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定調中國與中東歐合作

2020-12-11 第一財經

「捷克國內上下對『16+1』的會晤機制都非常看好。現任總統澤曼上臺後,捷克與中國的雙邊可謂處於歷史最好的時期。今年,捷克國內還成立了政府級別的『一帶一路』民間研究中心。」曾在捷克布拉格查理大學留學多年,目前正在同濟大學中東歐研究所攻讀博士後的學者胡麗燕這樣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

捷克國內對維繫中國與中東歐國家合作的「16+1」會晤機制的熱盼與「一帶一路」的期望,只是眾多中東歐國家中的一個縮影。

近年來,隨著中東歐國家整體經濟呈增長態勢,發展潛力巨大。自2012年4月,中國-中東歐國家領導人首次會晤在波蘭首都華沙舉行後,中國同16國貿易額顯著增長。2013年第二次領導人會晤籤署的《布加勒斯特綱要》確立的38項合作領域,已有80%的項目付諸實施。截至2014年,中國企業在中東歐國家投資超過50億美元,涉及機械、化工、電信等多個領域;橋梁、電站、高速公路等基建項目也有序進行。

可以說,面對中東歐國家的期待,中國並沒有讓他們失望。24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蘇州主持了第四次中國—中東歐國家領導人會晤。李克強在發言中提出了中國與中東歐構架合作的新途徑:「1+6」合作框架,即一個目標和六大重點。其中,一個目標便是共同致力於構建開放包容、互利共贏的新型夥伴關係;六大重點分別指,落實合作推進路線圖、對接發展戰略,推進互聯互通、打造產能合作新樣板、不斷創新投融資合作方式、促進貿易投資雙增長、擴大人文社會交流。

25日上午11時,李克強還邀請中東歐16國領導人共同登上從蘇州開往上海的高鐵列車,體驗「中國速度」。波蘭代表團的一位官員告訴本報記者,因為行程原因,很遺憾沒能與領導人們一起坐上這趟高鐵。

中歐合作「三個對接」

在「1+6」的合作框架中,李克強指出,中歐已就「一帶一路」建設與歐洲發展規劃、國際產能合作與歐洲投資計劃、「16+1合作」與中歐合作「三個對接」達成重要共識,為中國與中東歐國家中長期合作奠定了堅實基礎。本次會晤還發表了《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中期規劃》和《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蘇州綱要》。

中國社會科學院「一帶一路」研究中心秘書長王曉泉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1+6」合作框架不僅有利於中東歐,對於西歐、乃至整個歐洲的一體化都具有促進作用。「中國提出『一帶一路』倡議,意在促進歐亞一體化進程和共同發展,因此中國致力於同整個歐洲加強經貿合作關係。」

胡麗燕也指出,此次「16+1」會談的一個值得關注的現象,便是將奧地利、歐盟、歐洲復興開放銀行等納入觀察員的地位。「這一方面體現中國企業走出去已越發吸引這些國家或機構的關注,」胡麗燕說道,「另一方面,也是『16+1』機制更為成熟的表現,有助於中國了解與中東歐國家無論是在地理位置還是經濟領域聯繫更為密切的歐盟或者相關國家,怎麼看待中國與中東歐16國的合作。」

至於中國與中東歐國家的合作模式,王曉泉認為,中國與中東歐國家共同規劃的基礎設施與產能合作,不僅有利於中國和中東歐,而且有利於西歐,有利於中東歐與西歐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

作為「一帶一路」的核心內容,「互聯互通」顯然是「1+6」框架的重要部分。王曉泉認為,「1+6」框架是對「一帶一路」建設重點「五通」(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貨幣流通、貿易暢通、民心相通)的深化和落實,倡議開展亞得裡亞海、波羅的海和黑海「三海港區合作」以及投資、貿易便利化等內容將為「一帶一路」建設打下堅實的基礎,增添新的動力。

胡麗燕認為,「16+1合作」更加具體,「一帶一路」戰略更為豐滿,兩者相輔相成。」至於「16+1合作」機制的未來,胡麗燕指出,今後會在產業以及地區層面下功夫,比如地區性產業園間的相互合作與對接。除了與中東歐國家在鐵路基建領域的合作外,胡麗燕相信,未來中國與中東歐國家的合作還將擴展至文化、人員間等交流。在六大重點中,中方已建議將2016年確定為16+1人文交流年。

人民幣國際化落子中東歐

「金融合作」也是未來中東歐中長期合作的一大亮點。李克強表示,中國願與中東歐國家共同拓寬融資渠道,充分發揮100億美元專項貸款作用,研究設立30億美元投資基金,啟動中國—中東歐投資合作基金二期,探討設立人民幣中東歐合作基金。

中國與中東歐還將以不斷創新投融資的方式合作。其中,中方倡議各方探討設立16+1金融公司、「網際網路電商+融資」的新模式,支持在中東歐國家建立人民幣清算安排,加強中方金融機構同歐洲復興開發銀行等地區和國際多邊金融機構的交流合作,為「16+1合作」提供更多金融支持。

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國際金融室副主任肖立晟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設立人民幣中東歐合作基金應該是有兩個作用,一個是解決『一帶一路』的融資問題,第二個是推動人民幣在中東歐地區的使用。下一階段,跨境人民幣的信貸仍會是主要的金融合作模式。」

對於人民幣國際化在中東歐地區的前景,肖立晟認為,「人民幣的在中東歐地區目前接受程度較低。畢竟對於整個歐洲來說,人民幣也還不是硬通貨。但是人民幣馬上要進入SDR籃子,這對於人民幣國際化會有很大幫助。」

肖立晟指出,人民幣在中東歐地區的前景還是看參與「一帶一路」戰略的中企有沒有跟著項目紮根中東歐地區,是否對人民幣有足夠的需求。胡麗燕也已自己在捷克多年的經歷告訴本報記者,去年,中國銀聯已在捷克鋪開。捷克總理索博特卡24日表示,捷克希望更多的中國金融企業在捷開設分部。目前,中國銀行已在中東歐16國中的波蘭、匈牙利、捷克等設有分行,服務於走出去的中國企業。

「網際網路電商」開拓中東歐市場

事實上,面對中東歐國家的投資潛力,嗅覺敏感的投資者早已先行一步,使用「網際網路電商」等新模式開拓中東歐市場的商機。已經完成波蘭中國精品體驗館選址工作的跨境電商「大龍網」相關負責人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中東歐地區跨境電商存在著巨大的潛力,以波蘭為例,據估計,2015年波蘭電商市場將增長25%,總額達到300億茲羅提。」

這位負責人表示,2012年波蘭從全球進口198.19億美元各類電器、電子設備,其中51.43億美元是中國產品,比重高達26%。「波蘭對中國小家電產品非常熱衷。此外波蘭對中國服裝、紡織品、鞋類產品需求旺盛,2012年波蘭進口鞋類10.81億美元,其中來自中國的佔46.81%。」

目前,傳統貿易的瓶頸日趨顯現,跨境電商的發展正在中東歐新興市場興起。深圳中歐工貿有限公司電商事業部副總監崔超對本報記者表示,「中國對於歐洲食品的需求體量還是比較大的,對歐洲產品的認知度也比較高。但目前,由於價格過高,且一些商檢政策無法與歐洲國家對等,真正優質高端的產品很難進入中國市場,比如農產品等都需要經過檢驗檢疫和監測數據。」

大龍網相關負責人也認為,「貿易鏈條長、貿易環節中間商多,中小企業難以找到靠譜的海外合作夥伴,本土化服務跟不上,海外品牌與定價權缺失,都是傳統貿易當中的痛點。而通過『網際網路外貿』的方式,則可以極大縮短貿易鏈條,提升貿易效率並逐一解決傳統貿易中的問題。」

(本報記者潘寅茹對本文亦有貢獻)

相關焦點

  • 中國與中東歐國家「16 1合作」迅猛發展 合作領域擴大
    藍皮書指出,2018年,中國與中東歐國家「16 1合作」繼續保持迅猛發展的良好勢頭,呈現高層交往頻繁,合作領域擴大,層次日趨多元,成果逐步顯現的態勢。「16 1合作」勢頭良好 合作領域不斷拓展藍皮書指出:2018年,中國與中東歐國家「16 1合作」繼續保持迅猛發展的良好勢頭,呈現高層交往頻繁,合作領域擴大,層次日趨多元,成果逐步顯現的態勢。7月7日,第七次中國—中東歐國家領導人會晤在保加利亞首都索非亞舉行,中東歐16國領導人與會。
  • 中國與中東歐國家合作不斷加深:「17+1合作」 成果更豐碩
    來源:人民日報原標題:「17+1合作」,成果更豐碩《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進展與評估報告(2012—2020)》近日在北京發布。報告認為,中國—中東歐國家在各領域合作取得長足進展,成為不同大小、不同治理發展水平國家發展相互尊重、合作共贏關係的成功嘗試。從2012年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16+1合作」)正式啟動以來,中國與中東歐國家合作不斷加深。2019年,希臘作為正式成員加入了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16+1合作」升級為「17+1合作」,中國與中東歐國傢伙伴關係網絡越織越密。
  • 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布達佩斯綱要(全文)
    鑑於今年適逢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以下簡稱「16+1合作」)啟動五周年,與會各方共同回顧了合作5年來走過的歷程(從2012年華沙會晤、2013年布加勒斯特會晤、2014年貝爾格勒會晤、2015年蘇州會晤、2016年裡加會晤到2017年布達佩斯會晤)及《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中期規劃》落實情況,一致認為「16+1合作」在政治、經貿、交通物流、基礎設施和人文等領域取得巨大成就和豐碩成果。
  • 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貝爾格勒綱要(全文)
    與會各方積極評價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取得的進展,特別是《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布加勒斯特綱要》相關措施執行情況(見附件),認可這一合作為鞏固中國同中東歐國家的傳統友誼注入新動力,為拓展中國同16國的互利合作搭建新平臺,為全面深化互利共贏的中歐關係打造新引擎。
  • (中東歐使節話合作)中東歐國家使節為什麼看好中國經濟?
    中東歐多國駐華使節參加中國—中東歐國家商務座談會(蘇州吳江)中國—中東歐國家商務座談會12月6日在蘇州吳江舉行國際在線消息(記者夏秋、張豔):12月6日,蘇州市吳江區汾湖高新區,外交部副部長、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秘書處秘書長秦剛
  • 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索非亞綱要
    鼓勵16+1舞蹈文化藝術聯盟、16+1音樂院校聯盟、16+1藝術創作與研究中心、16+1青年藝術人才培訓和實踐中心以及16+1文創產業交流合作中心等平臺開展深度交流與務實合作。支持在中國成立「16+1合作」人文體驗基地。(五)各方讚賞塞爾維亞與中國共同舉辦第一屆中國-中東歐國家文化遺產論壇,2019年將於中國舉辦第二屆中國-中東歐國家文化遺產論壇。
  • 開啟中國-中東歐「16+1合作」新時代
    在「16+1合作」框架中,雙邊合作是基礎、「16+1合作」是平臺,兩者相互依賴、互相補充。在這一平臺上,17國平等協商,互通有無,加強對接,在多邊平臺上互相尋找機遇點。過去五年,中國的戰略合作夥伴關係網在擴大,在中東歐的各個次區域合作均取得重要進展。
  • 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人文交流體驗基地辦春晚 錦繡崑山攜手中東歐
    ,國廣盛世主管運營的國際人文交流平臺,2018年6月在北京啟動。《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索非亞綱要》。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人文交流體驗基地被列入《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索非亞綱要》,成為「16+1合作」組織各成員國達成共識的合作發展內容。(註:2019年4月希臘正式加入合作組織,「17+1合作」正式擴容為「17+1合作」)。
  • 中國—中東歐經貿雲洽談會聚焦合作升級
    中歐政商界人士在會上表示,通過推進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挖掘產業互補潛力、協作推進數位化轉型,中國和歐洲國家的經貿前景可觀;洽談會的東道主城市成都也將通過此次活動進一步拓展與中東歐經貿合作新渠道,實現成都對歐貿易和投資促進工作再上新臺階。中國貿促會副會長陳建安以視頻方式出席開幕式並致辭。
  • 崑山連接世界:中國-中東歐合作新春晚會唱響中東歐
    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王智達):2020年12月5日,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新春晚會即將亮相崑山,這也是本年度「中國—中東歐國家(17+1)合作機制下的一場重要活動。作為一個開放、包容、多元的舞臺,新春晚會邀請中國和中東歐國家優秀的表演藝術家,共同演繹融入各國歷史、文化、地理等元素、極具民族風情的歌舞。崑山是中國經濟實力最強的縣級市之一,也是被譽為中國「百戲之祖」—崑曲的發源地。近年來,崑山充分發揮自身優勢,主動尋求與中東歐國家合作對接,不斷推動與中東歐國家間全方位、寬領域、多層次的人文交流。
  • 崑山連接世界:中國-中東歐合作新春晚會唱響中東歐
    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王智達):2020年12月5日,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新春晚會即將亮相崑山,這也是本年度「中國—中東歐國家(17+1)合作機制下的一場重要活動。作為一個開放、包容、多元的舞臺,新春晚會邀請中國和中東歐國家優秀的表演藝術家,共同演繹融入各國歷史、文化、地理等元素、極具民族風情的歌舞。崑山是中國經濟實力最強的縣級市之一,也是被譽為中國「百戲之祖」—崑曲的發源地。
  • 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索非亞綱要(全文)
    (九)各方支持中國-中東歐銀聯體等金融合作平臺取得更大發展,歡迎舉辦中國-中東歐銀聯體第一次理事會會議。(十)各方讚賞立陶宛承辦第三屆中國-中東歐國家農業部長會議和第十三屆中國-中東歐國家農業經貿合作論壇。各方認為活動的成功舉辦和相關決策對推動16+1農業務實合作發揮了積極作用。2019年在中國舉辦第四屆16+1農業部長會議和第十四屆16+1農業經貿合作論壇。
  • 中國-中東歐中小企業深化合作
    中國-中東歐中小企業深化合作市場信息網   2020-11-20 09:59:37   來源: 人民網   評論:   本報北京11月19日電(記者邱海峰)18日,「創客中國」國際中小企業創新創業大賽中東歐分站賽線上決賽暨中國-中東歐中小企業線上對洽會在京舉行。
  • 「中東歐使節話合作」中東歐國家駐華使節相聚崑山 熱情盛讚17+1合作
    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新春晚會(蘇州崑山)正在這裡舉行。14個中東歐國家的外交使節等中外嘉賓到場觀看演出作為今年中國與中東歐國家開展的最大規模的一次文化交流活動,本場晚會賓客滿堂,外交部副部長秦剛, 14個中東歐國家的外交使節等中外嘉賓到場觀看演出。
  • 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布達佩斯綱要
    中歐投資協定若能達成,將有助於提升中國—中東歐國家投資合作水平,為各方企業和投資者創造穩定、透明、可預見的營商環境。(三)各方支持中國於2018年在上海舉辦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四)2018年在中國寧波舉辦第三次中國—中東歐國家經貿促進部長級會議。2018年6月在中國寧波舉辦中國—中東歐國家投資貿易博覽會。
  • 旅遊合作之花在中國中東歐綻放
    為務實推進落實雙方領導人達成的共識,國家旅遊局局長李金早於6月3日至7日率團訪問捷克和克羅埃西亞等兩個中東歐國家,與業界進行廣泛深入交流。其間,舉行了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活動,受到了當地民眾的普標歡迎。這是繼「2015年中國—中東歐國家旅遊合作促進年」活動之後,中國與中東歐國家旅遊合作的又一件盛事。
  • 報告:強大國力帶來強大影響力 中國-中東歐合作不斷深化
    中國青年網北京6月26日電(記者楊月)「對中東歐國家的研究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從一個側面體現了中國國家利益的拓展。以往,非通用語國家的研究並未受到應有的重視,而今天,正是由於中國對外交流合作越來越多,才給更深入的研究帶來了必要性和緊迫性。」
  • 聚焦中東歐,共繪新畫卷 中國(浙江)—中東歐國家地方合作論壇在杭...
    為夯實與中東歐國家產業合作基礎,打造中歐經濟循環圈戰略樞紐,11月28日下午,由省商務廳、省外事辦公室和浙江金融職業學院共同主辦的中國(浙江)-中東歐國家地方合作論壇在杭州舉行。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事務特別代表霍玉珍、主辦單位領導、專家學者、重點企業代表等約50人參加活動。
  • 中國與中東歐國家農業合作前景如何?
    2020年3月,應塞爾維亞總統武契奇請求,中國派醫療專家隊赴塞幫助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醫療隊在機場受到武契奇碰肘迎接的最高禮遇,這使中塞關係迅速升溫,塞爾維亞成了中國「老鐵」。其實,不僅塞爾維亞,像波蘭、匈牙利這些中東歐國家同中國關係也十分友好,在農業、科技、金融、交通等方面有著廣泛合作。今天我們簡要談談中國與中東歐國家的農業貿易情況。中東歐國家有哪些?
  • 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布達佩斯綱要(全文)
    鑑於今年適逢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以下簡稱「16+1合作」)啟動五周年,與會各方共同回顧了合作5年來走過的歷程(從2012年華沙會晤、2013年布加勒斯特會晤、2014年貝爾格勒會晤、2015年蘇州會晤、2016年裡加會晤到2017年布達佩斯會晤)及《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中期規劃》落實情況,一致認為「16+1合作」在政治、經貿、交通物流、基礎設施和人文等領域取得巨大成就和豐碩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