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出國旅行成為奢望,於是以「假裝在旅行」為主題的商機開始出現。近期,廣東佛山市一處名為「一番街」、模仿日本東京澀谷等商業中心而建的街區成為新晉「網紅打卡地」。它不僅在國內火,同時還火到了日本。
連日來,日本多家電視媒體對這條「日本街」進行了報導。除了驚奇之外,日本媒體的論調還有其它一些微妙的地方。
據日本媒體報導,這條「日本街」原本計劃今年7、8月間開業,但受疫情影響,9月才正式開業。街區像日本的繁華商業街一樣,懸掛了各種各樣花花綠綠的日文廣告版,乍一看像是日本某個地方,但是細看卻是各類日本元素的「混搭」。
日本記者介紹稱,街區的入口處仿照新宿的歌舞伎町懸掛了一塊「一番街」的超大招牌,但是下面的霓虹燈上卻寫的是「六本木之丘」,東京的另外一處地方。扶梯上貼著東京地鐵銀座線的標識,但是標識顏色卻和真正的銀座線不同。各式廣告招牌多為模仿日本二次元文化的元素,包括「名偵探柯南」「多啦A夢」「海賊王」「超級馬裡奧」等,「看起來很有日本風,但又不完全一樣,總覺得什麼地方有點奇怪」。
街區內還模仿東京澀谷設置了公交車站,但是日本記者注意到雖然車站名稱是真實存在的,但是站牌上的時刻表卻不是真的。此外還擺放了「東京的計程車」,不過車身上寫著「世田谷」(東京一處地名),但車牌號上標註的地區卻是另外一個地方。
日本記者注意到,不少年輕人在街區內拍照,似乎很有人氣。一名年輕人在接受日本記者的採訪時稱,「日本有中華街,中國有日本街也不錯。」但是也有日本媒體稱,記者在詢問街區裡的路人「對日本是否感興趣時」,一些人稱「沒有去過日本」「不看日本動漫和電視劇」「不喜歡日本」,他們去的目的只是「拍照打卡」。
日本媒體稱,運營方建「日本街」的目的是吸引網紅前去「打卡」,進而拉動街區內的消費。雖然花了約400萬元營造濃厚「日本風」,但是街區內的店鋪大多是中國的餐廳和商店,少有日系商鋪,而且大概只有一成左右的商家在營業。
日本媒體對於這條「日本街」的微妙心理不止於此,他們更關心的是,這些與日本的「本家」超級相似的招牌和標識是不是存在侵權問題。這無異於對這個新晉「網紅打卡地」潑了一頭冷水。
一家日本媒體稱,街區運營方在接受記者採訪時稱,「如果存在侵權的問題,將會作出調整。」第二天記者再去這一街區的時候發現,一些模仿日本的招牌被拆了下來,或者換成了其它的樣子,比如「毛利偵探事務所」被換成了「貓膩偵探事務所」,電話亭上的NTT電信公司的標識被拆掉了。
不過,比起「尖酸刻薄」的日本媒體,一些日本網民則表現得更加寬容。
有必要那麼吹毛求疵嗎?泰國曼谷也有很多日語招牌,有些是日本企業的店鋪,有些是當地人弄的很奇怪的店鋪。外國人認可並憧憬日本文化有什麼不好?日本做「改良版的」西餐,穿著寫著奇怪英文的T恤衫也沒有覺得害羞,類似這樣看起來很西洋風,但是西洋人看起來很奇怪的商店和建築太多了。
模仿和致敬的差別很微妙,從歷史來看,日本很長時間一直在模仿中國。如果把它當做是文化交流,我覺得挺好的。
如果是對日本的宣傳,沒有必要那麼挑剔。當然如果對日本有損害,那還是要交涉才行。
日本也有西班牙村、荷蘭村、德國村之類仿建的設施,像影視城一樣可以感受旅行氛圍的地方很多,但如果除了建築物本身以外沒有其它魅力,人們很快就會膩,那將難以長期運營下去。
對於外國人來說就是圖個開心的氣氛,設施的完成度高不高其實無所謂,只要真正來日本的時候會覺得感動就行了。
奇怪的細節,粗糙的地方,品質很微妙,對於日本人來說是個很難講的空間。反過來說,日本國內一些異國風情的地方,對於當地人來說可能也就那麼回事。
實際上,就在不久前日本媒體還報導了越南胡志明市的一處「日本街」,同樣是模仿東京的歌舞伎町等地建的,只是日本媒體並沒有怎麼討論越南「日本街」是否存在侵權問題。
越南的日本街