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者網訊)正在參訪日本的臺灣「行政院前院長」賴清德9日承諾當選推動食品進口解禁,11日再次表示對日本核食的關心,稱要讓臺灣社會認識到日本核食的安全性,臺灣「駐日代表」謝長廷則表示,這事要讓日本看到臺灣在努力解決。
據臺媒5月12日報導,臺灣賴清德11日與多名日本教授討論臺灣禁止進口日本福島5縣食品一事,多名教授憂心影響臺日關係。對此,賴清德與謝長廷都關切此議題後續發展。
日本教授認為若處理好食品問題,臺日關係可加強,甚至可籤自由貿易協議(FTA)、「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議」(CPTPP)。
賴清德說,臺灣的反核災區食品輸臺公投結果已出爐,有法律限制,但並非在這段法律限制的時間內就什麼都不要做,應加強對臺灣社會做進一步的說明、溝通,最重要的是跟社會對話,讓臺灣社會了解福島周邊5縣食品的安全性,也用國際標準讓日本有機會遵循,才能解決問題。
賴清德與日本教授討論 圖片來自臺媒
臺灣「駐日代表」謝長廷11日晚被媒體問到此事。謝長廷表示,日本人一般在政治場合比較客氣,不會講真正的話,但他知道臺灣禁止進口福島等5縣食品,當然對臺日關係有影響。
謝長廷認為,臺灣反核食「公投」結果反對解禁,說要等兩年,但如果現在都沒什麼作為,兩年後結果也一樣。日方是希望看到臺灣到底有沒有魄力,有沒有真的要努力解決,如果沒有,總要講出個理由來。
謝長廷認為,「公投」通過了當然要遵守,「但是這段期間須很理性去討論,並不是現在就要解禁,日方要知道的是,臺灣有沒有在做努力,想解決此問題。」
謝長廷表示,他每次講食品問題都被說成是「助」日代表、媚日,但他相信,日本關係對臺灣非常重要,經濟發展對臺灣很重要,食品問題會影響到臺灣的經濟、臺日關係。臺日戰略關係應該先定位,日本對臺灣來說是一般的關係還是夥伴關係、命運共同體的關係?把關係先定位後,就知該怎麼做。
謝長廷 圖片來自臺媒
自2011年地震核災事件之後,日本福島縣、群馬縣、櫪木縣、茨城縣及千葉縣等五縣食品,一直被臺當局禁止輸入。日本方面一直施壓臺當局放寬相關法規,逐步解禁。
去年2月20日,謝長廷到訪日本群馬縣政府時,日方提出希望臺灣解除五縣食品進口管制。對此,謝長廷表示,若科學數據沒檢查出超標食品,那就應該解除管制。謝長廷同年6月還表示,臺日間沒籤自由貿易協定,也是因為臺灣禁止進口日本東北核災區食物。
而賴清德「推動日本食品進口解禁」的承諾,也正對「日華懇」的胃口。
3月底,「日華懇」舉行年度總會時曾通過決議,支持臺灣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展協議」(CPTPP)及以「適當身份」參與國際組織。
但決議也提及,去年底臺灣舉行「公投」決定持續禁止福島等五縣農漁產品進口,「日華懇」對此感到極為遺憾,將致力「澄清食品謠言並推動早日解禁」,「期待臺灣採取適當應對措施,以免該問題成為臺灣加入CPTPP的障礙。」
不過,早在2017年11月,臺灣媒體人在評論「臺當局用核食換CPTPP入場券」傳聞時曾稱,臺灣當局為了蠅頭小利,以全民食品安全為犧牲代價,難道就不怕被指指點點為籤訂翻版《辛丑條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