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的教育思想
(一)改革太學:創立「三舍法」。主要內容:將太學生分為外舍、內舍和上舍三個程度不同、依次遞升的等級;(二)恢復和發展州縣地方學校。王安石執政後,即奏請恢復和整頓地方學校;(三)恢復和創設武學、律學和醫學。通過恢復和創設,使北宋的專科學校教育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四)編撰《三經新義》為統一教材。宋神宗下詔設置經義局,訓釋儒家三部經書:《詩經》《尚書》《周禮》,命王安石主持。《三經新義》不僅成為士子必須學習的官定統一教材,而且也是科舉考試的基本內容和標準答案。
王守仁教育思想
(1)致良知:王守仁十分重視教育對人發展所起的重要作用,提出了「學以去其昏蔽」的思想。它是以「心學」的觀點來闡明這一思想的。王守仁不同意朱熹將「心」「理」區分為二,認為「理」並不在「心」外,而是存在於「心」中,「心即理」。同時他又繼承和發展了孟軻的「良知」學說,認為「良知即是天理」,即是「心之本體」。所以王守仁認為教育的作用就在於去除物慾「良知」的昏蔽。
(2)王守仁論道德教育:王守仁把道德教育與修養放在學校工作的首要地位。王守仁所要培養學生形成的優良品德,具體地說,就是封建倫理道德。因此,他把「明人倫」作為道德教育的目的。具體而言,他提出以下四個基本主張:①靜處體悟:道德修養無須外求,而只要做靜處體悟的功夫。②事上磨練:即在具體事務中磨練;③省察克治:要不斷進行自我反省檢查,自覺克制各種私慾;④貴於改過:悔悟是去病之藥,有錯誤不可怕,改正就好了。
(3)王守仁論兒童教育:第一,揭露和批判傳統兒童教育不顧兒童的身心特點;第二,兒童教育必須順應兒童的性情第三,兒童教育的內容是「歌詩」「習禮」和「讀書」第四,要「隨人分限所及」,量力施教。
(4)王守仁的兒童教育思想的現實啟示:①把兒童當兒童看待,用兒童的標準去要求兒童;②注重兒童的道德教育;③教育兒童的時候以正面教育為主;④培養兒童的全面發展;⑤因材施教,量力施教;⑥對兒童要慈愛、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