願意盡最大努力爭取以和平方式實現兩岸統一。臺灣當局拒不接受一個中國原則,「臺獨」勢力仍在竭力進行分裂活動,這是海峽地區局勢緊張、兩岸關係不能改善的根本原因。希望美方恪守承諾,妥善處理臺灣問題,不向「臺獨」勢力發出錯誤信息。布希表示,美國政府將繼續堅持一個中國政策,遵守美中三個聯合公報,反對「臺獨」,這一政策沒有改變,將來也不會改變。布希還讚揚中方為促成關於朝鮮核問題的北京三方會談所作的積極努力。

 

    10月19日,胡錦濤主席在泰國曼谷出席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期間會晤美國總統布希,雙方就中美關係、臺灣、經貿、朝核等問題交換意見,並達成重要共識。

 

    胡錦濤主席積極評價中美關係,重申了中方在臺灣問題上的原則立場,強調中國政府堅持「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基本方針,盡最大努力以和平方式解決臺灣問題,但絕不會容忍「臺獨」。中方讚賞美方多次重申堅持一個中國政策、遵守美中三個聯合公報、反對「臺獨」。希望美方切實履行這些承諾。布希表示,美國政府堅持一個中國政策,遵守美中三個聯合公報,反對「臺獨」,這一政策不會改變。

 

    關於朝核問題,布希說,美方高度讚賞中方為促進朝核問題和平解決所發揮的積極作用,支持北京六方會談進程。胡錦濤表示,中方堅持維護朝鮮半島的和平與穩定,支持半島無核化,同時主張妥善解決朝鮮合理的安全關切。中方將繼續為通過對話和平解決朝核問題而努力。中方願就朝核問題同有關各方加強磋商和合作。

 

    (二)溫家寶總理訪問美國

 

    12月7日至10日,溫家寶總理應美國總統布希邀請對美國進行了正式訪問。

 

    溫家寶總理同美國總統布希、副總統切尼、國務卿鮑威爾等美國領導人舉行會見和會談,就中美關係、臺灣問題、經貿合作以及朝核等共同關心的國際和地區問題深入交換了意見,並出席了布希總統於12月9日在白宮南草坪舉行的隆重歡迎儀式。溫家寶總理訪問了紐約、華盛頓、波士頓三個城市,廣泛接觸了美國各界人士,在三地分別發表題為《共同開創中美經貿合作的新局面》、《共同譜寫中美關係新篇章》和《把目光投向中國》的重要演講,美各界反響熱烈。訪問取得了積極成果。

 

    溫家寶總理指出,中美關係正處在承前啟後的重要時刻,面臨新的機遇和挑戰。雙方應站在歷史的高度,拿出戰略的眼光和勇氣,審視和處理兩國關係。只要堅守中美三個聯合公報的原則,加強交流與合作,中美關係就會繼續穩定地向前發展。布希總統表示,美中關係是良好和強有力的。美國期待著與中國進一步合作,應對時代的挑戰。兩位領導人積極評價中美關係取得的進展,充分肯定他們的會談富有成果,表示中美在廣泛領域有著共同利益,將進一步加強互利合作,推動兩國建設性合作關係不斷發展。

 

    溫家寶總理闡明了中國政府在臺灣問題上的原則立場,指出,中國政府解決臺灣問題的基本方針是「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我們將以最大誠意、盡最大努力實現祖國的和平統一。我們尊重臺灣人民的民主訴求,但決不容忍臺灣當局假借民主、搞所謂「防衛性公投」、企圖把臺灣從中國分割出去的分裂活動。只有堅定不移地反對「臺獨」,才能維護臺灣地區的和平與穩定。布希總統表示,美國方面理解中方在臺灣問題上的關切。美國政府堅持一個中國政策,恪守美中三個聯合公報,反對臺灣「獨立」,這一政策不會改變。在與溫家寶總理共同會見記者時,布希總統表示,臺灣領導人的言行表明,他可能要單方面作出改變現狀的決定,美國對此表示反對。

 

    溫家寶總理還提出了為確保中美經貿關係持續健康發展所應遵循的五條原則:一、加強合作、互利共贏;二、把發展放在首位,通過不斷發展經貿合作解決貿易逆差問題,希望美方取消對華出口限制;三、建立和健全經貿協調機制;四、通過平等協商解決問題,不要動輒設限和制裁;五、不把經貿問題政治化。布希總統對此表示贊同。兩國領導人還商定,提高中美商貿聯委會的級別,由吳儀副總理擔任中方主席,埃文斯商務部長和佐立克貿易代表擔任美方共同主席,並在2004年春季舉行會議。

 

    溫家寶總理訪美期間,中美有關部門籤署了以下合作協議或文件:《中美海運協定》和《中美交通科技合作備忘錄》;《中國龍眼輸往美國植物檢疫工作計劃》,《中國鴨梨輸往美國植物檢疫工作計劃》和《美國阿拉斯加馬鈴薯種薯輸往中國植物檢疫議定書》;《中美醫學及公共衛生科技合作議定書》;《中美環保部門環境科學技術合作諒解備忘錄》;中美金融部門《雙邊監管信息交換協議》和《中美計量標準領域合作議定書》。

 

    (三)臺灣問題

 

    2003年,美方在臺灣問題上繼續表現出兩面做法。

 

    一方面,美國政府領導人和政府官員多次就臺灣問題向中方作出較為積極的表態,特別是布希總統與胡錦濤主席兩次會晤時均重申,美國堅持一個中國政策,遵守中美三個聯合公報,反對「臺獨」;12月9日布希總統在會見訪美的溫家寶總理後雙方共同會見記者時,首次明確表示美方反對臺當局領導人旨在單方面改變臺灣現狀的言行;美國務卿鮑威爾等高級官員還多次公開質疑陳水扁執意推動所謂「公投」的動機,明確表示美對臺「公投」的兩個議題都不支持。另一方面,美方繼續以履行《與臺灣關係法》為由,與臺灣當局進行官方往來,提升美臺實質關係,不斷推動售臺先進武器裝備。美方允許陳水扁、呂秀蓮等臺政要以「過境」為藉口赴美國活動。美軍方積極向臺推銷遠程預警雷達、C4ISR系統(即指管通情系統)、「愛國者-3」反導系統等先進武器裝備,向臺交付AIM-120中程空對空飛彈,推動落實售臺「基德」級驅逐艦和潛艇等項目。美國會就所謂「關注臺灣安全」和「支持臺灣參與世界衛生組織」等通過議案。針對美方上述錯誤行徑,中國政府向美方進行了嚴正交涉和堅決鬥爭。

 

    (四)人權和宗教問題

 

    3月31日,美國國務院發表2002年度國別人權報告,其涉華部分繼續對中國的人權狀況進行無端指責和攻擊。5月13日,美國國際宗教自由委員會發表2003年度國際宗教自由報告,其涉華部分無端攻擊中國的宗教政策和宗教自由狀況。6月24日,美國國務院發表《2002-2003年度支持人權民主——美國紀錄》報告,對包括中國在內的9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人權狀況提出批評。12月18日,美國國務院發表2003年度國際宗教自由報告,其涉華部分對中國的宗教自由狀況進行無端指責。美國國會還多次提出和通過有關決議,對中國的人權狀況說三道四。中方對美方上述錯誤行徑均提出嚴正交涉,外交部發言人也均對美方做法表示強烈不滿和堅決反對,要求美方停止利用人權和宗教問題幹涉中國內政。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還發表了《2002年美國的人權紀錄》,揭露美國國內大量存在的侵犯人權現象。

 

    此外,中美兩國對口部門多次就人權問題舉行磋商,中方要求美方正視中國在人權保護領域取得的巨大進步,與中方一道通過相互尊重和平等基礎上的對話,縮小彼此在人權問題上的分歧,敦促美方放棄在聯合國日內瓦人權會上搞對抗的錯誤做法。

 

    (五)經貿問題

 

    在中美經貿合作快速發展的同時,美國內少數人渲染「中國經濟威脅論」,並在人民幣幣值、中美貿易不平衡等問題上進行炒作。美國會個別議員提出議案,要求中方同意人民幣升值和實行匯率自由浮動,並要求美國政府對中國向美國出口的產品單方面徵收高額關稅。美方還宣布對3種中國輸美紡織品設限,並決定對中國出口的彩電進行反傾銷調查。中方多層次、多渠道就此做美政府和各界工作,並對美方錯誤言行提出交涉,強調中美雙方應通過平等協商解決有關分歧。

 

    (六)香港問題

 

    2003年6月以來,美政府有關官員多次對香港特區基本法第23條立法問題說三道四。美國會眾院通過了反對香港第23條立法的決議案,公然幹涉中國內政和香港特區內部事務。中方就此向美方提出嚴正交涉,要求美方恪守其支持中國政府在香港實行「一國兩制」和支持香港基本法的承諾,停止幹預香港事務,以免損害香港的穩定和繁榮。

 

中國與加拿大

 

    2003年,中國與加拿大的關係保持了良好的發展勢頭,兩國在政治、經貿、科技、文化、教育等領域的交流與合作不斷擴大。

 

    一年來,中加高層接觸頻繁,兩國領導人多次就雙邊關係發展深入交換意見。3月,克雷蒂安總理致電祝賀胡錦濤主席和溫家寶總理就任中國新一屆國家領導人職務。5月和10月,胡錦濤主席在出席聖彼得堡建市300周年慶典和曼谷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期間兩度與克雷蒂安總理會晤。6月,胡錦濤主席致電克拉克森總督,祝賀加拿大國慶。8月,溫家寶總理就加卑詩省發生山林大火致電克雷蒂安總理,表示慰問。10月1日,加總督克拉克森致函胡錦濤主席,祝賀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54周年。10月21日至24日,克雷蒂安總理第六次訪華。應克雷蒂安總理邀請,溫家寶總理於12月10日至12日對加進行正式訪問,與克雷蒂安總理舉行會談,分別會見了克拉克森總督、候任總理馬丁、參議長海斯、眾議長米利肯等其他加領導人,並廣泛接觸了加各界人士,就深化中加全面合作夥伴關係達成共識。雙方籤署了在文化、交通、奶業、動植物檢疫等領域合作文件,訪問取得重要成果。12月12日,溫家寶總理致電祝賀馬丁就任加總理。

 

    兩國在各層次、各領域保持著密切的交流與磋商。1月,中國最高人民法院院長肖揚訪加。2月,唐家璇外長應約就朝核、伊拉克等問題與加外長格雷厄姆通電話;國家宗教事務局局長葉小文訪加。9月,全國人大中加議會協會代表團對加進行友好訪問;中加外交部官員第十次政治與安全磋商、中加發展合作年會和中加第八次人權對話先後在渥太華舉行。12月,中國-加拿大-挪威第五屆人權研討會在雲南麗江舉行。

 

    2003年,中加在經貿、科技、文化、教育、衛生等領域開展了廣泛合作,並取得豐富成果。1月,加國際合作部長惠蘭訪華。7月,商務部長呂福源訪加。8月底至9月初,加環境部長安德森訪華。9月,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主席吳定富、國家林業局長周生賢先後訪加;上海歌劇院參加多倫多「夏季盛會」演出。12月,交通部部長張春賢、國家質檢總局局長李長江訪加。2003年中加文化團體往來受非典影響略有減少。

 

    2003年,中加貿易保持快速增長。據中國海關統計,全年中加貿易額為100.1億美元,比上年增長26.2%,創歷史最高水平。其中中國出口56.3億美元,同比增長30.9%;進口43.7億美元,同比增長20.6%。

 

    2003年,加新增在華投資企業901個,同比增長27.26%;合同外資金額16.1億美元,同比增長40.17%;加方實際投資5.64億美元,同比下降4.16%。截至2003年底,全國累計批准加對華投資企業6941個,合同外資金額119.87億美元,加方實際投資39.22億美元。

 

    中國在加投資不斷擴大。2003年,商務部新批11家在加投資企業,中方投資額785.39萬美元。截至2003年底,經商務部批准或備案的中國在加投資企業共155家,中方投資總額4.44億美元,涉及的行業主要有資源開發、工業生產、建築承包、農牧漁業、餐飲業、科技文化交流、交通運輸、諮詢服務等。

 

    2003年,中加軍事關係取得新進展。9月5日至11日,應中央軍委副主席、國務委員兼國防部長曹剛川上將的邀請,加國防部長麥卡勒姆訪華。除北京外,代表團還訪問了上海和西安,參觀了國防大學、陸軍第47集團軍司令部和海軍東海艦隊上海基地等軍事單位,並在國防大學發表演講。此系1983年以來加國防部長首次訪華,也是對國防部長遲浩田2002年訪加的回訪。

 

    中加在臺灣、西藏、「法輪功」等問題上存在分歧。5月,加眾參兩院先後通過支持臺灣成為世界衛生組織觀察員動議。2月,加「藏獨」分子在中國駐多倫多總領館前示威,在館牆上塗寫反華標語,並撬掉門牌號碼。3月,加「藏獨」分子爬上中國駐卡爾加裡總領館建築物懸掛反華橫幅。10月,加安大略省高等法院受理「法輪功」分子對中國駐加領事官員的誣告。12月底,一名「法輪功」分子闖入中國駐多倫多總領館籤證廳並撕扯廳內物品。

 

    中國外交部、駐加使、領館多次就上述問題向加方提出交涉。

 

中國與澳大利亞

 

    2003年,胡錦濤主席對澳大利亞進行了國事訪問,兩國領導人就深化中澳全面合作關係達成共識,為雙邊關係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中澳在各領域的交流與合作取得積極成果,在國際和地區問題上的磋商與合作不斷加強,雙邊關係繼續呈現良好發展勢頭。澳政府多次重申堅持一個中國政策。澳外長唐納發表新聞公告稱,澳對臺灣當局破壞近年來兩岸關係發展基礎的舉動表示關切。澳方在2003年世界衛生組織大會和在惠靈頓舉行的太平洋島國論壇及會後對話會涉臺問題上支持中國立場。

 

    一年來,雙方主要交往有:1月25日至27日,澳移民、多元文化和土著事務部秘書長法爾墨訪華,公安部副部長趙永吉、外交部副部長劉古昌分別與法會談、會見。2月22日至28日,澳工黨副領袖麥克林率澳工黨代表團訪華,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黃菊、中聯部部長戴秉國、副部長張志軍、外交部部長助理周文重分別會見,麥在中國人民大學發表演講。3月2日,澳總理霍華德致函朱鎔基總理,就新疆伽師地區發生地震表示慰問。3月20日,澳外長唐納致函祝賀李肇星就任外交部長。3月21日,澳總理霍華德分别致函祝賀胡錦濤當選國家主席,溫家寶就任國務院總理,對江澤民、李鵬和朱鎔基任職期間為中澳關係發展所做的貢獻表示欽佩和感謝。3月30日至4月10日,澳聯邦議會澳中友好小組主席莫伊倫率議員團訪華,全國人大外委會副主任委員呂聰敏、外交部部長助理周文重等分別會見,莫一行還訪問了西安、烏魯木齊和成都。6月2日,澳外長唐納致函李肇星外長,對中國抗擊非典表示慰問和支持,對中國政府協助營救在中尼邊界中方一側奇歐雨峰遇險的澳登山隊員表示感謝。8月17日至19日,應國務院總理溫家寶邀請,澳總理霍華德來華進行工作訪問,溫總理與霍進行會談,國家主席胡錦濤、中央軍委主席江澤民和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吳邦國分別會見。9月10日,澳總督傑弗裡致函胡錦濤主席,祝賀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54周年。11月9日至19日,應對外友協的邀請,澳議會澳中友好小組主席莫伊倫率議員團訪華,胡錦濤主席、全國人大中澳友好小組主席周正慶、外交部副部長周文重分別會見。代表團還訪問了西安、上海和桂林。

 

    5月18日,李肇星外長就中方為營救遇險的澳登山隊員提供緊急協助一事與澳代外長維爾通電話,維感謝中方迅速提供協助,並表示澳支持中國人民抗非典的鬥爭。6月19日,李肇星外長在柬埔寨東協地區論壇外長會期間會見澳外長唐納。9月8日至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書記處書記、中宣部部長劉雲山對澳進行友好訪問,會見了澳總理霍華德、外長唐納、通訊信息技術與藝術部長阿爾斯通、自由黨主席斯通、反對黨領袖克林、新州總理卡爾和昆州總理貝蒂。10月22日至25日,應澳總督傑弗裡的邀請,胡錦濤主席對澳進行國事訪問。訪問期間,胡錦濤主席與澳總理霍華德舉行會談,並分別會見澳總督傑弗裡、反對黨領袖克林及澳地方政府領導人,就雙邊關係和共同關心的地區和國際問題深入交換意見。胡錦濤主席應邀在澳聯邦議會發表了題為《攜手共創中澳全面合作關係的美好未來》的演講,提出了深化中澳全面合作關係的主張,得到了澳各界積極響應。雙方籤署了《中澳貿易與經濟框架》以及能源、教育、質檢、食品安全、水利、衛生等一系列合作文件。11月10日至15日,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科院院長路甬祥訪澳,分別會見了澳聯邦議會副參議長郝格、科學部長麥高倫。

    

    中澳雙邊磋商機制繼續得到加強。7月29日至8月2日,外交部部長助理沈國放與澳外交貿易部副秘書長芮捷瑞在北京共同主持第7次中澳人權對話。8月21日至22日,外交部副部長周文重赴坎培拉與澳外交貿易部秘書長卡爾弗特舉行第16次中澳外交部官員政治磋商,並會見卡爾弗特參議長、唐納外長和澳議會澳中友好小組成員。11月18日,第3輪中澳領事磋商在坎培拉舉行。

 

    2003年,中澳經貿關係發展良好。據中方統計,雙邊貿易總額為135.6億美元,同比增長30.5%。其中,中方出口額為62.6億美元,增長36.6%。進口額為73億美元,增長24.8%。截至2003年底,澳在華投資項目6073個,澳方實際投入34.21億美元,中方在澳投資項目達220個,協議金額4.5億美元。

 

    雙方在文化、科教、旅遊、衛生等領域的交流與合作進一步加強。目前,中國是澳最大的留學生來源國,中國在澳留學生5.75萬人;2003年,中國赴澳旅遊人數為197621人,澳來華旅遊人數245417人。1月5日至12日,應全國青聯邀請,澳青年領袖計劃中國委員會主席法林斯基率澳青年代表團訪華。9月2日至9日,澳農林漁業部部長特拉斯訪華並出席「中澳農業創新論壇」。9月2日,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和澳大利亞全球基金會聯合在北京舉辦第二次中澳雙邊關係研討會。唐家璇國務委員會見澳代表團,周文重副部長出席開幕式並致辭。10月13日至19日,應外交部新聞司邀請,澳廣播公司總裁波丁夫婦訪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副主任蔡明照、廣播電影電視總局副局長趙實、外交部部長助理沈國放等分別會見。

 

    兩軍繼續保持友好交往。5月28日至31日,澳陸軍司令萊希中將訪華,中央軍委副主席、國務委員兼國防部長曹剛川、副總參謀長熊光楷與萊會談、外交部副部長周文重等會見。9月23日至29日,澳國防部長希爾訪華,中央軍委副主席、國防部長曹剛川與希會談,曾慶紅副主席、回良玉副總理和外交部副部長戴秉國分別會見。9月29日至10月3日,軍事科學院副院長徐根初中將訪澳,澳國防部代理秘書長卡莫迪、國防軍副司令沙爾德斯中將分別會見。11月30日至12月5日,副總參謀長葛振峰中將率高級軍事代表團訪澳,分別會見澳國防部長希爾、國防軍司令科斯格羅夫上將和國防部秘書長史密斯,並與澳國防軍副司令沙爾德斯中將會談。12月23日至28日,海軍司令麼興遠率訓練考察團訪澳,會見澳海軍司令裡奇中將。

 

中國與紐西蘭

 

    2003年,胡錦濤主席對紐西蘭進行了國事訪問,兩國領導人就深化中新全面合作關係達成共識,為雙邊關係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中新在政治、經貿、文化和軍事等領域的友好合作繼續擴大。紐西蘭政府多次重申堅持一個中國政策。新外長戈夫發表新聞公告稱,新對臺灣當局破壞近年來兩岸關係發展基礎的舉動表示關切。新方在2003年世界衛生組織大會和在惠靈頓舉行的太平洋島國論壇及會後對話會涉臺問題上支持中國立場。

 

    一年來,雙方主要高層往來有:3月,新總督卡特賴特夫人分别致函江澤民主席和胡錦濤主席,感謝江澤民主席多年來為中新關係發展所做的貢獻,祝賀胡錦濤主席當選。新總理克拉克、議長亨特、外長戈夫等分别致信祝賀吳邦國委員長、溫家寶總理、曾慶紅副主席、吳儀副總理、唐家璇國務委員和李肇星外長等就任現職。4月21日至25日,紐西蘭前總理希普利訪華,唐家璇國務委員會見。7月17日至2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長春對新進行友好訪問,分別會見新總督卡特賴特夫人、總理克拉克、議長亨特和外長戈夫。10月25日至27日,應新總督卡特賴特夫人邀請,國家主席胡錦濤對新進行國事訪問,訪問期間,胡錦濤主席與克拉克總理舉行會談,分別會見新總督卡特賴特夫人、反對黨領袖英格利希等。雙方就雙邊關係和共同關心的地區及國際問題深入交換意見。胡錦濤主席提出深化中新全面合作關係的主張,得到新各界積極響應。中新雙方籤署了科技、領事、教育和肉類產品檢疫等合作文件。胡錦濤主席還訪問了惠靈頓、哈密爾頓和奧克蘭。訪問達到了增進友誼、擴大共識、深化合作、促進共同繁榮的目的。11月9日至1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廣東省委書記張德江訪問南美洲途中順訪紐西蘭,會見新議長亨特。12月3日至8日,江西省委書記孟建柱訪新。

 

    9月12日至13日,紐西蘭外交貿易部長戈夫訪華,國家副主席曾慶紅和國務委員唐家璇分別會見,外交部副部長戴秉國代表李肇星外長與戈會談。同月,新教育部長馬拉德訪華。21日至29日,新議長亨特訪華,吳邦國委員長、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長春、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蔣正華會見並宴請。

 

    10月17日,李肇星外長在東協地區論壇和亞太經合組織雙部長會議期間會晤新外長戈夫。

 

    8月19日至20日,外交部副部長周文重在惠靈頓與紐西蘭外交貿易部秘書長默多克舉行中新第14次外交部官員政治磋商。周還會見新議長亨特、外長戈夫,在維多利亞大學發表演講,並接受《紐西蘭先驅報》採訪。

 

    雙邊經貿合作發展勢頭良好。中國是新第四大貿易夥伴、進口來源地和出口市場。據中方統計,2003年雙邊貿易額18.3億美元,同比增長31%。

 

    兩國科技合作取得新的進展。兩國續籤《中新兩國政府科技合作協定》,確定在畜牧、環保、林業和南極研究等8個領域開展合作。

 

    教育、旅遊、文化和衛生等領域的交流與合作發展迅速。中國是新最大的留學生來源國,目前在新的中國留學生有3萬多人。中國是新第五大旅遊客源國。新方已同意將中國公民赴新旅遊組團範圍由原先的3個省市擴大到中國全國。新政府通過世界衛生組織向中國提供85萬新元用於防治非典。11月20日至29日,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中國駐新使館和新電影局共同在惠靈頓、奧克蘭、基督城和哈密爾頓舉行「中國電影節」。

 

    兩軍交往順利開展。中國軍事科學院副院長徐根初中將、中國海軍副司令麼興遠中將、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參謀長葛振峰中將先後訪問紐西蘭。紐西蘭國防軍司令弗格森中將訪華。

 

中國與南太島國

 

    2003年,中國與南太平洋島國的關係繼續發展,雙方在各領域的交流與合作進一步擴大。

 

    高層互訪與接觸頻繁。10月,胡錦濤主席在曼谷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期間,會見巴新總理索馬雷。4月,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熱地訪問萬那杜和巴布亞紐幾內亞。6月和10月,外交部長李肇星在金邊東協地區論壇外長會和曼谷亞太經合組織部長級會議期間兩次會見巴新外長納馬柳。9月,李肇星外長在出席第58屆聯大期間會見了萬那杜副總理兼外長沃霍爾。11月,外交部副部長周文重訪問萬那杜和吉里巴斯。

 

    南太島國重要來訪有:7月,萬那杜總理納塔佩訪華,胡錦濤主席、吳儀副總理分別會見,溫家寶總理與納會談。7月底至8月初,巴新總督阿託帕爾訪華,胡錦濤主席和唐家璇國務委員分別會見。9月,斐濟總統伊洛伊洛訪華,胡錦濤主席和唐家璇國務委員分別會見。此外,薩摩亞大法官薩波魯(9月),斐濟參議長萬加瓦卡通加(11月)、外交外貿部長塔沃拉(11月),巴新石油能源礦產部長阿韋(11月)、總理府秘書長卡利諾埃(11月)也分別率團訪華。

 

    4月,中國首任駐諾魯大使許士國向吉歐拉總統遞交國書。7月,外交部長李肇星致電諾魯總統兼外長斯考蒂,祝賀中瑙建交一周年。

 

    中國與南太島國的磋商與對話機制不斷發展。4月,熱地副委員長出席在巴新舉行的第三屆太平洋島國論壇議長會議。8月,周文重副外長出席在紐西蘭奧克蘭舉行的第15屆太平洋島國論壇會後對話會,並分別會見斐濟總理恩加拉塞、湯加首相兼外交大臣烏盧卡拉拉、密克羅尼西亞總統烏魯塞馬爾、萬那杜總理納塔佩、諾魯總統哈裡斯、薩摩亞總理圖伊拉埃帕、巴新外長納馬柳、論壇秘書長萊維等論壇領導人。11月,周文重副外長和訪華的斐濟外交外貿部長塔沃拉共同主持中斐第二次外交部官員磋商。

 

    中國共產黨與南太島國政黨交往日益擴大。9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宣部部長劉雲山訪問巴新和萬那杜。9月,薩摩亞反對黨領袖洛帕蒂訪華。

 

    中國與南太地區經貿合作取得新進展。據不完全統計,2003年中國與南太島國(庫克群島、帛琉和紐埃除外)貿易總額為4.7049億美元,同比增長63.8%,其中中方出口2.0072億美元,進口2.6977億美元。12月,中國漁業代表團訪問巴新和密克羅尼西亞,與對方分別籤署漁業合作諒解備忘錄。

 

    中國繼續加強與南太島國在文化、教育、新聞、婦女、醫療衛生等領域的互利合作。1月,天津雜技武術團赴諾魯訪問演出。同月,斐濟在首都蘇瓦舉辦「中國周」活動。8月,中國教育部代表團訪問斐濟、湯加和薩摩亞。8月底至9月初,太平洋島國論壇秘書處首次組織南太島國新聞代表團訪華。11月底至12月初,密克羅尼西亞國會議長夫人莫裡納·克裡斯琴率婦女代表團訪華。中方授權諾魯電視臺免費續播、薩摩亞國家電視臺開始轉播中國中央電視臺第九套節目。中國向薩摩亞、萬那杜、巴新派駐的醫療組繼續在當地發揮積極作用。2003年南太島國共有56名留學生在華留學。

 

    2003年,臺灣當局在南太地區大肆推行「金錢外交」和「賄賂外交」,陰謀破壞中國與南太建交國的關係,中國對此進行了堅決鬥爭,維護了雙方友好關係大局。然而,在臺重金收買下,以總統阿諾特·湯為首的吉里巴斯親臺政客不顧中方強烈反對,於11月7日宣布與臺「建交」。中國於11月29日宣布終止與吉里巴斯的外交關係。

 

中國與庫克群島

 

    2003年,中國與庫克群島的友好合作關係繼續發展。

 

    8月4日,國家主席胡錦濤致電庫克群島女王代表古德溫,祝賀庫克群島憲法日(國慶日)。8月20日,外交部副部長周文重出席在紐西蘭舉行的太平洋島國論壇會議期間,宣布向庫政府提供500萬元人民幣無償援助。庫克群島總理溫頓致函周文重副部長,感謝中國政府的援助,重申庫克群島政府堅持一個中國政策。

相關焦點

  • 推動中國與大洋洲國家共建一帶一路
    其中,「一帶一路」南向延伸大洋洲的發展勢頭良好,已經與紐西蘭、巴布亞紐幾內亞、密克羅尼西亞聯邦、庫克群島、湯加、薩摩亞、斐濟、萬那杜等籤署了多份共建「一帶一路」合作協議。在與大洋洲一些國家共建「一帶一路」的過程中,我們也發現了一些實際的問題和困難,急需進一步加以解決,從而提高「一帶一路」建設成效,促進中國與大洋洲國家的經貿合作關係。
  • 我校參加「2020 年美洲、大洋洲孔子學院合作線上論壇」並召開河南...
    2020美洲、大洋洲孔子學院合作線上論壇2020美洲、大洋洲孔院合作論壇現場河南大學孔子學院工作會現場12月18日上午7時,2020年美洲、大洋洲孔子學院合作線上論壇暨河南大學孔子學院工作座談會在金明校區行政樓152會議室召開。
  • 涵蓋歐洲美洲大洋洲等地
    海南往返境外航線明年有望再添「新丁」啦涵蓋歐洲、大洋洲、美洲等地區海南日報記者12月5日從三亞市海防與口岸局獲悉,三亞2019年將在鞏固現有34條境外城市航線的基礎上,重點拓展歐洲、大洋洲、美洲及國際航空樞紐城市的航線,力爭新開境外航線15條。
  • 去過了美洲和歐洲,去大洋洲看看吧,澳大利亞是個不錯的選擇!
    去過了美洲和歐洲,去大洋洲看看吧,澳大利亞是個不錯的選擇!喜歡四處去旅行的你,可能已經把亞洲都走遍了,甚至已經走出了亞洲,到美洲和歐洲等地方去遊行了,但是你有沒有去過大洋洲呢,大洋洲上有一個國家非常的有意思,這個國家就是澳大利亞,提到澳大利亞想必你想到的除了考拉就是袋鼠吧,但是這個國家除了這些動物之外,還有很多著名的景點,來澳大利亞旅遊絕對是一件非常正確的選擇,與其選擇美國和英國,倒不如選擇來澳大利亞玩一玩。
  • GDP過萬億美元的國家:美洲4個,歐洲數量最多,那麼亞洲呢?
    緊隨其後的便是中國、日本,其GDP總量分別為14.36萬億美元、5.21萬億美元。那麼,在全球分布的上百個國家和地區中,除了這三大經濟體,又有哪些國家的GDP總量能夠超過萬億美元、它們又都坐落在哪一個地方呢?據整理的相關數據顯示來看,全球一共有著16個GDP超萬億美元的國家。
  • 一季度GDP前十國家:4個來自亞洲、4個來自歐洲的、2個是美洲的
    今年一季度,全球GDP前十國家有了較大的改變,不僅僅是排序,上榜國家也發生了變化——共有4個亞洲國家闖進了前十,而美洲國家卻下降了1個,變成了2個。歐洲仍然是4個國家上榜,非洲和大洋洲則是1個國家都沒上榜。
  • 思窩Ciwor地圖五大洲:亞洲、非洲、歐洲、美洲、大洋洲
    歐洲美洲大洋洲思窩視頻地圖坐標點的邏輯:用戶在位置A啟動思窩拍攝,視頻錄製五分鐘裡走到了位置B拍完了視頻,然後在位置C對該視頻進行編輯發布。
  • 跟我國關係最好的美洲國家,國內有500萬華人,視中國為兄弟國家
    無論是中國古代,還是現代,中國對其他國家的一視同仁,以及努力的幫助,在世界範圍內,贏得很多國家的支持和友好,這也是為何越來越多的國家支持我國的主要原因。最典型下面這個國家,堪稱跟我國關係最好美洲國家,國內有500萬華人,視中國為兄弟。這個國家就是秘魯共和國,秘魯共和國與我國遠隔萬裡,隔了一個浩瀚太平洋。
  • 對中國最好的三個美洲國家,不顧一切支持中國,視中國為兄弟
    所以到現在中國在海外的兄弟國家很多,如東南亞的柬埔寨,南亞的巴基斯坦,西亞的伊朗,歐洲的塞爾維亞,非洲的辛巴威等等。除此之外,在美國後院的美洲也有三個國家,堪稱對華最友好的三個國家,不顧一切支持中國,視中國為兄弟。第一個國家就是古巴。
  • 大洋洲第二大國家,不是紐西蘭,而是它!
    說到大洋洲國家,很多人應該提到澳大利亞、紐西蘭和其他東西嗎?大洋洲是7個大陸中最小的大陸,但陸地面積不比我國大,但大洋洲也有25個國家和地區。如果是大洋洲最大的國家,我相信大家都會回答3354澳大利亞。那麼大洋洲第二大國家是誰呢?
  • 巴布亞紐幾內亞,比紐西蘭還大的大洋洲國家!
    巴布亞紐幾內亞獨立國,簡稱巴布亞紐幾內亞或巴新,是大洋洲面積和人口僅次於澳大利亞的第二大國家。由於這個國家比較落後,在國際上的知名度不高,因此很多人將紐西蘭誤認為是大洋洲第二大國家,而不知道還有巴布亞紐幾內亞這個國家。
  • 七月份亞洲、歐洲、美洲、大洋洲各國入境政策匯總
    2020年4月5日前籤發的短期籤證效力(長期籤證,短期就業籤證C-4除外)中國湖北省籤發的護照持有人以及過去14天內訪問過中國湖北省的所有旅客暫時禁止入境/轉機出發地為中國時,所有入境韓國需要籤證的外國旅客在未持有韓國籤證的情況下不允許在韓國轉機前往韓國的所有旅客乘機前需進行體溫檢測,超過37.5度的將無法乘機僅允許在仁川機場24小時內轉機泰國、蒙古、俄羅斯國籍者無法在韓國轉機※ 特例
  • 公務員常識勤積累:非洲、大洋洲、北美洲、南美洲主要國家簡介
    公務員常識勤積累:非洲、大洋洲、北美洲、南美洲主要國家簡介由北京人事考試網提供:更多關於北京人事考試網,北京公務員考試網,北京華圖的內容請關注國家公務員考試網/北京公務員考試網!或關注北京華圖微信公眾號(bjhuatu),國家公務員考試培訓諮詢電話:400-010-1568。
  • 中國護照免籤國家又增多了嗎?
    答:以下是最新持普通護照中國公民前往有關國家和地區入境便利待遇一覽表(2018年10月9日更新)(一) 互免普通護照籤證的國家(13個)阿聯、巴貝多、巴哈馬、波赫、厄瓜多、斐濟、格瑞那達、模里西斯
  • 大洋洲中文教師大會在紐西蘭舉行
    新華社紐西蘭奧克蘭6月15日電(記者盧懷謙 陳正安)第三屆大洋洲中文教師大會15日在紐西蘭奧克蘭大學舉行,百餘名來自澳大利亞、紐西蘭和部分南太平洋島國的漢語老師一起討論漢語教學的經驗和方法,為進一步推動大洋洲漢語教學建言獻策。
  • 誰,最先發現了美洲?
    「我父親認為是中國人發現了美洲。我還沒有確鑿的證據,但我認為中國人是最早到達美洲的亞洲人之一。」裡斯說。  還有人提出,中國明朝人先於哥倫布發現美洲。明朝萬曆年間,義大利籍天主教耶穌會傳教士、學者利瑪竇向明神宗進獻了自己參與繪製的《坤輿萬國全圖》,此圖是中國國內現存的第一幅出現美洲的世界地圖,被認為是利瑪竇從歐洲地圖翻譯為中文的。
  • 中國護照免籤多少國家?
    中國護照免籤國家(截至2019年07月)中國護照與港澳臺護照的免籤證數量中國普通護照:截至2019年03月10日,74個國家和地區給予中國護照免籤證及落地籤證;香港特區護照:截至2019年03月03日,165個國家和地區給予香港護照免籤證及落地籤證;澳門特區護照:截至2019年04月04日,141個國家和地區給予澳門護照免籤證及陸地籤證;臺灣地區護照
  • 允許中國公民免籤入境的國家有多少個?(含國家名單)
    12個國家允許中國公民免籤入境  允許中國公民「落地籤」的有37個國家  據外交部官方微博「外交小靈通」消息,近期,外交部領事司對中國領事服務網《有關國家和地區單方面有條件地允許中國公民免籤入境和辦理落地籤情況一覽表》進行了更新(截至2014年7月31日),並已通知出入境邊防檢查站機關給予相關人員出境便利
  • 大洋洲上的這個國家很有意思,國土面積僅21平方公裡,卻很富有!
    大洋洲上的這個國家很有意思,國土面積僅21平方公裡,卻很富有!大多數人們都會非常喜歡旅行,在旅行的時候通常去的地方就是亞洲、美洲和歐洲這三個大洲,但是在大洋洲上也有好多的有趣的地方,在大洋洲上面分布著14個國家和10個地區,這是14國家你知道有哪些嗎?它其中就包括了大家非常熟悉的澳大利亞和紐西蘭,除了這兩個國家以外,還有一個非常有意思的國家,今天大家就一起來看一看吧。
  • 澳大利亞是大洋洲國家,為什麼它會加入亞足聯?
    澳大利亞是大洋洲國家,為什麼它會加入亞足聯? 澳大利亞爭奪世界盃名額是從亞洲區角逐出來的,身為大洋洲國家的澳大利亞當為什麼要加入亞足聯,而亞足聯為什麼會同意澳大利亞的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