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了點兒年紀的人關於親戚鄰裡之間的相處關係,常常用一句話來教育晚輩,那就是「親戚遠了香,鄰裡之間高打牆」。這句話尤其在農村流傳比較廣泛。口口相傳下來的這句話,對於怎樣處理好親戚朋友之間的關係,還是有一定的指導意義的。畢竟這是勞動人民在長期生活實踐中總結出來的智慧結晶。
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對於每一個人來說,如何科學有度地處理親戚朋友之間的關係,確實是一門常講常新的話題。處理好了,親情友情都能融洽鞏固,處理不好,就會在親戚朋友之間造成感情的傷害,嚴重者可能會使親戚朋友形同陌路,甚至反目成仇。
「親戚遠了香,鄰裡之間高打牆」這句話其實說到底,它的精髓還是說的親戚朋友之間相處的怎樣把握彼此之間的距離尺度問題!
親戚朋友之間相處遵循的距離感什麼樣才合適,遵循什麼樣的尺度才恰到好處,這還真是一個不好把握的事情。如何科學藝術性地保持這種恰到好處的距離也是需要探討和研究的問題。
還有一句俗語,叫做「鬥米養恩,擔米養仇」。和「親戚遠了香,鄰裡之間高打牆」這句話相輔相成。「鬥米養恩,擔米養仇」這句話是說接濟一個人,一定要在他最需要的時候,而且是要把這種接濟僅僅停留在「救急」的尺度上,只是幫他臨時度過難關,這樣他會感激這種幫助,記住幫助過他的人的恩德,把幫助過他的人當做恩人,此為「鬥米養恩」。
但是如果無休止地幫助下去,他就會養成依賴性,長此以往,把別人的接濟和幫助視為理所當然,甚至是應該的,在他看來好像幫助他的人倒是欠他的了!一旦曾經幫助過他的人沒有能力或者不想繼續這種幫助和接濟,他就會惱怒,就會怨恨幫助他的人,把曾經幫助過他的人視為仇人!此為「擔米養仇」。說到底還是一個尺度上的把握問題。親戚朋友之間其實也是如此。
「親戚遠了香」並不是表面意義上的「各自居住的距離越遠越好」,「鄰裡之間高打牆」自然也不是相互之間的「院子牆越高越好」,這句話說的還是平時相互之間相處往來應該把握的分寸。
兄弟姐妹之間,各自成家立業了,都有了自己的小家庭。所謂「分家另過,各起爐灶」,那就得親兄弟明算帳了!親情是親情,經濟往來首先要清楚。如果還像小的時候,不分彼此,時間長了往往就會因為一些被忽視的事情而產生矛盾。影響親人之間的感情。彼此成家立業了,都有了自己的另一半,兄弟姐妹之間的人情往來就不僅僅是小的時候那種單一的兄弟姐妹關係了,已經是兩個家庭之間的事情了。
兄弟姐妹之間相處應該保持的距離,儘量不要介入對方的家庭事情,這就是「遠了香」的基本含義。在現實生活中,往往是哥哥或者姐姐出於本能的一往情深,更可能受「長兄如父,長姐如母」的傳統思想影響而總是擔心弟弟妹妹家裡的日子過得不好,因此會經常在弟弟妹妹面前「好為人師」地喋喋不休。這可能會導致親人的反感,弟弟妹妹可能會認為哥哥姐姐介入弟弟妹妹家庭的事情,從而影響親人之間的感情。這種沒有保持距離,沒能秉持「遠了香」的好心就會帶來親人之間的逐漸疏離。
其他親戚朋友之間的相處也是同樣的道理。親戚之間,同事之間,朋友之間,鄰裡之間相處也是保持一定距離為好。經濟上儘量減少不必要的來往,偶爾遇到特殊情況必須有經濟往來,能幫忙時還是必須要幫忙的。幫忙也要嚴格按約定俗成的規矩來辦事兒,比如,相互借錢要有「借據」,所謂「先小人後君子」。
親戚朋友之間,更重要的還要保護自己的隱私。鐵哥們兒,好閨蜜之間,往往因為沒有距離感,洩露了自己的隱私,從而導致親人疏遠,朋友反目的例子比比皆是。不洩露自己的隱私,也尊重人家的隱私,這才是相處的原則,也是最基本的距離尺度。
由此可見,這「鄰裡之間高打牆」其實還是說的一個彼此相處的距離問題,各自的自我保護意識問題。如果彼此之間不注重這些相處的原則,就可能會出現不必要的誤會乃至相互傷害。甚至親戚朋友之間,鄰裡之間可能會因此分道揚鑣,形同陌路。
由此看來,「親戚遠了香,鄰裡之間高打牆」還真是特別有道理的一句俗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