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港尋找張愛玲的氣息之第六篇:充滿煙火味的市民北角

2020-12-13 瑜樂譚談

在一個細雨霏霏的早晨,我從最初抵港的上環感到張愛玲另一個活動區域北角。

1949年以後,不少上海人移居香港,最早就聚集在北角區域,因此北角當時又被稱為「小上海」。可惜的是張愛玲當時排除那張著名的「傲視」照片的蘭心照相館,今日卻是沒有了。

在北角隨便一家茶餐廳喝下午茶,繼續看張愛玲。在書頁的翻動間我試圖無限觸摸這個城市,一抬眼,卻幾乎是赤裸裸的現實。茶餐廳端來一杯凍咖啡,有一種令人驚喜的市民美味。

我們試圖在一個作家的文字中重新尋找這個城市,看似無意,但其實內裡大有深意。對於作家來說,文字既是人生。張愛玲就是這樣一種靈魂,她1995年離港去美後,個人的「真實生活」可謂更加乏善可陳,而所有對於生命的意義都化在她的作品中。因為看得太透,所以現實生活漸漸對於她已經失去意義。然而那時的出版環境,天才如她,也不是絕對暢快,所以導致她後半生作品的相對萎縮。或許也是因為看得太透,而不想再寫一些哄騙性的文字給讀者?

香港茶餐廳起膩油汙的桌面上這杯凍咖啡異常好喝,可以立即嘗出來不是咖啡豆做出來的,而是各種「速溶咖啡+鮮奶+奶精」的調和。如此平凡的底料也可以創造出此等非凡美味,由此可知世界上各種東西都不應該是「專屬」或「優越」的,我們所有人生的最終,也就像張愛玲評價那部她頗滿意的《秧歌》一樣,是「平淡而近自然」的。

北角的市民氣溫潤感動。晚上路過一家快打烊的餅店,驚喜地發現有張愛玲在《談吃與畫餅充飢》裡提到的「拿破崙」。這是一家家常的餅店,8瓦的白熾燈下,上了年紀的女店主在和旁邊的一個老奶奶聊天。「拿破崙」果然未讓人失望,不很甜,又層次分明,酥軟相間。

接著往下走,路過一個賣魚蛋攤子,當下立即引為驚豔。橙黃的燈光下,魚蛋,咖喱,腸粉,蟹棒被照得稜角分明,熱氣騰騰。攤主用剪刀快速剪著腸粉,撈粗面或公仔麵,澆上他牌子上標榜的「秘制醬汁」。我看見前邊一個學生模樣的女孩捧著一小碗的魚蛋津津有味的吃著,遂用國語跟老闆娘說我要跟她一樣的。女學生小小的白了我一眼,然而我卻顧不上了,只一手接過熱騰騰的魚蛋,心就歡快的要跳了出來。有剛下班回來的白領模樣的女子,在我後面素素地要了一盤腸粉。腸粉很細,女生潔白纖細的手指捧著泡沫材質的軟軟的餐盤,右手拿著兩隻小籤,就這麼當街開吃起來。

張愛玲自己也說:去掉了一切的浮文,剩下的仿佛只有飲食男女。

------未完待續

相關焦點

  • 香港中環:充滿藝術氣息的金融城
    五光十色的維多利亞港、熙熙攘攘的的旺角……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不一樣的香港。不管是購物天堂還是不夜城,都只是香港的一個側影。   中環,香港的金融心臟,一個高樓林立、車水馬龍的地方,一個被同伴戲稱「這裡的人只『吃』LV(路易威登)、GUCCI(古馳)就飽」的地方,其實有著別樣的魅力。
  • 西遞古村:一個充滿煙火氣息的鄉村,卻美的那麼脫俗!
    一幕充滿生活氣息的農夫勞作景象,這或許就是人間煙火應有的氣氛吧?看起來平凡的古村,用生活氣息十足的環境營造出脫俗典雅清新的美麗!您知道現在的西式餐廳有多漂亮嗎?名不虛傳的西遞古村,是安徽最具代表性的皖南古村落,以保存完好的明清建築聞名於世,處處充滿著生活氣息的田園風光,被國內外遊客稱為「現代版的清明上河圖」。
  • 人間煙火味——肉食在香港 | 食肆
    人間煙火味——肉食香港|食肆圖文|姜嘉         故事裡的人|阿敏 懌姐街頭巷尾的年節味越來越濃,冷風起來,叉燒、豉油雞、燒鴨、燒鵝……港式燒臘帶著油潤的暖意讓人胃口大開。IV.東寶小館去東寶小館那次,算是給阿敏踐行,她已經收拾行李準備離開香港。兩個人奔到北角,找到這家街市即菜市場樓上的大排檔。
  • 內地這座破舊老樓房,與香港北角很相似,瞬間成了網紅景點
    因此這座大樓能看到密密麻麻的晾曬著的東西,加上破舊不堪的房屋與老化的設施,整體外形與香港北角側魚湧大樓頗為幾分相似。很多人知道這座大樓之後都會來這裡見識一下內部版的「香港北角」。這座內部的「香港北角側魚湧大樓」是在哪裡?很多人可能都迫不及待的想要了解。
  • 藏在香港北角的春秧街,原汁原味幾十年不變,古老叮叮車遊客最愛
    北角位於中國香港東區中部,主要為住宅區,人口以福建人為主,因此又有「小福建」的稱號。近年來,不少訪香港遊客口味轉變,除購物外更加青睞文化旅遊,尤其對香港的老區、歷史人文風景更感興趣。如果想品味香港老街、老味道、老情懷,北角的春秧街就是最佳選擇。
  • 《浮花浪蕊》這篇小說改了二十年,看張愛玲後期敘事風格如何轉變
    1983年臺灣《皇冠》雜誌發表了張愛玲的《惘然記》,《惘然記》中收入了張愛玲舊作《多少恨》《殷寶灩送花樓會》《情場如戰場》,還有三篇新作《相見歡》《色戒》《浮花浪蕊》,這三篇是張愛玲社會小說的實驗,小說創作手法和傳奇時代的小說大不相同,而其中最富有實驗精神的是《浮花浪蕊》,這篇小說在語言
  • 香港北角街頭國慶氣氛濃
    香港北角街頭國慶氣氛濃/4) "← →"翻頁 國慶節臨近,香港街頭國慶氣氛濃
  • 傳承地道港味,香港旅遊必去的六大美食老店!!
    藏在繁華中的復古港味老店,保留著香港這座城市的靈魂。地方的溫度和尋常百姓家的味道,唯獨在這裡才能尋回記憶~這六家必去的香港美食老店,強烈推薦給大家!   √天然椰子號   將天然新鮮椰子玩出許多花樣,全港僅此一家!
  • 北角--深度遊詳細攻略
    【玩透香港】北角是一個非常適合來港吃住行的地方。沒有尖沙咀、銅鑼灣那麼擁擠,也盡享地鐵、叮叮車、碼頭的便利。今天就讓我帶你瞬間認識北角~▲麥記美食的街頭小吃吸引了不少香港明星前來光顧,可見非常好吃(圖片來源:玩透香港)羅勒印度餐廳——米其林車胎人美食地址:北角七姐妹道7號昌輝閣地鋪
  • 橙出品 米其林指南:在香港街頭尋找平民美食
    香港的路邊攤文化,不僅遊客捧場,生活在這裡的市民街坊也願為一顆彈牙的魚蛋、一塊亮晶晶的叉燒大排長龍。最新出爐的2016米其林(港稱「米芝蓮」)港澳指南,使眾食客覓食又有了新動力。今次米其林首次推薦街頭小食,最便宜6塊錢(港幣,下同)就有得食,真是平民福音!
  • 尋找隱匿在大街小巷的香港地道美食,這六家最受當地人喜愛!
    藏在繁華中的復古港味老店,保留著香港這座城市的靈魂。地方的溫度和尋常百姓家的味道,唯獨在這裡才能尋回記憶~這六家必去的香港美食老店,強烈推薦給大家!擁有五十年歷史,提起這家店街坊們都津津樂道,米其林餐廳和五星級酒店更為之青睞~大家鍾意的,都是它純正無添加的風味!!老闆每天早起開工,榨椰汁,秘制醬料,蒸椰糕等,親力親為,幾十年如一日堅持,口碑棒極~最推薦它家的頂級椰汁年糕,新鮮椰子製作而成,椰香四溢,椰子味特別濃,不含防腐劑,需要儘快吃完哦。
  • 香港大排檔歷史悠久:平民美食 地道港味
    :平民美食 地道港味  皮脆肉細的燒鴨,沾上蔥油調勻的醬汁,一口咬下滿嘴生香;爽滑勁道的麵條,伴著新鮮味美的蝦球,吃完一份還覺意猶未盡……在香港,除了海港燈火、車水馬龍的風情,美食,同樣是香江故事中不可或缺的元素。
  • 《人生一串》:充滿煙火味的戳心文案……
    讓我們領會到了什麼才叫做真正的中國版《深夜食堂》此紀錄片一經推出便獲得了網友的一致好評評分嚴格的豆瓣評分9.0,B站評分9.8如果說《舌尖上的中國》是充滿儀式感的人生一串》就是最接地兒的這份來自凡間的深夜食物似乎讓白天忙於工作的人們可以停下來享受路邊攤帶來的一份天賜美食尋找到可以放鬆下來的棲息感
  • 張行方系列文學作品欣賞之——日子是煙火
    我翻閱著書籍,徘徊在古人的詩句和故事中,尋找著關於生活的最原始的痕跡,最詩意的煙火,最動人的情節。古時的人們在物質條件無比匱乏的環境下,卻能創作出那麼多經典優美的詩詞,似嫋嫋升騰的煙火,散發著迷人且深厚的文化底蘊,不但豐富了煙火生活,也傾倒了無數和我一樣平凡而又青睞煙火味濃烈生活的凡人。
  • 尋找「網紅」重慶的另一面:一個煙火氣息與藝術氣息共存的地方
    夜晚也能感受它的另一面,仿佛從一個充滿熱情的小夥,搖身一變,成為一個安靜嫻雅的姑娘,遺世而獨立。自從在某音爆火之後,每逢周末和節假日,磁器口都人來人往,熱鬧非凡。所以,重慶的大街小巷,遍地都是火鍋店,無需特地尋找,或許隨時隨地抬頭就能望見一家火鍋店,這也成了重慶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 「吃在揚州●早茶篇」(3)充滿揚州煙火味的百年老店——共和春
    【吃在揚州●早茶篇】(3):充滿揚州煙火味的百年老店——共和春去過了名聞遐邇的百年老店——富春和冶春,現在我們就去另一家百年老店——共和春;雖說「共和春」的名氣沒有前二者那麼大、環境也沒有前二者那麼雅致愜意,但卻給人們一種非常接地氣的感覺,價格上也非常親民,如果說來揚州的遊客多會慕名去——富春、冶春,那「共和春」就是當地人吃早茶的心愛之處了;
  • 春秧街電車總站,攝影必去的香港北角景點
    春秧街電車總站 可是攝影必去的香港北角景點!先來介紹一下春秧街,香港北角的一條單向街道,東面起自糖水道,西端連接北角道,街道布滿小販,兩旁樓宇地下則有專門售賣福建和上海等地道食物的店鋪,春秧街有小福建、小上海之稱。春秧街兩旁都是滿滿的攤位,而這裡是許多香港人愛逛的市場之一,畢竟有專售上海跟福建的道地美食,有許多老饕都會來這邊找美食。
  • 充滿煙火氣息的句子
    四、我亦可貪戀煙火,殷實人家,幾間瓦房,四方小院,守著流年,幸福安康。人間有味是清歡。 Snow foam milk flower floating Wuzhan, Polygonum Artemisia shoot test spring plate. The taste of the world is Qinghuan. 六、我本是槐花院落閒散的人,滿襟酒氣。
  • 張愛玲第一手史料首度曝光!宋以朗說「我這個張愛玲遺產執行者也...
    1952年,張愛玲為了完成學業,從上海來到香港,因緣際會結識了宋淇、宋鄺文美夫婦。1955年,張愛玲離港赴美,就此開始三人長達40年的往來通信。張愛玲視宋淇和宋鄺文美為下半生最信任的好友:「我的信除了業務方面,不過是把腦子裡長篇大論對你們說的話揀必要的寫一點。」
  • 米粉大擂臺·湘潭篇丨人間煙火味,最撫凡人心
    和湖南其他米粉比起來,湘潭米粉屬於小家碧玉型,是不會刻意去尋找,但吃了卻讓人常常懷念的美味。真正是——「人間煙火味,最撫凡人心」。 「總」是湘潭獨有的街道通名,它是元代之際,沒有築城前的一種市民組織。元朝以蒙古人、色目人管轄市肆,稱之為總爺或總甲,「總甲管轄之地」即「總」。 從清末、民國至解放初期,九總至十八總直至窯灣,曾是湘潭的一條「黃金街道」,在這其中以十八總最為出名。 十八總,大碼頭,鄉裡雞蛋兌醬油……一句民謠勾畫出湘潭十八總曾經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