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一非,從3歲開始搭積木,通過積木表達自己的創意想法是他的最愛。他愛運動,滑輪課、遊泳、跆拳道無一不精,更是校園運動會小能手。他喜愛戶外,愛看動物、愛摘果子、愛寫生,靈動活潑卻不失穩重。他更是鋼琴王子,常常用音樂讓我們感受他的星辰大海。
擁有十八般武藝的曹一非,是怎麼煉成的?一非媽媽毫無保留地分享了她的教育方法和見解,讓我們受益良多。
對孩子興趣保持敏感度
並為孩子做長遠規劃
5~12歲是孩子的思維黃金髮展時期。「孩子小的時候,好奇心是很強的,父母要看到孩子的好奇心,看到孩子的興趣所在,挖掘出來,並且給予足夠的支持。」一非媽媽對孩子的興趣點,一直保持高度敏感。
3歲的一非,無意間接觸到積木,就抱著積木不肯放。一非媽媽敏感地覺察到了孩子的興趣點,並陸續購買積木,鼓勵一非「玩起來」。現在一非不需要查看圖紙,搭建城堡、恐龍、飛機這種複雜的積木造型都不在話下了。
「孩子有興趣了,父母有責任為孩子挑選合適的課程,讓孩子深造,激發孩子的潛能。」
一非媽媽表示,孩子還未成熟,沒有長遠規劃的能力,也不會考慮系統化學習。父母應該勇於擔當起責任,為孩子挑選好課程。
這樣興趣才不會停留在淺顯的喜歡階段,有機會進入到專業階段,成為孩子的特長。
「我記得有一次,在商場裡一非體驗了編程課,就是通過電腦完成任務進行闖關的。一非很有興趣,玩的很開心。我就想著回來要認真挑選編程課給他。」
基於這個想法,一非媽媽到「媽媽圈」打聽了一輪,發現了和碼編程:「和碼編程上課的時間靈活,上課後有作業批改及作業點評,有專屬的老師對接,還能自己做創意作品。整個學習流程是閉環的。」
「另外,和碼編程是根據孩子的發展階段制定課程的,而不是簡單粗暴地分為低、中、高級別,而是與孩子學校的年級匹配。課程內容根據孩子的學習情況,也能隨時調整。」一非媽媽補充道。
更讓一非媽媽驚喜的是,和碼編程是深入融合了數學和編程,通過解決數學問題,掌握編程技能,一門課兩大用處。
之前一非也報名了其他的數理思維課。現在只需要上和碼編程就行了,不需要報兩個班。學習效率也會更高一些。在興趣的推動下,和碼編程的學習給一非帶來了新的成長,數學成績讓一非媽媽更放心,動手能力也變得更好了。
前幾日,6個孩子在玩機器人,一非一下子就用編程讓機器人動起來,顯得尤為出眾。因此,近日一非媽媽又續報了300節和碼編程課,希望孩子能持續成長:「選擇課程要基於孩子的興趣,但也要長遠考慮,而不是簡單學一學就算了。」
適當的管教非常必要
特別是在小學時期
『給孩子報名那麼多興趣班,你在摧毀孩子的童年啊。』
『孩子的童年只有一次啊,快樂就好。』
這是我們常常聽到的社會勸導,很多人提倡「快樂教育」,讓孩子無壓力成長。
甚至有人給較為嚴厲管教孩子的媽媽貼上「虎媽」標籤。
「一切以孩子快樂為先,我認為這樣的想法是危險的。」一非媽媽認為,孩子的天性是玩,不能完全遷就孩子的「快樂」。
一門學科,一個愛好,孩子如果深入鑽研,總會有枯燥,需要耐心和毅力的時候。如果這時父母不對孩子狠心,長大之後孩子受到挫折,可能會讓父母痛心。
從小學到大學本科的16年,對於孩子長大之後面對社會的苦,算不上什麼。
正如我們耳熟能詳的優秀人物,他們一般都是小時候吃過「學習的苦」。
小學是打基礎,培養良好習慣的關鍵時期,需要父母花費更多精力和時間去引導,甚至管教孩子,讓孩子有自控力,目標感,獨立能力。
「有一天晚上,一非已鑽進被窩了,我發現一非沒有完成線上的打卡學習任務。我就硬揪著他起來,非要求他完成任務後才能睡覺。從那以後,一非沒有忘記過打卡學習。」
一非媽媽表示如果放任孩子一次,孩子就會有第二次,應該在每一件小事上,培養孩子良好習慣。
對孩子學習的適當管教,非常必要,特別是在缺少自控力的小學時期。
正是在這樣的教育氛圍下,一非從小養成了良好的習慣。才上二年級的一非,能獨立照顧自己的起居,無需父母憂心;能自己規劃學習時間表,自律學習。
良好的習慣還讓一非的學習專注力,較同齡孩子更勝一籌,學習效率更高,自然學習成績名列前茅,還能安排出大量時間培養自己的才藝,成為文武雙全的才子。
科技讓我們事半功倍
成為教育的推動者和傳遞者
『每天工作完很累了,哪還有心思管孩子的學習啊。』
『我不知道孩子的具體學習情況,老師管著就行了。』
不少父母會拿工作當藉口,「敷衍」應對孩子的日常學習情況,卻在家長會、期中、期末考試的時候嚴肅起來。
一非媽媽家庭事業雙戰線。白天上班,但晚上查看一非作業和學習情況,是一非媽媽的例行事項,從未喊累或中斷過。
還能抽出時間跟一非一起「玩」,鼓勵一非嘗試各式各樣的玩具、事物,現在一非還是孔明鎖高手呢。
一非媽媽爆出訣竅:科技產品,讓她可以便捷地關注孩子的真實學習情況。
例如打卡記錄,通過移動手機就能查看孩子是否完成當天學習任務。例如和碼編程課的學習報告,可以讓她了解孩子的學習軌跡,點滴的進步。
科學技術能很好地反應孩子的真實學習效果,減少父母對孩子的教盲區,針對性助力孩子成長。
當然,沒有一個技術,一門課程是完美的,在享受科技帶來便利的同時,一非媽媽也是科技的推動者。
例如,一非媽媽發現了和碼編程有可以提升改善的地方,都會主動詳細地表達自己的想法給班主任。
除此之外,一非媽媽更是好課程的傳遞者。一非媽媽從媽媽圈了解到和碼編程,現在一非媽媽也向身邊的朋友媽媽推薦和碼編程。
「我樂於向身邊的朋友推薦和碼編程,好課程當然要分享。」
一非媽媽認為好課程是會說話的,正如和碼編程,只需要告知孩子和媽媽們去體驗,後續基本都會購買。
科技正在改變教育。我們可以成為科技教育時代的推動者和傳遞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