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易老天難老,歲歲重陽。
今又重陽,戰地黃花分外香。
寧靜致遠,方得始終,我是林方致。
九九重陽,歲歲重陽,今天是九月九日,也是每年重陽節的日子,重陽節又稱作「重九節」、「曬秋節」等,是中國四大祭祖節日之一。
我們最早關於重陽節的記憶,可能是來自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重 陽 由 來
重陽節由來已久,最早可以追溯到上古,在我國古代書籍《呂氏春秋》中就有關於重陽節的記載,「(九月)命家宰,農事備收,舉五種之要。藏帝籍之收於神倉,祗敬必飭。是日也,大饗帝,嘗犧牲,告備於天子。」
可見在當時已經有了在九月農作物秋收之時祭祖,謝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動。
到了晉代,著名詩人陶淵明在《九日閒居》詩序文中寫到:「餘閒居,愛重九之名。秋菊盈園,而持醪靡由,空服九華,寄懷於言」。於是我們可知,在魏晉時期,重陽節已經有了飲酒、賞菊的風俗。
時至近代,政府將九月九日定為老人節,重陽節也多了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新意義。
今日重陽,也是共享天倫的美好時光。
重 陽 習 俗
九月九日正是暮秋,正是抓住秋的尾巴,登高望遠,看楓葉流丹,層林如染的好時節,故而「登高」便是重陽習俗之一。
在古代,重陽也叫做「茱萸節」。那時民間認為,九月九日是個逢兇之日,佩戴茱萸便可以逢兇化吉,闢邪求吉。
重陽日也是賞菊日,末秋時節,菊花爭相盛開,爭奇鬥豔,人們又認為重陽節這天採摘的菊花更加有意義,製成菊花茶、菊花酒、菊花糕點都有之。
重陽也會吃重陽糕,諧音步步高升;飲菊花酒,寓意延年益壽,菊酒菊酒,長長久久。
唐·皎然《九日與陸處士飲茶》詩云:「九日山僧院,東籬菊也黃。俗人多泛酒,誰解助茶香。」
重陽佳節,茶酒皆相宜,願有人陪你飲酒,也願有人伴你品茶。
喝慣了老白茶的人,就會以為茶皆是甜的,當偶然喝到一款別的品種的茶,覺得茶有些酸,便開始懷疑茶的質量,也對茶葉的酸是不是正常的產生好奇?
但其實對於某些茶品而言,帶點酸味是正常的。那麼,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茶裡面都有哪些酸味?
正面的酸與負面的酸
茶葉的酸與茶葉內的物質有聯繫,茶葉內的穀氨酸、沒食子酸、天冬氨酸、維生素C等物質,會致使茶湯會出現酸味,這些物質含量高的茶葉的茶湯自然是會帶酸味。
首先,我們需要明確,茶品的酸是分為正面的酸和負面的酸,正面的酸是茶葉中活性物質在滋味上的一種體現,負面的酸則是茶葉因為製作工藝不當,或是倉儲不當造成的。
正 面 的 酸
正面的酸是茶葉正常的滋味呈現,並不是茶葉變質,例如烏龍茶的酸、紅茶的酸都是正常範圍內的茶酸。
1
烏龍茶的酸
烏龍茶也就是青茶,茶葉的製作工藝繁複,需要經過採摘、萎凋、搖青、炒青、揉捻、烘焙等一系列的工序,製成的幹茶,茶香天然馥鬱,滋味醇厚甘爽。
青茶屬於半發酵的茶品,在發酵的過程中,茶葉內就會一直產生一些酸類物質。青茶中有一優質品種叫做「武夷巖茶」,是青茶的代表之一,它在自然存放的過程中就會產生「武夷酸」。
「武夷酸」的發現與歐美的一位茶葉專家有關,他在19世紀中葉,在巖茶中分離出「武夷酸」,之後的研究,則證實了武夷酸是一些對人體有益物質的混合物。
所以烏龍茶中的這一酸味是正面的酸。
2
紅茶的酸
紅茶是大家熟知的一種茶類,它屬於全發酵的茶類,在紅茶發酵的過程中,茶葉內的物質就會發生一些神奇的化學反應。
主要表現為茶葉內的茶多酚轉變成了茶紅素、茶黃素等。茶湯的口感也從鮮爽轉為柔和,少了苦味與澀感,而在這個過程中,也會有草酸、沒食子酸等酸味物質出現。
所以我們在喝紅茶時,會感受到一些輕微的酸味,不過這樣的酸味不惹人討厭,而是爽口的,讓口腔更加的爽利。並且實踐表明,泡茶時的水溫越高,茶湯的酸味越明顯,茶友如果對酸味比較的敏感,可以調低泡茶的水溫。
負 面 的 酸
除了正酸還有負酸,負面的酸是不好的酸味,表示茶葉的品質變化。
1
儲 存 不 當
茶葉儲存不當就容易出現酸味。存茶不當,例如茶葉的包裝不夠嚴密或是將茶葉存放在相對潮溼的環境內,時間一長,就容易讓水汽入侵到茶葉內部,造成茶葉受潮變質,散發出悶酸的滋味。
這時的酸味已經超過人口腔能接受的範圍,呈現的是刺激味蕾的酸味,是一種非常負面的,不正常的酸。
而受潮的情況進一步加深的話,茶葉就會發黴,出現一股讓人望而生畏的黴味,到了這一步的茶葉,已經是無力回天了。茶葉就此變質,不能再繼續飲用。
2
製作工藝出錯
制茶工藝出現差錯,也是茶湯中出現負面酸味的緣由之一。
例如,將茶青採摘之後,沒有做到及時的攤薄晾曬,而是讓茶葉厚厚的堆積在一起,任由茶葉在又溼又熱的情況下發酵,就容易出現酸味。
又例如在對茶葉進行焙火時,焙火的溫度沒有掌握好,溫度過高,也會產生不良的酸味。
茶湯中若是出現這些悶酸、刺激酸,就應該趁早將茶葉丟棄,否則就是苦了舌頭又傷了身體。
今日九九,宜清閒、賞菊,飲酒,登高,品茶,敬老。趁著秋色正好,趁著年華未老,好好陪伴珍惜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