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黃高速公路陽寶山特大橋
5月9日上午,筆者在貴(陽)至黃(平)高速公路(下稱:貴黃高速公路)第六合同段項目經理部陽寶山特大橋施工現場,看到復工後的工地一派如火如荼建設場景。
「把時間搶回來,把損失補回來。」中交二公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貴黃高速公路第六合同段項目安全總監張永良說:「隨著汛期和夏季高溫的來臨,項目經理部嚴格按照省交通運輸廳、省交通質監局及項目建設單位的相關要求,認真落實工程建設主體責任,在確保工程質量安全的前提下,科學合理組織人員、設備爭分奪秒,加快施工進度,持續抓好日常安全生產,並做好工人防暑降溫工作,切實做好大橋建設的協調、服務和保障工作,確保項目建設按時序進度穩步推進。」現場,施工人員正抓緊對大橋的主纜施工,為下一步大橋索夾、吊索安裝和鋼桁梁的吊裝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檢查主纜施工情況
據介紹,陽寶山特大橋由中交二公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承建,大橋全長1112米,主跨650米單跨鋼桁梁懸索橋,兩岸索塔均採用由塔柱、橫梁組成的門式框架結構,塔柱為普通鋼筋混凝土結構,橫梁為預應力混凝土結構。其中貴陽側索塔最高186.5米,由兩個塔柱,三道橫梁組成;黃平側索塔高143米,由兩個塔柱,兩道橫梁組成;採用雙向六車道高速公路標準建設,設計時速100公裡/小時。該橋位於貴州省黔南州貴定縣新巴鎮和德新鎮境內,大橋橫跨獨木河大峽谷,是貴黃高速控制性工程之一。目前,大橋下部結構施工已全部結束,現已轉入上部施工。
工人正在進行主纜施工作業
貴州中交貴黃高速公路有限公司中交二公局總承包項目部安全總監周雲介紹,大橋上部採用的「AS」法主纜架設工藝(Air Spinning Method,簡稱AS法)系國內首次,僅有國外同行相關資料可供借鑑,施工過程中不確定因素較多,需要儘量做足施工準備工作;項目各參建單位根據實施中的主客觀因素變化進行了科學分析,制定了切實可行的實施方案;日常工作中充分利用網絡信息化資源,梳理工作流程,細化工作責任,加強溝通交流,有效推動了施工生產。
貴黃高速公路陽寶山特大橋
據悉,貴(陽)至黃(平)高速公路是《貴州省高速公路網規劃(加密規劃)》的重要組成部分,為《貴州省交通運輸「十三五」發展規劃》省級重點實施項目,被評為貴州省2018年PPP樣板工程。項目起於貴陽市南明區永樂鄉,與尖小高速相接,經烏當區、黔南州龍裡縣、貴定縣、福泉市和黔東南州黃平縣,終點與餘凱高速相接。項目主線全長120.606公裡,建成後比貴甕通道縮短39公裡,比滬昆通道縮短60公裡,是貴陽東出長三角經濟區最便捷的高速通道。對完善全省高速公路網絡,提升貴陽至長江三角洲、長株潭城市群通道運輸能力具有重要意義。可有效改善黔南、黔東南等少數民族地區公路交通網絡結構,推動沿線資源開發,為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同步小康和奮力打造少數民族先行示範區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來源:貴州省交通建設工程質量監督局
編輯:吳慧敏
審核:李黔剛
在這裡
讓您了解貴州交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