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之後,安徽告急:六分之一的中國都泡在水裡

2020-12-19 虎嗅APP



鄱陽湖水位剛剛回落了一點,江西可以稍緩口氣,安徽旋即拉響警報,警報聲更響更急。中國最發達的長三角為之震動。


7月19日16時,合肥將城市防洪應急響應提升至I級,標誌著這座人口超過800萬的大城市進入最高緊急狀態。


事實上,合肥早已不是一個人在戰鬥。全省預警此起彼伏——目前合肥市、六安市、阜陽市、滁州市、池州市、肥東縣、青陽縣等多個市縣已相繼發布Ⅰ級響應。



7月18日,滁州全椒剛剛爆破洩洪。7月20日,阜陽阜南又開閘分洪。


今年安徽已經進行了9次蓄洪,超過6.8萬畝耕地被淹。即使如此,全省還是有35條河湖超警戒水位。


當地人做出了巨大犧牲,國人淚目。同時也有很多疑惑:安徽水患為何如此嚴重?而安徽防汛,又會對接下來的全國防汛局勢產生怎樣的影響?



就在十幾天前的7月7日,50年一遇的洪澇,誤了黃山歙縣的高考。智谷君第一時間寫下《誤了高考,淹了上海武漢,洪澇正撲向特大城市!》。


但沒想到,那只是壞天氣的開始。


圖片來源:江蘇省氣象局官方微博


7月14日,安徽防汛抗旱指揮部發出緊急命令,要求安慶、池州、銅陵、蕪湖、馬鞍山立即做好長江江心洲和外灘圩人員撤離工作。


7月17日,滁州強降水逼得全椒縣在18日實施爆破洩洪。與此同時,大別山區的六安降水輕鬆打破記錄,引發山洪內澇。


7月19日4時,杭埠河水位漲過歷史最高點,合肥緊急疏散了周邊居民。當日18時,合肥平均降雨量為745毫米,多個觀測點突破歷史極值。


合肥今年入梅以來的降水量,已經超過了常規年份一年的降水量。而今年41天的梅雨時長,遠多於歷史平均的19天。


7月20日,阜陽阜南縣受強降雨影響,淮河幹流超保證水位。8時32分,王家壩開閘放水,蓄洪區內4個鄉鎮、2千餘居民連夜撤離。



就在幾天前,智谷君在《江西保衛戰打響,或決定今年抗洪走向》一文中,強調過江西對於防汛大局的重要性。


實際上,每當大洪水襲來,安徽也犧牲頗大。但洪水中的安徽甚至比江西更不顯眼。


安徽防汛先天有短板,但安徽的重要性,卻不亞於其他任何地方。



安徽的憋屈,可以從它獨特的地理環境說起。


安徽地形的最大特點,就是沒有特點。境內以平原、丘陵為主,山地少而集中。


圖片來源:地之圖


在風調雨順的時候,安徽省宜農宜工宜商,再好不過了。但洪水一來,反而成了最脆弱的命門。


不同於湖南、江西,三面高一面低,由一個大湖串聯出全省水系。洪水來襲,最低處的大湖一定是重災區。


但這樣的地形也有一個好處,既然水都積到這個最低處。最低處雖然最危險,但只要守好這個地方,就基本OK了,方便集中優勢兵力。


安徽屬於整體平緩,大水一來,你說防哪裡?


湖北也相對平緩,且長江在境內流經長度更長,理論上應該更遭罪。但湖北比安徽少一條問題河流——淮河。


淮河,這條南北分界線不僅是地理書上的常客,也是歷史書上的苦主。


黃河奪淮,幾乎是歷朝歷代都會上演的保留劇目。南宋以後,淮河就已經上升為困擾國家的歷史性問題。久而久之,統治者視該地為可棄之地。歷史上的安徽,因此深受其害。



自從被黃河奪了入海口,淮河就成了長江不倫不類的支流。淮河上遊呈向心狀水系,支流和幹流總是同甘共苦,要麼一起乾死,要麼一起淹死。中下遊地勢低平、落差極小,排水不暢。


淮河上遊一漲水,安徽境內瘦小的幹流河槽就每每hold不住。來不及下洩到洪澤湖,便開始各種壓城壓頂。


此外,智谷君最近剛剛分析過《為什麼中國前十大城市,沒有一個在黃河沿線?我看到了黃河的致命缺陷》。


如果說沿黃河城市比沿長江城市差了一點,但鄭州、濟南還是響噹噹的。沿淮河城市的層級、規模、名號更弱,相關的水利建設投入,自然更少。


極端天氣、地形平坦、加上長江淮河夾擊,共同導致了安徽腹背受敵的局面。


據《安徽日報》7月19日報導,長江幹流全線超警,淮河流域出現汛情,巢湖外排不暢。


巢湖能否穩住,直接關乎到合肥這座800萬人口的大城市的安危。現在合肥已經發布Ⅰ級響應,進入最高緊急狀態。


安徽產業最重要的布局,集中在皖江經濟帶和巢湖流域。一旦有任何閃失,給這個明星省份的打擊,不言而喻。


之前江西承壓,一旦江西失守,安徽便岌岌可危。如今安徽告急,多米諾骨牌將直接倒向後面的江蘇和上海。


千鈞一髮的時刻已經到來,江蘇已有39個站點水位超警戒水位。南京站10.31米的水位,破天荒超過1954年10.22米的最高紀錄。



這不是什麼好消息!要知道,武漢在1998年、2016年和今年最艱難的時候,都沒有超過1954年的極值。



關於安徽的新聞中,大家發現了一個陌生又很高頻的詞——圩垸。


圩垸是沿江、沿湖低地居民修堤攔水、圍湖造田。歷史成因複雜,起因是人地矛盾、與水爭地,其歷史可溯源於先秦。


歷史悠久並不意味理所當然。一旦洪水來臨,圩垸往往會成為抗洪的薄弱環節。


由於安徽在地理方面與鄂湘贛三省有所不同,因此圩區在安徽承擔的分洪作用較鄂湘贛更重。


1998年後,國家治水思路上發生了重大轉變,實施了平垸行洪、退田還湖、移民建鎮等政策,將鄂湘贛皖4省的圩垸按照單退和雙退分類實施平垸行洪。


「中小河流和農村堤防的防洪標準總體較低。局地出現的大暴雨,大大超過一些支流和農村地區的防禦能力。一些潰破的圩口,多數是漫坡,這些圩口多是小圩口,很多基本沒有經過治理。」


這是2016年,安徽省防指新聞發言人就「為何破圩數量如此之多」問題作出的回應。


不料這樣的回應,居然今年同樣適用?


我國大江大河的水利整治,歷來以中央財政為投入主體。但對圩堤而言,根據《河道管理條例》規定,收費的具體標準和計收辦法由省、自治區、直轄市政府制定。按過去傳統,主要是靠地方政府和受益群眾承擔建設加固任務。


有學者對一財記者表示:伴隨農村勞動力大量外出務工,防洪人力明顯不足,計劃於2003年開始實施政策,至今難以正常組織,導致維護管理費用難以收集和投入不足。


更可怕的是,在長江幹流和巢湖流域沿岸的圩區中,主動進洪開閘的屬於極少數。


一位不願具名的安徽省水利專家向中國新聞周刊透露:圩區沒有及時進洪,致使長江幹流安徽段水位居高不下,是安徽歷年水患受災損失嚴重的成因之一。從今年的情況看,與2016年相比,問題並未得到明顯的改善。


也就是說,很多圩垸還在硬扛。無數達摩克裡斯之劍,正懸在安徽的頭上。



在這位專家看來,出路還是繫於中央層面通過頂層設計推動。因為省一級真的很難協調。如果沒有形成流域內的系統防洪,在是否主動進洪,以及防洪標準設計上,都各自為政,「我們就把小洪水變成了大洪水。」


浙江大學水文與水資源工程研究所所長冉啟華在接受採訪時也表達了類似的觀點:國家層面有國家防汛抗旱總指揮部,往下是水利部長江水利委員會。


「具體操作層面,長江水利委員會並不能完全控制流域內每一個水庫每一個閘口。有相當數量的防洪工程還是由各省管轄。上下遊需要協調時,長江水利委員會向相應省份發出通知,然後由各個轄區各自協調。


具體實施起來,由於政府管理是劃分區域的,但洪水是流動的,不會因為行政區劃而停留。因此防洪過程中可能協調不利。上遊頂不住了想洩洪,下遊又不願意一片澤國。這時候,更需要各流域統一調度。」


冉啟華回憶1998年情況特殊,當時國家領導人直接去了現場,抗洪在當時是國家最優先級任務。具體調度方式不是平時的方式。


除了中長期的頂層設計,眼前的問題可能更頭疼。


圖片來源:中國氣象愛好者


科普博主「中國氣象愛好者」多次提醒:淮河流域的暴雨,可能剛剛開始。這樣迅猛的漲勢,完爆1991年、2003年、2007年這些淮河大水年。


這說明兩個問題:一是比起之前的大水年,今年暴雨能量高度集中,下到哪裡哪裡就吃不消,這可能與大氣海洋能量越來越高有關係。二是淮河幹流與緯線幾乎平行,在這種集中發飆的暴雨面前是特別脆弱的。不像長江流域廣闊,各段洪水可以錯開。而淮河流域一旦被這種暴雨打擊,幹流漲水是全線上揚的。


接下來,淮河可能比長江更需要投入抗洪的力量。

圖片來源:中國氣象局



安徽近年的發展,所取得的成績,有目共睹、無可挑剔。


但大城市內澇、沿長江崩岸、圩區防洪短板、小流域治理等問題,成了這個明星省份急需補上的功課。


直到現在,有無數人堅守抗洪一線。他們的不舍晝夜,是後方家園平安的保證。


那些因為洪澇錯過高考的歙縣高中生,補考成功。一名考生告訴財新記者:這是不幸中的萬幸。人事聽天命,沒辦法改變現狀,只能選擇平靜地接受它。


但對安徽很多農民、個體戶、工廠老闆而言,他們需要面對多年財產付諸東流的殘酷現實,這樣的創傷,可能需要漫長的時日才能恢復。


無論如何,樂觀的人已經開始憧憬戰勝洪水的日子。很多當地人習慣在往年的夏天,等雨後初霽,暮色灑在江淮的沃野上,很美。



相關焦點

  • 安徽、江西27市比較:合肥獨領風騷,後兩名都是安徽
    從地域上看,華東地區共包括上海、江蘇、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東、臺灣八個省市。華東八省市中,安徽、江西為僅有的兩個內陸省份,且為一對鄰省;而在中國四大經濟區域中,安徽、江西兩省又同時劃分到中部地區。無論是在華東地區,還是中部地區,皖、贛兩省的境遇都極為相似,很多時候更像是一對難兄難弟,具體來看的話,安徽又比江西發展好上不少。
  • 成都六個填埋場全部告急 無處安放的垃圾咋辦?
    6個填埋場庫容告急!成都,無處安放的垃圾,咋辦?目前全國大部分地方都用填埋的方式來處理生活垃圾,但相關部門最新的統計數據顯示,中國600多座大中城市中,四分之一的城市已經沒有堆放垃圾的合適場所,很多城市其實都在面臨垃圾無處安放的難題。
  • 江西很「無奈」的一座縣城,曾是徽州六縣之一,與安徽十分親近
    要說人們對於江西的第一印象,相信很多人都會想起「物華天寶、人傑地靈」之地的南昌市,作為一座著名的革命英雄城市,近代的的南昌給很多人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如今通過交通環境的不斷改善以及城市經濟的發展,南昌也成長為一座優秀的二線城市。不過你們知道嗎?在江西有一座十分特別的小縣城,這裡曾是徽州六縣之一,如今卻屬於江西上饒。
  • 古徽州一府六縣,婺源景色最美,卻給了江西,安徽後悔了麼?
    這是冬天裡的婺源縣,只是國道邊的隨手一拍,就可以風景如畫。婺源縣現在屬於江西省上饒市,北邊和安徽,東邊和浙江相鄰,婺源是古徽州「一府六縣」之一,歷史上屬於安徽省,後來劃給了江西,著名的徽州被拆分了,績溪縣歸宣城市,歙縣、黟縣、休寧縣、祁門縣保留,不過徽州府改了名字
  • 中國科技大學當年搬遷去河南,江西,都沒要,安徽:我要
    在京的中央大批黨政機關,以及北京主要單位、學校,包括其家屬,被緊急疏散到外地,1 1月15日,中國作協機關宣布了緊急疏散命令,所有人都下去,11月30日和12月15日分兩批疏散。邊境地區的軍政機關,如黑龍江黑河地區的革委會、軍分區也向內地遷移。吉林市計劃將全市人口的三分之一疏散至農村。許多高校也緊急遷出城市。
  • 安徽在華東六省一市經濟發展中處於什麼地位?
    華東六省一市範圍在我國,華東地區一般指的是山東、江蘇、安徽、上海、浙江、福建以及江西六省一市,這裡匯聚了我國最強的直轄市,也匯聚了我國GDP前十中的2、3、4、10以及人均GDP的2、4、5、6、8,實力位居我國各區域之首,那麼在六省一市內的安徽實力如何呢
  • 1614名開國將帥中,有325名江西人,佔五分之一,全國最多
    這1614名開國將帥中,江西籍的最多,一共有325名,佔據了總數的五分之一。其中有3位上將和38位中將,以及284位少將。像肖華、陳奇涵、劉西元、餘秋裡等等這些著名將領,都是江西人。出將帥最多的排前10名的省份如下:江西,325名,佔總數的20.1%;湖北,234名,佔總數的14.5%;湖南,199名,佔總數的12.3%;安徽,128名,佔總數的7.9%;
  • 境外媒體:三分之一中國成為「大火爐」
    參考消息網8月2日報導 境外媒體稱,今年中國經歷了地震和洪水之後,再次遭遇罕見高溫酷熱天氣。據報導,高溫天氣覆蓋19省份,面積達317.7萬平方公裡,三分之一中國成為大火爐,高溫面積相當於32個韓國。此次高溫天氣在人口密集的中南部造成很大影響。上海已有10多人死於酷暑。
  • 中部六省房地產投資,河南第一,安徽約是江西的三倍
    中部地區,我們通常指的是這六個省份,即山西省、安徽省、江西省、湖北省、湖南省、河南省,而在國家統計局區域統計時,將中部地帶框定為八個省份,即在前六個的基礎之上加上吉林和黑龍江這兩個東北省份,本文僅進行中部六省的情況對比。
  • 衛星地圖看洪災:「告急」的鄱陽湖發生了什麼?
    來源:中國天氣網告急!鄱陽湖告急!近十天的強降雨之後,鄱陽湖邊的鄱陽縣險情不斷。截至7月12日15時,全縣共發生險情209處,其中問桂道圩堤、昌洲鄉中洲圩、雙港鎮圩堤相繼出現漫決,數十個村莊被淹。鄱陽湖邊的江西廬山市南康堤鄱陽湖為什麼會「告急」?我們將視角拉高到江西全省,或許能回答這個問題。
  • 江西是水做的!不信?
    這裡是中國僅有的既是世界生物圈保護區,又是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地;江西的南邊是大庾嶺,其中梅關是南來北往的交通要道;江西的西邊是羅霄山脈,武功山是她的北支,齊雲山是她的南支,井岡山是羅霄山脈的中段;江西的北面是廬山,屬於世界文化遺產,有三大特點:一是屬於無綿延山脈,直上直下,顯得巍峨高峻。二是坐落在長江中下遊,旁邊有鄱陽湖,猶如一座山放在水裡,形成廬山雲霧。
  • 一文說透江西水文化!看完嘆服!
    這裡是中國僅有的既是世界生物圈保護區,又是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地;江西的南邊是大庾嶺,其中梅關是南來北往的交通要道;江西的西邊是羅霄山脈,武功山是她的北支,齊雲山是她的南支,井岡山是羅霄山脈的中段;江西的北面是廬山,屬於世界文化遺產,有三大特點:一是屬於無綿延山脈,直上直下,顯得巍峨高峻。二是坐落在長江中下遊,旁邊有鄱陽湖,猶如一座山放在水裡,形成廬山雲霧。
  • 中部四省,湖北、湖南、江西、安徽,誰的發展潛力最大
    中部四省,湖南、湖北、江西、安徽,誰的發展潛力最大 在中國960萬平方公裡的土地上,分布著23個省,其中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是中部六省中的四個大省。它們每個都有自己的獨特之處,要說誰的發展最好,無疑是湖北,堪稱中部第一省。
  • 江西告急,鄱陽湖面積10年最大,青海湖地位受到挑戰
    對比,中國第一大湖青海湖,2017年8月,青海湖面積為4435.69平方公裡。據有關專家推斷,按照這個上漲速度,鄱陽湖的面積極有可能超越青海湖,由中國第二大湖短暫躍居「中國第一大湖」。
  • 江西浙江安徽人都怎麼吃鴨子?教你6道鴨子做法,酸甜鹹辣隨便挑
    以下是來自江西、浙江、安徽的六道鴨美食,一起看看。【清蒸板鴨】江西人吃鴨子毫不含糊,繞省一圈,他們能從早到晚吃一天的鴨子。論諸多鴨類美食中,江西人對鴨子的終極追求是腊味板鴨。將新鮮的鴨肉經過醃製風乾後,製作成長久易保存,風味盎然的腊味,具有「美味潔白、肉嫩骨脆」的特點,遠銷歐盟和東南亞。【食材】臘板鴨一隻。
  • 江西最牛的旅遊縣:明明「身體」屬於江西,「風俗」卻屬於安徽
    江西最牛的旅遊縣:明明「身體」屬於江西,「風俗」卻屬於安徽 走遍祖國的大好山河,胖狗與豬帶你見識各地的風土人情。 俗話說,那個自拍的女孩不想擁有諸多的美景呢?
  • 中國「最堅強」的建築,年年都泡在水裡,如今泡了千年依然沒有倒
    中國「最堅強」的建築,年年都泡在水裡,如今泡了千年依然沒有倒!世界可能比人們想像的大,而是自然的不可思議的事情也遠比人們想像得多,今天是我們中國的一個著名的建築物,那就是中國的最強靱的建築物,每年所有已經進入水中,現在已成為數千年了還沒有倒下,快點一起來吧。
  • 江西婺源縣城,被譽為「中國最美鄉村」,卻有一千多年都屬於安徽
    大家都知道我國歷史悠久,經歷了各朝各代的更替以及近代戰亂,國家的布局也隨時代的發展有了不少變化,比如直轄市的設置與取消,再比如省市的管轄地區都發生著變化,如今的江西婺源就是曾經歸安徽管轄的一個縣城。那麼「中國最美鄉村」婺源究竟有著怎樣的前世今生呢?
  • 原屬安徽徽州的婺源,怎麼跑到了江西上饒?
    歷史上的徽州則轄有六個縣,說來有意思的是,另外兩個今已不在黃山市的縣大名鼎鼎,就是績溪和婺源。績溪是在1987年從黃山市劃到鄰近的宣城市,但依然屬於安徽。婺源就不一樣了,現在已不屬安徽,而隸屬於江西省上饒市。 上饒市分為東、西兩塊,主城區在東塊。
  • 湖北、河南、安徽、江西,為何中科大最終選擇了安徽
    湖北、河南、安徽、江西,為何中科大最終選擇了安徽?其實嚴格來說,不是中科大選擇了安徽,而是安徽主動接納了中科大。改開前大部分省份都很窮,重點在發展經濟,教育不是主要的,包括改開後一段時間,只有自身物質豐富了,才會在其它方面加大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