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題目中丸子將藝伎、花魁寫在了一起,但是藝伎和花魁卻是有大大的不同。簡單點來說,藝伎,大家看過電影《藝伎回憶錄》沒有,章子怡主演的角色就是藝伎,而花魁就是前不久抖音流行的踩著高高的鞋子,濃妝豔抹,一步一步行走在隊伍中央的女子。
從外表觀察藝伎和花魁,他們之間最大差別是,花魁的和服腰帶結在前面,髮飾極其繁瑣和貴氣。
而花魁可不是一般客人可以見到的,見客的場所也是被指定的「揚屋」。花魁在去揚屋見客的這段路,被稱為「花魁道中」。
花魁身穿盛裝,由保鏢和其他指定人員隨從,隨行人員多達十幾至幾十名,走著極其緩慢的「外八字」。
除了花魁雍容華貴的頭飾,其中最最令人驚嘆的是他們的木屐,高達20cm,整身的服飾重達30kg。
話說,無論是中國還是日本,一直都有「花魁」這個稱號的存在,專門指的是青樓伶人之中最出類拔萃的那個。而日本花魁的地位更加特殊一些。
日本的花魁是需要從小培養的,可以說一個女孩一入行就能確定以後是花魁,還是最低等的遊女(既妓女)。首先遊女屋的老鴇會定期從人販子手中購買女孩,這些女孩中有的是貴族出身,但是獲罪不得不賣身,有的則是出類拔萃的美女坯子。這些女孩一旦被老鴇選中,就會按照培養花魁的方法來培養他們。
她們自小學習的跟一般的遊女就完全不同了,需要學習琴棋書畫,甚至茶道、花藝,還有談吐。為了保證她們一定能夠長成美人,從小飲食上就有很多的限制。而這些女孩子在入行之後雖然不需要立即伺候客人,但是卻要待在正當紅的花魁身邊做侍女,通過觀察她的一舉一動來進行「實踐學習」。
一般的遊女,平日接待客人是非常沒有尊嚴的。她們會在特定的時間內坐在遊女屋的走廊上或者是一間鏤空窗戶的屋內,等待客人像選擇貨物一樣挑選。而一旦成為花魁,就不需要了。花魁並不是想見就能見到的,而是需要通過三步。
首先,客人需要先進入遊女屋,一擲千金購買各種各樣的茶點或者是禮物,以彰顯自己的財力。
老鴇會根據這個客人展現的購買力,來為他選擇適合他財力的花魁,並且找這個花魁來跟他會面。會面就是純粹的見面,花魁雖然來到客人面前,但是卻不會跟這個客人進行任何交談。客人如果看中了這個花魁,可以第二天再次來到遊女屋,重複上一次的購買順序,再次表示自己的誠意。
花魁會第二次來到客人面前,與客人進行小範圍的交談。如果花魁對客人滿意,等到客人第三次來到遊女屋,這次就可以直接來到花魁的房間了。
而這個客人一旦成為花魁的入幕之賓,就不能再選擇其他的遊女了,若是喜新厭舊,則需要支付數額不小的脫身費用。而花魁則沒有這個限制,可以同時擁有很多個客人。雖然日本的花魁看似風光,但是官方規定的花魁和一般遊女退休的年紀是28歲,到了28歲,就自然失去了經濟來源。
日本一直嚴格管理著遊女屋,劃分出嚴格的紅燈區,遊女屋只能設置在紅燈區之中。而一旦從平民變成遊女,進入遊女屋中,那就完全失去自由了。
而藝伎與花魁本質的不同就在於,藝伎,賣藝不賣身。她們的世界通常不會對外界公開。所以在日本的大街上我們不會輕易看到藝伎的身影。
藝伎剛開始訓練時就像《藝伎回憶錄》裡演的那樣,年輕的女子必須沒日沒夜地做家務,還要和其他學員以及出師的藝伎同住,幫藝伎更衣,做準備工作。她們必須對前輩表現出絕對的尊重,當前輩們回來時需要跪在地上問好。
而如今也是如此,她們被禁止在智慧型手機上裝聊天應用,有的人會覺得前輩們很難相處,無法忍受與家人分離之苦而中途離開。
在出師成為一名成熟的藝伎之前,她們必須學習音樂、舞蹈以及怎樣與客人進行流暢而舒適的交流。她們還必須學習樂器,學習如何招待客人,以及如何保持優雅並且讓人尊重。
日本藝伎現在仍然保持著數百年的傳統:穿著傳統和服,畫著鮮豔的濃妝。用她們精湛的歌舞技藝來取悅客人。
欣賞藝伎的舞蹈才藝並不是最為享受的,和她們交談才是真正的體驗,藝伎營造出的交談氛圍讓客人感到很舒適特別,招待很到位。
其實,大多數日本男人是接觸不到藝伎的,如今的藝伎更彰顯出她們跨商務的一面,成為日本最獨特的象徵。
燈籠的微光映照著京都的風俗故事。一條條小巷內裡許多只有熟人介紹才可以進去的門廳內傳來神秘的弦音,撩動你的思緒。
待年華逝去,年老的藝伎會退出圈子,用年輕時的積蓄開店為生。也有的人開門收徒,訓練年輕的藝伎作為自己營生。於是同樣的故事在不同女孩身上周而復始,時間一年又一年地過去,而祗園依然鶯歌燕舞、燈紅酒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