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情自古傷離別——《雨霖鈴》賞析

2021-03-01 與時光對坐

     

      寒蟬悽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裡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待與何人說。

  從白居易的《長恨歌》到白樸的《梧桐雨》再到洪昇的《長生殿》,還有袁枚的小詩《馬嵬》,李楊愛情被歷代文人演繹的生動感人,催人淚下。而《雨霖鈴》這個詞牌也是李楊愛情的一個見證。相傳唐玄宗避安祿山入蜀,時霖雨連日,棧道中聽見鈴聲。為悼念楊貴妃,便採作詞曲。可以說的偏激一些,《雨霖鈴》這個詞牌本身就具有一種悲傷的氣質。而宋代的柳永把這種悲傷的氣質發揮到極致,他的這首《雨霖鈴》可以說是延續了這支唐曲的生命,且被歷代的文人傳唱。

開頭三句,交代了離別的地點和時節。深秋、日暮、驟雨、寒蟬,看著這些字眼,都讓人感到寒意頓生。就是在這樣一個悽涼之時還要加入一個「對長亭晚」的情節,更添悽涼之境。所以這幾句景物描寫渲染了氣氛,這也是別離場面的序曲。

上闋的後部分就是別離場面的描寫。「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這是送別的記實描寫。古時由於交通和通訊手段不發達,人與人之間交往不方便,所以每一次的離別或許就是永不再見。正是帶著這種大悲涼,古人對於離別才有著更深的感受。因為離別,所以連餞行的酒也喝不出味道;因為離別,所以內心產生了種種矛盾:一方面,留戀情深,難以割捨;一方面,蘭舟催發,不讓久等。「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又是離別場景的特寫。分別之人手挽手,淚眼相望,脈脈含情,有太多的叮囑要說,有太多的情感需要表達,但是又不知道從何說起。蘇東坡在妻子王弗去世十載時寫了一首《江城子》: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也是情到深處,縱有千言萬語也道不盡彼此思念和難捨的典範。「念去去,千裡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這三句意境突然闊大,似乎和上幾句的意境不相契合。細品之,才明白了個中味道,同時也被詞人的深情所打動。這是眼前景物的描寫。因為詞人走的是水路,所以眼前之景就是茫茫千裡的碧波,水天一色,由於是深秋,自然界的景色本來就沒有春夏季的絢爛和多彩,眼前的水氣、霧氣融為一體,只見灰白茫茫一片。而這種景叫詞人怎麼不觸景傷懷。一程遠似一程,離別離之人越遠,思念越深。這是詞人的自我心境的剖析,也是詞人的內心獨白。

一句「多情自古傷離別」猶如一道閃電,划過天宇,一語道破了了天機:為什麼我如此的感傷,因為我是多情之人且又在這個離別之時。這大概是個普遍規律吧!對於這些,人們就往往認同了。然而詞人似乎並不滿足於此。「更那堪」加強了感情色彩,強調了這個別離在一個特定的環境中——「冷落清秋節」。本來離別就很讓人感傷,偏偏時節也來搗亂,秋天這個清冷悲涼的季節讓人的感傷更甚。「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寫的是別後的相思。這三句也是柳永光耀詞史的名句。不久之後,一舟登岸,詞人酒醒夢回,發覺清冷的曉風吹拂稀疏的楊柳,一輪殘月在柳枝的掩映下,若隱若現。帶著酒醒後的迷離,看著這眼前似曾相識的景致,不禁又想起昔日的歡娛生活和那個別離之人。我心中的她還記得與我良辰美景下的歡娛嗎?沒有我在她身邊,她生活的怎樣呢?是不是也像我一樣,即使有良辰好景,也提不起欣賞的興致。因為深深的思念已經充斥著大腦而且隨著歲月的流逝,愈久愈深?!「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以問句結尾,而且給人一種戛然而止的感覺,又如奔馬突然收韁,有盡而未盡之致。正是這種看似倉促的收尾,才讓詞的意境更加深遠,有一種餘音繞梁之感。

這首詞的條理線索很清楚:上闋前三句先寫別離之前的環境,渲染氣氛,給人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上闋後部分寫別離之時,採用蒙太奇的手法把別離的場景多角度的展現出來。由此,在我們眼前似乎浮現出:驟至的秋雨、暮色中的長亭、待發的蘭舟、依依的楊柳、熹微的殘月,難捨的人兒,浩渺的煙波,人們眼中,景與人漸漸地由清晰變得模糊,漸漸地融合為一體,好象成了一幅素雅的中國寫意畫。也正是這些意象的疊加和融合,才把離情渲染的厚重和深沉。下闋是寫別後的想像,著重刻畫了人物的心理。多情人之於離別,又加上了秋天這個特定的時間,正好詮釋了古人悲秋的傳統。何所謂「愁」?離人心上秋。柳永對悲秋並沒有直說,但是消愁的美酒中,從清冷的曉風中,我們卻不難體會到。

那麼柳永何以憂愁?僅僅是與心愛之人的別離嗎?人的情愫往往是複雜和難以捉摸的。感情的不順會引發諸多的傷感。所以,我們不乏更大膽猜測,柳永的離情愁緒中,似乎還加入自己人生的反觀和頓悟。「奉旨填詞柳三變」是不得已的自嘲,這種混跡於歌兒舞女之中的浪子作風只是柳永反叛社會的一種方式。然而他成功了,南宋葉夢得《避暑錄話》中稱:凡有井水飲處皆能歌柳詞。但是,柳永真的成功嗎?大丈夫誰生來就願意做白相?誰不想求取功名,建功立業?然而歷史沒有選擇柳永。所以,天涯飄零的無奈、天各一方的思戀、懷才不遇的落寞、對宦遊生活的厭倦,當這些複雜的人生體味集於柳永一身的時候,他的離別情愫更加厚重,更加綿亙不絕,更加悱惻動人。

    中國古代文學史上,寫男女離別的詩詞不勝枚舉,但是《雨霖鈴》能從中脫穎而出,經久不衰,傳頌至今,是有它獨特魅力的。

 

相關焦點

  •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這是柳永最美的詩詞,只不過...
    說到宋詞,大致是分為兩類的,一則是豪放派,動輒「大江東去,浪淘盡」,代表人物是蘇東坡;另外一則則是婉約派,主要以「多情自古傷離別」為代表,代表人物則是柳永。對比很多人,我們認為,柳永是一個純粹的詩人。尤其是他的這首《雨霖鈴·寒蟬悽切》,可謂是人盡皆知。寒蟬悽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裡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 最美宋詞:《雨霖鈴·寒蟬悽切》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好景 一作:美景) 譯文秋蟬的叫聲悽涼而急促,傍晚時分,面對著長亭,驟雨剛停。在京都郊外設帳餞行,卻沒有暢飲的心緒,正在依依不捨的時候,船上的人已催著出發。
  • 解讀經典宋詞柳永《雨霖鈴寒蟬悽切》學習這首寫離別的千古名篇
    柳永的《雨霖鈴寒蟬悽切》是抒寫離情別緒的千古名篇,詞中作者將他離開汴京與戀人惜別時的真情實感表達得纏綿悱惻,悽婉動人。上闋主要寫餞行時難捨難分的惜別場面,抒發離情別緒。下闋著重寫想像中別後的悽楚情景「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自古以來多情的人最傷心的是離別,更何況又逢這蕭瑟冷落的秋季,這離愁哪能經受得了!這是從個人的離別之苦推及到一般人,俯仰古今,使情感的表達更加沉重有力。「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 雨霖鈴·寒蟬悽切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譯文秋後的蟬叫得是那樣地悽涼而急促,面對著長亭,正是傍晚時分,一陣急雨剛停住。在京都城外設帳餞別,卻沒有暢飲的心緒,正在依依不捨的時候,船上的人已催著出發。
  • 風流才子柳三變,一首《雨霖鈴》,說盡人生悽涼
    後來命教坊「採其聲為《雨霖鈴》曲,以記恨焉」,並叫伶人張野狐吹奏,從此流傳於世。這是一個悲傷的曲調,提起「雨霖鈴」,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柳永。柳永是一個浪漫詞人,一個江湖詞人,也是一個與詞共著生命的專業詞人。他一生混跡於樂工歌妓間,這些人都跟當時主要供歌唱的詞有著血緣關係,這種生活決定了他以畢生精力來寫詞。
  • 最哀怨的十首古詩詞,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
    雨霖鈴·寒蟬悽切宋代-柳永寒蟬悽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裡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 宋代詞人婉約派柳永《雨霖鈴》,是在什麼背景下寫成的呢?
    雨霖鈴柳永寒蟬悽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裡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 還記得寫下《雨霖鈴》的那個柳永嗎
    25歲入京,遙望來日成就,而今40浮光碎了一地,他終於還是決定離開京城這個傷心地,一天傍晚,秋雨漸息,柳永與情人分別在即,自此之後天涯難尋,於是寫下了那一首哀怨動人的《雨霖鈴》寒蟬悽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裡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 詩詞裡的秋天,萬物多彩也多情,美到極致!
    秋季,自古便是文人墨客爭相吟誦的時節。在秋日暖陽裡,在冷雨連綿中;在落木蕭蕭間,在晴空碧藍裡;秋季,萬物多彩,也多情。《秋風引》劉禹錫何處秋風至?蕭蕭送雁群。《雨霖鈴》柳永寒蟬悽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
  • 雨中思絮,自古人生最傷離別時
    在摯友身上,長久的離別,總能深深體會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朋友們常年人各一方,在學習,在拼搏,也在思念。奔波忙碌中,歲月摩挲人臉,事件改變人心,那是我們都在成長吧。其實,很多時候,我們都不知道自己在幹什麼,因為我們不知道自己為了什麼,越讀書越會有這感覺,在迷惘中,我們不斷學習,不停思考,回首歲月的痕跡,或許我們就知道我們活著的價值了。
  • 三首寫離別的唯美古詩詞,悽婉傷情,一首便教人腸斷!
    三首寫離別的唯美古詩詞,悽婉傷情,一首便教人腸斷!古典的詩詞之中,離別之詩總是寫得最多的一種,也是無數古人經歷得最多的事,所以離別之詩就顯得格外之多,而離情又格外傷情,故而流傳下來的詩歌,往往多經典名句。
  • 描寫離別的古詩詞,你最喜歡哪一首?是詩好,還是詞好?
    正是基於此,所以古代詩人和詞人們對每次的離別,都給予了特別深厚的感情,最後付諸筆端,化作成一首首或惆悵、或激昂、或悲壯的「離別」詩詞!大家都知道,詩和詞,最初的創作,都是用來傳唱的,就和現在的歌詞一樣。詩興於唐,詞盛於宋。以小編看來,詞在格律上更勝一籌。
  • 自古詩人多悲秋,唐朝一位詩人,卻不落窠臼,他筆下秋景美不勝收
    杜甫的《登高》中「萬裡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柳永《雨霖鈴》中「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等,都借用秋景來抒發自己悲涼傷感之情。難道在詩人的眼裡,秋天就是令人多愁善感的季節嗎?詩人的悲秋,是和他本人的處境有關,正好趕上詩人被貶,或遭迫害,哪怕是在春天面對美景,他的內心也高興不起來。何況又是葉落蕭條的秋季,這也就不難理解了。
  • 多情自古傷離別,縱是皇帝也難逃
    作為中國歷史上最多情風流的皇帝之一,乾隆的感情生活豐富多彩,然而,貌美如花的三宮六院七十二妃在他眼裡,如同塵埃。鍾情一生,只為一人,有詩為證:三秋別忽爾,一晌奠酸然。
  • 古代八十六句情詩譯文及賞析(四)
    -晏幾道《鷓鴣天三首其一》---自從離別後,總想重相逢,多少次、你我重逢在夢中。70、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柳永《雨霖鈴》---自古以來多情的人最傷心的是離別,更何況又逢這蕭瑟冷落的秋季,這離愁哪能經受得了!
  • 《無名之輩》中的這首插曲,就是貴州版的《雨霖鈴.寒蟬悽切》
    其實,這首歌是逐句改編了北宋著名婉約派詞人柳永的傳世佳作——《雨霖鈴》。只要細細對比,就會發現,《瞎子》就是貴州方言版的《雨霖鈴》。歌手堯十三柳永的《雨霖鈴》纏綿婉約,傷感動人,堯十三的《瞎子》基本上保持了柳永《雨霖鈴》的傷感基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