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年,生態優先,守護綠水青山

2021-01-09 人民網

  編者按:「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15年前,習近平同志在浙江安吉縣餘村考察時,提出這一科學論斷。如果能夠把這些生態環境優勢轉化為生態農業、生態工業、生態旅遊等生態經濟的優勢,那麼綠水青山也就變成了金山銀山。

  綠水逶迤去,青山相向開。15年,「兩山論」深入人心,各地自覺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久久為功、善作善成,生態文明和美麗中國建設不斷取得新的成效。浙江安吉,風吹竹林聲又起;山西右玉,黃沙減退,綠意復現;貴州黔西,林子多了,地又肥了,老農民放下鋤頭開起了民宿……越來越多的地方不再為短期利益而犧牲生態環境,生態環境保護與發展的關係更加協調統一,一處處綠水青山正變成一座座金山銀山。

  今天,本報生態版和經濟版共同推出特別策劃,講述來自浙江安吉、山西右玉、貴州黔西的3個家庭、兩代人在過去的15年中,守護綠水青山、換來金山銀山的故事。

  

  浙江安吉         

  風吹竹林聲又起

  本報記者  竇瀚洋

  「安吉人對竹子的感情可不一般吶!」說話間,身材瘦小的畢正華一手拿著劈篾刀,一手拿起竹條,刀往下推,竹條往上送,兩手齊動,一根竹篾便有了雛形。

  這是浙江安吉縣杭垓鎮的一家竹工藝品廠,62歲的老篾匠畢正華說:「做了一輩子的篾匠,竹子就是我的念想。」

  畢正華所在的天荒坪鎮西鶴村,四面環山,竹林環繞。一開窗漫山竹林入眼,風一起沙沙作響。這樣的景象,或許是不少城裡人的嚮往。

  安吉現有近百萬畝竹林,延綿的竹海是當地最具代表性的風景。然而,從砍伐竹子到保護竹林,安吉人可是經歷了一番不易的探索。

  在過去,竹子是村裡老一輩人主要的收入來源。說起竹子,畢正華道出了西鶴村人的困惑:賣原竹、削毛料、編竹篾……村民幹得雖辛苦,賺得卻不多。「一天能砍上萬斤毛竹,可算一算收入卻沒多少。」畢正華說。

  怎麼讓滿山竹子變成口袋裡的「真金白銀」?西鶴村人想過不少法子。「上世紀90年代,竹炭是『緊俏貨』,村裡陸續辦起幾個竹炭廠。我們砍竹子賣給他們,比直接賣竹子賺得多些。」畢正華回憶道。竹炭銷路越來越好,對竹子的需求日益增大,嘗到甜頭的村民紛紛加入砍竹賣竹的隊伍中。

  錢袋子鼓了起來,但滿山蒼翠成了代價。竹炭廠上空總被濃煙籠罩,村子裡的藍天少了。路過竹炭廠,村民要捂住口鼻一路小跑,走得慢就會吃上一嘴灰。綿延的竹海被過度砍伐,水土流失嚴重。一場大雨就有可能帶來山洪,一到雨季,全村人無不提心弔膽。

  眼看「甜頭」變「苦頭」,這可不是西鶴村人想要的結果。安吉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上世紀末,安吉確立了「生態立縣」的方針,啟動一系列自然修復工作。

  自2000年起,西鶴村陸續整改一批汙染企業,積極配合縣裡推進生態公益林建設,實施封山育林,補植闊葉樹和竹子。村裡還將「禁止亂砍濫伐」寫進村規民約,制止亂砍樹木、濫挖竹筍等行為。

  在精心養護下,西鶴村的竹林逐漸恢復了元氣。深知自己這輩子的艱辛,畢正華說啥也不想讓兒子王傑再跟竹子有關係。「砍竹子沒出息,我希望他能找份其他工作。別像我一樣,跟毛竹打一輩子交道!」他反覆強調著。他沒想到的是,在兒子王傑手中,竹子裡生出了「金子」。

  

  山西右玉         

  黃沙止步綠漸濃

  本報記者  喬  棟

  蒼頭河畔,清澈的河水穿過兩岸大片的楊樹林和草甸。不遠處,幾頭牛在岸邊悠閒地吃草。7月,白色的蕎麥花和漫山遍野的綠樹,裝點著右玉的田間地頭。如今的右玉,林木綠化率已達到56%。

  可是曾經,這裡的林木綠化率不足0.3%。「那會兒一到冬春季節,有時候早晨連門都開不了。為啥?外面的風沙把門都堵住了!」王虎林介紹,右玉農村每家每戶的牆都不挨著,「中間要給風沙留出通道來」。

  王虎林今年65歲,前幾年剛退休。他在右玉縣擔任過村支書、鄉鎮幹部,一輩子和種樹打交道。「在我們右玉,有一項幾十年來一直堅持的工作,就是種樹。」王虎林說。

  右玉的綠化,從搞「會戰」開始,最有名的就是「三戰黃沙窪」。黃沙窪位於右玉古城,沙丘逐年移動,快把古城「吞掉」了。1956年開始,花了近10年功夫,右玉舉全縣之力,終於把「黃龍」遏住了。王虎林小時候,就參與了這場會戰的後半程。「我小的時候,一畝玉米地收成五六十斤,後來,樹多了,沙少了,糧食也漸漸夠吃了。」王虎林回憶道。

  1976年,王虎林擔任了張化村的村支書,「那時候村裡植樹熱情很高。除了在本村種樹,還經常去支援附近鄉鎮,全靠步行,騾車拉著鐵鍬。兜裡揣著玉米面窩窩頭,一小時走八九裡地,走三四個鐘頭。」

  上世紀80年代,植樹的條件稍微好了點。「村裡有幾臺三輪車,能拉工具和人。」當時,王虎林從村裡調到鄉鎮擔任會計,但種樹一點沒耽誤,「種100棵樹,不僅能折算成工分,還能獎勵一袋方便麵。」王虎林笑著說,那時方便麵可是稀罕物,只有坐月子的婦女們才能「享受」。

  1983年底,右玉人工造林面積達到110.75萬畝,全縣林木綠化率達到37.5%。現在,「會戰式」綠化已不再需要,綠化主體也逐漸轉向更專業的市場化公司。但是,右玉人種樹的初心始終未變。右玉再也不是那個飽受風沙肆虐之苦的貧困縣——2018年,右玉縣順利通過驗收,實現脫貧摘帽。

  王虎林的兒子王興文從小跟著父親上山種樹。小孩子貪玩,幫大人扛苗、抬水之後,王興文就在野生沙棘林裡摘幾串沙棘枝。他至今記得:沙棘果放在壓餄餎面的機器裡「榨汁」,再加上一點白糖,簡直就是幸福的味道。年少的他沒想到的是,多年以後,小小的沙棘果成了「金果果」。

  

  貴州黔西         

  蔥鬱滿山稻花香

  本報記者  程  煥

  午後,綠蔭遮掩下的小山村一片清幽。古鳳岐拎起鎬頭和竹籃,打算趁著好天氣,進山採草藥。

  77歲的古鳳岐,家住貴州黔西縣中建鄉營盤村,雖已是滿頭銀髮,走起山路來依舊步態輕盈。「我小時候,林子比現在還茂密,樹底下到處是野生藥材。」古鳳岐說。

  「如今山上鬱鬱蔥蔥,山下稻花飄香,山裡還有不少參天大樹,有的樹幹粗得五六個小孩都抱不住。」古鳳岐清晰地記得,上世紀50年代末後,接連的毀林開荒,導致植被銳減。地是多起來了,但風調雨順的年份少了,連藥材也不容易採了。大伙兒的光景日益艱難。

  「基本要靠天吃飯,一畝地產300斤糧食就算不錯。」為了保證不斷頓,古鳳岐一家跟村裡人一樣,拿少量糧食摻著大把蔬菜一起煮,但吃再多也不耐餓。

  「我算是看明白了,窮山惡水長不出金元寶。」1988年,作為家中長子,不忍心讓父親一個人苦苦支撐,16歲的古國昌便外出務工。廣種薄收、水旱災害頻發,吃盡了苦頭的營盤村老鄉們,漸漸認識到問題的根子出在林子上。

  「一段時間不下雨,地裡就會開裂。連著下幾天雨,滑坡和洪水又會接踵而至。山上沒有樹,水土保不住。土給衝走了,還怎麼指望大豐收?」外出攬活時,古鳳岐觀察到:樹林長得好的地方,老百姓往往不愁吃喝,林子破壞嚴重的地方,種什麼都不行。

  到1998年,營盤村的森林覆蓋率已經不足30%。後來,天然林保護和退耕還林工程開始實施,千瘡百孔的村子終於迎來了轉機。「老百姓都願意把地拿出來種樹,家家直接領糧食作補償。」中建鄉黨委宣傳委員、時任林業站站長李果介紹,通過林權制度改革,林地承包經營權和林木所有權界定到戶,群眾植樹造林的積極性更高了。

  「林子多了,地又肥了,好日子就在眼前呢。」古鳳岐不甘落後,主動將兩畝坡地栽上樹。在村民的精心呵護下,營盤村如今已擁有9000多畝林地,森林覆蓋率83%。老鄉們蓋起了小樓房,水泥路也通到了各家門口。古國昌家靠開民宿過上了好日子。

  

  圖片說明:

  圖①:近日,中小學生在浙江安吉餘村參加植物認知課等活動。

  潘學康攝(人民視覺)  

  圖②:近日,貴州黔西,村民忙著採摘中藥材。

  史開心攝(人民視覺)  

  圖③:生機盎然的山西右玉縣小南山森林公園(攝於2018年8月7日)。

  新華社記者  曹  陽攝  

  圖④:貴州黔西境內的烏江源百裡畫廊大峽谷。

  羅大富攝(人民視覺)  

  數據來源:生態環境部、國家統計局

  版式設計:蔡華偉

  《 人民日報 》( 2020年08月13日 10 版)

(責編:曹昆)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焦點

  • 「守護綠水青山 共建生態省會」——2019年「石家莊生態日」主題...
    「石家莊生態日」主題活動現場。記者 馬靜 攝 長城網石家莊訊(記者馬靜)9月16日,「守護綠水青山 共建生態省會」——2019年「石家莊生態日」主題宣傳活動在國際生態學校——石家莊市公園城小學成功舉辦。
  • 生態文明宣傳月|2020年「最佳公眾參與案例」:守護綠水青山,環保小...
    生態文明宣傳月|2020年「最佳公眾參與案例」:守護綠水青山,環保小記者在行動 2020-06-08 20: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福州新聞]碧水藍天綠滿城:守護綠水青山 共建生態福州
    [福州新聞]碧水藍天綠滿城:守護綠水青山 共建生態福州 碧水藍天綠滿城:守護綠水青山,共建生態福州。
  • 法治守護綠水青山的 「徐州探索」
    歡迎關注「生態徐州」日前,我市發布的《關於加快推進美麗徐州建設的意見》中提到,要健全生態環境保護法治體系,完善生態環境保護執法司法機制,加快實施綜合行政執法改革,推進環境公益訴訟,加大生態環境違法犯罪行為打擊懲處力度。
  • 廈門翔安:網格化監管,守護綠水青山
    網格化監管,守護綠水青山 ——翔安區持續推進第二次全國汙染源普查工作 東南網12月3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陳挺 通訊員 陳淵川 黃方韻>) 目前,第二次全國汙染源普查工作在廈門市翔安區持續推進中,以科學、高效、現代的生態環境舉措來守護綠水青山,以紮實、創新、智能的手段來爭當生態排頭兵。
  • 保護野生動物守護綠水青山
    參與救助活動的都蘭縣溝裡鄉牧民群眾告訴記者,黨和政府不斷加大生態保護等法律法規的宣傳力度,使大家自覺保護生態環境和野生動物的意識不斷增強,平時都能跟野生動物和諧相處,也會主動伸出援助之手。這次就是一位牧民在巡山時,偶然發現一隻赤狐頭部卡在鼠洞裡面拼命掙扎,在個人無法施救的情況下趕緊通知大家一起想方設法,幫助受困赤狐獲得新生。
  • 守護綠水青山 共建天藍、地綠、水清的美麗中國
    構建全社會共同參與的環境治理體系,守護綠水青山,中國持續發力。  「要保持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定力,牢固樹立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導向,持續打好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把祖國北疆這道萬裡綠色長城構築得更加牢固。」5月2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內蒙古代表團審議時,再次為新時代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指明了方向。
  • 大理:守護綠水青山 留住美麗鄉愁
    守護綠水青山,留住美麗鄉愁,它越來越成為人們嚮往的「詩和遠方」。
  • 守護綠水青山 厚植生態底色—瞄準「高地」建設,我區生態環境保護...
    守護綠水青山 厚植生態底色—瞄準「高地」建設,我區生態環境保護持續向好 2021-01-07 15:0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守護綠水青山打造生態旅遊,3·12植樹節,河南魯山阿婆寨在行動
    > 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河南平頂山市魯山縣阿婆寨風景區堅持保護環境打造生態旅遊 隨著阿婆寨旅遊項目的開發,這一窮鄉僻壤已變了模樣,曾經的荒山禿坡正被一片片綠植包圍;想要風景好看,只有先把山坡綠了,但自然資源的匱乏,是改變阿婆寨的第一難題,說著容易做著難,有這一想法後,便開始全力實施大量植樹,這些年,
  • 【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典型案例④】用司法來守護綠水青山
    【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典型案例④】用司法來守護綠水青山 2020-05-11 20:4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綠水青山攬入懷——燈塔市踐行「兩山」理念守護生態環境
    近年來,燈塔市牢固樹立「兩山」理念,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努力統籌改變城鄉面貌,提高生態環境建設水平,全力建設「秀美燈塔」。截至目前,燈塔市完成10.76萬畝荒山造林任務,完成創森任務4.04萬畝;森林覆蓋率達31%,全市水岸林木綠化率達80%以上。
  • 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把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習近平總書記...
    只要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鍥而不捨,久久為功,就一定能把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我們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寧要綠水青山,不要金山銀山,而且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對於發展和生態的辯證關係,習近平總書記有著深邃思考:「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
  • 承德森林公安守護綠水青山,拱衛京畿保藍天
    原標題:承德森林公安守護綠水青山,築牢生態安全屏障,拱衛京畿保藍天承德市是全省森林草原資源第一大市,有林地面積3442萬畝,林草是承德的寶貴資源,是承德的財富。承德地處京津地區的上風上水,是京津冀水源涵養功能區,首都北京的生態屏障和防火牆。
  • 《翡翠湖日記》—「青山英雄」:為綠水青山而戰鬥
    《翡翠湖日記》—「青山英雄」:為綠水青山而戰鬥重慶一級飲用水源地被嚴重汙染,水源地與翡翠湖相連,翡翠湖被汙染,生活汙水糞水直接流進嘉陵江。這一切的原因是因為原物業——重慶翡翠湖物業管理有限公司亂作為,造成翡翠湖變成黑水湖,環境日益惡化。
  • 守護綠水青山 積蓄綠色動力 ——徐州繪就山水人城和諧相融新畫卷
    守護綠水青山 積蓄綠色動力 ——徐州繪就山水人城和諧相融新畫卷 2020-12-25 16: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楊玲玲:問題再整改 責任再壓實 守護好天台綠水青山
    經黨中央、國務院批准,中央第三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近日進駐浙江省開展生態環境保護督察。9月1日,省、市相繼召開督察進駐動員會。楊玲玲指出:這一輪中央環保督察是對我縣貫徹中央和省、市生態環保決策部署的政治考量,是對名縣美城建設的全面檢閱,也是推動解決突出環境問題的有力抓手。
  • 【守護綠水青山】退役後又「入伍」,他的理想之火不滅
    【守護綠水青山】退役後又「入伍」,他的理想之火不滅 2020-10-21 20:3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廣東佛山:留住桑基魚塘,守護綠水青山」
    時報君又一篇文章登上學習強國全國平臺稿件:廣東佛山:留住桑基魚塘 守護綠水青山欄目:全國平臺-大自然-光影自然攝影:梁兆林這種珠三角最早的生態循環農業模式,不僅彰顯了古人智慧,也守護了綠水青山。
  • 保護生態 守護綠水青山
    光明日報訊:「黨的十九大報告有關『三農』的論述和我們每家每戶都有密切關係,鄉村振興戰略、生態環境保護等問題都是鄉親們關心的大事。我們要把十九大精神宣講到每村每戶,讓每個人都能學習透、領會深。」在天津市薊州區尤古莊鎮興華村的苗木基地,十九大代表、薊州區委書記於立軍再三叮囑村主任楊曉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