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前語:
疫情突發,不僅威脅著公眾的身體健康,也會影響到人們的心理健康。及時加強心理疏導,做好人文關懷,是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的重要一環。為了打好這場全民抗疫的阻擊戰,全國人民齊心合力,響應政府的號召,避免外出流動帶來疫情傳染,更多人選擇了自覺地留守在了家中。各大博物館、藝術館在這非常時期也紛紛選擇了閉館。在此期間,新華文化、新華書畫特推出了「防控疫情 線上展覽」策劃,每天發布一個線上展覽,希望在這個特殊的春天裡,讓您足不出戶也可以隨時體驗到藝術的薰陶,感受到藝術帶來的力量,在藝術的陪伴下舒緩焦慮情緒,更積極、更樂觀地度過每一天。
(圖片來源:浙江省博物館)
回溯千年發展歷史 呈現繁盛陶瓷之路
本次展覽由浙江省博物館與故宮博物院、麗水市人民政府聯合舉辦,共展出全球42家文博機構的513件(組)文物,以闡述12至15世紀龍泉青瓷在中國本土及世界範圍的發展、流布、使用情況和技術傳播,旨在立體化地呈現龍泉青瓷文化的全球化圖景,也是浙江省博物館與故宮博物院的專家同仁近十年來研究成果的集中展示。
展覽共分為四個單元
第一單元「窯望千年」以歷史脈絡為主線,講述龍泉窯發韌、發展、鼎盛、式微與振興的近千年歷史,展品以龍泉青瓷各個時期的代表性器物為主。晚唐、五代時期,受越窯技術的影響,龍泉地區已開始生產青瓷;到了北宋中晚期,龍泉窯已經漸成規模;南宋時期,坐擁天時地利人和的龍泉窯迎來了鼎盛;元代龍泉青瓷生產規模空前壯大,風行全國,走向世界;明代中期朝廷的海禁政策致使海外貿易被迫中斷,龍泉窯的瓷業生產也因此遭遇了前所未有的重創;新中國成立後,時代的召喚點燃了不滅的窯火,龍泉青瓷迎來了振興。
第二單元「國家寶藏」,闡釋龍泉青瓷在不同歷史時期與官府的深刻聯繫。自宋代進入皇家視野之後,龍泉窯一直是宮廷用瓷和國家祭禮用瓷最主要供應地之一。元明兩代,尤其是明代早期,龍泉窯的產品形制、紋飾等與景德鎮御器廠生產的御用瓷器基本相同,說明龍泉窯青瓷生產一直處在宮廷的直接監督與管理之下。制度的保障,政策的推動以及來自宮廷的知識與技術,都成為龍泉青瓷生產與發展的必要條件。
第三單元「龍行天下」,展示龍泉青瓷在中國境內和世界各地的行銷和輸出情況。12至15世紀,龍泉窯青瓷通過寧波、溫州、泉州等港口,經海上絲綢之路源源不斷地輸往世界各地;由陸上絲綢之路一直傳到了亞歐大陸。從海內到海外,從宮廷到民間,從太平洋、印度洋沿海到中亞、西亞的大漠腹地……在諸多重要遺址中都有出土。龍泉青瓷通商地域之廣,數量之多,位居中國瓷器之首,儼然成為了世界性商品。
第四單元「協和四方」,展示國內外各窯場模仿燒造的龍泉青瓷。12世紀中期至15世紀中期,龍泉青瓷在世界範圍內的普及程度和時尚效應,在東西方文化交流史上無出其右。正是在這種廣泛認同的基礎上,龍泉青瓷也開始從單純的商品輸出轉向更深層的文化與技術層面的輸出。龍泉青瓷以其技藝精湛、釉色絕倫、造型經典引領世界陶瓷的科技進步、藝術創作和文化審美,帶動了多個國家和地區的瓷業發展。
展覽圖片欣賞:
明 宣德款仿龍泉釉暗刻花紋碟
(圖片來源:浙江省博物館)
南宋 龍泉窯青瓷「馬蝗絆」碗
(圖片來源:浙江省博物館)
南宋 龍泉窯青瓷弦紋三足爐
(圖片來源:浙江省博物館)
北宋 龍泉窯青瓷五管蓋瓶
(圖片來源:浙江省博物館)
元 龍泉窯青瓷帶蓋執壺
(圖片來源:浙江省博物館)
元 龍泉窯青瓷荷葉蓋罐
(圖片來源:浙江省博物館)
元 龍泉窯青瓷葫蘆瓶
(圖片來源:浙江省博物館)
元 龍泉窯青瓷玉壺春瓶
(圖片來源:浙江省博物館)
元龍泉窯青瓷舟形硯滴 浙江省博物館藏
(圖片來源:浙江省博物館)
【防控疫情 線上展覽一】陝西省美術博物館藏安塞農民畫作品展
【防控疫情 線上展覽二】隻立千古——《紅樓夢》文化展
【防控疫情 線上展覽三】 向捐贈者致敬——中國美術館藏捐贈作品展(中國畫篇)
【防控疫情 線上展覽四】 向捐贈者致敬——中國美術館藏捐贈作品展(油畫篇)
【防控疫情 線上展覽五】 向捐贈者致敬——中國美術館藏捐贈作品展(書法篇)
【防控疫情 線上展覽六】 向捐贈者致敬——中國美術館藏捐贈作品展(版畫及雕塑篇)
【防控疫情 線上展覽七】 向捐贈者致敬——中國美術館藏捐贈作品展(工藝美術及國際篇)
【防控疫情 線上展覽八】來國博過個文化年 瑞彩平安——2020新春展
【防控疫情 線上展覽九】 高山景行——孔子文化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