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當年種檸條

2021-02-12 馮春生

        想起當年種檸條

              祁玉寶

煤車如水在運煤線流淌, 

這條路穿過我的草場。

路西畔有個糧臺渠,

這名字叫得很響。

   

老土房,高煙囪,

住過我家幾代人,

代代有過夢想。

提起了種檸條,

有多少往事難忘……

父親講起了我家的從前,

窮山惡水,四野荒涼,

我家的羊天天掉膘,

一家人點燈熬油百般憂傷。

 老榆樹託著藍天又粗又壯,

 父親拿著捲尺把它細細端詳,

 有一天,老榆樹突然倒地,

伐木的聲音還有幾絲悠揚。

鋸了一棵,又鋸一棵,

老榆樹遍體鱗傷。

經過一番剪裁縫合,

你成了一支耬,

由牲口把你拉上。

趕騾子的爺搖起耬,

小孫兒拉碌碡在後面跟上……

殘害了多少榆樹,

山坡上多了坑坑窪窪的鱗傷……

有一天,廣播裡傳來喜訊,

 「檸條盟長」來到咱們村。

 青土布衣衫紅背心,

一副老農的模樣。

 檸條盟長和我們挖坑栽種,

 繪出了最新最美的家鄉!

涯壁上橫擱著一層層石巖,

那是我們奮鬥的一句句詩行。

綠色的夢回是我們的嚮往,

春天的陽光裡,

長出的檸條舒眉展眼,

每隻羊的眼睛都神氣張揚。

我們砍來檸條的枝杆,

一割一剪,

成了碎片,

再攝入食鹽,

給羊盛上了綠色的大餐,

豐盛而又噴香。

「檸條盟長」走的那天,

 又把種檸條的事說的很響。

  一籃半籃雞蛋,

 是鄉親們最真誠的衷腸!

家家種檸條,

給大地換上新裝,

一陣風兒吹過,

山坡上有歌聲唱響。

前人種下一棵棵樹,

留給後人好乘涼。

燒酒羊肉幾碟碟菜,

歡迎你多到我們的家鄉!

祁玉寶簡歷

        祁玉寶,1954年3月出生,中共黨員,中師學歷,小學高級教師,已退休。現在住杭錦旗塔然高勒管委會移民新村15號樓二單元201號

   

下面的文章也值得一看:

   盧鳳岐:抗日烽火中誕生的杭錦旗工委

    馮春生和他的寶貝們

   我的哈勞才登 

名字的故事     文/馮雲珠

修改稿:杭錦旗的大禮堂

喬志榮:錫尼鎮的前世今生

奇治民與黃河南乾渠

杭錦旗地毯廠回顧

看完請轉發一下。掃下面的二維碼關注本公眾號。

杭錦旗人再也不要為出門探親訪友帶什麼禮品發愁了,古如歌酒就是杭錦旗的最好特產,杭錦旗的品牌,杭錦旗的產品,杭錦旗的文化,杭錦旗的熱情。古如歌酒在2018年2月5日鄂爾多斯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上成為入展商品。聯繫電話:18847707979

相關焦點

  • 想起當年種檸條
    想起當年種檸條              祁玉寶
  • 檸條瘋長
    當年的採花聖地是我家院牆西側的一個小沙坡,那是我們那一帶大大小小的孩兒們的天然遊樂場。        春天,萬物復甦,即使再貧瘠荒蕪的土地,檸條的身影都隨處可見。淡黃色的小花朵永遠維持在一個欲開未開的狀態,在當時孩子的眼睛裡,美得不可方物。
  • 檸條瘋長
    當年的採花聖地是我家院牆西側的一個小沙坡,那是我們那一帶大大小小的孩兒們的天然遊樂場。        春天,萬物復甦,即使再貧瘠荒蕪的土地,檸條的身影都隨處可見。淡黃色的小花朵永遠維持在一個欲開未開的狀態,在當時孩子的眼睛裡,美得不可方物。
  • 檸條遐思
    在黃土高原上常年生長有兩種檸條,一種是黑檸條,另一種是白檸條;我今天所說的是生長在家鄉「厚沙皮」上的黑檸條,它不屈不饒,視死如歸地固守著故鄉的黃土地
  • 高寶軍散文:《故鄉的檸條》
    從此,他們對檸條有了深深的感情,走到那裡,就把它帶到那裡。後來,她們逃荒來到了我現在的老家關道咀,在他們的行李中,除了討飯袋和打狗棍外,還有一把檸條籽。一住下來,他們就在村子周圍的山峁上、溝窪裡種植檸條。一邊種,一邊給鄉親們講述檸條救命的往事。在他們的帶動下,村裡的人都有了種植檸條的習慣。沒過多少年,老家就檸條成林了。 那時他們種檸條目的非常直接,就是防災荒,怕餓死。
  • 【特產】託克託縣一溜灣的檸條
    檸條是一種特別有效的固沙植物,叢生灌木,開黃花。託克託縣南部的一溜灣地區遍地生長著檸條。每年春天花一開,滿目金黃,一眼望不到邊,微風吹來,黃色波浪上閃動著綠葉,像一片黃綠相間的海洋。各種各樣的飛鳥齊聚這裡,翻飛嬉戲,婉轉歌唱,有山紅雀、虎不浪、花喜鵲種類繁多,大多數我叫不來名字。檸條叢中奔跑著野兔、狐狸、獾子、刺蝟、野狸子、田鼠、黃鼠狼、蛇、蜥蜴。
  • 檸條裡的致富經
    走進達茂旗石寶鎮坤兌灘村,漫山遍野的檸條越入眼線,每到春季,黃燦燦的檸條花盛開在山坡上,成群連片,成為當地頗有特色的一道景觀。2008年,達茂旗開始實行退耕還林還草工程,鼓勵農牧民種植灌木檸條。檸條又叫毛條、白檸條,屬落葉大灌木飼用植物,根系極為發達,主根入土頗深,株高為40-70釐米,最高可達2米左右,屬於優良固沙和綠化荒山植物,是乾旱草原、荒漠草原地帶治沙固沙首選植物。截至目前,全旗已種植檸條54.5萬畝。作為沙生灌木,檸條壽命長、生長迅速,如果幾年內不進行平茬,將會逐漸變為枯木,這就是人們所說的「平茬復壯」的生物特性。
  • 【文蘊康保】又是檸條花兒開
    夏風柔柔拂過,檸條花便染黃了家鄉的溝壑坡嶺,埂畔路旁,漫山遍野氤氳著濃霧般的幽香。哦,年年如斯,又是一年檸條花兒開,寂寥了一冬一春的家鄉一下子繽紛芳菲起來。         我對檸條花情有獨鍾,因她是生命力極其健旺的花。
  • 【放眼看康保】又是檸條花兒開
    夏風柔柔拂過,檸條花便染黃了家鄉的溝壑坡嶺,埂畔路旁,漫山遍野氤氳著濃霧般的幽香。哦,年年如斯,又是一年檸條花兒開,寂寥了一冬一春的家鄉一下子繽紛菲芳起來。那麼,我緣何偏偏對這名不見經傳的檸條花情有獨鍾呢?我對檸條花情有獨鍾,因她是生命力極其健旺的花。家鄉照陽河鎮,是河北省最西北部的一個偏遠鄉鎮,十年九逢旱,三年一大旱,又處於風沙口,自然環境自是異常惡劣,別說花,就連樹也很難成活。但惟獨這檸條,不但成活率極高,而且長勢葳蕤茁壯。
  • 支付寶螞蟻森林新樹種檸條限量上線 目前已被領取完畢
    IT之家10月17日消息 今天支付寶螞蟻森林宣布新樹種檸條,本次是限量上線,目前已經被領取完畢,有待補充。據介紹,新夥伴叫檸條,也是一棵會開花的樹,也是荒漠化地區非常堅強的樹種。檸條姑娘,是一位名副其實的沙漠女鬥士。
  • 小型檸條樹枝粉碎機用途廣經濟適用市場熱銷
    小型檸條樹枝粉碎機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用途非常廣泛,可以粉碎樹枝、檸條餵牛羊,也可用於物業公司粉碎樹枝直接還田做有機肥料,也可粉碎檸條餵牛,可粉碎家具廠的邊角料,也可用於粉碎香菇木耳原料,還可粉碎玩具廠的積木,小型樹枝粉碎機投資少,經濟實用,受到廣泛的社會關注。
  • 支付寶螞蟻森林新樹苗:心心念的檸條、花棒、沙棘要來了
    IT之家1月6日消息 支付寶螞蟻森林新的一批樹苗要來了,包括沙棘、花棒和檸條。本次數量依然有限,還是需要定好鬧鐘搶哦。螞蟻森林產品經理表示:我準備了一批沙棘,10號見。不要撕票,謝謝!我準備了一批花棒,20號見。不要撕票,謝謝!
  • 支付寶螞蟻森林新樹苗:心心念的檸條、花棒、沙棘要來了
    IT之家1月6日消息 支付寶螞蟻森林新的一批樹苗要來了,包括沙棘、花棒和檸條。本次數量依然有限,還是需要定好鬧鐘搶哦。螞蟻森林產品經理表示:我準備了一批沙棘,10號見。不要撕票,謝謝!我準備了一批花棒,20號見。不要撕票,謝謝!
  • 鄂託克前旗在檸條樹皮裂縫及枝杈發現數目較多春尺蠖卵
    鄂託克前旗在檸條樹皮裂縫及枝杈發現數目較多春尺蠖卵   鄂託克前旗森防站測報人員近日對昂素鎮沙日呼舒嘎查檸條林(坐標:739121 4279781;739075 4279956)春尺蠖發生區進行調查。監測調查結果顯示:在檸條樹皮裂縫及枝杈等處發現春尺蠖卵,並且數目較多。
  • 想起當年弦高
    2019年12月,一場病毒洶湧而至席捲武漢乃至全國,在場戰役中,眾多平凡的人做出不平凡的事,這讓我想起當年的弦高救國的故事。
  • 想起了當年皖北鄉村的「撈紅芋」
    這情景,總會讓我想起小時候撈紅芋時的樂趣來。生產隊那時候,春紅芋種得少,麥茬紅芋種得多。收穫春紅芋的時候,基本上都是社員一抓鉤一抓鉤地刨,而麥茬紅芋則需要用犁鏵犁開溝壟,趕速度,為的是趕在陰雨天氣前,儘快地把紅芋收完、切片曬乾,以避免不必要的損失。無論是用人刨,還是用犁耕,總會有個別的紅芋散落在泥土裡。
  • 寧夏公路美,檸條花兒香
    養護篇預防性養護 路況水平逐年提升【鏡頭】走在344國道K1845—K1887(涇河源鎮東—什字岔路口)段32公裡的示範路上,道路兩側是金燦燦的檸條和金葉榆,錯落有致作者丨趙珊珊 徐晴 呂金蓉 符城瑋 劉彥琴記者手記此次來寧夏,我認識了一種廣泛生長在沙地中的植物——檸條。這種植物看起來極普通,大部分也就一人來高,一團一團地生長在那裡。
  • 寧夏公路美,檸條花兒香
    養護篇預防性養護 路況水平逐年提升【鏡頭】走在344國道K1845—K1887(涇河源鎮東—什字岔路口)段32公裡的示範路上,道路兩側是金燦燦的檸條和金葉榆,錯落有致作者丨趙珊珊 徐晴 呂金蓉 符城瑋 劉彥琴記者手記此次來寧夏,我認識了一種廣泛生長在沙地中的植物——檸條。這種植物看起來極普通,大部分也就一人來高,一團一團地生長在那裡。
  • 想起當年沛縣鄉村的「壓屋」
    當年杜甫的「茅屋」不就是被「秋風所破」嗎?也許就是從那以後,住草房的人家每年都要壓屋。所謂「壓屋」,就是把土用水和成稀泥,送到房頂,把屋脊和屋面的兩頭的草上抹上一層泥巴,使之連為一體,這樣風就不能將屋頂的草刮起來甚至颳走了。這是老百姓為了生存而創造的一種抵禦自然災害的最原始的辦法。我從十二歲起就開始跟著父輩們壓屋。
  • 「前蘇聯懷舊歌曲音樂會」讓我想起了當年……
    「前蘇聯懷舊歌曲音樂會」讓我想起了當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