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小吃美食——燒麥

2020-12-24 紅楓小安

呼和浩特的美味小吃數不勝數,但如果要說麵食,燒麥必然名列前茅。

燒麥,又稱燒賣、稍麥、稍賣,舊時被人解釋為捎帶著賣。

燒麥

一、燒麥的起源傳說

關於燒麥的起源,有多種說法,流傳最廣的一個故事是這樣的:

在舊時,呼和浩特南茶坊地區有一位老者有兩個兒子,開了一個包子店為生。在老者去逝之後,老者的大兒子和大兒媳婦獨佔了包子鋪,老者的二兒子只能在店裡做一個夥計。

時間長了,做夥計的弟弟也看出了大哥的心思,想從大哥那弄到錢娶妻生子是不可能了,所以需要自己想辦法攢錢。

於是弟弟在每天做包子的時候,用剩餘的面和餡包一些小包子,售賣。為了與正常的包子區分,弟弟在包子上留了口,這個在買包子時,稍帶售賣的「產品」,就是燒麥的雛形。

二、燒麥的做法與吃法

呼和浩特地區的燒麥是使用白面為皮,上等羊肉為餡,包製而成。包好的燒麥上屜蒸熟即可。

製作燒麥

燒麥常見的吃法有兩種,一是蒸熟之後,直接沾蒜泥或老醋使用;二是將蒸熟的燒麥用油再煎制一次,再沾蒜泥或老醋食用。

油煎燒麥

三、燒麥的計量方法

呼和浩特傳統燒麥的計量方式不是按籠,也不是按屜,更不是按個數,而是按重量。

燒麥的記重方法很特別,不是按照整體重量計量,而是以製作燒麥的麵皮重量為準。

一般情況下,一籠燒麥能有八個,按照整體重量來計算的話,能有半斤以上,但按麵皮記重只有一兩。所以一般情況下,吃燒麥有一兩就夠了。

相關焦點

  • 地區文化 | 呼和浩特美食——燒麥的起源與傳說
    地區文化 | 呼和浩特美食——燒麥的起源與傳說 2020-12-13 17:1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冬日青城朵朵花:呼和浩特燒麥
    燒麥,是呼和浩特一種流傳很久而至今不衰的美食。這是一種用麵粉製作的食物,用薄如紙張的麵皮包裹著鮮美的餡料,邊稍皺摺如花,形成獨特的「石榴口」造型,看著更像是一件藝術品。看來,要想品嘗一個地方的特色美食,還應該先去了解那個地方的美食文化。早年間呼和浩特燒麥是在茶館銷售,茶客餓了總要補充點吃的。
  • 燒麥美食名城,呼和浩特哪家店的燒麥最好吃?從講好燒麥故事開始
    呼和浩特的清晨,從燒麥開始。呼和浩特的燒麥館非常多,到底有多少?內蒙古餐飲與飯店行業協會統計過,呼和浩特大大小小燒麥館有3000多家。有的企業不僅做燒麥,還特別會講故事,於是,德順源、老綏元這些會講故事又會經營的企業越做越大,玉泉區會講燒麥故事,有了呼和浩特燒麥第一街,前往品嘗美食的顧客,絡繹不絕。
  • 地區文化 | 呼和浩特美食——燒麥的起源與傳說
    地區文化 | 呼和浩特美食——燒麥的起源與傳說 2020-12-13 17:1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德潤福嚴氏燒麥:老字號漢味小吃
    德潤福嚴氏燒麥將「重油燒麥」,這一在老漢口傳承了三百餘年的特色風味小吃採用傳統工藝和精選原料精心製作,為顧客帶來了美味常在的不凡體驗。  上世紀七十年代,嚴師傅的父母便向當時有名的順香居的大師傅學會了燒麥的正宗製作方法,自然而然,嚴師傅也和父母學會了重油燒麥的製作方法。
  • 寧波美食探店,寧波也有地道的嘉興小吃
    本期美食探店達人微博:@被遺忘的皇帝--王莽說到嘉興小吃,相信大家跟我一樣,腦海中浮現的離不開肉粽和南湖菱,但其實嘉興還是有很多不錯的小吃的,比如烏鎮姑嫂餅、西塘芡實糕、大紅袍荸薺……這家新開不久的餐廳,號稱主打嘉興小吃,寧波市面上不多的門類,就吸引了我前往品嘗。
  • 明日起呼和浩特站與臨河站間開行一站直達快速旅客列車
    列車運行時間縮短 方便了旅客出行 同時也拉近了 首府青城與塞上江南河套的距離 兩城間的短途旅行也越來越方便 今天小編給大家推薦一些 兩地的美景和美食
  • 一兩燒麥一壺茶 一敘溫暖一座城
    青花碗碟、烏木筷子、山西老醋、託縣辣椒,用特色鐵壺沏泡的趙李橋的青磚茶,咬一口熱騰騰的燒麥,細品味滿口留香。圖為剛出籠的燒麥。一籠一兩,一兩8隻。新華網發(赫雨田 攝)吃完燒麥後,老人們在燒麥館門前廣場健身。新華網發(馬鑫 攝)一位老人在燒麥館喝茶。新華網發(馬鑫 攝)三五好友邊吃邊喝,在其樂融融的氣氛中,呼和浩特人的一天就這樣開始了……清晨,呼和浩特一家燒麥館座無虛席。
  • 戲說一款遍布大江南北的小吃——燒麥
    清朝乾隆年間的竹枝詞有「燒麥餛飩列滿盤」的說法。清代戲曲家李鬥《楊州畫舫錄》、元末明初的大書法家顧祿《桐橋倚棹錄》等書中均有燒賣一詞的出現。宋元時期的《清平山堂話本·快嘴李翠蓮記》:「燒賣、匾食有何難列了「各樣燒麥,大肉燒賣、地菜燒賣、凍菜燒賣、羊肉燒賣、雞皮燒賣、野雞燒賣、金鉤燒賣、素芡燒麥、芝麻燒麥、梅花燒麥、蓮蓬燒麥」。
  • 清晨,從一兩燒麥開始
    如今,燒麥不僅是地方小吃,更是呼和浩特的文化名片。   對於吃貨們來說,雲南的米線,北京的烤鴨,陝西的涼皮,青島的啤酒,天津的包子,成都的火鍋……這些都是心心念念的各地美食。而對於生活在內蒙古的很多人,他們心中難以釋懷的這一口,則是呼和浩特市的燒麥。   提起塞外青城的燒麥,這個小吃起源於明末清初,距今已有幾百年。時光流轉,似乎只有那一個個散落在大街小巷的小小燒麥館不曾改變,充分印證了「民以食為天」這句古話。
  • 青城燒麥人齊聚玉泉歡歌笑語說「燒麥」
    >  據介紹,燒麥又稱燒賣、稍美、肖米、稍麥、稍梅、燒梅、鬼蓬頭,是形容頂端蓬鬆束折如花的形狀,是一種以燙麵為皮,裹餡上籠蒸熟的小吃。燒麥最早起源於元代初期,今內蒙古呼和浩特玉泉區的商途茶館,後經多年演變成為今天的「燒麥」。
  • 羊肉糯米鮮筍青菜……一籠開花的燒麥,你最pick哪種餡
    燒麥,絕對是馬甲最多的美食了。燒賣、捎賣、稍麥、燒梅、開口笑、鬼蓬頭……這些都是它的小號。同一種美食,在不同地區有不同的名字,這很正常。02北方燒麥,有肉才是正統無論在內蒙、東北、北京還是山東,肉,才是北方燒麥的靈魂。在一眾北方燒麥裡,最硬核的當屬內蒙的羊肉燒麥。賈樟柯電影《江湖兒女》裡,黑道大哥的女人想吃燒麥,都要從山西大同往呼和浩特趕。
  • 舌尖上的呼和浩特,這6種美食小吃,都吃過才算地道呼市人
    呼和浩特有很多美食,今天介紹6種,這6種美食小吃,都吃過,才是地道的呼市人,一起來看看。焙子不光可以幹吃,還可以夾各種小吃配料,香腸、雞蛋、豆皮、素雞腸、肥瘦肉、辣條等等,只要你想夾的,它就能夾,青城人戲稱:呼市的焙子可以夾一切。2、羊雜碎白焙子或者牛舌焙子與羊雜碎,絕配!吃羊雜碎青城人可有講究了。
  • 舌尖上的青城味道:來二兩燒麥
    新華網呼和浩特7月14日電(李國棟 徐梅)地方小吃既見證歷史變遷,又體現文化傳承,在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最能體現舌尖上的青城味道的小吃,非燒麥莫屬。燒麥。新華網發據傳,燒麥是在清代時,由商人從山西傳入呼和浩特。
  • 呼和浩特的4大特色美食,出了大內蒙就吃不到了,你吃過嗎?
    呼和浩特的4大特色美食,出了大內蒙就吃不到了,你吃過嗎?呼和浩特相信不少人都是有去過或者是準備要去的地方,當地除了大草原,還有最不能錯過的就是那風味十足的小吃美食,那麼呼和浩特有哪些比較好吃的小吃呢?呼和浩特的4大特色美食,出了大內蒙就吃不到了,你吃過嗎?呼和浩特燒麥提起塞外青城呼和浩特市最有名的小吃,恐怕非燒麥莫屬。外地人來到青城,如果不吃一頓美味燒麥的話,就像是去天津不吃狗不理包子一樣令人遺憾。燒麥是一種約有小籠包大小的主食。
  • 這些美食小吃不要錯過
    因為,來這裡可以看精彩的文藝演出,品嘗12個盟市特色美食,可以帶內蒙古好貨……別再猶豫了,和呼和浩特晚報記者再去走一走、看一看、嘗一嘗吧。美食節的小吃看著就讓人心花怒放,所以來到青城草原音樂美食季的市民和遊客不是在吃,就是在來吃的路上。
  • 如果你只有十二時辰,如何逛吃呼和浩特?
    燒麥、燒賣、稍麥、稍美……這些不同的寫法說的都是同一種小吃——呼市燒麥。燒麥起源於包子,它和包子的不同在於不發麵的麵皮,且頂部也不封口,塞入餡料後自然地輕輕捏住,形如石榴。 若是呼市人為你點了一兩燒麥,千萬別嫌對方小氣,一兩的算法是按照燒麥皮的重量,不包括餡料。一般一兩燒麥正好一籠八個,足夠一頓早餐了。
  • 在內蒙古,有一種流傳很久而至今不衰的美食,叫「燒麥」
    在內蒙古,有一種流傳很久而至今不衰的美食,叫「燒麥」 > 在呼和浩特, 有一種流傳很久而至今不衰的美食, 叫「燒麥」。
  • 這45種敕勒川味道,被列入美食名錄!你吃過幾種?
    10月7日上午,第二十一屆呼和浩特昭君文化節系列活動「敕勒川味道非遺美食文化周」舉辦了「 『敕勒川味道』美食名錄推廣暨『惠民品嘗敕勒川味道吳志強說,2020年國慶節期間,在莫尼山非遺小鎮舉辦的「敕勒川味道非遺文化美食周」惠民品鑑活動上,經萬名以上遊客「點評」,並經過「敕勒川味道—品牌推介官」專家推薦,結合歷史典籍資料,由呼和浩特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呼和浩特市敕勒川文化旅遊創意中心籌委會等機構初步推出《「敕勒川味道」美食推廣名錄》,包括「敕勒川味道」名菜15味、「敕勒川味道」名面點15味、「敕勒川味道」名小吃15味,為下一步打造「
  • 來到呼和浩特,還是這5種特色小吃值得嘗嘗,趕快了解一下吧
    呼和浩特美食很多人都知道,比如手抓羊肉,烤全羊,羊雜碎,燜面等等,但是呼市好吃的早點小吃在哪你知道嗎?呼市早點很有當地風味,要吃地道的口味,就要做好攻略,呼市有什麼好吃的早點?趕快了解一下吧。特色菜:包子,血腸,肘子,涼粉老綏遠燒麥老綏元燒麥是呼和浩特相當有名的燒麥館,也是老字號餐廳,燒麥的餡料配方都是他家自己研發的,所以味道上是獨一無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