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對於軍火商來說,國內訂單永遠是嫌少的,馬不吃夜草不肥,打開國外市場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成飛(這裡特指成都132廠,並非611所)的殲-7戰鬥機向外銷售超過700架,給上世紀80-90年代軍工困難期的成都飛機公司帶來了巨大的利潤,也保留住了寶貴的設計隊伍和工人隊伍,這使得成都飛機廠能有一批穩定工作20年的金牌員工,為後續殲-10戰鬥機,梟龍戰鬥機,以及殲-20戰鬥機的研發,打下了良好的技術和人員基礎。
同樣在艱苦時期,瀋陽飛機公司經濟情況比成飛稍好,但是情況也不算太妙,雖然殲-8II戰鬥機家族研發經費一直不斷,但是比起70年代來說,投資力度還是明顯下降,看著兄弟單位不斷在外撈金,瀋陽的設計師也開動腦筋想辦法,第一個項目就是殲-8IIM戰鬥機,結構材料進行了一定更新,火控、綜合顯示、電子對抗、導航等系統換裝了國內外的先進設備,發動機也換成了WP-13B,最引人注目的是引進了俄羅斯的甲蟲脈衝都卜勒雷達和空空飛彈,外加一部分中國製造武器,向全世界推銷,並在珠海航展上亮相。
殲-8IIM戰鬥機是沈飛在外貿上所做的第一次嘗試
在殲-8IIM失敗之後,眼看成飛又拿到了巴基斯坦梟龍戰鬥機的研製合同,沈飛也沒有停止腳步,並在2009年推出了全新的殲-8T戰鬥機,這款戰鬥機有很多亮點,首先配備了先進的X波段脈衝都卜勒雷達,面對3平米雷達反射截面的空中目標上視距離不小於75公裡,下視距離不小於45公裡,空對海模式,目標50平米雷達反射截面,海1模式探測距離100,海2模式探測距離80公裡,可以同時探測和跟蹤10個目標,可以制導多種對空和對地攻擊飛彈,其中包括射程70公裡的霹靂-12空空飛彈,射程90公裡的俄制KH-31反艦飛彈。
飛機座艙採用了一平兩下布置模式,一個平顯外加2個多功能顯示器,外加部分機械儀表,飛機採用先進的雙杆操作模式,大大提高了飛行員操縱效率,飛機具備GPS衛星制導外加慣性複合制導模式,飛機帶有自動駕駛儀,可以航向姿態穩定,自動改平拉起和增穩功能,節省飛行員體力,飛機最大速度2.2馬赫,作戰半徑900公裡,空重10噸,最大起飛重量20噸,內油4.2噸,1公裡高度爬升率220米每秒,數據和殲-10戰鬥機差距不大,最大的差距在於飛機的盤旋能力,飛機在最常用的0.9馬赫條件下,1公裡高空最大穩定盤旋能力6.9G,5公裡高空穩定盤旋4.7G,這是差距最大的地方,殲-10戰鬥機性能比這個好得多,估計相應參數在8G和6G,主要根源在於機翼設計落後,飛機採用了大後掠三角機翼設計,沒有前緣增升裝置,和飛豹戰鬥機一樣。
殲-8II戰鬥機航電武器和殲-10戰鬥機類似,格鬥能力差距最大
殲-8II戰鬥機在1996年到2000年間,瀋陽飛機研究所設計師曾經做過一次機動性改進方案,簡單來說就是機翼外形不動,前緣換裝前緣縫翼,這個改型要是能完成,飛機盤旋能力將會得到巨大提升,高度接近於殲-10戰鬥機,和法國幻影-2000戰鬥機類似,很多人不由想到,提高機動性的殲-8II戰鬥機能否擊敗殲-10戰鬥機?
從理論上將,還是有一定可能的,殲-8II戰鬥機和殲-10戰鬥機最大的優勢在於,飛機加速性特別好,尤其超音速加速能力這是殲-10戰鬥機的短板所在,配備類似的火控雷達和中距飛彈,殲-8II戰鬥機可以比殲-10戰鬥機更遠發射飛彈,而且遭遇敵機反擊,飛機可以採取高速迴避模式,這是殲-10戰鬥機長久以來和殲-11戰鬥機交戰容易失利的模式。
蘇-27戰鬥機的優點是加速很快,這一點和殲-8II類似
殲-8II戰鬥機推銷10多年,一直沒有客戶的原因,並不是價格問題,也不是航電和武器問題,飛機配備了先進的脈衝都卜勒雷達以及多種先進空對空飛彈和空對地飛彈,客戶最擔心的是機動性短板,這種二代機水平的機動性,面對廣泛部署的三代機,生存力並不高,能採用的模式就是高速打了就跑,完全不能和敵人格鬥,這是很多客戶最擔心的問題。
三代機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面世,迄今為止已經接近50年時間,可以說是非常長壽,全世界範圍內三代機還可能繼續服役30年以上,主要原因是,飛機機動性,航電,壽命,武器都達到了比較好的平衡,這是相比二代機飛機最大的優點,而殲-8II戰鬥機在全世界三代機浪潮開始20年,設計師都沒有及時跟進潮流,提高中低空機動性,這就是一個巨大的失誤,集中精力搞的殲-11戰鬥機,則由於智慧財產權糾紛不能出口,最終瀋陽在戰鬥機外貿市場上一無所獲,眼睜睜看著兄弟單位攻城奪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