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電影《星際穿越》中,男女主角登陸的米勒行星,時間膨脹高達6萬倍;意味著黑洞附近向外發射的電磁波,將產生很大的紅移效應,然後電磁波無法從噪音中分離出來。
根據電影描述,《星際穿越》中的卡岡圖雅黑洞,質量是太陽的1億倍,屬於超大質量黑洞,男女主角在米勒行星上登陸的3個多小時,外界過了23年。
根據廣義相對論的描述,黑洞有一個特點,就是中小質量黑洞在視界處的潮汐力非常大,大到可以撕毀任何物質,但是隨著黑洞質量的增大,黑洞平均密度縮小,視界周圍的潮汐力也減弱。
如果一個人乘坐飛船進入超大質量黑洞,可能不會被黑洞引力撕碎,甚至可以在穿過黑洞的途中安度餘生,直到無限接近黑洞奇點時,被黑洞奇點的引力撕碎,這也是《星際穿越》中用到的假設。
如果一個太空人在黑洞視界附近,給外界的隊友發送信息,必然會受到廣義相對論的時間膨脹影響;我們簡單算一下,米勒行星上一小時對應外界7年,那麼米勒行星上一秒鐘就對應外界17小時。
在米勒星球上發出去的電磁波,會被拉長6萬倍,也就是電磁波發生了嚴重的引力紅移效應,類似都卜勒效應,也可以理解為光子為了掙脫黑洞引力,降低了自身能量。
降低能量後的電磁波,將徹底淹沒在宇宙噪聲當中,無法被儀器探測到;就算我們假設沒有噪聲幹擾,外界接收內部一秒鐘的電磁波信息,需要花上17個小時的時間,可能就是幾個光子幾個光子的接收。
我的內容就到這裡,喜歡我們文章的讀者朋友,記得點擊關注我們——艾伯史密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