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8日 訊 /生物谷BIOON/ --Jeanne Calment女士是世界上已知壽命最長的人類,她於1875年出生,1997年去世,長達122歲高齡。對於平均年齡只有71歲的人類來說,她已經是十分了不起了。不過更為神奇的是,來自美國德州的一隻名叫Creme Puff寵物貓活了38歲,相比同類來說壽命長了一倍;另外一隻名叫Bluey的澳洲牧羊犬活了29歲,當時成為了世界上已知的壽命最長的犬類,比一般的寵物狗壽命也要長將近一倍。
幾個世紀以來,科學家們都試圖解決人類壽命的奧秘。究竟是什麼決定了人們壽命的上限,我們又可以做哪些事情來延緩時鐘的前進?如今,他們對寵物的壽命也產生了相同的興趣。然而與人類一樣,寵物壽命的奧秘也難以解釋。不過,對此還是有一些有意思的假說能夠解釋為什麼體型較小的狗壽命長於大型犬,以及貓的壽命為什麼比狗的還要長。
解決動物的壽命是一個"十分有趣的問題",華盛頓大學的進化遺傳學家Daniel Promislow說到。"它囊括了行為、生殖、生態、進化等諸多方面。如果我們能夠掌握如何提高生命長度與豐度的秘訣,那對於我們的寵物以及我們自己來說都是一件好事"。
其實,兩千多年以來人們都在不斷地尋找這個問題的答案。亞里斯多德曾寫過:"動物壽命的長短的奧秘值得我們去探索"這一句話。他老人家認為水分是很重要的因素:大象壽命之所以長過老鼠,是因為龐大的軀體能夠儲存大量的水分,避免快速乾枯。雖然"水分"說站不住腳,但他的論點內在的一個基礎假說,即體型大的動物往往壽命較長卻是至今以來科學家們唯一比較統一的觀點。
"其它的假說都得不到全面的支持",來自阿拉巴馬大學的生物學家Steven Austad說到。過去一百年來最有名的猜想之一是:新陳代謝速率快的物種壽命往往較短,原因在於它們會快速地終止生理時鐘的運行。然而,這一觀點並不牢靠。鸚鵡每分鐘心臟跳動雌鼠次數達到了600次,但它們的壽命卻比很多心率不如它們的物種還要長很多年。另外,還有假說認為壽命短的動物體內會產生較多的對組織有害的自由基,或者細胞會提前停止分裂,但這一假說也缺乏證據支持。
Austad是一位對動物有一定程度了解的科學家。他從1970年就從事訓獅的工作,直到一次意外導致腿部受傷,他才開始轉向對生物的研究。1980年代中期,他作為博士後在委內瑞拉從事負鼠目動物行為的觀測研究,當時他發現了這些動物衰老的速率很驚人。"從生長成熟到患白內障與肌肉消解只有不到3個月時間",另外,他發現在一個沒有天敵的孤島上,同樣的負鼠目動物衰老的速度就很慢,而且壽命也較長。
這一發現也側面佐證了亞里斯多德的論斷。大型的動物因為天敵較少,所以壽命會較長。這並不是簡單的生存問題,而是數百萬年以來進化壓力推動的結果。鯨魚與大象之所以有充足的時間是因為沒有其它物種會對攻擊它們有想法。這也意味著這些動物能夠充分攝取養分進行生長並繁育更多的後代。而體型較小的物種就不得不儘快性成熟並交配繁殖,而不會把資源花費在建立牢固的免疫系統上。
而對於寵物來說,"體型"說就顯得很勉強了。貓體型比狗小但壽命卻比狗長3年,同樣,小狗的壽命是大狗的兩倍左右。
但Austad的理論卻依然可以適用。狗的祖先,灰狼,野生條件下壽命為11-12年。夜貓的壽命為16年。則說明這兩個物種面對的進化壓力是不同的。相對於貓來說,狗屬於群居性動物,因此更容易傳播感染病。而夜貓則更喜歡獨來獨往,因此疾病的傳播速率就會低得多。同時,野貓的防衛機制更為全面,就像全身長滿刺的豪豬一樣,因此受到天敵威脅的概率也相應較低。與此相似,同樣善於保護自己的鼴鼠與蝙蝠壽命也都高達30年與40年。
至於為什麼體型小的狗壽命長於體型大的狗,解釋起來就稍微複雜一點。像愛爾蘭獵狼犬(70公斤左右)的最佳壽命為7年,而蝴蝶犬(4公斤)壽命在10年以上。許多狗品系出現至今也僅僅幾百年的歷史,所以說不上有什麼進化壓力。而實際上可能是I型類荷爾蒙生長因子(參與狗的體型發育)從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研究者們已經發現這一蛋白對許多物種壽命的影響,但其中的機制仍不清楚。另外,大型犬相比小型犬會有很多健康問題,比如德國牧羊犬常常會有骨盆發育不良問題,而西伯利亞地區的愛斯基摩長毛犬則會有自身免疫疾病。
儘管有以上差別,如今的寵物相比以前都有了絕對壽命的提高。在過去40年間,狗的壽命延長了一倍,家貓的壽命與野貓相比也延長了一倍。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醫療條件的進步與飲食的合理化。(生物谷Bioo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