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戚遠了香,鄰裡之間高打牆」這句老話究竟啥意思

2020-12-21 陌上青書

上了點兒年紀的人關於親戚鄰裡之間的相處關係,常常用一句話來教育晚輩,那就是「親戚遠了香,鄰裡之間高打牆」。這句話尤其在農村流傳比較廣泛。口口相傳下來的這句話,對於怎樣處理好親戚朋友之間的關係,還是有一定的指導意義的。畢竟這是勞動人民在長期生活實踐中總結出來的智慧結晶。

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對於每一個人來說,如何科學有度地處理親戚朋友之間的關係,確實是一門常講常新的話題。處理好了,親情友情都能融洽鞏固,處理不好,就會在親戚朋友之間造成感情的傷害,嚴重者可能會使親戚朋友形同陌路,甚至反目成仇。

「親戚遠了香,鄰裡之間高打牆」這句話其實說到底,它的精髓還是說的親戚朋友之間相處的怎樣把握彼此之間的距離尺度問題!

親戚朋友之間相處遵循的距離感什麼樣才合適,遵循什麼樣的尺度才恰到好處,這還真是一個不好把握的事情。如何科學藝術性地保持這種恰到好處的距離也是需要探討和研究的問題。

還有一句俗語,叫做「鬥米養恩,擔米養仇」。和「親戚遠了香,鄰裡之間高打牆」這句話相輔相成。「鬥米養恩,擔米養仇」這句話是說接濟一個人,一定要在他最需要的時候,而且是要把這種接濟僅僅停留在「救急」的尺度上,只是幫他臨時度過難關,這樣他會感激這種幫助,記住幫助過他的人的恩德,把幫助過他的人當做恩人,此為「鬥米養恩」。

但是如果無休止地幫助下去,他就會養成依賴性,長此以往,把別人的接濟和幫助視為理所當然,甚至是應該的,在他看來好像幫助他的人倒是欠他的了!一旦曾經幫助過他的人沒有能力或者不想繼續這種幫助和接濟,他就會惱怒,就會怨恨幫助他的人,把曾經幫助過他的人視為仇人!此為「擔米養仇」。說到底還是一個尺度上的把握問題。親戚朋友之間其實也是如此。

「親戚遠了香」並不是表面意義上的「各自居住的距離越遠越好」,「鄰裡之間高打牆」自然也不是相互之間的「院子牆越高越好」,這句話說的還是平時相互之間相處往來應該把握的分寸。

兄弟姐妹之間,各自成家立業了,都有了自己的小家庭。所謂「分家另過,各起爐灶」,那就得親兄弟明算帳了!親情是親情,經濟往來首先要清楚。如果還像小的時候,不分彼此,時間長了往往就會因為一些被忽視的事情而產生矛盾。影響親人之間的感情。彼此成家立業了,都有了自己的另一半,兄弟姐妹之間的人情往來就不僅僅是小的時候那種單一的兄弟姐妹關係了,已經是兩個家庭之間的事情了。

兄弟姐妹之間相處應該保持的距離,儘量不要介入對方的家庭事情,這就是「遠了香」的基本含義。在現實生活中,往往是哥哥或者姐姐出於本能的一往情深,更可能受「長兄如父,長姐如母」的傳統思想影響而總是擔心弟弟妹妹家裡的日子過得不好,因此會經常在弟弟妹妹面前「好為人師」地喋喋不休。這可能會導致親人的反感,弟弟妹妹可能會認為哥哥姐姐介入弟弟妹妹家庭的事情,從而影響親人之間的感情。這種沒有保持距離,沒能秉持「遠了香」的好心就會帶來親人之間的逐漸疏離。

其他親戚朋友之間的相處也是同樣的道理。親戚之間,同事之間,朋友之間,鄰裡之間相處也是保持一定距離為好。經濟上儘量減少不必要的來往,偶爾遇到特殊情況必須有經濟往來,能幫忙時還是必須要幫忙的。幫忙也要嚴格按約定俗成的規矩來辦事兒,比如,相互借錢要有「借據」,所謂「先小人後君子」。

親戚朋友之間,更重要的還要保護自己的隱私。鐵哥們兒,好閨蜜之間,往往因為沒有距離感,洩露了自己的隱私,從而導致親人疏遠,朋友反目的例子比比皆是。不洩露自己的隱私,也尊重人家的隱私,這才是相處的原則,也是最基本的距離尺度。

由此可見,這「鄰裡之間高打牆」其實還是說的一個彼此相處的距離問題,各自的自我保護意識問題。如果彼此之間不注重這些相處的原則,就可能會出現不必要的誤會乃至相互傷害。甚至親戚朋友之間,鄰裡之間可能會因此分道揚鑣,形同陌路。

由此看來,「親戚遠了香,鄰裡之間高打牆」還真是特別有道理的一句俗語。

相關焦點

  • 農村俗語:「親戚遠來香,鄰居高打牆」,到底是什麼意思?
    在農村,老人說的俗語不僅說來朗朗上口,還隱藏了許多做人處事的道理,這都是老一輩人的經驗總結出來的,可以讓我們少走不少彎路,所以很多年輕人也願意聽。雖然隨著時間推移,或許有些不合時宜了,但這句:「親戚遠來香,鄰居高打牆」卻是還意味深長!
  • 農村人說:「親戚遠來香」下一句是啥,你覺得有道理嗎?
    在農村生活一段時間,會覺得時光平靜而悠遠,只有在這樣的氛圍裡,大家才會感受得到鄉下是比較在乎親情和友情的,對鄰裡上下想得會比較多,做的會比較周全一點。農村對待人接物方面的俗語比較多,今天我們來說一句關於親戚和鄰裡,怎樣相處的俗語,這句俗語裡面告訴我們什麼道理呢?
  • 農村老話講「親家隔壁住,人熟禮不熟」啥意思?這是真的嗎?
    農村老話講「親家隔壁住,人熟禮不熟」啥意思?這是真的嗎?大家好,歡迎大家關注「陽叔敘說家鄉事」,了解更多農家事。你的一個點讚,一句評論留言都是我前進的動力!「親家隔壁住,人熟禮不熟」而這句就是表示現在農村禮法有多看重。農村老俗話說「人親財不親」,人與人之間不管平時關係有多好,帶頭不見低頭看的,也要懂得禮數,逢年過節的,該走的禮數一樣也不能少。這句裡面的親家,就是有兒女婚姻關係的雙方父母等長輩人。那麼,作為長輩人,就要以禮相待,不可慢待。而禮多人不怪,用到兒女親家身上,再貼切不過了。
  • 「男要258,女要369」,這句老話是啥意思?
    如今在老農口中的一句諺語,很多人聽說過但是不知道什麼含義,這就是:男要258,女要369。   「男要258,女要369」,這句老話是啥意思?
  • 「鄰居要高築牆,親戚要少來往」,這句話是啥意思?有何講究?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如果兩家親戚如果不是住在一起的關係,很久都沒有走動,平時又沒有聯繫,那麼隨著時間的推進,當家中具有號召力的人,比如父母,長兄,過世後,這一家人就會因為沒有聯繫,變得如同陌生人一般。但是隨著自己變老,等哪天閒下來了,卻發現身邊沒有親戚朋友,那也是一件很悽涼的事情!第二句話是「鄰居要高築牆,親戚要少來往」,前半句話的意思是,鄰居之間要修建一個牆,以防家裡大大小小的瑣碎事都會被鄰居聽去。
  • 「色字頭上一把刀,石榴裙下命難逃」,這句農村老話是啥意思?
    文/玉濁清「色字頭上一把刀,石榴裙下命難逃」,這句農村老話是啥意思?每個人生活的環境可以說都是有一定差異的,在農村不僅有好山好水好風景,還有好人好事好故事,同時還有一些通俗易懂的古話在民間流傳,這些老話不僅歷史悠久,還是老人一輩輩傳流下來的,同時也是在生活中總結出的經驗,還蘊含著一定的道理,並且還有一些古語是教育人們如何做人的,那小編要介紹的這句古語是:色字頭上一把刀,石榴裙下命難逃,可能大多數人都聽說過這樣的話語
  • 農村老話「鄰居要高築牆,親戚要少來往」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在農村裡,農民朋友對於和鄰居及親戚之間的關係是很重視的。在過去,如果要走親戚了,還得找鄰居幫忙看一下家。如果離家時間久一點的,不僅會把鑰匙給鄰居,還會讓鄰居到晚上了直接睡在自己家裡。這種現象,估計90後的應該都沒見到過了。而農村裡的老人,也常常和年輕人說起一些和人際關係相關的老話,比如「鄰居要高築牆,親戚要少來往」,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
  • 農村老話「窮人不攀高親,落雨不爬高墩」,是什麼意思?
    老話常說「遠親不如近鄰」,意思關係再近的親戚如果相隔太遠也會慢慢冷淡,關鍵時候還不如自己的鄰居管用。可是放在這個金錢至上的社會,這句老話顯然不再適用,現在即使親戚住在對門,如果自己沒錢沒勢也會被看不起。下面就圍繞著「窮人不攀高親,落雨不爬高墩」這句俗語來給大家介紹。
  • 俗語:「有千年的本家,沒有百年的親戚」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有千年的本家,沒有百年的親戚」是啥意思?有道理嗎?農村常見的俗語老話之中,其中對於親戚和本家的描述也有很多,在農村其實本家是平時走動和見面最多的,而親戚有很多時候只有逢年過節才能見到一面,作為本家和親戚都是和自己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為啥只有千年的本家,而沒有百年的親戚呢?
  • 農村老話「男不得初一,女不得十五」,啥意思?有道理嗎?
    雖然這些老話已經歷史悠久,更不知是誰先說起。但其中蘊含的道理,放在至今仍然適用。這些農村老話,有關於為人處世的,如「窮在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生動形象地折射了人性醜陋的一面。也有關於天氣預測的,例如「朝霞不出門,暮霞行千裡」,「久晴大霧必陰,久雨大霧必晴」,都是老祖宗根據生活經驗總結的智慧之談!
  • 農村老話「女人當家驢耕地,母雞打鳴不吉利」啥意思,為啥這樣說
    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話題是:農村老話「女人當家驢耕地,母雞打鳴不吉利」啥意思,為啥這樣說我們每天的生活都是在大自然的規律下,每天按部就班的。村民們每天都在忙碌著同一件事情,如果碰上一些比較反常的現象,村民們都認為那是一種不吉利的表現。就像我們覺得在農村,男女之間就應該分工明細,要按照規矩來參考。
  • 老話「近搬家窮三天,遠搬家窮三年」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而在農村裡,老人們卻是不願意搬家的,因為他們都相信「近搬家窮三天,遠搬家窮三年」這句老話,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這句俗語的意思還是很好理解的,其意思是說搬家的距離不太遠的話,一般有幾天苦日子過,也就是要有幾天經濟比較緊張。而搬家的距離比較遠,比如從一個城市搬到另外一個城市,那至少有兩三年的苦日子過。為什麼這麼說呢?
  • 農村老話「五人三姓莫走路,三十六人莫過渡」究竟說的啥意思呢?
    農村老話「五人三姓莫走路,三十六人莫過渡」究竟說的啥意思呢? 農村有些老話讓人不好理解,然而這些流傳下來的俗話總是有其道理的,需要人們細緻琢磨。「五人三姓莫走路,三十六人莫過渡」這句俗語便值得諸君好友琢磨思考。
  • 農村老話說明堂如播米,子孫窮到底是啥意思?這是教人孝順的老話
    古話中有一類講的是做人要孝順,當然了,這類古話中,多是教人要孝順的。個人認為,孝這個字其實也是要分什麼情況,有些愚孝並不應該提倡,啥叫愚孝?就是不由分說,完全聽長輩的,長輩明明錯了也要聽,這就是愚孝,現代有不少媽寶男就是這樣。
  • 農村老話「前山要遠,後山要近」是什麼意思?有什麼說法嗎?
    小時候不懂事,看到村裡很多人都搬到縣城去蓋房子了,就纏著家裡大人問,我們為什麼不搬,然後就聽到了這句老話:「前山要遠,後山要近」,住在山腳下有福氣!當時懵懵懂懂,現在看來,感慨良多。今天我們就來說說這句話是什麼意思,該作何解釋。農村老話「前山要遠,後山要近」是什麼意思?
  • 農村老人說:「一表三千裡,一堂五百年」,是啥意思?
    而且在農村們的眼裡,親戚之間的感情可能並不深厚,但是鄰裡之間的情誼就特別濃,特別是在當今的這個社會,親戚之間的關係已經因為居住或者其他的原因變得疏遠,而農民也更加在乎跟自己長期在一起的鄰裡情。畢竟大家住得這麼近,要是誰家突然出了什麼事,也能夠相互有照應,村民相互之後對方的情況,什麼事情都好解決了。
  • 「門前有馬不為富,家中有人不算窮」,這句俗語說的是啥意思?
    因此這句俗語,其實說的是非常有道理的。第二,門前有馬非為富,家中有人不算窮「門前有馬不為富,家中有人不算窮」,這句俗語說的是啥意思?就如同前面所說的那樣,許多農村人在回村的時候,喜歡大搖大擺的,好像自己在城裡混得非常好似的。但其實在古代有這麼一個說法,即使門口拴著馬車,也不代表這家人非常的有錢,有可能只是借來馬車充個面子而已。
  • 農村老話:「財不進急門,福不進偏門」是啥意思呢?
    這句農村老話:「財不進急門,福不進偏門」也反映出他們對於財富的心態。今天我們就來看看,這句話啥意思。 農村老話:「財不進急門,福不進偏門」,是啥意思呢?
  • 「三錢不借,三禮不隨」,這句老話是什麼意思?
    文/玉濁清老人常說:「三錢不借,三禮不隨」,這句話是否有道理呢?農村的環境總讓人流連忘返,那是一個大自然賦予比較多的地方,甚至總能洗滌人的心靈,也都能讓人的身心得到放鬆,甚至有很多城市人都在嚮往著農村。
  • 老話「伸手不打笑臉人,開口不罵送禮人」啥意思,為何這樣說?
    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話題是:老話「伸手不打笑臉人,開口不罵送禮人」啥意思,為何這樣說?在農村,流傳著很多農村老話。記得小時候,經常聽爺爺,奶奶說一些聽不懂的話,那個時候年紀太小,所以也不懂其中的意思。慢慢長大後,才知道,這些老話也是有一定的道理。相信很多在農村生活過的人,都聽老人說起這些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