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向蓮葉深處。劉佳華 攝
乘一葉扁舟,沿著蓮葉「讓」出的水路,兜兜轉轉,渡向庫區深處,不久,船頭一轉,眼前豁然開朗,水面開闊,遠處的蘆葦蕩中,有幾株樹木露出水面,水鳥或棲息枝上,或繞樹蹁躚。
一灘鷗鷺舞翩遷。劉佳華 攝
繼續行船向前,遠山之間,一座大壩浮現眼前。登上大壩,向另一側觀望,耳畔濤聲咆哮,腳下巨浪翻滾,如非親眼所見,很難相信剛才的清幽景致與這裡的波瀾壯闊只是「一壩之隔」。大壩頂端,「石佛寺水庫」幾個大字,向悠悠遼河水昭示著自己的身份。
大壩攔河。劉佳華 攝
作為遼河幹流上唯一一座大型控制性水利樞紐工程,石佛寺水庫通過與上遊左側支流的清河、柴河、南城子、榛子嶺4座水庫和區間堤防聯合調度,將下遊的防洪標準由30年一遇提高到100年一遇。
洩洪閘下波濤滾滾。劉佳華 攝
「石佛寺水庫2003年5月開工建設,2005年汛前基本建成並發揮防洪效益,水庫閘壩全長42.6公裡,洪閘16孔,總庫容 1.85億立方米,其中防洪庫容 1.60億立方米。」遼寧省水資源管理集團石佛寺水庫工作人員魏玉成說,水庫不僅完善了遼河幹流的防洪體系,同時還承擔著瀋陽市瀋北新區生產和生活供水任務。
石佛寺水庫一隅。劉佳華 攝
防洪、供水之餘,石佛寺水庫還擦亮了生態名片。2009年起,石佛寺水庫實施生態工程,涉及庫區面積 22.6平方公裡,形成水面面積 16.13平方公裡,蓄水庫容 1882萬立方米。「以前,這裡只是一個防洪工程,但現在,還是一個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生態家園。」魏玉成說,目前,庫區植物面積達 1.5萬畝,其中蘆葦3000餘畝,蒲草6000餘畝,荷花3000餘畝,各種喬、灌木 19.28萬株。
石佛寺水庫一隅。劉佳華 攝
生態工程有效改善了石佛寺水庫周邊氣候及遼河中下遊地區生態環境,初步形成了別具特色的水庫生態體系。庫區現有植物種類約 110種,動物種類約 90 種。經氣象部門和水質部門監測,生態系統形成以後,水庫及周邊地區氣候越加溼潤,空氣越加清新,水質也明顯改善。
七星國家溼地公園。劉佳華 攝
為凸顯生態優勢,石佛寺水庫還被納入了七星國家溼地公園範圍內。瀋北七星國家溼地公園於2019年10月通過驗收成為國家溼地公園,優化後自然公園內生態空間地類2680.46公頃,佔總面積的91%。溼地內動物資源豐富,是重要的生物棲息地和生態廊道,也是候鳥遷徙路線上的重要停歇處。目前觀察到鳥類57 種,每到夏季,成群的白鷺、綠翅鴨等相互集結,繁衍生息。
七星國家溼地公園一隅。劉佳華 攝
七星溼地是水資源的「貯存庫」和「淨化器」,可以有效貯存、滯留降水和地表徑流,並補充地下水,規劃區支流水系眾多,水被溼地淨化後,流向下遊的遼河。
生態瀋北·七星溼地。瀋陽市委宣傳部提供
「水患沒了,環境好了,這景色不比一些有名的景點差!」範海波是水庫旁邊村落的村民,在石佛寺水庫撐船打工,「可以天天看美景,有親戚朋友到家裡做客,一看我們這裡的環境,都很羨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