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快見習記者林丹/文劉興/圖
10月1日,榕城迎來了一位特殊的客人。臺灣霹靂布袋戲昨日登陸福州海峽國際會展中心。
布袋戲起源於福建,後隨大陸移民傳入臺灣。在臺灣,布袋戲這一中國傳統劇種經布袋戲大師黃海岱、黃俊雄一脈傳承,登上影視舞臺,而後發展成家喻戶曉的「偶動漫」文化。此次,臺灣布袋戲龍頭霹靂布袋戲官方團隊藉由第二屆福州動漫遊戲展首次來到福建,這個在全球受到熱捧的地方劇種終於「回娘家」了!
布袋戲首次「回娘家」,市民觀展熱情高漲
昨日,在海峽國際會展中心1號展館,臺灣霹靂布袋戲的展示攤位被圍得裡三層外三層,熱度明顯超過其他展位。不用訝異,霹靂布袋戲「來頭不小」,在臺灣可謂家喻戶曉。
資料顯示,早在1970年,電視布袋戲《雲州大儒俠史豔文》就創下了97%的超高收視率。2000年,臺灣最大的布袋戲公司霹靂國際多媒體大霹靂公司(以下簡稱「大霹靂」)推出布袋戲電影《聖石傳說》,該片在臺灣地區的票房超過同期好萊塢動畫大片《玩具總動員》,還登陸日本等國家上映。如今,霹靂布袋戲在日本、韓國、美國等國也有戲迷支持。
布袋戲的起源地正是福建,臺灣布袋戲是在清朝中葉的移民潮中從福建帶進臺灣的。現在,布袋戲已不單單是簡單的地方傳統戲劇,它包容了古今中外的表現內容,結合嚴肅、活潑的藝術形式,據說無論是武俠愛好者、奇幻文學愛好者、熱血動漫愛好者、戲曲愛好者、詩詞愛好者、冷兵器軍迷、惡搞愛好者都能從中找到感興趣的內容。
此次霹靂布袋戲首次登陸福建,大霹靂副總經理許煌銘表示「很高興,也很親切」,同時他戲稱這算是布袋戲「回娘家」。據許煌銘介紹,霹靂布袋戲從2007年左右就開始注重來大陸推廣,曾在北京文博會、上海世博會、杭州動漫展等展會上進行過推廣。此前,霹靂也去過廣州、成都,但是像這次來福州搞這麼大型的活動,在大陸是少有的。
大陸戲迷通常是通過網絡接觸霹靂布袋戲的。近年來,霹靂布袋戲在大陸已經擁有越來越廣泛的戲迷,霹靂官方也打通了數個主流視頻網站的播放渠道,並且推出普通話配音版本(原先只有閩南語配音),方便大陸的新戲迷。許煌銘說:「根據網絡視頻後臺顯示的數據,沿海一帶的流量很高。」大霹靂也一直在考慮在沿海乃至整個大陸地區做更多的布局,甚至授權實體店也在考慮之中。
戲迷從河南坐飛機到福州,一萬餘元買走心愛戲偶
此次大霹靂帶來了好幾尊官方戲偶來展出,部分戲偶開放售賣。據工作人員介紹,開展第一天,就已經有3尊戲偶被戲迷買走。其中,第一個「出手」的是一名在河南工作的漳州戲迷,他提前一天從河南坐飛機趕到福州,希望能買走「倦收天」(戲偶角色名),但是「倦收天」並不在此次開放售賣的名單之中;然而他再三請求,大霹靂副總經理許煌銘也被其誠意感動,這位忠實戲迷終於以一萬餘元抱得佳「偶」,據說,他家裡收藏有20多尊戲偶,實屬鐵桿粉絲。
無獨有偶,東南快報(微博)記者在現場遇到了很多對布袋戲「痴心一片」的戲迷。戲迷「MOMO」說,她看布袋戲已經4年了,看布袋戲是受家人影響,她的媽媽今年49歲,看布袋戲20多年,是「金光時期」(《霹靂金光》是霹靂布袋戲第一部劇集)就追劇的元老級道友。戲迷「仄仄」布袋戲齡3年,作為忠實戲迷,她看到霹靂布袋戲來福州展出的消息,就報名前來做義工了。據她介紹,霹靂布袋戲攤位上大約有10個義工,都是熱情的戲迷主動來報名的,有一半是開展前兩天就趕來幫忙了。戲迷「狂奔的鷇音子」是閩江學院的學生,她見到裝扮成劇中偶像的COSER,便激動地衝上前去擁抱合照,露出了滿滿的幸福感。
花絮十指操弄百萬兵,操偶師從小結緣布袋戲
戲偶的操作是將手伸進木偶的布袋戲服,手指深入木偶的頭部,大拇指撐住偶頭的脖肩,食指可撥動木偶的嘴唇;戲偶內部有一根線連接眼部,拉動它控制眼部動作;另有木製的「直杖」伸進袋中,配合木偶的手臂動作表演。
木偶的演出要以苦練成就純熟的技藝,除了肢體動作之外,木偶的悲、歡、怨、怒等種種情緒都要利用木偶的各種姿態來傳達,而這些也是操偶師技藝的精華所在。布袋戲操偶師以精巧的五指、手掌、手肘的聯合運用,展現出戲偶的每一個細膩動作、一顰一笑,使木偶被賦予如真人一般的靈性,栩栩如生,到達藝術表演不可思議的境界。「十指操弄百萬兵」,是這個職業的真實寫照。
在現場,操偶師餘孟倉告訴東南快報(微博)記者,他今年37歲,從事霹靂布袋戲操偶師工作已經15年;據他介紹,操偶師要經過起碼3年的訓練才能達到可以表演的水準。餘孟倉說,他從小結緣布袋戲,小時候就看布袋戲,小學時就成為了戲迷,中學時進入學校的布袋戲社團,開始接觸操偶;後來看到霹靂布袋戲招人就報名了,直到成為布袋戲公司的一名員工,從事自己心愛的事業,到現在不曾換過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