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網網上群眾工作大數據:5月湖南各地回應網民訴求9887次

2020-12-15 紅網

紅網網上群眾工作部大數據顯示,2020年5月,湖南全省各級黨委政府在紅網解決或回應網民訴求9887次(條),同比2019年5月(8483次)增長16.55%。其中,《百姓呼聲》6104次(條)、《問政湖南》3459次(條)、《消費維權》324次(條)。

一、14市州留言辦理情況

全省有11個市州在《百姓呼聲》《問政湖南》等欄目的回覆率超過60%。其中,懷化、永州、邵陽、株洲、郴州、嶽陽、張家界、婁底的回覆率超過90%,位居全省前8名。其他依次為:衡陽、常德、湘潭、長沙、湘西、益陽。

二、122個縣市區留言辦理情況

5月,留言辦理量增幅前10的縣市區是:衡山縣、南嶽區、赫山區、宜章縣、寧鄉市、新邵縣、綏寧縣、古丈縣、新田縣、石峰區。

此外,回復率較高或留言辦理量增長較快的縣市區有(排名不分先後):零陵區、芷江縣、天元區、江永縣、道縣、新化縣、沅陵縣、永定區、東安縣、鶴城區、澧縣、通道縣、茶陵縣、武岡市、中方縣、耒陽市、湘鄉市、隆回縣、石門縣、新晃縣、江華縣、華容縣、雙峰縣、桂陽縣、長沙縣、鼎城區、荷塘區、安鄉縣、寧遠縣、雙清區、汨羅市……

三、積極批示或回應網民留言的領導

(註:按網民留言回復量排序)

湖南省市場監督管理局局長向曙光、湖南省司法廳廳長範運田、湖南省郵政管理局局長朱漢榮、湖南省殘聯理事長肖紅林、湖南省民政廳廳長唐白玉、湖南省水庫移民開發管理局局長李新連、湖南省交通運輸廳廳長趙平、湖南省監獄管理局局長鍾藝兵……

湖南省委常委、長沙市委書記胡衡華,株洲市委書記毛騰飛,婁底市委書記劉非,嶽陽市委書記王一鷗,湖南省政協副主席、懷化市委書記彭國甫,湖南省政協副主席、郴州市委書記易鵬飛,婁底市市長楊懿文,張家界市委書記虢正貴,邵陽市委書記龔文密,永州市委書記嚴華,常德市市長曹立軍,常德市委書記周德睿,懷化市市長雷紹業,益陽市市長張值恆,張家界市市長劉革安,郴州市市長劉志仁,株洲市市長陽衛國,邵陽市市長劉事青……

寧鄉經開區黨工委書記、寧鄉市委書記周輝,長沙經開區黨工委書記、長沙縣委書記沈裕謀,懷化市政協副主席、沅陵縣委書記欽代壽,湘鄉市委書記彭瑞林,道縣縣委書記吳恢才,隆回縣委書記王永紅,鶴城區委書記向秀亮,靖州縣委書記張遠松,零陵區委書記唐燁,懷化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辰谿縣委書記楊一中,慈利縣委書記邱初開,澧縣縣委書記廖可元,懷化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漵浦縣委書記蒙漢,芷江縣縣長王海濤,茶陵縣委書記彭新軍,衡南縣委書記胡果雄,湘潭縣委書記傅國平,東安縣委書記馮德校,株洲高新區黨工委書記、天元區委書記周建光,邵東市委書記沈志定,石峰區委書記張建勇,常寧市委書記劉達祥,資興市市長羅成輝,華容縣委書記劉鐵健,芷江縣委書記龔紅果,武陵區委書記莫漢桃,邵陽市委常委、武岡市委書記侯文,邵陽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新寧縣委書記秦立軍,洪江市委書記向守清……

四、網民留言辦理單位排名

五、網絡問政典型推介

直面民聲民意民情,衡南縣網上群眾工作的「四個全面」

近年來,衡南縣積極踐行網上群眾路線,緊密圍繞工作大局,積極落實網絡意識形態責任制,不斷深化網絡綜合治理,大力推動網民留言辦理工作,在畫好網上網下「同心圓」方面進行了諸多有益的探索。

A:全面扛起第一責任擔當

早在2018年,衡南縣就通過了《衡南縣黨委(黨組)網絡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考核辦法》,建立健全了分類管理、分級負責,條塊結合、權責明確的輿情應急管理工作體系,形成了統一指揮、反應靈敏,協調有序、運轉高效的輿情應急管理工作機制。近年來,衡南縣進一步完善了網絡安全管理的組織體系和工作程序,建立網絡輿情風險評估機制和網絡輿情應急處置聯動機制,建立全縣《網絡輿情應急處置聯動機制通訊錄》並進一步強化主體責任、主管責任和屬地責任。

網信部門定期呈報的《衡南輿情專報》,衡南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每期必看,且在第一時間作出具體性的批示和轉辦,由縣委督查室對重點輿情批示件的辦理情況全程跟蹤督辦。

B:全面推進網民留言辦理

網上群眾留言反映的是民聲,表達的是民意,吐露的是民情。本著「早知道、早面對、早處理」的原則,衡南縣著力走好網上群眾路線,主動暢通社情民意反映渠道,積極辦理網上群眾留言。紅網網上群眾工作大數據顯示,2019年全年,衡南縣共交辦城建環保、脫貧攻堅、徵地拆遷、涉法涉訴、換屆選舉等各類紅網網民留言470餘件,留言辦理量位居衡陽各縣市區前三,辦結回復率在70%以上;2020年以來,共編發《輿情交辦函》235餘件,編報《輿情專報》9期,涉及的民生問題相關部門都進行了認真調查解決,贏得了眾多網民點讚。

同時,針對網絡問政中的敏感輿情,衡南縣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理念,建立健全了重大輿情研判會商和輿情管理快速反應機制。對重大輿情,縣級層面即時啟動應急處置,就事件處理和輿論引導進行調度指揮,由涉事地區和部門快速處置輿源,強化信息溝通,組織輿情應對會商和調控,做好協同應對工作。真正做到第一時間暢通輿情、第一時間正確反應、第一時間正面回應、第一時間引導輿情,輿情應急管理工作的時效性、規範性和科學性大大提升。

C:全面落實網絡生態治理

本著「鬆散型管理、緊密型聯繫」的原則,衡南縣網信部門在線上建立了由本土網絡大V、意見領袖組成的自媒體沙龍,常態化地宣講網絡政策法規,循循善誘他們依法運營自媒體,傳播衡南好聲音;線下不定期邀請廣大網友參與採風體驗、建言獻策,增強網民對全縣經濟社會發展情況的了解。同時,持續開展淨化網絡輿論環境專項整治行動,積極協同公安部門查處網絡造謠案件,及時關停違規開設的網站地方頻道,共同營造風清氣正的網絡空間。

有效利用紅網衡南站、「衡南發布」政務微博、「微衡南」「這裡是衡南」微信公眾號等新媒體平臺,及時、深入宣傳縣委、縣政府的中心工作。2020年以來總計更新信息8000餘條,將衡南縣涉及時政、民生的重大決策部署、重要活動安排和重要會議精神,第一時間在網絡上開展宣傳報導,做到了百姓家喻戶曉、人人皆知。

D:全面加強考核督辦工作

衡南縣委將網絡意識形態工作納入對各地各單位的年度目標績效考核內容。縣委督查室針對各類重點輿情的批示件辦理情況,持續跟蹤督辦、定期通報。

下一步,衡南縣網信部門將堅持「正能量是總要求、管得住是硬道理、用得好是真本事」,堅決落實網絡意識形態和網絡安全兩個責任制,做大做強網上正面宣傳,把握「時、度、效」,科學精準調控引導網上輿論,築牢網絡安全保障體系,推進「數字衡南」「智慧衡南」建設,為加快衡南「四區一花園」建設和「六城同創」工作營造良好的網絡輿論氛圍。

相關焦點

  • 7月各地回應網民訴求9252次丨紅網網上群眾工作大數據
    紅網時刻8月5日訊(記者 李潔)紅網網上群眾工作部大數據顯示,2019年7月,湖南全省各級黨委政府在紅網解決或回應網民訴求達9252次(條),較6月(7530次)增長22.87%,同比2018年7月(5993次)增長54.38%。其中,《百姓呼聲》5049次(條)、《問政湖南》3707次(條)、《消費維權》496次(條)。
  • 《問政湖南》9月回顧:1470條網民留言得到回應
    紅網時刻10月10日訊(記者 肖鳳姿)據紅網網上群眾工作部的大數據顯示,2017年9月,湖南各級黨委、政府在紅網《問政湖南》欄目回應網民留言1470條。長沙、婁底、懷化、永州、湘潭等市州,長沙縣、新化縣、湘鄉市、辰谿縣、漣源市等縣(市)區,辦理網民留言數位居全省前列。
  • 《問政湖南》1月回顧:1732條網民留言得到回覆
    紅網時刻2月5日訊(記者 肖鳳姿)據紅網網上群眾工作部的大數據顯示,2018年1月,湖南各級黨委、政府在紅網《問政湖南》欄目回應網民留言1732條。長沙、婁底、懷化、常德、永州等市州,長沙縣、辰谿縣、漣源市、漵浦縣、湘潭縣等縣(市)區,辦理網民留言數位居全省前列。
  • 2020上半年各級幹部通過人民網《領導留言板》回應群眾建言與訴求...
    根據各地網民滿意度、互動活躍度、辦理力度三方面的情況進行綜合分析,四川、河南、安徽、陝西、北京、湖北、山西、甘肅、山東、廣東網上群眾工作總熱度位列全國前10名。對於當地的高效響應,該網民評價感慨道,「這確實讓人感覺到了這座城市的進步和競爭力的提升,必須點讚!」330位「一把手」與1300家單位入駐 基層單位成為留言辦復主力開展網民留言辦理工作,是各地踐行網上群眾路線的重要落腳點,也是關注民生訴求的重要窗口。
  • 常德交警迅速回應民生訴求 拖移「殭屍車」
    (原標題:常德交警迅速回應民生訴求 拖移「殭屍車」)
  • 湖南新田:「智匯辦」讓群眾辦事像網上購物一樣方便
    紅網時刻永州12月4日訊(通訊員 蔣軍君)「你好,我們野樂村有2位村民的醫保在系統裡繳不了費,需要請你們幫忙。」「好的,請你把身份證號發過來。」「為您處理好了,明天就可以交醫保。」「好的,非常感謝!」
  • 龍山縣委書記彭正剛一個中午回復18位紅網網友留言
    紅網《問政湖南》頻道龍山縣委書記回復網友呼聲截圖  紅網龍山站6月20日訊(分站記者 張軍)6月18日,記者打開  《問政湖南》頻道是紅網開通的湖南省第一家大型網絡問政平臺,目的是讓網友和湖南各級黨委、政府一把手進行一對一交流。省委、省政府及各市州縣的主要黨政領導均在頻道內開通了留言板塊。2012年2月19日,彭正剛認領紅網《問政湖南》後,便開始回復網友留言。
  • 問政湖南2月回顧:株洲市積極發力網絡問政
    問政湖南2月回顧:株洲市積極發力網絡問政 來源:紅網 作者:劉燦 編輯:劉飛越 2014-03-04 16:00:58
  • ...年各地走好網上群眾路線典型案例展示」優秀機構案例——貴州省...
    由中央網信辦網絡評論工作局指導,中國網際網路發展基金會、人民網聯合開展的2020年度「網聚『政』能量 共築同心圓——各地走好網上群眾路線典型案例徵集展示活動」評選結果日前發布,經專家評審共160個案例獲選「各地走好網上群眾路線典型案例」。
  • 從耳畔延伸到指尖,「網上12345」受理訴求87萬件
    每天處理三四千件訴求雖然網友不追求時效,但「網上12345」解決訴求卻一點不延時,大部分訴求解決時限不超過7天。90餘位工作人員每天24小時值守網絡平臺,日均受理三四千個網絡訴求。網絡熱線已形成包括訴求受理、辦理、審核、培訓、發布、反饋在內的服務工作體系。
  • 大慶市網上信訪三年受理群眾訴求1.1萬餘件
    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大慶市網上信訪通過全國網上信訪信息系統和黑龍江省網上信訪信息系統共受理群眾訴求11093件……近日,從大慶市網上信訪新聞發布會上獲悉,網上信訪方便群眾足不出戶反映問題,讓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最大限度降低群眾信訪成本,目前正有越來越多的群眾將其作為首選方式。
  • 「2020年各地走好網上群眾路線典型案例展示」優秀平臺案例...
    由中央網信辦網絡評論工作局指導,中國網際網路發展基金會、人民網聯合開展的2020年度「網聚『政』能量 共築同心圓——各地走好網上群眾路線典型案例徵集展示活動」評選結果日前發布,經專家評審共160個案例獲選「各地走好網上群眾路線典型案例」。
  • 株洲市醴陵市:全面推行監督與服務微信群 走好新時代網上群眾路線
    一、背景與起因 當前,網上群眾的意願、訴求和表達,能適時有效藉助網絡媒介平臺第一時間湧現出來,面對網絡輿論和迅速崛起的網上群眾個性化權益表達,傳統的做群眾工作的理念、方式和方法正面臨嚴峻的挑戰。這要求我們必須與時俱進,創新工作方法,通過網際網路走好群眾路線,上網察民意、用網聚民智、下網解民憂,切實了解群眾所思所願,積極回應網民關切、解疑釋惑。 2019年,醴陵認真貫徹落實以人民為中心的理念,創新黨員群眾工作方式方法,深入開展幸福株洲醴陵監督與服務微信群工作,利用網絡時時傾聽群眾訴求,最大限度讓群眾當家作主,使微信群成為聯通百姓匯集民意的集結站。
  • 徐守盛調研紅網:傳承紅色基因 時刻服務百姓
    他特別點讚了紅網扶貧頻道及《新化楊梅來了》新聞專題,「你們的內容紮根湖南,幫助好的農產品走出去,解決了農民最擔心的問題。」徐守盛點擊滑鼠,在紅網論壇啟動湖南網絡微公益愛心幫扶活動。  紅網長沙6月16日訊(時刻新聞記者 廖潔 攝影 李長宏 秦樓)「能解決就解決,能答覆就答覆,這是黨在新形勢下,聯繫人民群眾的新模式。」今天上午,湖南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徐守盛來到紅網調研,他叮囑紅網負責人,一定要把紅網「百姓呼聲」「問政湖南」做好、用好。
  • 打造智慧傳媒新生態 紅網融媒體指揮中心(中央廚房)重裝上陣
    1月11日下午,湖南紅網新媒體集團融媒體指揮中心(中央廚房)重裝上陣,標誌著紅網媒體融合發展進入全新階段。紅網時刻1月11日訊(記者 王嫣 攝影 秦樓)隨著湖南出版集團黨委委員、湖南紅網新媒體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舒斌連線完三路湖南省兩會預熱報導現場記者,1月11日下午,湖南紅網新媒體集團融媒體指揮中心(中央廚房)正式投入「湖南省兩會」宣傳報導。
  • 湖南媒體:將群眾路線進行到底,爭做百姓身邊的「貼心人」
    紅網時刻記者 張興莎 實習生 刁方淇 長沙報導手持雲臺、VR、AR、5G技術、直播帶貨……媒體技術每進一步,意味著記者將用更豐富的方式記錄群眾的呼聲。無論技術如何迭代,媒體仍是黨和政府與社情民意溝通交流的窗口,承擔著傳播主流聲音、回應社會關切、疏導社會情緒的責任與擔當。
  • 江華:「連心橋」暢通網上群眾路線
    華聲在線12月21日訊(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黃柳英 通訊員 尹世祿)「上午在群裡反映了問題,下午就有人來調查。」12月21日,江華瑤族自治縣沱江鎮網友「A+波波」告訴記者,自己日前在「連心橋」微信群反映:某中學門口的公共車位長期被二手車商戶佔用,影響群眾出行。接到投訴後,縣交警大隊民警立即趕赴現場調查,與城管部門共同督促商戶整改。
  • 《中國新聞周刊》調研光明群眾訴求服務工作
    本報訊(光明新聞記者 龍冠斌)12月1日下午,《中國新聞周刊》社長呂振亞率隊先後前往光明街道光明社區群眾訴求服務中心、光明區群眾訴求服務智慧管理指揮中心,現場調研光明區群眾訴求服務工作。光明區委常委、政法委書記何奕飛,區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劉大嶺參加活動。
  • 11月5日紅網手機報慈利版
    【《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誕生記】2020年10月29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審議通過《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