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家的日子,小編帶你神遊重慶,去到那些山城歷史名人曾經居住過的地方,一起穿越時光,感受他們的故事。
蔣介石舊居(雲岫樓)
1938年,日本對重慶實施戰略轟炸,為躲避日機轟炸和夏日酷暑,蔣介石侍從選中重慶黃山,為蔣介石和宋美齡修建官邸。
建成後,蔣介石住雲岫樓,宋美齡住松廳。雲岫樓是蔣介石重要的寓居和辦公場所,在此曾經召開許多重要的軍事、政治會議。因此,雲岫樓成為蔣介石在重慶的軍政要務的決策地之一。
雲岫樓是一座中西結合式的三層樓,蔣介石住二樓右角於雲岫樓臨窗遠眺,既可欣賞群峰爭秀,又可洞察山上山下來往的行人。
頂樓設有崗哨,樓下建有防空洞,主樓之側有一木柱穿透平房,面積17平方米,是蔣介石常去做禮拜的基督教禮拜堂,底樓為會議室的休息室是蔣介石與軍政要員研商軍政機密的地方。
樓前一峰獨秀,原建有一小亭,名曰「望江亭」,當年蔣介石常在亭內觀看山景,欣賞兩江景色。
宋美齡舊居(松亭別墅)
該別墅為中西式木質平房,寓所正門額上是蔣介石手書「松廳」扁額
從外看,松廳是建於上個世紀20年代的中西圍廊式建築,坐落在蔣介石官邸(雲岫樓)北側,約100米山坡一片松林中。
松廳臥室以生活復原為主,陳列了宋美齡當年用過的雕花大理石木質梳妝檯、雕花木質穿衣鏡、雕花木椅及仿製的床等,松廳有5個展間,展出了跨越三個世紀的宋美齡大量珍貴照片。
孔二小姐故居(孔香園)
抗戰時期時任國民政府行政院代院長,兼財政部長孔祥熙的二女兒「孔二小姐」,在重慶居住的一處別墅,坡屋頂、白牆壁,約700平方米,環境清幽。這座中西合璧的小樓,顯示著低調的奢華。
孔園(孔祥熙官邸)
孔園位於重慶南溫泉虎嘯泉旁,建於1939年,是當時國民政府行政院長兼財政部長孔祥熙的官邸,又名「孔公館」。
它坐落在花溪河畔的建文峰半山腰,四周有蒼松翠竹環抱,環境十分幽靜當年孔祥熙夫婦時常邀請客人來此消夏,並舉辦宴會舞會,蔣介石曾做客山腰豪宅。
杜月笙舊居
建於民國時期,開埠建市風貌建築,平面由正方形和正六邊形構成,磚木結構,兩層屋頂造型較豐富,立面風格簡潔,原為法租界商會總聯合會主席杜月笙,遷居重慶的住所。
現作為南山植物園建設辦公室,是重慶地區開埠時期,中西合璧居住建築的典型代表之一。
黃錫滋別墅
位於海獅支路13號,此樓系重慶富商黃錫滋為其姨太太所建,磚木結構,一樓一底,頂上有閣樓,外有一院壩。
建築平面布局獨特,3個連體式房屋相互之間呈45度角,屋頂過去是小青瓦,後來改為機制瓦,整體風格還保留著原有面貌。
一代影后白楊舊居
黃家巷子6號,一棟由青磚砌成的兩層樓房,正是當時一代影后白楊的住所,大量電影明星曾寓居於此,加上這裡誕生了大量優秀電影,黃家巷被譽為「中國的好萊塢「。
施光南故居
人民音樂家施光南,1940年生於重慶南山,父母為他取名光南,含有「光照南山」之意,幼年時期的施光南曾居住在南山上,故居在現廣益中學校園內。
于右任別墅舊址
位於黃桷埡鐵路療養院內,于右任為國民黨元老,是我國大書法家,其別墅始建於抗戰期間,分前後花園,建築較為獨特,是觀歷代巴渝十二景的最佳位置。
修復之前的樣子
抗戰期間,於老曾在此憑欄遠眺祖國的大好河山,揮毫潑墨,留下愛國的詩篇。
宋慶齡舊居
宋慶齡,1893年生於上海。她青年時代追隨孫中山獻身革命,在近七十年的革命生涯中,堅強不屈,英勇奮鬥,始終堅定地和中國人民站在一起,被譽為二十世紀的偉大女性。
佔地898平方米,建築面積665平方米,位於渝中區兩路口新村5號,是重慶市重要的抗戰文物遺址。
地址:渝中區兩路口新村5號
郭沫若舊居
舊居佔地面積10190平方米,建築面積1566平方米,建築風格為清晚期四合院,穿鬥結構,小青瓦屋面,斜山式屋頂。
(攝影丨何榮裕)
2000年9月,郭沫若舊居被重慶市政府列為直轄市後首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05年3月,舊居修復工程正式啟動,6月30日舊居主體工程竣工,並於9月7日正式對外陳列開放。
(來源丨華龍網)
地址:重慶市沙坪垻區西永鎮香蕉園村
馮玉祥舊居
該舊居為晚清普通巴渝民居,座東向西,木結構,穿鬥式屋架,單簷縣山式屋頂,小青瓦鋪面。由前一壩,內三天井組成套四合院建築群,共計36間,具有重要歷史、藝術、人文價值。
2003年8月31日,馮玉祥舊居(下院)修復工程主體竣工,12月6日,馮玉祥舊居正式對外陳列開放。
地址:重慶市沙坪垻區陳家橋鎮白鶴村
張治中舊居
重慶張治中舊居地處沙坪垻區土主鎮三聖宮村。「三聖宮」為依山就勢而建的坡地院落式建築,佔地面積5333平方米。原為清代廟宇,是宗教文化中少數現存儒、釋、道三教合一的重要古建文物,距今已有200多年歷史。
(圖源丨新浪博客 穀雨)
地址:重慶市坪壩區土主鎮三聖宮村
老舍舊居
北碚區縉麓商廣場上人頭攢動,高樓林立,鼎沸的人聲構成一幅熱鬧的煙火畫卷。廣場一隅的老舍舊居,卻是幽靜閒遠,草色入簾,芭蕉與竹子在微風中輕輕搖晃,生機勃勃。
此屋是林語堂1940年時購買,後贈與「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後老舍先生定居其間,在這間小屋中完成了大量小說。老舍先生居住此處時,老鼠成群結隊,偷吃東西,啃家具,還經常拖走書稿,故取「多鼠齋」。
地址:重慶市北碚區天生新村63號
梁實秋舊居
在北碚梨園村前的道路,人行道被巨大的樹蔭籠罩,走在其中仿佛並沒有什麼特殊的地方。在梨園村門牌號48、49、50的門前有一長處青苔的石階,約七八十層。拾階而上有一牌匾立於門上,寫「雅舍」,雅舍對面是川流不息的馬路,卻沒有打擾這裡的靜謐。
「雅舍」的「雅」字取同住的友人吳景超之妻龔業雅名字的最後一字。在這裡,梁實秋不僅寫作了著名的《雅舍》,同時還翻譯了《呼嘯山莊》和部分莎士比亞作品。
地址:重慶市北碚梨園村48號
晏陽初舊居
距北碚城區10公裡,是著名愛國平民教育家宴陽初舊居,在磨灘河畔柑桔研究所果林中,是一棟三合院平房,磚木結構。1940年,宴陽初來此創辦"中國鄉村建設學院",自任院長,長住於此。
(圖源丨北碚新聞網)
地址:重慶北碚區歇馬鎮
徐悲鴻舊居
青磚瓦房二層小樓,門上貼著紅底金色「福」字,門前曬著衣服床單,以《奔馬》、《群馬》等畫作聞名於世的著名畫家徐悲鴻再度被人們憶起,其作品更是在拍賣會上獨佔鰲頭,而藏於高樓下的徐悲鴻重慶舊居卻人跡寥寥
地址:重慶市江北區大石壩九村
史迪威舊居
史迪威將軍博物館的整修歷時9個月,其佔地面積擴大到7.2畝,史迪威將軍的臥室、辦公室、副官室、大小會議室和地下室等都恢復如初。史迪威將軍昔日的生活用品、手稿、軍裝等100多件物品也已陳列在館中。
地址:重慶渝中區嘉陵新路63號
孫科舊居
孫科重慶舊居,又稱圓廬,位於重慶市渝中區嘉陵新村,為一樓一底二層小型建築,現為重慶市文物保護單位、優秀近現代建築。
(圖源丨螞蟻窩)
圓廬建於抗戰初期20世紀30年代,是民國立法院院長孫科的公館,著名設計師楊廷寶設計。建築體型為圓形,故稱「圓廬」。為磚木結構,地上二層,旁為坡屋頂,風格簡潔流暢,造型獨特優美。
地址:重慶市渝中區嘉陵新村
盧作孚故居
盧作孚,重慶合川人,中國著名愛國實業家、社會活動家,他是重慶民生輪船公司和最大的煤炭生產基地天府礦業公司等幾十家工商企業的董事長。盧作孚一生簡樸至極,他在去世時留下遺言:「把家具還給民生公司,好好跟孩子們過。」他是一個不追求榮華富貴的工商巨子。
地址:重慶市合川區肖家鎮
劉伯承故居
故居座落在風光秀麗的小華山山腰沈家灣,坐南朝北,地貌特異,依山傍水,翠竹環抱,東看青獅寨,西觀「劉帥故裡大橋」及其橋頭的劉伯承雄姿英發的躍馬銅像。
浦裡河沿門前山下緩緩流過,遙望對面雲霧飄浮酷似睡佛的北山嶺,俯瞰趙家街道。其建築為青瓦土牆、半邊草屋的三合院,是一棟具有晚清川東農舍典型代表的民宅。
地址:重慶市開州區趙家街道周都村
聶榮臻故居
聶榮臻元帥故居位於江津區吳灘鎮郎家村,原名石院子。故居坐西向東,呈四合院布局,磚木結構,分內院和外院,共有房屋17間。1923年故居被焚燒,僅存兩間,80年代修復。
聶榮臻元帥故居自開放以來,前來參觀的有工人、解放軍官兵、機關幹部、學生、港澳同胞、海外僑胞和外國友人。故居已成為對廣大軍民進行黨史、軍史、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的基地。
地址:重慶江津區吳灘鎮郎家村
趙世炎故居
佔地1605平方米,建築面積710平方米。其建築為清代磚木結構四合院,共有房屋32間。院門東向,正屋南北向,周圍的房屋小巧雅致。過廳東一間,是趙世炎的臥室。
舊居大門上方,有鄧小平現場手書「趙世炎同志故居」字跡,院內有趙世炎同志塑像。院內的兩個小天井,一前一後。正門照壁呈凸形,上有一幅松鶴壁畫,光彩奪目,恰與中堂所懸「琴鶴世家」鎏金匾相映。
地址:重慶酉陽縣龍潭古鎮
陳獨秀舊居
江津陳獨秀舊居於2000年被列為重慶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16年7月,成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舊居始建於1864年,原為清乾隆年間進士楊魯丞的古宅,1939年5月,陳獨秀寓居於此宅的東廂房。
陳獨秀舊居,為四合院布局,座南朝北,土、石、木結構,佔地7畝,面積3300平方米。當年,陳獨秀和夫人潘蘭珍居住的三間東廂房由南至北,為臥室、客堂、書房。陳獨秀舊居具有典型的清代民居風格,是全國唯一保存完整的陳獨秀居住地。
地址:重慶市江津區五舉鄉鶴山坪
三毛故居
68年前,作家三毛在重慶南岸黃桷埡出生,她從那裡出發,開始了她流浪的一生。
穿過古樸的黃桷埡老街,在老街的盡頭,通過一條小巷,那裡便是三毛故居。
地址:南岸區黃桷埡老街
重慶勒座文化深厚的城市,在疫情結束後,就去這些名人故居看看吧!
渝城快訊
原標題:盤點重慶歷史名人故居,帶你穿越時光,感受他們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