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的美味小吃數不勝數,但如果要說麵食,燒麥必然名列前茅。
燒麥,又稱燒賣、稍麥、稍賣,舊時被人解釋為捎帶著賣。
燒麥
一、燒麥的起源傳說
關於燒麥的起源,有多種說法,流傳最廣的一個故事是這樣的:
在舊時,呼和浩特南茶坊地區有一位老者有兩個兒子,開了一個包子店為生。在老者去逝之後,老者的大兒子和大兒媳婦獨佔了包子鋪,老者的二兒子只能在店裡做一個夥計。
時間長了,做夥計的弟弟也看出了大哥的心思,想從大哥那弄到錢娶妻生子是不可能了,所以需要自己想辦法攢錢。
於是弟弟在每天做包子的時候,用剩餘的面和餡包一些小包子,售賣。為了與正常的包子區分,弟弟在包子上留了口,這個在買包子時,稍帶售賣的「產品」,就是燒麥的雛形。
二、燒麥的做法與吃法
呼和浩特地區的燒麥是使用白面為皮,上等羊肉為餡,包製而成。包好的燒麥上屜蒸熟即可。
製作燒麥
燒麥常見的吃法有兩種,一是蒸熟之後,直接沾蒜泥或老醋使用;二是將蒸熟的燒麥用油再煎制一次,再沾蒜泥或老醋食用。
油煎燒麥
三、燒麥的計量方法
呼和浩特傳統燒麥的計量方式不是按籠,也不是按屜,更不是按個數,而是按重量。
燒麥的記重方法很特別,不是按照整體重量計量,而是以製作燒麥的麵皮重量為準。
一般情況下,一籠燒麥能有八個,按照整體重量來計算的話,能有半斤以上,但按麵皮記重只有一兩。所以一般情況下,吃燒麥有一兩就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