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2020年8月21日訊(深圳特區報記者 李舒瑜)9月1日,《深圳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條例》將正式實施。垃圾分類由「倡議時代」步入「強制時代」,深圳準備好了嗎?昨天,市人大常委會組織部分代表就此進行視察的過程中,記者了解到,當前,深圳市3500多個物業小區、1600多個城中村、各個機關事業單位和學校已基本實現垃圾分類全覆蓋。
深圳初步建成全鏈條垃圾分類體系
代表們首先來到東門步行街,這裡餐飲單位密集,人氣旺盛。推行垃圾分類集中收運後,如何減少廚餘垃圾異味散發的問題?華潤1234space商城、東門町美食城等商城主動作為,建立了5個餐廚垃圾低溫冷藏庫,不能及時運走的餐廚可以先入庫存冷藏,有效地解決了這一問題,大大提高了商戶參與垃圾分類的積極性。
隨後,代表們來到田面村。社區工作人員告訴大家,自去年底推行廚餘垃圾分類以來,村裡的廚餘垃圾分出量已從最初的每天1桶提升至每天25桶,城中村居民垃圾分類意識呈現質的提升。
據介紹,當前深圳已初步建成全鏈條垃圾分類體系,包括東門步行街和田面村在內,全市各小區、城中村等已實現垃圾分類全覆蓋。全市每天生活垃圾產生約29600噸,回收利用率達到32%。全市生活垃圾焚燒處理能力達到2萬噸/日,基本實現分類後的其它垃圾全量焚燒。
垃圾分類納入中小學考試範圍
垃圾分類是一項全民行動,須從娃娃抓起。根據計劃,在《條例》實施後,我市要將垃圾分類納入幼兒園、中小學教育內容,在小學四年級期末考試和初中學業水平考試中增加垃圾分類知識考點。
建立小學四年級強制學習制度,四年級新生須參加垃圾分類知識學習,至少參觀一次垃圾分類教育體驗館、參加1次志願督導活動。動員五年級以上中小學生積極參加垃圾分類主題實踐和志願服務行動。
我市還將推廣翠竹外國語實驗學校的「環保銀行」項目,鼓勵學生通過參與垃圾分類和資源回收穫得相應的虛擬環保幣。根據計劃,至今年底我市創建垃圾分類「環保銀行」示範學校不少於100所,至2022年實現「環保銀行」在中小學校全覆蓋。
補齊廚餘垃圾處理能力短板
廚餘垃圾佔生活垃圾總量的四成多,是推進垃圾分類的重點。當前,我市共有4座大型餐廚餘垃圾處理廠,43個小型廚餘垃圾處理點,處理能力與現實需要相比還存在缺口。在座談中,代表們認為,加大廚餘垃圾處理能力建設已迫在眉睫,絕不能因為處理能力不足造成「前端分、後端混」的局面。
代表們的建議得到有關部門的認同。據介紹,我市正多措並舉提升廚餘垃圾處理能力,為前端垃圾分類提供基礎保障。到今年底,全市廚餘垃圾處理能力要達到5000噸/日,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達到35%以上。到2021年和2025年底前,這個數字分別要達到6000噸/日和8000噸/日,滿足廚餘垃圾處理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