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平潭的臺味愈發濃厚了,從大街小巷的臺灣地道小吃、臺灣特色餐飲店便可見一斑。不得不說,寶島的飲食文化正源源不斷地輸入平潭島內,令越來越多的平潭市民開始喜歡上了臺灣菜。而原汁原味的臺灣調味品,也成為平潭家庭廚房的「小助手」,這在澳前臺灣小鎮商戶的貨架上,可知一二。
臺灣調味品有多火?如今,只要走進澳前臺灣小鎮,味全高鮮味精可是各個商戶都在銷售,金蘭醬油更是為商家留住各地的老顧客,還有拌飯醬、老騾子霸王朝天椒等等,可謂是百花齊放。
「兩年多來,臺灣調味品的品種增加了,進口量增加了,銷售量也增加了。」中潭國際負責人李茲鈿的這句話,道出了不少澳前臺灣小鎮商戶的心聲——臺灣調味品在澳前臺灣小鎮,品項眾多、著實好賣。
↑顧客正在挑選臺灣調味品
在澳前臺灣小鎮,賣的臺灣調味品必須得是「尖端貨兒」。以品牌為主衍生了不少「王牌」,扎堆吸引各自的「粉絲兒」。
首當其衝的必是享譽盛名的金蘭醬油。100%純釀造、100%不含防腐劑,擁有70多年的歷史,金蘭醬油的健康與美味贏得眾多好評,一些商戶在進駐澳前臺灣小鎮後,便以金蘭醬油,打開臺灣調味品的市場,留住諸多回頭客。
「大連、北京的遊客都來買過,一次性買下來都得三四十箱。」碧妍貿易商鋪負責人陳秀英說,澳前臺灣小鎮只賣正品的信譽度,無疑增強了顧客的信心,那些遠道而來的顧客,寧可自己承擔運費,也要把澳前臺灣小鎮的金蘭醬油帶回家。味全高鮮味精也是不得不提的「王牌」產品。該產品添加白菜、胡蘿蔔等10種蔬果精華,能幫食材引味,而又不添味。
這種美味已經「席捲」嵐島了。據了解,澳前臺灣小鎮100多家商鋪,過半商家都銷售味全高鮮味精。「太出名了,很多顧客都是點名要買,所以各家標價都不高,主要是走量。」臺軒貿易店鋪店員林雲說。
當然,牛頭牌沙茶醬也是澳前臺灣小鎮不得不提的「鎮店之寶」,被譽為臺灣火鍋醬料第一品牌,穩坐檯灣同業第一把「交椅」許多年。這也是臺軒貿易店鋪的主打產品之一。「剛開始有試過銷售兩三種品牌的醬料,今年以來只推牛頭牌。」林雲說。
在主打產品的帶動下,澳前臺灣小鎮的調味品市場逐步走出了自己的「特色路子」——各家商鋪只拿知名品牌的調味料,不僅產品令人放心,顧客還源源不斷。
譬如主推牛頭牌的臺軒貿易店鋪,店內僅這個品牌的調味品就達20多種,包括牛頭牌沙茶醬、牛頭牌紅蔥香醬、牛頭牌炸醬等應有盡有。對於商家而言,選擇專營一個品牌的調味品,是市場選擇的結果。
「根據市場調研結果和反應,經過兩年多的銷售,我們最終引進的調味品只選擇牛頭牌。」林雲說,每天大概賣出10多罐,零售市場情況良好。
澳前臺灣小鎮的經營模式也逐步形成規矩,同樣是調味品,不同的商家主打牌子也不盡相同。中潭國際所銷售的調味品,以鮮大王和金蘭為主,兩個品牌的調味料各自都有20多種品項,豐富極了。
值得一提的是,該店鋪銷售的鮮大王品牌中,除了擁有普通的醬油等調味品,還推出了兒童醬油,不僅包裝逗趣可愛,產品也更為安全健康。「兒童醬油包括昆布醬油和香菇醬油,昆布醬油是鮮美海味的濃縮,香菇醬油的鹹味比一般醬油低,符合兒童健康飲食的原則。」中潭國際負責人李茲鈿說。
優秀的產品口碑,令臺灣調味品在澳前臺灣小鎮佔領了「一席之地」,在2年多的運營下,市場大門逐步大開,臺灣調味品銷售迎來新的階段。
首先是營業額翻倍。據英達對臺貿易店鋪的店員小鄭介紹,該店鋪調味品如今的月營業額,較開業時翻了一倍,品項也多了。「不少產品已經成為平潭人的心頭好,像店裡的臺灣橄欖油,有些平潭人在外出前買30箱,運到工地去。」小鄭說。
火爆的市場也體現在進貨量方面。據了解,中潭國際進口臺灣調味品的量,如今可是翻了好幾倍。「以前一個貨櫃的進口量,要銷售兩三個月,現在一個月能銷售一兩個貨櫃的量。」負責人李茲鈿說。
隨著澳前臺灣小鎮的穩步發展,商家們在臺灣調味品上逐步形成合作關係,力求通過最低的價格拿到最正的貨源,為顧客帶來性價比最高的產品。「與我們合作的商家有30多家,主要是鮮大王和金蘭品牌的調味品,由於渠道更優,拿貨量更大,因此我們的價格更加優惠。」李茲鈿說。
面對逐步開放的大陸市場,澳前臺灣小鎮的商家們在眾多臺灣調味品中「淘出」優質品牌,又不局限於單一產品,在產品種類、產品性價比等方面動足了腦筋,希望堅守品牌之餘,融入更多符合市場的元素,讓澳前臺灣小鎮的臺灣調味品,逐步走向整個大陸市場。
來源:平潭時報 記者 林霞/文 林映樹/攝
聲明:轉載請註明來源,並保留作者身份和姓名
平潭時報微信工作室出品
編輯:丫丫 監製:張金飛
點個ZAN戳下大拇指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