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帝身後的暢春園

2021-01-20 新華網客戶端

  明清兩代,北京西郊成為王公大臣以及皇家青睞的避暑之地,其中清代帝王興建的萬壽山清漪園(今頤和園)、玉泉山靜明園、香山靜宜園、暢春園、圓明園,以三山五園之稱享有盛名。今天,前三園保留相對完整,圓明園唯遺蹟存世,而暢春園破壞最為徹底,僅餘改建後的寺院山門兩座。作為康熙帝駐蹕之所和三山五園中最早興建落成者,暢春園在清史上無疑有重要地位,但如今相關研究較為缺乏,尤其是康熙皇帝去世後,暢春園幾乎被遺忘。本文試利用清代官私文獻史書,特別是內務府造辦處檔案中的相關記載,對康熙朝之後的暢春園狀況略作勾勒。

  逐步演變為紀念性祭奠場所

  康熙二十六年暢春園落成後,皇帝即奉太后、太皇太后前往,至康熙六十一年清聖祖駕崩,其一生中屢次駐蹕於此。關於暢春園的設計布局,乾隆時期于敏中等奉敕編纂之《日下舊聞考》卷七十六言之甚詳。暢春園時分中、東、西三路,建築設計有居住、辦公、遊憩等不同功用。其中史籍屢見之澹寧居,即為康熙皇帝聽政之所。可以說,暢春園之規模,於完工之時便已完備,此後漸行添置改造,臻於極盛。

  暢春園的重大轉折發生於康熙六十一年。該年十一月十三日,自南苑前來養病的康熙皇帝暴崩於青溪書屋,之後隆科多傳詔,胤禛即位,引發無數是非。此事乃著名歷史懸案,而暢春園也因此成為帝位交替的舞臺。雍正皇帝即位後,對暢春園及周邊進行了數項改造,將其作為紀念康熙帝之所。

  首先,駐軍與祭祀:

  雍正年間,胤禛沒有前往暢春園住宿,在《清世宗憲皇帝實錄》中看不到關於暢春園的安排。唯雍正元年六月上諭:暢春園應常駐軍隊,取代原有的輪值衛兵,並修建兵營房舍供其居住。次年四月,房舍修造完成,總計達到一萬間。所派兵丁隸屬護軍營,自貧窮無依、品行端正之八旗子弟中挑補。由朝廷負擔遷移及生活費用。園林警戒例由八旗護軍營負責。康熙駐蹕暢春園時,護軍營需自京城輪班前往。雍正帝即位後,圓明園取代了暢春園。雍正四年六月,上諭撥發帑銀,建立屋舍,命三千護軍常駐警戒,從此免去護軍營輪替之苦,也使園林警戒制度有所改動。

  雍正皇帝改住圓明園後,暢春園失去了往昔繁華,更多成為懷念其先皇之處,與祭祀聯繫在一起。據內務府造辦處《各作成做活計清檔》(以下簡稱「活計檔」)載:「(雍正元年)七月初四,怡親王諭,天穹寶殿、欽安殿、中正殿、暢春園、慈寧宮、旃檀寺、嵩竺寺、圓明園、養心殿佛堂每一處,酌量做西瓜燈一二對,送去懸掛,欽此。」此後直至雍正三年,每年均有掛燈記載,僅雍正四年未提及圓明園、暢春園二處。

  清朝宮廷中,儒釋道三家都有其相應地位。上述掛燈之所,幾乎均為清廷佛道二教道場或帝後寢宮。掛燈日期為七月十五,道教以此為「中元節」,乃地官大帝誕辰。地官主管赦罪,故此日成為道家解罪救難之節。佛教據《佛說盂蘭盆經》中目連救母事,本有「盂蘭盆節」,宣揚普度慈航,孝敬父母。佛教傳入中國後,漸與傳統習俗融合,定七月十五為盂蘭盆節正日。民間此日有祖先靈魂返家探視之說,故於家門掛燈,為先祖魂靈引路。清宮於此日前後製作燈具,懸掛燈火,很明顯是承此習俗。而暢春園其時無人居住,掛燈應為雍正皇帝祭奠其父之意。

  其次,陳設變化:

  清朝皇家園林均比照內廷陳設完備,但在雍正朝「活計檔」中,與雍正初年圓明園不斷擴建,興修池臺、增設家具相反,暢春園原有陳設不斷被搬移,唯佛龕、佛像等還有所添置。如雍正三年八月十一日,做成紫檀木彩畫洋金塔一座,雍正皇帝諭:「再照此塔樣做一份,塔內漆盒做高些,盒內居中添一高臺,將原供的玉石盒放在漆盒內居中。送在暢春園呈供。」雍正四年「活計檔」中,多次記載自暢春園搬出物件。如三月二十四,載總管太監王朝卿、劉國興、安太交來琴數張,其中「暢春園琴二十八張」,與豐澤園、懋勤殿、瀛臺、乾清宮、靜明園等十九處宮殿交來之琴一同「著將弦對準,於二十六日、二十七日送來呈覽,欽此。」類似記載尚有幾處,這些細節或許說明園中已無需此類娛樂性器物。

  再次,興建恩佑寺:

  雍正年間,暢春園中最大改變為興建恩佑寺。據《清實錄》記載,恩佑寺落成於雍正三年四月,乃雍正為悼念其父所建。此地緊鄰青溪書屋,雍正時期康熙帝的「御容」(即畫像)被供奉於此,乾隆時移奉安佑宮。

  恩佑寺與乾隆時期興建的恩慕寺,兩寺山門為目前暢春園保留之唯一遺蹟,故此得到了文保部門與史家的重視。但關於恩佑寺的興建過程及規制,官書記載簡略,目前所見最為完備的描述,仍出自《日下舊聞考》。據載,此寺有山門兩重,正殿兩座。漢傳佛教規制,與所有敕建寺廟一樣規模完備。

  該寺對聯匾額,皆為雍正帝御筆。而據「活計檔」載,山門、各殿匾額及眾多供奉物件,均為次年加以製作。此後,雍正皇帝常於進出圓明園時,前往行禮祭祀。據文獻載,他還曾因陰雨連綿,於康熙帝御容前祈禱放晴。另外,刊刻聖祖御製詩文集後,受賜大臣也都到恩佑寺道謝。

  乾隆朝太后居所與恩慕寺修建

  雍乾時期三山五園園林區逐漸成形,而經過世宗朝十三年的擴建,圓明園已經徹底取代暢春園。乾隆三年正月,為便於皇太后頤養天年,乾隆皇帝重新整修暢春園。之所以如此安排,一方面因為新造園囿損傷民力,另一方面圓明園與暢春園相隔咫尺,十分便利。

  此時,暢春園空置已久,設施陳舊需加以翻新。《清實錄》載,乾隆三年正月,皇帝親臨現場,視察修繕情況,同時將太后居所分別定名春暉堂及壽萱春永。《日下舊聞考》載,兩處均在暢春園中路,規模為:「二宮門五楹,中為春暉堂五楹,東西配殿各五楹。後為垂花門,內殿五楹,為壽萱春永。左右配殿五楹,東西耳殿各三楹。後照殿十五楹。」原本居住於圓明園長春仙館的太后,隨後正式移駐暢春園。至乾隆四十二年太后去世,弘曆屢次親往暢春園問安。

  乾隆四十二年正月,皇太后去世。因暢春園為太后久居之所,「暫停靈於此,待應行諸事結束後,再行奉移泰東陵安葬」。同時,乾隆四十二年二月丙辰,弘曆召見軍機大臣面諭,將循祖父康熙帝為孝莊太后建永慕寺例,為其母修建恩慕寺。非為禮佛供神,只為寄託哀思,令軍機大臣記錄此意。三個月後,恩慕寺改建完成,工期迅速,乾隆皇帝對此也非常滿意,嘉獎了相關人員。這也成為該園的最後一項大工程。

  自此之後,直至乾隆皇帝駕崩,恩佑寺、恩慕寺都成為其前往暢春園的祭奠禮拜之所。他還下諭,規定日後圓明園為理政辦事之所,圓明園內長春園並同宮內寧壽宮,為其本人歸政後頤養之處,而暢春園因地近圓明園,便於盡孝,應作奉養太后、視膳問安之地。且抄存上諭,令日後子孫務守。乾隆六十年八月,《實錄》中出現了「管理暢春園、三山事務」這樣的官銜,首次將「三山」及暢春園並提,除圓明園外,所有園林地位一致,交內務府管理,地位逐漸邊緣化。此後,曾為清代園林之首的暢春園,也與清王朝一起,走向了殘陽日暮。

  (宋瞳 作者單位: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

相關焦點

  • 暢春園與康熙帝的「居園理政」
    暢春園建成後,康熙帝曾撰寫《暢春園記》,以此向天下臣民解釋他走出紫禁城、興建暢春園的緣起、過程和宗旨等。在他的描述中,皇家園林不再是傳統政治文化所抨擊的那種奢靡之地,而是君主順時宣滯、聽政問學、體察民情、承顏致養的修身理政之所。經過康熙帝的詮釋,「居園理政」被賦予了「文武之道,一弛一張」的積極內涵,成為清朝君主新的施政和生活模式。
  • 雍正王朝:康熙帝在暢春園駕崩當晚,雍正帝繼位的危機在哪裡?
    在這一時期,康熙帝的身體一日不如一日,也就是在這一時期康熙帝的兒子們開始了皇位繼承人的爭奪戰。這一年特別不平凡,黃河發大水造成了大面積饑荒,而且就是這一年太子胤礽第一次被廢,因此,皇位繼承人的爭奪戰達到了高潮。
  • 皇家園林探秘暢春園逸虎食人
    康熙帝建虎城,豢養猛虎,既是宮廷傳統的一種延續,也帶有君主的個性色彩。康熙帝是歷史上出了名孔武有力的皇帝,行圍打獵,尤其是親手獵虎是他津津樂道的美事。康熙帝的寵臣高士奇在《扈從東巡日錄》裡曾記載,康熙帝曾一日親射三虎,而當時皇太子年僅九歲,「引弓躍馬,馳驟山谷間,矢無虛發,見一虎,射之立斃」,父子相傳的高強射虎本領令人咋舌。
  • 暢春園
    歷史記載自暢春園落成之後,康熙帝每年約有一半的時間在園內居住,並於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去世於園內清溪書屋。此後雍正、乾隆等皇帝居住於圓明園,暢春園凝春堂一帶改為皇太后居所,其中崇慶皇太后(孝聖憲皇后,乾隆帝生母)在園內居住了四十二年。
  • 暢春園的前世今生之營建
    今天小課堂主題是介紹海澱三山五園之暢春園的營建,話不多說我們開始吧!  在今天北京大學西門附近有著兩座紅牆黃瓦的寺廟山門,路過此處的人們不禁都駐足觀看或是研究一番,然而寺廟已難尋蹤跡,唯有兩座山門默默地講述著著此處一座曾極一時的離宮御苑的故事。
  • 「三山五園」之首:暢春園
    後來,被這一帶風景所吸引的康熙皇帝,於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在清華園的舊址上營建新的御園,至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基本建成,康熙帝將其命名為「暢春園」,取《易經》「乾元統天,則四德歸之,四時皆春」的含義,寓意「六氣通達」、「順天而治」。當年暢春園的範圍大致在如今北京大學西牆外,蔚秀園和承澤園以南,西至萬泉河路西側,南至雙橋東路一線。
  • 暢春園內,究竟有何風光,能讓皇帝都流連忘返
    康熙帝當年第一次到南方巡查的時候,被江南如此美麗的景色和精美的園林,深深的留下了美好的印象,當他回到北京以後,立馬在北京的西北郊的東區附近,也就是前朝皇帝別墅廢棄的舊址上,修築建造了這麼一座龐大的園子,甚至康熙帝當年還為這個園子寫了暢春園記,裡面記述了他當年為什麼選擇這個地方建造園子的原因,雖然這個地方年代已經很長也很破但是他的景色還是非常吸引人的,康熙帝雖然在這個地方造園但是也沒有太敗家,他只是用了這個地方的三分之一
  • "五園"之一暢春園:破壞最徹底 僅餘改建後的山門
    今天,前三園保留相對完整,圓明園唯遺蹟存世,而暢春園破壞最為徹底,僅餘改建後的寺院山門兩座。作為康熙帝駐蹕之所和三山五園中最早興建落成者,暢春園在清史上無疑有重要地位,但如今相關研究較為缺乏,尤其是康熙皇帝去世後,暢春園幾乎被遺忘。本文試利用清代官私文獻史書,特別是內務府造辦處檔案中的相關記載,對康熙朝之後的暢春園狀況略作勾勒。
  • "五園"之一暢春園:破壞最徹底 僅餘改建後的山門(圖)
    今天,前三園保留相對完整,圓明園唯遺蹟存世,而暢春園破壞最為徹底,僅餘改建後的寺院山門兩座。作為康熙帝駐蹕之所和三山五園中最早興建落成者,暢春園在清史上無疑有重要地位,但如今相關研究較為缺乏,尤其是康熙皇帝去世後,暢春園幾乎被遺忘。本文試利用清代官私文獻史書,特別是內務府造辦處檔案中的相關記載,對康熙朝之後的暢春園狀況略作勾勒。
  • 康熙帝鍾愛的園子長什麼樣?看北林大學生團隊揭秘暢春園的「前世...
    山水毓秀的暢春園曾是清康熙皇帝在北京西北郊建造的第一座長期「避喧聽政」的皇家園林,經過歷史變遷,如今僅殘餘恩佑寺和恩慕寺兩座山門,靜立於北京大學西門外。由於缺少遺址存留以及充分的圖檔記錄,暢春園的具體區位一直難以確認。
  • 命途多舛的康熙帝寢陵
    康熙帝畫像康熙帝愛新覺羅玄燁,廟號「聖祖」,年號「康熙」,清朝第四任皇帝,入關後第二任皇帝。康熙帝一生誅鰲拜,奪回了皇權,平三藩、親徵噶爾丹、抗擊沙俄、收復臺灣,確保了領土完整,開創了康乾盛世局面,被後世學者譽為「千年一帝」。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十三日,康熙帝病逝於暢春園,享年六十九歲,葬於景陵。
  • 北京發現:暢春園存兩廟門
    雖然並不起眼,但這兩座廟門卻是一代名園暢春園僅存的建築了。暢春園是清代在京西修建的第一座皇家離宮,在清代前期的政治生活中佔有重要的地位。據乾隆晚期成書的《(欽定)日下舊聞考》記載:「……暢春園在南海澱大河莊之北,繚垣一千六十丈有奇。……暢春園本前明戚畹武清侯李偉別墅,聖祖仁皇帝因故址改建,爰錫嘉名。」
  • 清康熙帝御碑被聊城中國運河文化博物館收藏
    2020年10月,梁水鎮邱莊發現一通清康熙帝御碑,上書:「綠水本無憂,因風皺□」,右上角鈐印「淵鑑齋」(清康熙帝的書齋名,在暢春園內),此碑殘長135釐米,寬 35釐米,厚 12釐米,底部殘損缺失。
  • 雍正王朝:康熙帝駕崩當晚,手中權力大到可怕的人物是哪一位?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12月20日)在北京暢春園駕崩,皇位繼承人之爭落下了帷幕,皇四子胤禛登基做了皇帝,這就是後來的「雍正皇帝」,他的皇帝位置得來實在不易,我們從電視劇《雍正王朝》中看到了許多驚險,特別是康熙帝駕崩當晚甚是精彩,一度讓一位殘疾人掌握了最高權力!
  • 康熙帝有97個孫子,為何初次見面,就相中了10餘歲的乾隆?
    康熙帝一生多子多孫,史料記載有35個兒子、97個孫子,能從近百人中一眼相中年僅12歲的弘曆,是眼緣、是命運、也是康熙帝綜合考慮的結果。一次相逢,註定改變一生的命運1711年8月13日子夜,弘曆出生,生母是雍正帝的妾室格格。
  • 康熙帝多活二十年——那時候的大位誰來繼承?
    二、皇孫(僅統計曾被康熙帝接到身邊撫養過的、至乾隆七年(1742年)依舊在世的):康熙帝嫡次孫、廢太子胤礽次子、理親王弘皙,薨於乾隆七年(1742年)康熙帝第三十一孫、恂郡王胤禵次子弘明,薨於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康熙帝第四十一孫
  • 圓明園的前世今生:康熙在暢春園猝然離世(圖)
    於是,康熙命人在明代清華園故址之上,節略其地,重新劃出七八百畝土地,興修暢春園,而深諳漢文化精髓的皇帝本人,則是這處園林設計的最後把關者。按清華大學周維權教授的說法,當時的暢春園面積並不大,即使加上後代帝王增修的西花園,總面積也不過1000畝。一待園成,康熙就忍不住從紫禁城搬到了這處山水園林處駐蹕。  國事日見承平,康熙離開紫禁城園居的時間也越來越長,自稱「避喧聽政」。
  • 新書推薦|國家圖書館藏樣式雷圖檔·暢春園卷
    國家圖書館藏樣式雷圖檔·暢春園卷  編著者:國家圖書館 編  定價:5000元31件,包括暢春園及其附屬園林西花園,以及其南側同屬暢春園管轄的聖化寺和泉宗廟等周邊寺廟的樣式雷圖檔。此部分圖檔內容較為零散,多為地盤圖,用於勘查丈尺,多反映了清中後期暢春園及其附屬園林、寺廟衰敗後,用以抵料修建其他園林,或改為他用的情況。將其系統整理出版,可為園林的興衰變遷及復原研究等方面提供依據。  內頁欣賞
  • 乞丐衣衫不整逛進暢春園,康熙最終這樣處置了
    三山五園是清代北京西郊皇家園林的統稱,主要包括萬壽山清漪園(1888年改名頤和園)、玉泉山靜明園、香山靜宜園、暢春園和圓明園,清代三山五園是清朝留給北京的重要文化遺產,這裡不僅是清帝散志澄懷的地方,更是清帝理政的場所,清朝皇帝除去帝後誕辰、元旦、冬至三大節日、新帝登基,以及重要的祭祀活動在紫禁城居住以外,其餘很長時間都在三山五園中度過,康熙時期的暢春園、雍正至鹹豐時期的圓明園和光緒時期的頤和園
  • 暢春園美食街變身中關村「後花園」
    暢春園美食街目前正在升級改造中。本報訊(記者孫杰)中關村創業大街上,創客空間處處可見,但餐飲休閒場所很少。創客們想找個吃飯的地兒不容易。緊鄰北大西門,距離中關村創業大街不過三四百米的暢春園美食街,目前正在升級改造。未來,暢春園美食街將扭轉如今單一的餐飲業態,打出「文化+休閒」組合拳,變身成為中關村核心區的「後花園」。暢春園美食街是北京市供銷合作總社旗下海龍集團持有物業。2009年3月美食街開街迎客。在此之前,這裡是三層的暢春園飯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